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五)第四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五) (第四集) 2001/8/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43-0004
請掀開講義,第四面第三行看起:
【普眼之用,謂無行不開,無境不照,無德不具,無用不周,故為普耳。】
這一段是解釋「普」字,為什麼稱之為普。從它的作用上來說,普眼的作用可以說是包括非常的圓滿,而沒有絲毫的欠缺。在這裡給我們說了四句:第一個是『無行不開』,「行」,我們一般講的是行為、行動,佛法把無量無邊的行為歸納為三大類:身、語、意;也就是身體的造作、口裡面的言語、意裡頭的思想見解,這就把無量無邊的行為都包括了。「開」是對閉塞來說的,我們一般世間人常講「茅塞頓開」。他為什麼不開?他有障礙。這裡頭意思很深。如果我們要開悟,此地這個開有開悟的意思在,也就是覺悟的意思。你為什麼迷而不覺?你為什麼茅塞不開?是因為你有障礙。「普眼」兩個字用得好!你沒有見到,沒有見到這是道聽途說,怎麼能夠明了事實真相?所以你才會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那就變成業障。業障造成十法界、造成六道三途,所以實在講自作自受。因緣果報是真理、是事實真相,不是佛的發明,不是古聖先賢自己所說的,不是,是事實真相。
佛家有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有人問我:法師,因果在不在萬法裡面?我說:在!既然萬法皆空,因果為什麼不空?因變成果,因空了;果又變成因,果也空了,因果還是空寂的。為什麼說它不空?它有三種性質不空:第一個:因果轉變不空。就是因變成果,像我們種桃,桃核是因,種下去之後,它慢慢長成桃樹,桃核沒有了,因變成果;轉變,轉變不空,果它又變成因。第一個是因果轉變不空;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不空,它沒有間斷的,永遠在相續;第三個因果循環不空,是說這三種性質。循環不空那就是講到報應,所以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必定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世法離不開因果,佛法也離不開因果,清涼給我們講《華嚴經》五周因果,天台大師給我們講《法華經》一乘因果,離開因果就沒有佛法好說了。也許有很多同修還記得佛門裡頭有個野狐禪的公案,公案就是故事。這個故事是出於百丈大師,唐朝時代的,有一個老狐狸成精,老狐狸變成人的樣子,老人,百丈大師每天講經說法他都來聽,一般人知道這個老人,聽說他住在後山,住得很遠,也沒有人去看過他。百丈大師知道他不是人,他是狐狸。有一天這個老狐狸精向百丈大師請教一個問題:「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就是這麼一個問題。這個老狐狸從前是個法師,有人問他這個問題,他答錯了,他說「不落因果」,錯這一個字墮五百世野狐身,他總想脫離畜生道,求百丈大師幫助他。百丈大師說行,我明天上堂說法,你把過去那個人問你的問題提出來問我。第二天上堂,這個老狐狸就出班向百丈大師提出一個問題: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師答覆他,只改了一個字,「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他聽了非常歡喜,第二天就沒有看到他再來了,百丈大師給大家說,他是老狐狸精,他已經往生了,所以帶人走到後山,帶著畚箕帶著鋤頭,把他埋葬,用出家人的禮節給他埋葬。
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這個故事就是從這兒來的。狐狸真有,不是假的,我見過。百丈大師見的這個狐狸精是個老人,我在年輕的時候,大概是十六、七歲的時候,抗戰期間,我住在湖南衡山,在城外,距離城八里路,陳家河邊,那個房子是個四合院,好像是兩進的四合院,可見得這個人家是相當富有。家道衰了,只剩下三個人,老夫妻和一個女兒。兩層樓的建築,房子很大,我們住在他家裡,他非常歡喜,因為他家人少。樓上很多年都沒有人上去過,樓梯都拿掉,沒有了,樓上住的狐狸,我們也常常看見。我們看到這個狐狸是男身不是女身,穿藍布長褂,看到他在那裡,一轉彎就找不到,就沒有了。知道那是狐狸精,很多人看見都知道,是真有不是假的。
抗戰勝利之後我在家鄉,遇到黃鼠狼精,它成精了,我的一個親戚被它捉弄,不知道是什麼事情得罪他,黃鼠狼跟他開個玩笑。我們家鄉也是出米的地方,他有一船米運到南京去賣,坐了帆船,米上船的時候,就有人看到一隻黃鼠狼從跳板到船裡面去了,很多人都看見,黃鼠狼跑來了,於是在船里找,怎麼找都找不到,找不到也許眼看花了,就算了。船開到南京,到南京之後,他一船的米都不見了,麻布包裝的米,麻布包在,也是鼓鼓的,裡頭一粒米都沒有了,於是大家曉得是黃鼠狼乾的,把米全部拿走了。他們在南京住了幾天回來,說這個事情,再到自己家裡米倉里看一下,米還在倉里。它怎麼能夠把那一船米搬回米倉里去?他並沒有損失,空跑一趟,這個我們親眼所見的,不是神話。所以鬼神,妖魔鬼怪真有,你現在遇不到,是你現在運氣很高。當你走運的時候,鬼神都避你三分;你運氣衰的時候,你就會跟他碰到了,他就會來給你做見證,決定不是假的。我親自遇到這麼兩樁事情,一次是狐狸精,一次是黃鼠狼。至於鬼道的事情,我聽得太多太多了,我還沒有見過,但是我有感覺得到、感觸到。我初出家的時候,早晨起來拜佛,感覺到什麼?我後面有很多人跟著我一起拜,很明顯的感觸。不是沒有,有!
問題是我們怎樣把自己的茅塞打開,然後我們的行為就正,思想行為都正。邪正的標準是什麼?與事實真相相應這就正,與事實真相相違背,那就叫邪。所以諸位要知道,我們不是隨順佛的意思,佛沒有意思,佛所講的是事實真相。你所想、你所理解的、你所說的、所做的都跟事實真相相應,這叫正,正知、正見、正語、正行。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與事實真相相違背,這是邪,邪知邪見、邪說邪行。
中國外國,古聖先賢,大聖人講的話全是事實真相,決定沒有加他自己一絲毫的意思在裡頭。連永嘉大師見六祖惠能的時候,能大師給他證明他確實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能大師還問他:你還有分別嗎?永嘉答覆一句話:「分別亦非意」,六祖點頭給他肯定,「你如是,我亦如是」。分別亦非意,絕對沒有自己意思在裡頭。那分別是什麼?事實是如此。這個叫樹,那個叫花,這就是分別。是不是自己意思?不是,事實擺在那裡。聖人所講的話都是事實真相,我們要不相信,以自己的意思去猜測,那就錯了,完全錯了。聖人跟凡人,實在講差別就在此地。諸佛菩薩、大聖大賢他們沒有意思,換句話說,他們沒有心意識,如果用相宗的話來說,轉識成智,他們用四智菩提,凡夫用八識。換句話說,他們用真心,凡夫用妄心,凡夫用的是妄想分別執著,你怎麼能了解事實真相?擺在面前的現象都不了解,什麼現象不了解?你能了解你自己嗎?不要說遠,就說這個身軀,你自己能了解自己嗎?你能了解你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嗎?連自己都不了解,何況外頭境界?
佛了解,法身菩薩了解,知道自己,有自知之明,然後才能了解周邊環境,才能了解宇宙人生。諸佛菩薩教導我們,目的就在此地。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斷煩惱,要把自己的妄想習氣放下。從前李老師常常教導我們,學佛沒有別的,換心。沒有學佛我們用的是妄心,處事待人接物虛情假意,我們要把妄心換成真心,這就對了。對一切眾生往來用真誠心。現在有很多人說:「法師,別人都騙我,都用妄心對待我,我用真心對他,豈不是吃虧了嗎?」沒錯!你有沒有聽過古人所講的「吃虧是福」?誰肯吃虧?佛肯吃虧、菩薩肯吃虧、法身大士肯吃虧、祖師大德們肯吃虧,吃虧他成就了。不肯吃虧的人,別人用妄心對我,我也用妄心對他,別人墮三途地獄,我也跟著去,這不吃虧。不吃虧的人搞六道輪迴、墮三途地獄,吃虧的人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作菩薩去了。你們想想古人講的「吃虧是福」,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怕吃虧,常常提防著人,提防人來欺騙,這個錯了,這個提防的心就是個不善的心。他來騙我,讓他騙,各有因果。你要真正通達三世因果,你就了解,這個世間人沒有一個人是被人騙的,沒有一個人能占別人便宜。為什麼?在因果定律裡頭這事實真相,欠錢的還錢,欠命的還命。你騙了人,將來想不還,沒有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你還怕騙嗎?騙去的時候,將來會還過來的。這一生他不還,來生還,來生不還,後生還。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給你定的?自己定的。世間人想發財,財迷心竅,用欺騙手段的方法去得到財富,他不了解事實真相,欺騙人家、敲詐人家,用什麼樣手段得到的財富,都是他命里有的;他命里沒有,用什麼手段一分錢也得不到。用這種不正常的手段得到的財富,已經把他命里有的財富打了很大的折扣。他命里有一千萬的財富,因為用的方法手段是非法的、是不正常的、是惡劣的,他得到的財富可能只有三成二成。命裡頭本來有一千萬,只能夠發個二百萬、三百萬;他要用正常的手段、正常的方法,他的財會發足。這是世間可憐憫者,欺詐的這種心術折福折壽,太可惜了!佛教給我們,財富從哪裡來?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愈施愈多;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世間人哪一個不希求財富多、聰明智慧多、健康長壽?都希求這三種果報,他不懂得修因,完全想錯了、做錯了,得到的結果恰恰相反,可惜!吝財的人得貧窮果報,吝法的人得愚痴果報,不肯修無畏布施的人,他的果報是多病、短壽。理要通達,事實真相要明了,智慧開了,普眼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無行不開」。
『無境不照』,境是境界,無量無邊的境界沒有不通達、沒有不明了的。佛的境界什麼因緣成就的?菩薩的境界什麼因緣修成的?餓鬼的境界、畜生的境界、地獄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普眼照見。相千差萬別,理一個,什麼理?萬法皆空,佛經裡頭常說「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佛菩薩、大修行人對於這個境界裡頭樣樣清楚、樣樣明了,於是他不執著,他在一切境界當中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起貪瞋痴慢,不起!我再說得明顯一點,決定沒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頭,決定沒有佔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念頭尚且沒有,哪裡會有行為?所以他的心境得大自在。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普眼的生活,他老人家做給我們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所有的財產三衣一缽,他一生真的得大自在,心裡頭清凈,一塵不染。他生活,我們看他的生活很苦;物質生活,天天出去托缽,中國人叫討飯,他看到我們這個世間人過得真苦。釋迦牟尼佛以及他的這些弟子們,常隨弟子,大家都知道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們這些人生活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我們不懂,我們換句話說,說得粗一點,他們生活在真實智慧裡面,我們世間人生活在無量無邊煩惱憂苦裡面,怎麼能跟他比?人家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心永遠是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他們是這個心,永遠是法喜充滿。他活在世界幹什麼?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離苦得樂。哪些人得到幫助?能信、能解、能行的人得到幫助,這就是佛家講的有緣人。緣就是條件,就是佛講的話我相信,我能理解,我能落實,我能照做。從哪裡做起?改變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我們以往錯了,隨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錯誤了。那現在怎麼辦?我們要隨順性德、隨順自然、隨順本性。
我們又沒有見性,怎麼個隨順法?我們知道佛見性了,菩薩見性了,他們那個樣子就是見性的樣子,他們的言語就是見性的言語,我們跟他學習。無上菩提大道我們不認識,他們認識。他們走的是無上菩提道,我跟著他走,他在前面走,我在後面跟,我學他,這樣叫學佛。要學佛「放下」,你要不放下,你就不能「看破」。看破是什麼?是對於一切事實真相明了,我們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叫看破。放下是什麼意思?心裡頭對於宇宙人生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放下。話不能聽錯,大陸上有少數同修聽我講經錯會意思,我常講看破放下,他工作也放下了,放下之後生活沒有來源,過了兩三個月寫信給我,他說:法師,你叫我放下,我統統放下了,現在我沒有收入、沒有錢生活怎麼辦?我沒有叫你放下工作。我要是放下工作,我何必到香港來講經?釋迦牟尼佛要是放下工作,他何必要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不是放下工作,不是放下生活。釋迦牟尼佛每天還得去托缽,他要放下,他不去托缽了。放下是心裏面的妄想分別執著,要把這個放下,你才得清凈、得自在。你要放下妄想、放下煩惱、放下憂慮、放下牽掛、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不能搞錯。這樣聽經,那就是曲解如來真實義,連我講的話你都聽錯了,那佛的話你能夠不誤會、不曲解嗎?真正能放下,你就開智慧,智慧開了,你就更能放下。
實實在在講,菩薩道裡面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修什麼?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就是這兩個方法輾轉互助互成,相輔相成,一直到如來果地,不斷的放下。看破是開智慧,放下是斷煩惱,把煩惱放下。所以總的來說,見思、塵沙、無明統統放下了,這個人成佛了。不是叫你生活放下,生活放下你不吃飯,不是這個意思。不是叫你工作放下,我們在五十三參,你們去看,這五十三位都是諸佛如來,他們示現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沒有一個不敬業的,沒有一個不認真努力工作的,做榜樣給我們看。釋迦牟尼佛選的這個行業,我們要知道他是什麼行業,他選擇是社會教育,用今天的話來說,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最難得的,他是個義務的好老師,天天跟人上課,講經說法就是上課,每天上八個小時課,不收學費,什麼人都可以來學,真的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無需要報名,只要看到釋迦牟尼佛在那裡上課,都可以去聽;你有疑問,都可以去問。釋迦牟尼佛對於所有來學的一律平等看待,決沒有歧視,一樣的愛心,一樣的照顧,他示現給我們看的。他對於這個教學的工作非常認真,四十九年不休息,沒有放過假。你們在經論上去查,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去度過假的、去休息幾天的?沒有。於是我們才真正懂得什麼叫精進。度假就鬆懈了,就退轉了。
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凈念相繼」,凈是用清凈心,用清凈心念佛。「佛」是什麼?佛是覺,就是此地講的「無行不開」,這是佛,念念覺而不迷。「相繼」就是不間斷,一分一秒都不間斷,他才能成就。我們今天不能成就,間斷的時間太長了,一天聽經兩個小時,一年到頭天天不間斷,不錯了!但是你要知道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你用功兩個小時,佛法薰修兩個小時,其他還有二十二個小時煩惱薰修,你怎麼會有成就?不可能!你要想成就,佛法的薰修決定要超過煩惱的薰修,才有指望。所以古時候叢林裡面教學的精神,我們今天採取這個,一天十六個小時,解行相應,解門八個小時,講堂裡頭聽經;行門在從前大概是兩類,一個是念佛,一個是參禪,道場有禪堂、有念佛堂,參禪的每天禪堂八個小時,念佛的人念佛堂八個小時。所以每天十六個小時薰修,他才有可能成就;換句話說,用佛法取代他的妄想,這個叫做道場,這個道場有道,解行相應。
解門就是幫助你看破,行門幫助你放下。從前人他為什麼成就的,什麼原因成就的,我們要明了,我們要學習。我們自己在一生修行當中,能守住這個原則:一切時、一切處功夫不間斷。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外面可以隨緣,裡面不動,這就是永嘉大師講的「分別亦非意」。不到這個功夫,老老實實在講堂、在念佛堂,不能離開,一離開就完了,你就退轉,你就墮落,不能離開老師,不能離開同學,不能離開道場。真有本事,跟一切大眾在一起和光同塵,內裡頭確確實實做到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行!日常生活里都是修行練功。修什麼?福慧雙修。慧,我樣樣都明了,沒有一樣我不知道的,普眼見到了,「無境不照」,照見了,他怎麼不知道?這是修慧。修定,在一切境界裡頭如如不動。為什麼不動?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外頭境界不會干擾他,他已經不動心了,菩薩可以應化到世間來。如果看到這個世間名聞利養馬上動了心,這人立刻就完了。何況還有很多惡緣在那裡誘惑你,你果然上當、果然動心,把你修行的功夫完全毀掉了。你不能度眾生,被眾生度跑了,這豈不是大錯特錯!
『無德不具』,德是德能,我們今天講的能力,萬德萬能。沒有你做不到的,沒有你不懂的,沒有你不會的,樣樣都會。大慈大悲教導初學還是表演一樣,不表演多,為什麼?給人做榜樣。諺語所謂「貪多嚼不爛」,法門無量無邊,如何能入門?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的心是定的,定能開悟。如果你學多了、學雜了,你不會開悟。所以現在佛學院成就不了人,什麼原因?課程太多太雜了。這一個鐘點講《華嚴經》,這個印象還很模糊,第二堂課講《法華經》,換了,聽《法華經》前面這一堂《華嚴經》忘光了,第三堂課又換了,他怎麼能成就?他的頭腦永遠是亂的,他不凈。
古時候人修行,他為什麼能成就?一部經,一個老師。他那個腦子天天想一個問題,一個就得定,他沒有妄想,他不分心。這一部經一年講完,他這一年當中只有一個路子、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他成功了。他在這裡面成就三昧,真的妄念少了,煩惱輕,智慧增長了,是這麼個道理。所以我在台灣很多佛學院找我,我不去。為什麼?害自己、害別人。我在新加坡開培訓班,我一個人教,這個我願意,我一門課,同學們得利益了。他們寫的東西我來看,我看了很感動,在新加坡培訓班三個月所學的,超過他們過去念佛學院四年。我相信。為什麼?你四年學的東西很多,學得很雜,你的頭惱是亂的。你在這三個月當中,我只教你一樣東西,一門深入,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心是清凈的,日夜都在這一門下功夫,所以你成就了。你知道這個教學法好,這個教學法不是我的,祖祖相傳。
學講經怎麼講的?覆講,覆小座講的,學出來的。古來祖師哪一個講經法師不是從覆小座學成的?覆小座最初一個人是誰?阿難尊者,阿難尊者集結經藏就是覆小座,這個方法一直傳下來,幾千年我們都是用這個方法。現在把這個方法廢棄掉了,採取西方科學教學法,完了。我自己是學古老的方法學成的。我記得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楞嚴經》,正好那個時候我碰到演培法師,他們有一幫人到香港來旅遊,我碰到了,好,就參加他們的團體,上了他們的巴士。演培法師跟我很熟,老朋友,就談到研究教理的事情,他就指著我說:「凈空法師,你看我們這一代講經說法的法師,沒有一個是佛學院出身的,包括你在內。」這話說得沒錯,是這樣的,我們都是從覆小座學出來的,這古老的教學法我們深得其利。
我在台中十年,十年學五部經,這五部經通常佛學院一個學期就完成了,我用十年。李老師教學,一部經要是沒有學會,不可以學第二部,他學會的標準是要上台去講,他去聽,聽到他滿意、他點頭,你這部經通過了,你才可以考慮學第二部。我第一部學的就是現在講的這個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二部我跟他學的是《佛說阿彌陀經》,第三部是《普賢菩薩行願品》,第四部是《金剛經》,第五部是《楞嚴經》,十年的時間。他教我學教理、學教義,用心要用在這上面,我聽他講,要體會教理教義,為什麼?這個通了,一切經都通了;不執著言語,不執著文字。我講《華嚴經》,我也跟他學,聽他講《華嚴》,我只聽一卷,第一卷聽完了,這八十卷《華嚴》我就會講了,我也講得很圓滿。《法華經》我沒有聽,我也能講,一切經論問題都解決了。這是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一經通一切經通,你不通就不行。什麼叫通?你在這裡頭要得三昧。得三昧大家不懂;你的心要定下來,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智慧就開了,任何經典展開你一看,字字句句無量義,你的德能恢復了,性德!
『無用不周』,「用」是作用,「周」是周遍。周遍這個意思,淺而言之,沒有絲毫缺陷,深的意思那是講不盡,與性德完全相應。性德沒有邊際,深廣都沒有邊際,那你在作用當中,作用包括穿衣吃飯、日常生活點點滴滴,在經教裡頭,一切經論,沒有一個字不是無量義,沒有一句不是無量義,深說、淺說、長說、短說,說不盡,你不入怎麼行?『故為普耳』,這是普的意思。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二十五集)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五頁)
※中國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報告
※報告:中國城鄉養老水平相差24倍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76-80集)
TAG: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