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雍正王朝》:康熙帝的35個兒子,有2個比乾隆還小
《雍》劇熱播的時候,我聽見隔壁大爺在大發感慨:生14個娃,怪不得亂。要是知道康熙的兒子有35個,可以編一個加強排,不知道大爺要做何感想?
在生育方面,康熙一定能排進中國歷史前十。不過康熙雖然生育率高,淘汰率也高,35個兒子不假,但有11個連名字也沒來得及起就沒了,真正留下名號的也就24個。
皇長子允禔: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納蘭氏。小時候,老大是很招皇帝喜歡的,但是後來長大了,沒那麼可愛了,再加上弟弟們大批出生,逐漸被冷落。老大曾跟康熙立過不少戰功,早早被封為郡王。這孩子平日里比較迷信,試圖用扎小人(即魘鎮)剷除競爭對手,也就是弟弟胤礽,甚至在康熙面前秀下限,說要替老皇帝除去「慶父之憂」,結果自廢武功,被康熙永遠圈禁。
皇次子:胤礽(reng 第二聲),生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十三年生。這是個銜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因為母親和康熙感情最好,姥姥家又是索尼索額圖家族,一生下來就被封為太子。這也是最後一任中國皇太子,之後再沒有封過。老康熙太長壽,弟弟們又太強悍,這太子當的憋屈,終於憋出了抑鬱症,行為和言語都不檢點起來。兩次被廢,康熙對這個兒子確實仁至義盡。死後,雍正給了他一個理親王的爵位,由他兒子繼承。
皇三子:胤祉(zhi 第三聲),生母榮妃馬佳氏,康熙十六年生。和《雍》劇描述的一樣,是個有學問的人,雖然有過奪嫡的想法,但牽涉不深。平日里好和一班子清流文人在一起泡著,通過編書來贏得老爺子的好感。事實上康熙對這個兒子也不錯,但和清流文人待在一起最大的好處,還是朝野沒人噴他,再加上編書有功,早早就混了個親王當。福兮禍所伏,雍正即位後,看這個哥哥不順眼,正好老三在老十三死後,雍正十分悲痛的情況下失禮,雍正小題大做,直接奪了老三的爵位。雍正十年去世後,按郡王的禮節下葬。
皇四子,皇四子:胤禛(zhen 第一聲),生母德妃烏雅氏,康熙十七年生。後來的雍正皇帝,大家都了解了,此處不多敘說。
皇五子:胤祺(qi 第二聲),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十八年生。拜《康熙微服私訪記》所賜,他母親宜妃,比他本人有名。胤祺其實還是有爭嫡實力的,早在康熙48年,就因功被封為恆親王,但據說此人早年破了相,比較低調,沒多參與兄弟們的爭鬥。康熙評價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雍正對老五也不錯,在死後為老五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皇六子:胤祚(zuo 第四聲),生母德妃烏雅氏,康熙十九年生。你沒看錯,這老六和老十四一樣,也是雍正皇帝的一母同胎兄弟,可惜早早夭折,要不讓肯定也是一號人物。
皇七子:胤祐(you 第四聲),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十九年生。此子武功不錯,曾經親帥大軍,討伐葛爾丹,康熙37年封貝勒,48年封多羅淳郡王。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公元1718年),正藍旗滿洲都統延信出征西陲,奉命管理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務,可謂位高權重。沒有任何記載說老七參與過奪嫡之事,倒是在雍正元年四月(公元1723年),因為「恪盡其職,諸務畢舉,頹風靡習漸至改變」,被雍正晉封和碩淳親王,頗受器重。雍正八年去世後,雍正給他刻碑記功,詔褒其「敬謹小心,安分守己」之秉性。
皇八子:胤禩(si 第四聲),生母良妃衛氏,康熙二十年生。老八是觀眾們的熟人,《雍》劇對老八的刻畫很生動,老八歷史上就是這樣一個人,很有人格魅力,善於籠絡人心,在朝野廣有人望。但有兩處是必須說一說的:一是廉親王之封,是雍正即位後才給他的;二是送死鷹之事,在真實的歷史當中,老八送的鷹不知道被誰調包成死鷹,康熙大怒因此讓老八失寵,這件事老八是受害者,卻在《雍》劇中被栽成他自己謀害老十三,竊為老八冤枉。
皇九子:胤禟(tang 第二聲),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二十二年生。和老五一個媽,都是宜妃的骨肉,胤禟是個很有才華的人,自幼好學嗜讀,性聰敏,喜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式樣, 並首開滿族人其端用拉丁語轉寫滿文。胤禟十分熱愛外國文化和西學,曾自學外語,並甚親信當時來華傳教士, 胤禟善於結交朋友, 為人慷慨大方, 重情重義,因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為忌恨。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被革去貝勒銜。雍正四年(1726年),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狀二十八條,送往保定,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歲。乾隆間恢復原名、宗籍。
皇十子:胤礻我(e 第二聲),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康熙二十二年生。老十是康熙早年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之外孫,是康熙成人皇子中除太子外,出身最高貴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當時老八老九還都是貝勒,老十倒直接被封為郡王了,原因不是功勞,而是他顯赫的外公家族。後因黨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病死,年五十九歲,以貝子禮安葬。
皇十一子:胤禌(zi 第一聲),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二十四年生。還是宜妃所生,可見宜妃在康熙朝,的確很受老康熙的寵幸。可惜老十一隻活了十二歲,還沒來得及旺十三就去世了。
皇十二子:胤祹(tao 第二聲),生母定嬪萬琉哈氏,康熙二十四年生。這是個非常有福氣的孩子,從小由在康熙朝後宮地位超脫的蘇麻拉姑養大,在康熙朝非常受重用,早早就署理內務府總管,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康熙六十年還代表老皇帝回盛京祭祖,六十一年,授鑲黃旗滿洲都統。雍正即位後,對這個風頭太大的弟弟予以了打擊,先是封為郡王,又降為貝子,鎮國公。乾隆即位後,胤祹煥發第二春,被封為履親王,享盡榮華富貴,一直活到了乾隆28年才去世,享年79歲,是康熙最長壽的兒子。
皇十三子:胤祥(xiang 第二聲),生母敏妃章佳氏,康熙二十五年生。這也是觀眾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了,人稱俠王十三爺是也。老十三的媽媽早早就沒了,由德妃養大,所以老十三和老四,老十四其實關係都比較鐵。在整個康熙朝,其實老十三是沒什麼建樹的,唯一做的就是不遺餘力地幫助雍正奪位,因為在雍正即位後,對老十三予以充分信任,授予重任。雍正元年被封為怡親王,因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是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也是清朝中葉封的唯一鐵帽子王。胤祥死後,上謚號為「賢」,雍正帝為了紀念他的功勞,下旨將其名中的「允」字改回「胤」字,成為雍正朝唯一位最終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
皇十四子:胤禵(ti 第二聲),生母德妃烏雅氏,康熙二十七年生。雍正皇帝同母弟,康熙五十七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為保衛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雍正帝登基後將允禵遠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為圈禁。直至乾隆即位後,允禵才恢復了自由。老十四聞名於世,源於那個著名的「雍正改詔說」,但許多歷史學家已經考證過,這個民間傳說是站不住腳的。但老十四自己,一直不服氣雍正的領導,在雍正一朝被嚴厲打壓。乾隆即位後,老十四翻身得解放,在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二年(1748年)封多羅貝勒,乾隆十三年(1749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不過此時的十四爺,已經年齡不小了,早沒了當初的雄心壯志,乾隆二十年去世,謚號曰勤。
十五子以後,因為年紀太小,都沒有參加過奪嫡之事,但在雍正,乾隆兩朝,都曾顯赫一時,一點不比哥哥們遜色。
皇十五子:胤礻禺(wu 第二聲)生母密嬪王氏,康熙三十二年生。對於這位低調的老十五,歷史沒有太多記載,雍正四年,封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謚號恪,享年39歲。
皇十六子:胤祿(lu 第四聲),生母密嬪王氏,康熙三十四年生。康熙二十四子,除了雍正即位當皇帝,老十三被封鐵帽子王,就屬這個老十六最顯貴-----也是鐵帽子王。與胤祥是被封的鐵帽子王不一樣,胤祿這個鐵帽子王,是繼承自別人。換句話說,就是過繼給庄親王家了。老十六在乾隆朝曾以鐵帽子王總理朝政,食親王雙俸祿,位極人臣。乾隆32年去世,享年73歲。
皇十七子:胤禮(li 第三聲),生母勤嬪陳氏,康熙三十六年生。觀眾熟悉此人,大概是因為《甄嬛傳》中英俊帥氣,多情的果郡王。其實歷史上真正的果郡王,可沒被雍正害死,而且也是一位非常有福氣的王。少年胤禮,知書達禮,從不參與奪嫡之事,終康熙一朝,也沒什麼封爵。但雍正即位後,特別重用這個小弟弟,雍正元年被封為多羅果郡王,五年後晉陞為和碩果親王,先後掌管理藩院、戶部三庫。雍正評價皇十七子胤禮:「實心為國」「盡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還命胤祿、胤禮在便殿召見免除叩拜之禮,與老十六一樣,是雍正朝非常得寵的皇族。乾隆也很喜歡這個十七叔,無奈老十七在乾隆三年就沒了,乾隆深感若失股肱,屢次祭祀老十七,以示哀悼。
皇十八子:胤衸(xie 第四聲),生母密嬪王氏,康熙四十年生,和老十五,老十六一個媽。雖然這位十八阿哥只活了八歲,卻很受乃父康熙的寵愛,時刻帶在身邊。老十八之死,還成為皇太子胤礽被廢的導火索,原因是太子在十八阿哥病故期間,沒有絲毫的哀傷。
皇十九子:胤禝(ji 第四聲),生母襄嬪高氏,康熙四十一年生。只活了三歲,空留下一個名字。
皇二十子:胤禕 (yi 第一聲),生母襄嬪高氏,康熙四十五年生。這位爺是有名的不求上進,行為懶散,卻也因此,太平一生,沒有什麼禍事。乾隆二十年病故,享年50歲。
皇二十一子:胤禧(xi 第一聲),生母熙嬪陳氏,康熙五十年生。這是康熙幼子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位皇子,是清代有名的畫家、書法家、詩人,今天留世的作品都是珍品。他九歲即「從幸塞外」。雍正八年(1730)二月,封貝子,五月晉封貝勒。十一年八月,授鑲黃旗滿洲都統。十三年十月,授宗人府左宗正。正黃旗漢軍都統。乾隆即位後,晉封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七月,擢任議政。五年二月,授正白旗滿洲都統。七年三月充玉牒館總裁。著有《花間堂詩抄》8卷、《紫瓊岩詩抄》3卷等多部詩文著作。允禧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薨逝,享年四十八歲。
皇二十二子:胤祜(hu 第四聲),生母謹嬪色赫圖氏,康熙五十年生。比較有意思的是,雍正的兒子乾隆也是這一年生的,也就是說,康熙有2個兒子,比乾隆的年齡還小。康熙五十年始(公元1711年)從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封貝子。雍正十二年二月(公元1734年)晉貝勒。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卒。
下面是2個比乾隆還小的皇子。
皇二十三子:胤祁(qi 第二聲),生母靜嬪石氏,康熙五十二年生。這位皇子唯一的特點,就是長壽。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封 鎮國公。 雍正十三年十月(公元1735年)進 貝勒。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降貝子,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又降 鎮國公。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復封貝子。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進 貝勒。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加 郡王銜。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卒。
皇二十四子:胤礻必(mi 第四聲) ,生母穆嬪陳氏,康熙五十五年生。這是康熙最小的兒子,比侄子乾隆小5歲。在《雍正王朝》中,這個康熙最小的兒子,在老爺子彌留之際,說自己聽到的是「四阿哥即位」,不要小看這幾個字,出自這個小孩之口,非常有權威性,是雍正合法繼承權的證明者之一。胤礻必因此而贏得了自己的富貴人生,在雍正十一年(1733)正月,才17歲,就被封為諴親王。雍正稱其秉心忠厚,賦性和平,一向為已故皇父所鍾愛。自幼在宮中讀書,常識頗有長進。乾隆三十八年,卒,謚「恪」。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康熙皇子都什麼下場?
※清朝唯一一個由皇帝護送下嫁的公主, 康熙為她建了2座公主府
※十三阿哥胤祥的名字為什麼是阿哥裡面最簡單的?
※為何康熙在打贏沙俄的情況下還簽訂了這樣的《尼布楚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