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此人堅守孤城拒不降清,求救南明卻為何無一援兵來救

無人可救——史可法

歷史大學堂專欄作者:李元輝

1645年四月十八日,大清豫親王多鐸揮鞭一指,大批清軍包圍了揚州城。

當時鎮守揚州的正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他一面指揮軍民嚴陣以待,一面向南明其他三鎮總兵緊急求援,但三鎮無動於衷,無一前來。後來,清軍用大炮轟擊揚州城牆,史可法又寫下血書向南京及三鎮告急,卻依舊沒有任何答覆。二十五日,清軍攻破揚州城,史可法不幸被俘,因拒絕投降而被殺,年僅45歲。

史可法孤軍奮戰,大義凜然,其悲壯的義舉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其浩然正氣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感嘆之餘,人們不禁要問,當時身為南明督師的史可法,為什麼被圍揚州後,連發多次救急檄文,均如石沉大海,有去無回,盼不來一兵一卒救援呢?

清代張廷玉對此評價道,因為南明「權臣掣肘於內,悍將跋扈於外」,導致史可法「孤城不保,志決身殲」,分析得十分在理。

(圖)愛新覺羅·多鐸(1614.04.02—1649.04.29),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一、南京擁立,得罪福王

當時南明政權的皇帝是福王朱由崧,指望福王救援,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正直無私的史可法在擁立過程中得罪過這位昏庸的阿斗。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南明小朝廷的建立經過。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盡,明朝滅亡。

但明朝還有一個留都南京,南京的文臣武將決計擁立明王室的藩王為帝,重建明朝。

但在擁立何人為帝的過程中則發生了爭議,一些東林黨人主張擁立潞王朱常淓,部分將領主張擁立福王朱由崧。

東林黨人的理由是「福王朱由崧是神宗的孫子,按輩份、排行應當立為王,但是他有七大缺點: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干預官吏。

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兒,賢良而且聰明,應當立為王」,並且把意見用文書的形式通報給當時的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史可法也是東林黨人,他完全同意上述意見。

鳳陽總督馬士英主張立福王,也來詢問史可法,毫無提防的史可法便把福王的七大缺點告訴了馬士英,並說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難主天下」。

但令史可法始料未及的是,福王朱由崧暗地裡獲得了南京政權主要武裝力量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和劉澤清,以及鳳陽總督馬士英的支持,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1644年5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年號弘光。馬士英因輔佐有功,入朝成為首輔大臣。

(圖)馬士英,明末大臣,官至內閣首輔

馬士英真稱得上一個絕對的小人,他為了排擠史可法,竟然把當時擁立帝位時史可法認為福王「七不可」的文書進獻給福王。

面對虎視眈眈的清軍,南明政權本來應該抱拳團結,同仇敵愾,但大敵當前,馬士英等人仍然在爭權奪利,並使出卑鄙的手段對付剛直的史可法,讀來讓人真是無語!

我們可以想像得出,福王朱由崧看到那封文書,是何等的憤怒與不滿。

雖然你史可法軍事才能出眾,但在擁立過程中不僅站錯隊,還大肆辱罵福王,換了誰,也是無法容忍。

儘管史書上沒有明說,但在福王眼裡,朝堂上的史可法怎麼看也有些不順眼。史可法心知肚明,覺得留在朝廷也很尷尬,便請求出京督軍,鎮守淮、揚。

福王正愁怎麼打擊報復史可法,正好史可法送上門來,眼不見心不煩,於是順水推舟,當即答應了史可法的請求,並假惺惺地加封史可法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

在擁立過程中出現立場錯誤,給皇帝留下極為不好的影響,史可法還能指望福王派兵相救嗎?

(圖)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二、南明內訌,諸將離心

福王指望不上,那麼南明政權的其他軍事力量為什麼不來救援?

先盤點一下南明政權的主要軍事力量,也就是江北四鎮。總兵劉澤清駐淮安,總兵高傑駐泗州,總兵劉良佐駐臨淮,靖南伯黃得功駐廬州。在武昌,還有左良玉率領的一支部隊。他們共同組成江淮防線,防清軍南下。

但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在當時清兵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南明政權卻在內訌。而這次內訌,便是左良玉發起的。

左良玉是明朝舊將,在鎮壓李自成農民軍的戰爭中,屢立戰功。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後,又晉封他為侯,繼續鎮守武昌。

左良玉駐守武昌期間,因兵多將廣,也遭到了南明政權的提防,左良玉手下部將對首輔馬士英的專權十分忌恨。

恰巧南明政權又發生了「偽太子案」,福王朱由崧將自稱為太子的人關入監牢。左良玉認為這是馬士英從中作梗,便於1645年3月發布檄文討伐馬士英,率軍東下。

因高傑早已被投降清廷的許定國誘殺,南京馬士英急調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三鎮軍隊保衛南京。

三鎮軍隊回撤平叛,江淮防線頓時門戶大開,清兵乘機大舉南下,包圍揚州。

表面上看,南明政權確實派不出救兵來,實質上是諸將面對時局,各懷心態。因為四月左良玉暴病而亡,南京之危已經解除,但黃得功以保衛南京為借口拒絕救援,而劉澤清、劉良佐眼看大事不妙,竟先後投降了清軍。

一場內訌,讓本就脆弱的南明小朝廷頓時崩盤,在這樣的形勢下,史可法還能指望什麼援兵?

(圖)南明,1644年4月形勢

三、福王昏庸,權臣掣肘

看到史可法孤軍奮戰而見死不救的,除了福王,還有一個小人,那就是南明首輔馬士英。

福王和馬士英搭檔,簡直就是瞌睡遇到枕頭,相得益彰。馬士英欺上瞞下,視軍國大事如同兒戲。而南明政權的最高首領福王,不僅對馬士英言聽計從,而且本身就是一個酒囊飯袋,什麼復興大明、抵抗清軍等等好像與他無關。

大敵當前,他卻在群臣面前感嘆「後宮寥落」,下令廣選美女;政權風雨飄搖岌岌可危,他卻修建宮殿,購買珠寶;天災頻發,大旱不雨,他卻在宮中「惟漁幼女,飲火酒,雜優伶演戲為樂」;清兵即將攻佔南京時,他仍然在宮中看戲,與內官酣飲……

史可法當年說的七大缺點,福王朱由崧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碰上這樣的草包皇帝,史可法也只能按劍長嘆。

小人馬士英曾經因爭奪首輔而向皇帝打過小報告,陷害過史可法,對史可法本就心存芥蒂,哪會派兵相救?

想當初清兵攻佔邳州、宿松時,史可法迅速向皇帝報告。如此軍情大事,馬士英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說,史可法「不過是想為防河將士紀功罷了」,朝廷有了這樣的小人,將士的鮮血只能白流。

皇帝昏庸,權臣貪腐,諸將離心,面對一盤散沙的南明政權,一個忠勇的史可法自然是無力回天。史可法再等多長時間,也不會看到一個救兵。

(圖)李自成

史可法生前寫有四封遺書,其中寫給大清多鐸的內容是:「敗軍之將,不可言勇;負國之臣,不可言忠。身死封疆,實有餘恨。得以骸骨歸葬鐘山之側,求太祖高皇帝鑒此心,於願足矣。」

可見,史可法在揚州被圍之後,就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也可看出,從那時起,他對南明政權已經絕望了。

只不過讓福王和馬士英這兩個糊塗蟲沒有想到的是,給他們的盡情享樂帶來保障的,正是保衛河山、英勇血戰的史可法。

史可法一死,南明的長城轟然倒塌,不到一個月弘光政權就滅亡了。

英雄不遇明主,可悲!賢能卻逢佞臣,可嘆!後人瞻仰史可法墓,有感而發:「讀生前浩氣之歌,廢書而嘆;結再世孤臣之局,過墓興哀。」

當下一些無聊的文人說,如果史可法放棄抵抗,就不會有「揚州十日」,就可保全揚州幾十萬百姓,這種骨子裡帶著投降意識的論調,就像如果南京不抵抗,就不會有南京大屠殺一樣荒謬而不值一駁。

南明政權的極度腐敗和一盤散沙,導致無人可救史可法。

史可法的求援,終究是深夜裡的一抹微光,不過是絕望中的自我安慰。但他那壯懷激烈的言辭,以身殉國的正氣,卻氣吞山河,永留史冊。

歷史大學堂專欄作者:李元輝,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際公認的呼救信號從「SOS」變成了「May Day」?
求救大家 ?
有什麼好的暗號可以在遇到危險時,與家人求救?
手帳新手如何正確入坑?
國際通行的求救信號:在手掌心畫黑點表示「請幫我報警」------請問這是真的嗎?

TAG:人物 | 南明 | 求救 | 堅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