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智造」的十大發展路徑

看別人投自動化,自己也跟著投,看別人上信息化,自己也跟著上,這就是很多企業在「工業4.0、智能製造、互聯網 」等概念滿天飛的現階段,迷失了發展方向的盲目改變。

雖然對於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來說,由於市場需求模式、產品工藝和管理基礎的不同,側重點會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講,以下十個路徑方向是中國工業從製造邁向智造的必經之路。

1、精益化

精益生產,最早就是面向多品種、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而設計的,其兩大支柱就是「準時化」「智能自動化」

 

在中國,要想發展智能製造,精益是必須要走的第一步,而且是投資回報最高的一條路徑。

因為精益幾乎不需要企業做出額外的投資,只是在現有基礎上重新配置生產資源就可以獲得超出想像的回報。因此精益的成功實施其實不難,關鍵在於領導的決心與管理層觀念的轉變。

2、標準化

標準化是自動化的基礎,也是智能製造的前提。

 

汽車行業普遍採取的共用平台、通用零部件等策略極大地降低了產品成本。通過將原來的生產方式改為根據零部件進行整車生產的方法,實現了批量生產,成功降低成本。

 

標準化當然也還包括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和作業方式,有了標準化,自動化才能據此開發出來。假設零部件千變萬化,作業方式也不固定,自動化將很難實現。

3、模塊化

從模塊化設計、模塊化採購到模塊化生產,模塊化是智能製造能否實現低成本滿足個性化消費的關鍵所在。汽車和電腦則是最早實現模塊化的行業。

 

模塊化降低了從設計、採購到生產的複雜程度,標準化的介面和連接方式增加了通用性,降低了製造成本與周期,自動化生產、物流與信息溝通更加容易實現。

 

實施模塊化涉及到行業與企業標準,需要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所以相互間構建精益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尤為重要。

4、自動化

自動化是智能製造中談論得最多的。

 

企業可以通過自主創新,將原來原材料處理的離散型加工方式進行集成,把原來獨立的工序通過自動化生產線連接在一起,消除中間環節的上下料、儲存和搬運,實行精益式的連續生產。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力成本的提高,自動化是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但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來說,做自動化改造前千萬要慎重:為什麼要升級自動化?投資回報率是多少?自動化設備可靠性怎樣?有何風險?能適應產品的升級換代嗎?一定要想清楚,否則成本不降反升。

5、服務化

中國目前擁有超過6億的網民,7億台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加速了從製造向服務的轉型。美國倡導的「工業互聯網」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形成開放而全球化的工業網路,其內涵已經超越製造過程以及製造業本身,跨越產品生命周期的整個價值鏈,涵蓋航空、能源、交通、醫療等更多工業領域。

 

當然行業不同產品不同,可服務的內容也千差萬別,互聯網 模式下,傳統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服務方式來打動客戶。

6、個性化

過去30年,市場商品種類急劇膨脹了幾十、上百倍。

 

但高品質、低成本的個性化實現首先取決於你的精益生產水平,也就是精益所倡導的「價值來自真正的顧客需求的拉動」

其次,個性化實現取決於你的標準化和模塊化的設計。每個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精益化水平、標準化/模塊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來決定自己的個性化模式,這並不是一件越個性化就越好的事情。

7、生態化

企業的競爭正在從單個企業之間逐漸向供應鏈之間乃至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轉變。

 

凱文.凱利在《失控》中寫道:「大企業之間的結盟大潮,尤其在信息和網路產業當中,是世界經濟日益增長的共同進化的又一個側面,與其吃掉對手或與之競爭,不如結成同盟——共生共棲…… 控制的未來是:夥伴關係、協同控制、人機混合控制,人類與我們的創造物一起共享控制權。」

8、全球化

在世界互聯互通的今天,當你的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就需要考慮全球化來配置資源,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就是尋找全球化的市場資源,輸出我們的富餘產能包括高鐵技術等。設計資源則是在國外設立研發技術中心,開發貼近本土的產品或者彌補國內設計能力的不足,還可以形成全球24小時不間斷產品開發,以縮短研發周期。

 

採購和生產資源是尋求品質更佳、成本更低的全球物資供應地,除了考慮採購和製造單價外,還需要考慮運輸成本增加、供應鏈複雜化、供應鏈可視化、交貨周期拉長、更高的庫存、環保碳排放、質量穩定性、當地勞工政策以及匯率波動等問題。

9、數字化

數字化跟信息化密切相關,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從人、產品到設備,一切皆可數字化。

 

產品可以通過PLM/ERP軟體,從產品開發設計、物料採購到生產交付全過程實現數字化。

 

設備可以通過PLC、感測器等將運行數據傳給MES、互聯網等網路,再對數據進行分析以優化設備的後續運行及數據的其他應用。

 

這意味著在「工業4.0」時代,第一次有可能將資源、信息、物品和人通過數字化進行互聯互通!

 

每個行業特徵與企業基礎不同,實現數字化的先後順序也就不同。對於那些流程型的製造行業,因為他們的製造模式中大部分工序已經連接起來,並且自動化程度高,一些設備數據已經可以自動採集,因此數字化的難度相對較小。

 

而對於離散型的製造行業如機械裝備、紡織服裝、電子電器、家居用品等,由於製造工序、零部件都很分散,且數量龐大,想實現連接確實困難。因此,這些行業的可行做法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逐步實現。

10、智能化

首先說說產品的智能化。與消費品的智能化相比,工業品的智能化其實更為迫切。所有設備都需要加入智能控制模塊,進行加工數據的自動採集、分析和控制,這些工業大數據再經過智能軟體系統的運算分析,可幫助提高運營效率,減少故障,降低能耗。

 

製造過程的智能化更加複雜,你需要完成以上所說的精益化、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以及數字化的轉變,自動化與數字化的投資也會很大。

未來30年,中國製造需要從重速度輕質量轉變為重質量輕速度,需要在以上十大領域進行持續創新,從商業模式、技術以及管理方面實現向中國智造的轉型。


推薦閱讀:

俞可平:鄧小平與中國政治的進步
中國商報:今年新郵不會大幅減量
中國機器人:從製造到智造還有多遠?
難民,一張中國要不起的牌
歷史上的中國好交情之六:忘年之交

TAG:中國 | 工業 | 發展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