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律詩知識講堂 (上)

1、律詩中大家一定記住:起 承 轉 合 是對應 首 頜 頸 尾「起」也就是首聯:一般以景或情起句「承」也就是頷聯:承接首聯進一步說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轉」也就是頸聯:由情轉到景或者由景轉到情來表達更深一層意思「合」也就是尾聯:是畫龍點睛之筆。頜聯和頸聯最本質的區別:「頜聯承,頸聯轉 」大家一定牢記。頜聯和頸聯另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一景與一情。頜聯,就是用景語按照主題寫一副成聯。頸聯,就是用情語,按照主題寫一副成聯。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頜聯還是頸聯,絕對不是單純的對聯,而是不能脫離主題的對聯。它不象單純的對聯那樣要求嚴格,可以寬對。2、頸聯,也就是「轉句」。是下章的開始,是56句,和34句一樣,必須對仗,沒有選擇。轉的時候,若還是在前面的景語上鋪展,就是拖泥帶水,但若直接轉情語,卻又會斷裂。因此,轉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第五句要跟著第四句來。來看詩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裡的「萬里」,扣著前面的長江,就沒有出現斷裂。很自然的從景語轉到了情語,這就是轉。3、頸聯對仗的要求,和頜聯一樣。所不同的是,一個是景語,一個是情語。4、結合平仄和律,說下頜聯和頸聯。青山橫北廓,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請大家注意頜聯的「萬」字,這是什麼聲字呢?這是去聲字。它的位置在第三位。在五律中,按音律來看,與七律不同的是,七律五個音節,五律四個音節。第三字,通常為第二音節按字排,在第三位。這裡使用去聲字的目的,是拔高音調。詩是唱的,這個「萬」字,對整句詩而言,就起到了「抑揚頓挫」的效果。頸聯的「故」字有同樣的效果。讀來,抑揚頓挫感立出。這個抑揚頓挫的效果通常用在兩個對仗處,或最後合句上。這種情況,在填詞的時候,尤其多。5、關於去聲字與頓的關係,朋友們在讀和抄寫的時候,多注意一下就會很容易掌握的。七律五個音節,五律四個音節。七律:12、34、5、6、7五律:12、3、4、56、大家可以看看,七律韻句的第五字,是不是都是仄聲字?那麼,如果在這個第五字該仄聲的時候,使用入聲字,就會出現暫停的效果,按音律,這裡,使用去聲和上聲為佳。一般不使用入聲字。7、通常詩中不會連續兩個去聲字的。除非是在前四字中的片語才會體現。若放在後三個音節連續是頓,就不能夠更好的體現抑揚頓挫的效果。中國字比較多,可供選擇的餘地很大。因此,能避免的可以盡量避免,以求音律的完美。通常去聲字安排在第2 3 5音節處就行(七律中)具體根據自己寫的內容來決定。8、平上去入,總是交錯進行的,在填詞的時候,尤其明顯,比律詩更為明顯。因此,並不是該仄的時候,用上去入都是對的。9、「排律」首先說「對」宿府 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庭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從中不難看出: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與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這就是「對」。比如,第一句是:2211122,第二句應該是什麼?答:112221110、接著說「粘」,「粘」的意思和「對」正好相反大家可以看出: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別與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樣。這就是「粘」。比如,第四句是2211221,那麼,第五句應該是?答:2211122再比如,第六是1122211,那麼第七句應該是?答:1122112「粘」指的是3 5 7句,2 4 6 8句是「對」。11、「韻不入詩」指的是:詩中的句子里,除尾字外,不可以出現所壓韻部的字。誰來說下這首詩的韻字在什麼韻部?答:上平[十四寒],也就是說除了尾字,詩中不能出現[十四寒]韻部的字。平起平收,第一句的寒,是韻字,是壓韻。12、寫詩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技巧。(1)詩中盡量不使用片語。(2)能夠用一個字表達清楚的,絕不使用兩個字。(3)結合主題,可以在名詞(一個字)前,加形容詞來增加力度。(4)另外一個技巧就是:頜聯和頸聯同一位置的字,避免詞性的重複。13、唐人最忌諱的,是竄韻、倒韻、僻韻、險韻、窄韻這些錯誤。(1)窄韻:指的是,在創作過程中,作品裡所使用的韻字大多數屬於同一詞性。(2)倒韻。單看字面,這個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為了壓韻,在創作過程中,顛倒用字。比如,本來應該是「天空」,但為了壓「天」字的韻,非要寫成「空天」。這個就叫做倒韻(3)僻韻指的是,壓韻所使用的韻字,都是生僻的,平時基本上見不著的。這樣壓韻,就屬於僻韻。如果壓韻都拿一些大多數人都不認識的僻字來壓,這就是顯擺,當忌。(4)險韻,指的是,所使用韻字所在的韻部的字少。比如[三江]韻。比如,排律,卻非要壓[三江]韻。這個就屬於險韻,當忌。也是顯擺的一種。如果作品是七絕,壓[三江]韻,就沒有險韻的嫌疑了。因此,大家在以後的創作中要養成使用平水韻的習慣。如果作品按照普通話來壓,這個時候就非常容易出現錯誤。14、大家看詩例:杜甫《客舊館》:陳跡隨人事,初秋別此亭。重來梨葉赤,依舊竹葉青。風幔何時卷,寒砧昨夜聲。無由出江漢,愁緒日冥冥。這裡,韻字「聲」屬於[八庚],其他三個「亭」「青」「冥」屬[九青]。這個就叫做竄韻。關於竄韻,有必要多解釋一下。象這種壓了兩個(或兩個以上)韻部的,在非正式情況下,就叫做「私韻」。在正式情況下,就叫做「竄韻」。所謂非正式,就是指平時自己創作或閑暇朋友間相互唱和。所謂正式,就是指官方性的、或在正式的場合作詩。竄韻和私韻,所犯的性質是一樣的。但也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私韻是可以被接受的。而竄韻是不允許的,當忌。15、作品壓韻的時候,還要忌諱雙聲和疊韻。雙聲,這裡的「聲」指的是聲母。「聲母」是音節開頭的輔音。雙聲,指的是聲母相同。疊韻,這裡的韻,指的是韻母。疊韻,指的是韻母相同。律詩知識講堂(二)

1、「鍊字」是以切境、切情、切題為前提,對詞語進行反覆的推敲、修鍊、修改,從而達到聲音優美、語言精鍊、形象鮮明、情趣濃郁等目的。「鍊字」必須有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整首作品在已經完成的基礎上,自己反覆吟頌,以檢查哪個字可以做得更好,哪個字更符合主題。鍊字的前提是必須在整首作品完成的條件下再去煉。開始,只能是按照起承轉合去寫,鍊字,是寫完以後的事。讀+改==鍊字。作品還未形成整體,那不叫鍊字,叫識字。句子不是詩,詩是由句子組成的。我們要求美的是整體,是詩的美,不是句子的美。2、再說下平仄。要說的是:平上去入在作品中的合理性。我們都知道,抑揚頓挫是律詩的特徵之一。怎麼完成這那個抑揚頓挫呢?具體表現在句子中,就是平上去入這四者的合理結合。每句不可缺少的字是「去」。當然,平肯定不會缺少的,所以就不談平聲字,只說仄聲字。入聲現在大多數地方已經消失,分到三聲里,今天就不具體說。當句子的氣勢高了些的時候,就適合運用上聲字,平穩一下。但句子的氣勢低了的時候,就適合運用去聲字來稍微提升一下。用這個方法來控制整體的氣勢。避免時高時低,產生跌宕。如果一句里,去聲字出現兩個。那麼,具體的操作辦法是:要麼,連續兩個,要麼,就間隔大一些。3、律詩中應該注意的幾點(1)、起承轉合;(2)、章法;(3)、情語 景語;這三個是詩非常基本的特徵,做好了,就是有詩味。其他小的三個方面(1)、韻律;(2)、音律;(3)、聲律;平仄、排律、對仗這些都不是問題,就不說了。我們把起承轉合再更細的交流一下。首先說「轉」,這個是把握程度相對比其他三個方面略欠的。也就是頸聯,相對於起、承來講,頸聯是由內向外的。起承是景語,是通過外在的景的描寫,經過眼睛,進入內心。而轉,是通過內心,去解讀外在的景。合也是這樣。這就是一半外,一半內,涇渭分明。那麼,在寫轉句(頸聯)的時候,就不能再繼續在景語上繼續。把景語和情語分開,才能夠很快的掌握起承轉合。因此,為了儘快的掌握起承轉合,才使用景語和情語較分明的方式,來進行交流。沒有起、承、轉、合的基礎,寫出來的東西不會有「詩味」,換句話講,就不是詩,連象詩也困難。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涇渭分明,景語和情語清楚明白,由外到內。現在不說絕句,以後會講的,絕句比律句難一些。論壇上的絕句,基本上不合格,都是亂來的。完全沒有章法。古人說「見」和「看」,這是有區別的。見,由外向內;看,由內向外;比如:我們睜著眼睛,景物自然就進入視線,這就是見。比如,我們很注意的去看景物,這就是看。看是主動的,而見則是被動的,這個是不一樣的。起句和承句所寫的東西,當然也是看到的,更準確的講,應該是「見」到的。轉句和合句下的東西,就是「看」到的。因此,情景分開,是最容易掌握,沒什麼難度的就掌握了。起承轉合,還有全部是情語、景語,也有先情後景的。轉的時候,一定不要斷裂。也就是說轉句的情語,不能完全和景語剝離,如果有剝離,就是斷裂。因此,轉句也有承「承句」的作用,事實上,每一句,都是承前一句。這就是連接,句子之間的連接,不可以斷裂。要保持整體的流暢性。除了起句以外,後面三句,都是承前面的。在寫轉句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前面的承句(頜聯),不可轉得太急,一下子就斷裂。就剛才舉的例子,大家注意看,就沒有斷裂的問題 ,很連貫。一外一內==一景一情。5、誰來說下這首絕句的景語是?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就是在承句的基礎上轉。相對於起 承來講,頸聯「舉頭望明月」也就是轉句是由內向外的。大家記得:起句重點就是緊扣主題的景。承句是在起句的基礎上拓展,都是外在景物的描寫,這一半是外。是景語。而轉句是在承接頷聯的基礎上,是通過內心,去解讀外在的景,合也是這樣。這一半是內。是情語。我的老師講過:寫詩就是「湊字」或者說是「填空」也就是按照格律,把字填進去或湊進去。有了句子,再選韻字。填的時候,盡量用常見的字。事實上,常見的字已經足夠去填這些空了。根本就不需要使用生僻字。先構思一個框架,再起句,估計一下用什麼韻。就開始填第一句的空。後面的,就一句一句承下去,很簡單的。起了句就容易。後面的,一句一句展開就是了。承就按照承來填空,轉就按照轉來填空,合就按照合來填空。 但是無論哪個步驟,都要符合主題。舉例七字一句,填空的時候也很簡單。比如,起句開始兩字是名詞,那麼,承句的開始兩字,我就湊一個動詞,另加一個助詞,就有了兩個字。 既然有了動詞,後面就跟上個賓語,四個字就有了。然後看看韻字,就有了五個字,再把第六字和第七字塞進去,填空就完成。一句七字,結束。湊完後看看通順與否,不通順,改動一下。這樣,對仗的上聯就有了,然後對下聯。對大家來說對聯就簡單容易了嘛。湊字的時候,都是因意而句呀,選擇相鄰的字聯繫起來,通順的。總不能說:選擇聯繫相鄰起來的字,這樣講就費解了。詩也是這樣,詩句的道理,就和說話是一樣的,要清楚、明白。有連貫性,和說話一樣,不能顛倒到著說。這就是語言的邏輯性。律詩知識講堂(三)

1、「合句」的方法有幾種,比如:合題,也叫做題結。這就是以前我們一直要求的方式,給全詩作一個總結。另外一個方法就是稍微離題一點,從「意」上去寫合。給前面未盡之意,作個概述。或在前面的基礎上提出新意。在不太過偏離的情況下,給意做個擴展。就象王維的「更上一層樓」。還有種方法,是以事為證。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大家在寫合句的時候,要根據前面交代的內容,確立一個中心,明確是以什麼為主。可以以自己為主,可以以景為主,也可以以情為主。大家在決定以什麼為主的時候,一定要參考前面的起句、頜聯和頸聯,特別是要參考頸聯和起句。合句就是合一篇始終之意。始:開始 終:終結。2、再交流下具體創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大家都知道創作中情景要清楚明了,其實具體寫作過程中,題是最重要的。在這個原則指導下的情與景,都是要為之服務的。具體到用情或景,必須考慮這個原則。我們以前的作業都是要求先景後情,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化起承轉合的掌握,能更快的理解起承轉合。但是這並不是規定,不這樣寫就不行。等大家完全掌握好後,就不再作這樣的死要求了。簡單的交流下第八句,也就是合句的後半部分。它必須要符合整體的精神,用一句話,對整個作品作個概括。最好是在概括的同時,還具有新意。或體面、或達理、或警示、或沉著……等等。如果能以「一意」貫「N意」,當然更好。總之,合句要見「意」。若能以景喻「意」當然比直接用情更佳。用景或情,可以明、可以暗、也可以半明半暗。如李白的詩句:「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個就是不盡之「意」,給人以更大的想像空間。在這一點上,填詞和寫詩是一樣的,不可以無意,也不可以故「意」。「意」是在前面的起句、頜聯、頸聯的基礎上生長。如果把起句、頜聯、頸聯看作是栽培、發育和成長的過程,那麼,合句就是果實!3、一直以來都要求大家每天讀唐詩。現在交流下如何讀詩。從起、承、轉、合來讀唐詩。大家在平時讀的時候,可以稍微留意一下,以加深自己對起、承、轉、合的理解,掌握得更為全面。我們平時在創作的時候,就特別需要注意這一方面的問題。力求表達清楚、明白。字義,一定要清楚,前後要連貫、首尾要呼應。起句,一要說清楚寫的是什麼,二要為下一句留下伏筆。大家會發現,七律的句子,兩個片語連在一起,這樣就不是連貫。片語之間,應該有連接的字或連接的片語。換句話講,四個字不可以全部是名詞。如果前四字都是名詞,後面三個字,就很難安排了。因此,各詞性的字,應該是交替進行的。用來連接名詞的,是動詞或是連接詞。這樣來構思,任何一個句子都很容易寫出來。在每句的最後,留下伏筆,為下一句作準備。這樣,連接就會很自然,就不會出現斷裂的情況。一句一句連下去,七律就完成了。大家一定注意不可以四個名詞連續用。如果這樣用,後面就會沒有安排的空間,怎麼寫也不會寫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大家看下前面四字,就不全是名詞。另外,大家要特別注意頷聯和頸聯。如果頷聯前二字是名詞,那麼頸聯前二字就不要使用名詞。要有所區別。比如:靜夜蘭香,靜就不是名詞。浪淘沙,淘就不是名詞。大家在給自己取名字的時候,都明白這一點。相信寫詩的時候,自然就更容易做到。4、律詩的一些概念(1)先說「老乾體」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這就是老乾體。極力歌頌國泰民安的,沒有多少實質,可觀賞價值的。老乾體,具備律詩的一切特徵,起承轉合全部到位,因為,律詩800多年來,就沒有新調。老乾體的句子是口號型的。(2)「偽詩」,也具備律詩的一切特徵。起承轉合、章法什麼都不少,區別就在於:內容。凡不符合「詩言志」的,但擁有律詩的其他全部特徵,這就是「偽詩」。詩言正、詩言志,內容上離開這些,就屬偽詩。偽詩的代表作,魏晉詩、以及唐朝杜牧的作品中,相對較多些,包括唐伯虎等才子為青樓楚館寫的那些詩,都屬於偽詩。杜牧在揚州流連青樓寫的那些東東,也屬於偽詩比方說,今天有個詩人,去夜總會,為應招小姐寫的詩,雖然其完全符合律詩的所有特徵,但這樣的詩,就是偽詩偽詩和老乾體,都符合律詩的全部格律。除了內容以外。(3)、「象詩」,象詩,同樣具備律詩的所有格律特徵區別在於內容空洞,寫了一堆,完全脫離實際的東東,無病呻吟。無病呻吟,就是象詩的特徵(4)玄詩。也就是算命詩。也講究起承轉合,也有章法,但其遠離「詩言志、詩言正」,這類算命的詩,就是玄詩。(5)詩:區別於剛才所說的這四種類型的因素就是內容。詩的內容是正面的,是和諧的,符合禮義廉恥等道德規範。詩,連同剛才所交流的這四個類型都遵守基本的格律。剛才說的五種,屬於水平比較高的,下面,再說另外的如果連格律都不遵守,那就連「象詩」也談不上了。(6)再說一種比前面所說的五種要差勁些的「四不象詩」。四不象詩:也具備律詩的基本格律特徵,講究起承轉合和章法,它的區別,也是在內容上。它的內容是亂七八糟的,是東拉西扯的,沒有明確的主題。平仄、壓韻等等,什麼都正確,就是主題不明顯。詩--老乾體--偽詩--玄詩,這四類,都有具體的內容,都符合格律的所有特徵。(7)再有就是打油詩。打油詩:也具備格律的基本特徵,區別是什麼呢?打油詩非常白話、內容詼諧,是舊體詩的一種。傳說是張打油創的,他慣用俗語,內容和詞句通俗詼諧,不拘於平仄、韻律。打油詩最早起源於唐代民間。這類詩一般通俗易懂,詼諧幽默,有時暗含譏諷,風趣逗人。詠雪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就是張打油的打油詩。在當時一鳴驚人,此詩描寫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寫,由顏色到神態。全篇看不到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躍然紙上。遣詞用字,貼切傳神,通俗易懂。其格調詼諧幽默,張打油由此而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打油詩體。在現代打油詩就成了許多人諷刺和取樂的工具,在內容和題材上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開始以其來反映現實生活,用來反映人民的意志、要求和願望,賦予其鮮明的時代特點,但其藝術風格沒有改變。任何社會,任何時代,只要有可笑可恨的事情發生,就會有幽默風趣、冷嘲熱諷的打油詩應運而生。打油詩的魅力就在於:其具備趣味性、知識性和故事性,還有就是通俗性。這就是打油詩。5、「五言」,雖《詩經》中就有,但屬於少數,屬於個別情況。真正開始的時間,大多數人同意的說法,始於漢朝,到今天仍流傳下來的完整的有59首。這就是漢五言59首的來歷。6、《詩概》中說「七言出漢樂府,羅事實,出柏梁體」。解釋一下這個柏梁體、羅事實。收集事實、陳述事實。漢朝元封三年,皇帝造一高台,取名「柏梁台」,也就是個殿。說是高台,實際按今天的標準,很矮。這個台的通途,就是拿來大夥寫詩的。按照當時的標準,今天群里的每一位朋友,都能「上坐」。就是佳賓。7、最早的律,出自漢朝「樂府」。兮字可以用來壓韻,宋詩里就有。8、由楚辭發展而來的駢體,就是去掉了楚辭七言中的「兮」字。因此,就說楚辭應該算是六言。反對的觀點是漢朝把「兮」字,換成了具有實際意思的字。駢體因為屬於詩歌。歸在漢樂府中。駢體也屬於詩歌。從漢朝,一直到唐朝,賦都歸在詩歌類。詩歌,是個很大的概念。包括賦、騷體、詩經、歌、行、詞、五言七言等等。唐朝把詞,也歸在詩歌里。9、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 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巨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首不是岳飛所作,只是借了岳飛的名而已。下面,就一一剖析,為什麼不是岳飛所做。剖析的觀點,純屬黃偉一個人的看法,沒有代表性。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這是第一句。岳飛戴的是頭盔,冠,通常為文人飾物。如果是岳飛,怒發沖的是盔,不是冠。此疑點一。疑點二:憑闌處(也作憑欄處)。從這三個字看,地點,應該是一個庭院,肯定不是軍營。瀟瀟雨歇。從氣候來看,不是冬天。疑點三:靖康恥,猶未雪;巨子恨,何時滅!作為臣子的岳飛,我們知道,是不可以直呼皇帝的名號。岳飛是不可能把「靖康」二字,填進作品中去。直呼名號,罪至誅九族。疑點四: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賀蘭山,在岳飛打仗的牛頭山之西北方向。岳飛,打的是金,方向為東北。作業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的岳飛,沒理由打仗會把方向搞錯。如果岳飛把部隊帶往賀蘭山,去踏破。那麼,中原將拱手讓給兀朮,宋朝被滅的時間,會更早。因此,岳飛要踏破的,當然就不是賀蘭山,山海關還差不多。疑點五: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唐朝指北方的少數民族。匈奴:漢代西北方向的少數民族。今歐洲的匈牙利,那麼,可以肯定的是,無論胡還是匈奴,都是比喻。不是真指。如果是岳飛,那麼,他要飢餐的,是金人的肉。渴飲的,是兀朮的血。與胡和匈奴,扯不上關係。更何況,岳飛那個時候,匈奴早就被打跑,遷徙去了歐洲。此詞,更象是明末清初的人所填。滿清,大家都知道,就是宋時金國人。滿清開始稱金,明朝稱其為「後金」。有人憤恨滿清入關,借岳飛來發作,更符合實際情況。10、「詩言志」,孔子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這話,兩千多年來,一直為詩界所遵循。白話點兒講就是詩是抒發內心,歌詠,是吟唱心中的聲音。這一點反映到平時具體的作品中就是構思的時候在腦海里要有個具體的框架。大致的要自問下我要用主題表達什麼?需要用什麼樣的景來表達?心情是什麼樣的?聲音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孔子在後面講到:足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其中,而英華髮外。這句話不僅對前人,就是對我們今天寫詩也有很大的幫助。這話白話一點講就是說:情感深厚,文采就會鮮明,氣度宏大就會變化神奇。和順的情感在內心,外在的表現就是美好的神采。這些就是詩言志、歌詠聲的含義。那麼,這些結合在具體的作品中表現出的就是詩味。也就是起、承、轉、合和音節方面把握的不錯了。一首好的作品光有起、承、轉、合還很不夠,在現有的「詩味」的基礎上讓作品的味更濃郁。11、今天要說的「詩味」,不再是起、承、轉、合,而是在起承轉合基礎上的。這個「詩味」指的就是:不同內容,所呈現出的不同格調、韻味。同時,包含在其中的潛藏的作者的創作心理。「功夫在詩外」,相信大家對這話大多數都不會陌生。今天說「詩味」目的就是在具體的創作中要先有詩味,然後再寫詩。而不是以前那樣,作品出來了有詩味就有,無詩味就無。一首作品,是作者自己對主題的解讀,是一種創作的體驗。並把內心的感受包含在這體驗中。人生百態、酸甜苦辣等等。這些都是用眼睛明確看到的「味」。從作品角度出發,更應該具體體現出「味外之味」。也就是除作品本身可明見的含義之外的延伸意義。這個延伸的意義是廣義的。是超出本來的味,成為更大更廣的味。具體用一個字來說詩味要達到什麼程度,那就是「美」!中國因為有詩,因此,美學觀念和主張,遠遠早於西方數百年,差不多近千年的時間。那麼,具體到創作中,怎麼才能夠使詩味更濃郁呢?這就需要,心與境的和諧。具體來說,也就是景語與情語的和諧。它們應該是統一的,而不是對立的,在作品中反映出來。這個統一,是和諧而不是矛盾。具體到創作中,不同的題目,使用不同的景語。那麼因為不同的景,就必須要結合不同的情語。這樣,就能使詩味更濃。同時這也要求在具體的作品中,作者的內心與作品描述的景必須相融合。景必須是自然的,不可違背自然。比如,句子中有明月那就不能同時出現烏雲。也就是必須是自然的。情就體現在起句、承句的自然中。於自然中見性情,這樣,轉的時候也就輕鬆多了。筆下的作品自然就和諧渾成。把自然之趣與情之緒合理的結合在一起。如果能在合理的基礎上更巧妙的結合,那就當然更加完美。12、下面再說下「1」論與不論的問題。咱們的作業一直是八句的律句。那麼,「1」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不論呢?我的建議是:首先我們看看如果平均分配的話,那麼這個「1」就應該有4個平聲4個仄聲,一共八個。如果是44分配,那就完全正確。如果是35分配,其中有一句不論,這是可以的。但如果是26分配,這就得仔細考慮了。除非萬不得已,最好不要用26分配。如果是17分配,作業直接就打零分。如果是08分配,毫無疑問:負100分。因此,選擇44或35分配,是最合理的。13、「詩味」。詩味之美妙,是建立在自然之道基礎上的美。那麼不自然,當然也就不美。也沒法美。詩不可空洞。空洞則無物。無物則不自然。因此充實的作品才會美。充實就必須有自然、有真實的內容。不真實的就不是自然。充實之後就有光輝。作品體現出的美就是大美。莊子說: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因此,我們在創作的時候,表現在起句和承句中的,寫進作品裡的自然之物,就要注意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不是相關?會不會抵觸或矛盾?如果相關,相互間能不能互補?這個互補,又能產生什麼樣的效果?這就是我們在起句和承句中,必須考慮進去的。具體說來,在不犯題的情況下,可以襯托、可以比喻、也可以旁擊。使用不同的手法,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景。而寫出的景語可以由內向外,可以從左到右,也可以上瞰下仰等等。可以採用的辦法很多。可以正喻,可以反喻,可以明喻,也可以暗喻。有題,就很容易寫出起句。有了起句,換個角度,自然就有了承句。結合景,轉的時候用情語。當然也就很自然。這樣整體下來,整首作品就會自然流暢。如果不結合景,就會有斷裂的嫌疑或現象。另外說一下,最後一句叫做合句(或尾聯,有對仗情況下),正確的說法是:合句。兩千多年來,它都被叫做「合句」。在網路里,有「結句」一說,那是謬誤。即便不是謬誤,也是二十一世紀的發明,是未被承認的發明。以前說的詩味是在格律,具體就是起承轉合和音律、韻律大家都做得完美的情況下的詩味。這個詩味,是因為遵循格律,而帶來的詩味。今天特別的交流起句和承句,目的就是請大家在原來的詩味基礎上,創作出更加濃郁的詩味。原來的詩味,是因為有格律,按照格律去創作,自動產生的。今天說的詩味,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創作出的詩味。因此,今天就特別的強調了起句和承句。建議大家今天交流的內容多看看,目的在於提高大家起句和承句的寫作能力。因為,大家差不多在格律上,都不至於出現什麼大的錯誤,基本上都能做到四平八穩。所以,今天交流的目的,就是在以前的基礎上,提高。
推薦閱讀:

全面預算管理知識問答
知識|詩人雅號里暗藏的玄機?
科普:關於護照的幾個冷知識
本周知乎熱門問題 | 如何評價《歌手 2018》第四期?
易學知識100篇2

TAG: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