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大悲拳內外功
06-01
大悲拳注重內外兼修,在練法上強調氣沉丹田,溝通任督。 一、內功法1 預備式 兩足左右開立,距離同肩寬,身體自然直立,兩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內;頭項正直,眼向前平視,口輕閉,舌抵上齶(圖1)。 立身要中正安靜,全身放鬆,不得有絲毫僵勁,含胸拔背,兩臂下垂,要松肩墜肘,手指自然微叉,手心要空,要開襠斂臀,尾閭中正,氣沉丹田,神貫於頂。 大悲拳預備式的步法、身法、手法和其要點要求,無一不是內功(氣功)的要求。這就給拳術的開式和全套動作,打下了良好的氣功基礎。 2 雙垂掌式 兩手拇指自然叉開,其餘八指自然靠攏,然後兩臂徐徐平舉,與肩平,成雙垂掌式(圖2)。 雙臂平舉不可一高一低,不得有前有後,要求與肩、胸成直線,隨兩臂徐徐左右平舉,氣沉督脈吸入腦海,兩臂要明三節,即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都要鬆開,以使氣血貫通。在兩臂上舉時,其著力點在手腕上端,腕就像吊著一桶水似的那樣沉重。肘部還應有下墜之感,肩部要切實鬆開,使氣貫於手指,並有發麻、發熱和熱流衝撞十指感。 3 立掌式 接上式,由肩部再往下沉松,逐漸緩緩以內勁將雙掌翹起,形成立掌(圖3)。 五指自然叉開,手心要空,中指微翹,以引氣上行。此時要沉肩、墜肘、坐腕(塌腰),以使氣貫於十指,隨緩緩立掌動作,氣沿任脈歸於丹田。 上述兩式,系一吸一呼。一吸氣入腦海,一呼氣入丹田。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環,與所謂的「小周天」循環相似。 4 合掌式 接上式,雙臂立掌以小臂緩緩向前合攏,指肚相對(先以中指相對,後食指、無名指、小指及大拇指相繼而對),掌心合緊,拇指與喉齊,要松肩墜肘,徐徐向胸前回收,深吸氣於腦海,形成合十手(圖4)。 5 下垂掌式 接上式,手尖向前漸漸下垂,合掌下垂至襠部,要松肩墜肘,長呼氣,形成下垂掌,氣沉于丹田(圖5)。 以上是大悲拳開始的五個立身動作,在全套複雜的動作中,下盤功夫繁多的情況下,也要掌握深長的腹式呼吸。做到呼吸與動作相結合,以形成任脈、督脈循環。 6 貫氣式 面南而立,本身肌肉放鬆,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兩手下垂於兩側,舌抵上齶,眼平視,兩牙齒輕叩,形神安靜,此同預備式。 身體稍前傾,腿與身體成120度角。用嘴吸入一口清氣,意想清氣吸入體內,呼氣時,意想體內濁氣從口呼出,如此反覆3次;再恢復預備式;然後再用嘴吸氣,吸氣時發出「服」聲,把氣從牙縫吸入肺,同時,兩手向上、向外展。至兩掌高舉於頭上時,兩掌掌心相對,與此同時,兩腳跟也隨之提起(圖6、7)。 當提到最高時,吸氣滿,然後閉氣,兩掌向下作弧,掌指相對,掌心向下,經印堂、天突、膻中至下丹田,意想胸部之氣隨手下壓沉入丹田,同時,腳跟也隨之下落(圖8)。 當腳跟落地時,閉氣滿,兩掌向外展收於兩腰側,掌心向上,同時丹田之氣也收於兩腰側,呼氣(用鼻輕輕呼出),恢復預備式。如此共做9次。 然後收功,即將腳跟提於最高度,放鬆腳部,使身體自然下沉,震動全身。共做3次。 二、外功法 1 鐵頭功 身體呈內功修養法預備式,面牆而立。運氣,意想丹田之氣下沉至會陰,再沿督脈上行至百會。當百會穴有氣感時,左腳上一步為左弓步,兩拳收於兩腰側,全身肌肉繃緊,牙齒咬緊,右腿用力前蹬,身體向前傾,使百會穴與牆壁相碰。撞牆次數由少到多,力量要由小到大。 2 鐵掌功 身體姿勢同上,面向沙袋,沙袋放於與腰同高處。意想丹田之氣沿任脈上行經膻中,後外分至兩手勞宮穴。當手有氣感時,兩手輪流拍擊(用小指側、掌背、掌心輪流拍打)沙袋,拍打的力量由小到大,拍打次數可因人而異。 3 鐵臂功 身體姿勢向上,面對樁子。意想丹田之氣沿任脈上行至膻中外分兩小臂。當兩小臂有氣感時,兩臂輪流碰擊樁子,碰擊力量由輕到重,由小到大,碰擊次數也少到多。 4 鐵腿功 身體站成大馬步樁,兩手變掌收於腰側,當兩腿打顫時,意想丹田之氣下沉至兩腿。輔助者可用木棒排擊兩腿。排擊力量要勻,由輕到重,排打次數依習者體格而定,逐日增加排打次數。 5 桶子功 身體呈內功修養法預備式,然後腳尖內扣,膝關節彎曲,平穩站立,兩臂上舉,兩拳至頭前上方,運氣左胸,全身肌肉收緊。輔助者可用木棒排打左胸,排打次數由少到多,力量由輕到重。再以上法排打右胸、左肋、右肋、小腹、背部,但要注意意守排打之處。 一般而言,練內功法20天左右才有明顯氣感,少數人3個月可打通小周天,本功法的硬功外練法五式可全練可選練。此外,鐵肘、鐵拳、鐵指、鐵膝蓋等功也可參照練習,這裡不一一敘述。 【注意事項】 1 練內功法時,若出現頭暈、頭痛,意守印堂片刻即消失。 2 打通小周天后方可練硬功修養法,切不可急於求成。 3 好鬥者忌練。 4 一知半解者忌練,有氣功基礎者修習此功,則可事半功倍。 5 習內功法每日早晚各一次,不可間斷。 標籤:少林大悲內外外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少林拳 | 正宗少林連環拳(二)
※少林小洪拳[50P]
※少林達摩劍
※少林 | 正宗少林金剛圈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鶴拳(三)
TAG: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