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學通:中俄關係核心是戰略合作

   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普京將於20日至21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備受關注的天然氣合作協議能否達成、烏克蘭事件對中美俄三國關係的影響以及中國如何處理與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等,成為熱門話題。為此,《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對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進行了專訪。

  天然氣合作談判會取得進展   《中國產經新聞》:此次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天然氣供應協議能否簽署是重要看點之一。此前由於在價格問題上存在分歧,所以多年談判但一直未能達成協議。您認為此次普京訪華能否促成中俄天然氣談判修成正果?   閻學通:現在許多人認為這次中俄能夠簽署這個協議是因為俄羅斯在戰略上對中國的需求上升,所以可能在價格問題上不再那麼堅持。這是大家的一個期盼。我個人認為在協議問題上會取得一些進展,但是能不能簽成也很難說。因為我沒有參加具體的工作,沒有把握。但是普京這次來華會加強雙方的戰略合作,這是必然的。   《中國產經新聞》:要是仍然存在阻礙的話,可能會在哪些方面呢?   閻學通:這個合作,雙方談了這麼多年,已經牽涉到具體的經濟利益和很多技術方面的問題,比如管道的距離、方向、費用等,所以不是參加的人是不知道的。

  中國沒必要太計較價格   《中國產經新聞》:在與國際上的能源合作關係中,中國是處於比較主動的地位是嗎?   閻學通:當然了。現在全世界能源開始走向過剩時期,誰買誰有影響力,賣的國家沒有影響力,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認為中俄能簽成,因為俄羅斯是賣能源的,中國是買能源的。買能源的人有主動性,賣能源的人是被動的。   《中國產經新聞》:但是中國目前的經濟轉型決定了對天然氣需求量較大,這對於主動權的把握會有影響嗎?   閻學通:全世界有的是能源,現在用不完。全球能源每年發現的儲量都大於當年的開採量。現在越積累越多,能源將是過剩趨勢,而不是供不應求。中國現在的優勢是由我決定買誰的,而目前恰恰是誰能買東西誰就有影響力,賣東西的沒有影響力。   《中國產經新聞》: 那中俄在天然氣價格的談判上,中國就沒必要讓步了,讓俄羅斯讓步就可以了?   閻學通:我認為中國在石油問題上也沒必要那麼計較,因為中國和俄羅斯關係的核心是戰略合作、是軍事合作,不是經濟合作。對我們國家來講對外經濟合作的重心不是俄羅斯,俄羅斯能跟我們進行的經濟貿易關係的量非常小。所以中俄關係應更多從安全和戰略角度來考慮,而不應該從經濟的角度考慮。   《中國產經新聞》:此次普京訪華,中國與俄羅斯在天然氣方面若能簽署協議,會不會對整個國際能源格局有大的影響?   閻學通:沒有!現在對世界能源構成影響最大的是美國的天然氣,是美國減少了對天然氣的進口,並且由能源進口國向能源出口國發展。中俄在貿易上做的這點,只能說對世界能源的價格產生一點影響,但這個影響是很小的。   中俄有合作也會有衝突   《中國產經新聞》:早前,普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說過,還沒有想過與中國建軍事政治同盟。但是從目前來看,俄羅斯在戰略上會更傾向於跟中國合作,而且此次雙方簽訂協議的可能性很大。然而,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中國選擇與俄羅斯進行天然氣合作是否會被歐美視為「同盟」,或者是「經濟同盟」?這會不會使中國的外交陷入較為尷尬的境地?   閻學通:第一,從正式的形式上來講,普京已經否定了中國和俄羅斯的同盟,所以俄羅斯不會跟中國建成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有正式同盟條約的同盟,這是肯定的,沒有什麼疑問。普京在講話中明確講「同盟已經過時」的目的就是不想跟中國搞條約式的同盟。但是,同時,普京還講了要加強跟中國的戰略合作。所以,我自己的理解是,普京願意跟中國有同盟的實質性內容,但不想要同盟的形式。第二,會不會給人一個印象「中俄結盟」?現在在美國的媒體上,已經有很多媒體的文章都把中國和俄羅斯稱為是盟友。就是無論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有無軍事同盟條約,西方媒體的文章已經說中國和俄羅斯是同盟了。   《中國產經新聞》: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4月2日文章《在對俄羅斯問題上,中國非友非敵》指出,美國和歐盟實施制裁後,莫斯科揚言要將接觸重心轉向東方。儘管如此,俄羅斯不認為與中國結盟是可能或可取的。兩國貿易關係一邊倒,許多俄羅斯人擔心俄淪為中國的原材料附屬品,而只得到廉價商品作為回報。俄羅斯也拒絕在東海和南海領土爭端問題上支持中國。儘管莫斯科與北京舉行聯合軍演,它仍對華保持威懾姿態。莫斯科正在加強與中國的地區對手——印度和越南的安全關係。對此,您怎麼看?在中俄之間,有著怎樣的博弈?   閻學通:認為盟友之間沒有矛盾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全世界所有盟友之間都有矛盾。寄望盟友之間沒有一點矛盾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我們在判斷中國和俄羅斯關係性質的時候,應該拿美國及其盟友之間的關係作為標準。判斷國家關係的性質,是根據他們關係的內容來判斷的,而不是根據名稱。   至於俄羅斯加強與印度和越南的安全關係,我不認為存在防範中國之說。如果說中國和德國、法國加強關係不是為了防範俄羅斯,那就不存在俄與印、越發展關係是為了防範中國的問題。   《中國產經新聞》:也有人擔心,中俄密切合作會喚起「冷戰」的記憶,您怎麼看?   閻學通:就算中俄結盟冷戰也發生不了。冷戰發生的基本條件,一是意識形態對抗,二是遏制相互隔離,三是軍事代理人戰爭,這三者不存在,冷戰發生不了。擔心冷戰會發生,是人對災難發生的恐懼心理,是很正常的現象。人們擔心災難發生的本能使人們擔心,而不是人們知道道理是什麼。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對國際關係的認識和對天氣的自然現象的認識,都有科學的認識和非科學的認識,而且非科學的認識經常是多數人的認識,科學的認識只是少數人的認識。

  中美的核心問題是管理競爭   《中國產經新聞》:中俄在能源上的合作會不會讓大家覺得是在選邊站?   閻學通:選邊站了有什麼關係,這次中國在安理會中是唯一的棄權國家,就是選邊站啊,不選邊怎麼能棄權呢?因為選邊所以棄權,選邊站已經是事實了。   《中國產經新聞》:這會導致美國進一步對中國施壓嗎?   閻學通:美國沒有辦法對中國施壓,美國能源進口越來越減少它怎麼施壓?它將來出口得賣給中國,它將需要中國買它的能源,怎麼會給中國施壓?將來可能的局面是中國給美國施壓,說我不買你的。   《中國產經新聞》:中國在安理會投票棄權以後,我有看到美國媒體的一篇文章,說中國應該還是應該保持中立的態度,但是中國已經選邊站了,那我們應該怎麼去處理與美國的關係?   閻學通:習主席提的很清楚了,我們要搞新型大國關係,它的核心就是管理中美之間的分歧,防止衝突升級是本質。這就是說,我們之間的衝突會越來越多,所以需要用「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進行管理。中美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管理我們之間的競爭,通過合作避免競爭升級為軍事衝突。   中美關係是最特殊的關係,目前在世界上中國和所有其他國家的關係相比,從實力關係角度來講,都是中國比其他國家強,但中國比美國弱。所以我們跟其他國家都是大對小,而我們對美國是弱對強。我國應對美國的策略,不適合用於對其他任何國家。   《中國產經新聞》: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亞洲盟國期間,在東京宣稱中日在東海的島嶼爭端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同時又與菲律賓簽署一項安全協議,這些言論及舉動被視為對抗中國崛起的政策。那麼,奧巴馬政府的做法會不會使得俄羅斯和中國找到越來越多的共識,或者說會不會「推」著中國走向俄羅斯?與此同時,《今日美國報》網站4月2日文章《俄中是新的最佳搭檔?》指出,被奧巴馬和歐洲疏遠的普京尋求在其他強大區域結交一位朋友。無論美國和西歐對俄制裁如何正義,都有可能破壞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歷任總統共同的戰略意圖:持續分化和離間中俄。對於這些,您怎麼看?   閻學通:第一,奧巴馬訪問東亞地區幾個國家的目的是很明確的,是強化和盟友之間的合作,共同防範中國的崛起。奧巴馬這麼做不應該超越我們的預期,如果我們覺得奧巴馬訪問東亞國家時所說的話超越了我們的預期,那隻能說明我們自己的預期是不符合客觀世界的。第二,從短期講,奧巴馬的訪問起到了鼓勵它的盟友以及跟中國有矛盾的國家更加堅定地跟中國對抗的作用。比如,奧巴馬一訪問完,馬上就發生了安倍到北約攻擊中國的情形以及發生了菲律賓在爭議海域扣押中國船員的事件。但是,從長期來講,這對美國是否有利就要由美國來判斷了。   對中國的影響就是讓中國知道美國是以防範中國為首要戰略目標的。   《中國產經新聞》:您在《歷史的慣性》裡面提到,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是爭取更多的國際支持。那麼,在美國已經給中國這麼明確的信號的情況下,中俄之間的戰略合作是否會更加緊密一些?步伐會更快一些?   閻學通:美國對中國的防範不是今天開始的,而且這麼多年美國都不主動去改善和中國的關係。就說明美國不認為美國對中國和俄羅斯同時施加壓力,中國和俄羅斯就會加快戰略合作。因為從冷戰到現在這麼多年,美國一直在對中國和俄羅斯施加壓力。中國和俄羅斯在雙邊合作方面仍然不願意走得特別快。美國對俄羅斯施加壓力的大小,不是決定中俄是否結成條約式同盟的原因,還有中俄兩國的國內因素。   《中國產經新聞》:烏克蘭事件之後也不會嗎?   閻學通:沒錯,俄羅斯有壓力後會加強和中國合作,但是普京說了不想要同盟這個形式。所以現在中國和俄羅斯能不能達成形式上的軍事同盟,取決於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的領導人,不取決於美國。
推薦閱讀:

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中俄會同盟嗎?
我國對俄或前蘇聯有過領土申索沒有?對其是否承認《瑗琿條約》《北京條約》等條約是合法的?
俄羅斯研究與中俄關係—聆聽張德廣大使講座
結盟不是你想結,想結就能結
為什麼中國會將北亞拱手送給俄羅斯?

TAG:戰略 | 合作 | 關係 | 中俄 | 戰略合作 | 閻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