標籤:

姜夔《揚州慢》教案

姜夔《揚州慢》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姜夔及其詞作

2、理解本詞對比、虛實結合、用典等寫作手法

4、體會詞中的「黍離之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詞中「黍離之悲」。

2、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等寫法

教學方法:探討、點拔法、誦讀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揚州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譽。地處江蘇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揚州地當要衝,多富商大賈。 《舊唐書?地理志》。揚州富庶甲天下。——《資治通鑒》.古今揚州皆是旅遊勝地,早在六朝時,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之說。揚州的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以及美麗風光,牽動了許多詩人的情懷和遊興。一起來欣賞揚州美好風光以及杜牧的詩詞。

PPT展示揚州風光。

幾百年後,到南宋詞人姜夔生活的時代,揚州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一起來學習《揚州慢》。

二、 解題、作者、背景介紹。

1、姜夔簡介及題解。見文章注釋12

2、背景: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舉南侵,攻破揚州、建康、臨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後不斷地發動對南宋的進攻。紹興三十一年 ,金人十萬鐵騎破揚州,大肆擄掠,「橫屍二十里」,揚州再次遭到極其慘重的破壞,變成一座空城。隆興二年,金兵又大舉進犯淮南地區,揚州再次受到影響。在1176年冬至,詩人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爭洗劫後的揚州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抒寫對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荒涼殘破景象的哀思。

3、誦讀分析小序部分。

內容:詞作時間、所見所聞、寫作緣由、別人的評價 

點明感情基調: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對國家昔盛今衰的悲切傷感之情

三、 整體鑒賞

一)、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自讀,齊讀。

提示:

   慢詞——曲調舒緩、吐字宜慢、稍長。

   內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詞韻——平仄有別、節奏分明。

二)、分析鑒賞

 1、揚州在隋、唐、北宋期間曾經是著名的繁華之地,詞人眼前的揚州城又是怎樣的呢?上闋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揚州城現在的特點?

明確:「空城」——破敗荒涼。

2、「空城」 之「空」 表現在哪裡?找出相關的詩句。

明確: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橋、無聲冷月、橋邊紅葯)等。

詞人「解鞍少駐初程」,站在揚州城邊,看到了青青的薺麥、廢舊的城池、高大的樹木、孤獨的二十四橋、無聲的冷月、寂寞的芍藥,聽到了寒氣中傳來的凄清的號角聲。一個「空城」,營造出了凄清的氛圍,結住上片,領起下片,實為全詞詞眼。

3、下闋中,詞人想像唐朝的杜牧來到揚州,他會是什麼感受?為什麼?

明確:「驚」。因「空」而「驚 」,返照現實揚州何等凄清荒涼,何等令人心痛!曾經在杜牧筆下流淌過無數讚美揚州詩文,此時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詩人杜牧是「重到須驚」,「難賦深情」。而姜夔則是實實在在的觸目驚心、心驚心痛了。這也就是詩家所提倡的「詩貴含蓄,忌直露」,不說自己,偏說別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4、今日的揚州令姜夔悲從中來,那麼昔日的揚州又是怎樣的呢?請從上闋中找出一個與「空城」相對應的詞,概括昔日揚州的特點。

明確:昔日繁華的揚州城我們可以稱之為:名都。

5、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詞句寫到昔日的揚州?這些詞句寫出了昔日揚州怎樣的特點?

明確:「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春風十里」、「豆蔻詞工」、「青樓夢好」、「二十四橋」等。

明確:繁華熱鬧。

小結: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鮮明對比。

詞中化用杜牧詩句讓人想起昔日揚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揚州卻是如此蕭條,寂寞冷清,兩者形成鮮明對比,撫今思昔,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揚州昔盛今衰的感傷。引用詩句,可以加深詞的意境,促人聯想而意於言外。

6、今昔截然不同,是什麼導致的呢?

胡馬窺江去後

南宋王朝南渡後,金人屢次渡淮,揚州變得殘破不堪。

7、詞人寫昔日的揚州與眼前的揚州分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昔日的揚州:虛寫。眼前的揚州:實寫。一虛一實,虛實相生,這是本詞的寫作特點。一邊是繁華熱鬧,一邊是蕭條冷落,一邊是虛,一邊是實,兩副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時傷世的意緒。

三)、自由鑒賞

綜觀全詞,有情有景,有虛有實,迴環反覆,跌宕生姿,讀來確有身臨其境之感。詩歌鑒賞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像,這就需要緊扣關鍵詞語,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辭效果,善於聯想想像。只有做好了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詩歌。請自由選擇你體會較深的詩句,進行理解鑒賞。

1、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春風十里」是從杜牧《贈別》中「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詩句化出,杜牧詩句極言揚州之美,所以詞人化用來作了一個對比:聽說揚州繁華富麗、但一路之上,觸目之處,卻儘是青青的野生蕎麥,一片荒涼景象。

2、「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作者使用了擬人手法,廢池、喬木是沒有知覺的東西,詞人將它們人格化,意即它們是15年前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爭的恐怖、敵人的兇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連「廢池喬木」都「猶厭言兵」,在痛恨金人發動的戰爭,物猶如此,何況於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對這戰爭的痛恨與詛咒,當然要超過「廢池喬木」千百倍。這樣寫,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爭的極端痛恨。

杜牧的《贈別》詩「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同樣運用擬人手法,以無情之物言有情,這是詩歌常用手法,增強了表達效果。

從表現手法上看,作者這裡採用的是擬人的手法。在本詞中有幾處都採用了這種手法。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這裡的「廢池喬木」,也是採用擬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賦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達戰亂的凄慘景象。

3、「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句,因相傳古代有二十四個美人吹蕭於橋上,所以有此句。作者這裡滿懷凄涼的情感,如泣如訴地寫道:二十四橋仍舊,但橋頭沒有了吹蕭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圓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畫面無聲無息,冷落凄涼。

 「冷月無聲」,月本來無聲,可這麼一說,反而覺得它是本該有聲的了。為什麼呢?因為從前的二十四橋明月夜,遊人極盛,笑語盈耳,還有美女吹簫唱歌,月兒見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著人們一起歡笑。可是現在呢?「二十四橋仍在」,而歌聲笑語卻聽不到了,甚至連月兒也沒有聲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隨波蕩漾,如此冷落凄涼的景象,怎能不令人傷懷呢?運用了情景交融藝術手法。

4、「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紅葯一到春天就開始生長,不管人世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自然物的本性不會改變。往年,它可以供遊人觀賞,可是現在城空了,人少了,何況國難未息,誰也無心去觀賞它。真有點兒「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味道。詞人藉此曲折地表現出劫後揚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況,以及自己感時傷亂的情懷。

這裡的虛擬非常耐人尋味。冬至之日,本來不是紅芍藥花開的季節,但縱使冬去春回,來年紅葯花開,又有誰來欣賞它呢?花開依舊,人事已非,花開也不過徒增空城的感傷而已。詞情跌蕩濃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四)、總結全文

許多年過去了,揚州城依舊固執的荒涼在那裡,二十四橋也依舊綿延著久遠的寂寞,橋下的河水清冷的流著,搖蕩著曠古的哀愁,像一個久遠的夢。只有橋邊的紅葯,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像是在講述著在河水中流淌的那遙遠而感傷的夢

五)、板書設計

                              揚州慢

                                      姜夔 字堯章,號白石道人

                             感情基調:悲切感傷,黍離之悲

推薦閱讀:

姜夔的《暗香.舊時月色》中「江國,正寂寂」一句為什麼中間有一個逗號?
錢鍾書:宋詩選注·姜夔
王國維為什麼多次在《人間詞話》里黑姜夔?
為什麼姜夔的詞如今不大受讀者歡迎?

TAG:揚州 | 姜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