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王陵出土各種帶鉤百餘件,考古專家研究後認為——當年江都王劉非也很「潮」!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朗讀(男聲 女聲) 放大
縮小
默認
江都王陵出土各種帶鉤百餘件,考古專家研究後認為——當年江都王劉非也很「潮」!推測當時江淮地區已通過揚州與南洋建立聯繫
江都王陵水晶帶鉤
甘泉姚庄漢墓鵝形玉帶鉤
江都王陵分格鼎
廣陵服食官銅鼎
江都王陵兵器閱讀提示揚州博物館即將提升改造展覽《廣陵潮——揚州古代城市故事》,其中包括展示漢代最新考古發現,例如增加大雲山江都王陵考古發掘的歷史信息。記者昨獲悉,考古專家對江都王陵出土的百餘件帶鉤進行了研究,發現江都王劉非是一個很「潮」的諸侯王,他所使用的帶鉤也體現了地方諸侯的地位與財力。人首形玉帶鉤寓意華夏為「禮儀之邦」帶鉤起源於西周,戰國秦漢時廣為流傳,魏晉以後開始衰落。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王仁湘曾對古代帶鉤的用途進行專門的研究,他認為,帶鉤的用途主要分四類,即革帶用鉤、佩器用鉤、佩物用鉤和佩飾用鉤。其中,革帶用鉤主要是用於鉤系束腰的革帶,在考古發掘中,這種帶鉤一般橫置在死者的腰腹部。佩器用鉤主要是用於佩掛隨身攜帶的武器等用具。帶鉤所佩器物,得到考古證實的有劍、刀、削、弩,以劍、削為常見。考古專家表示,江都王陵出土的珍貴文物中,其中有各種材質帶鉤百餘件,不僅材質罕見,其工藝之精美,更是令人驚嘆不已。例如,出土於江都王陵一號墓的人首形玉帶鉤非常引人注目,只見,鉤體為較為少見的人面形,人面束髮,雙耳外露,嘴角上揚,神態祥和,而鉤首自人面頭頂正中間向上延伸,形似當時男人頭頂的束髮,使整體人面造型更加完整,臉頰外側各飾一簡化聳肩,肩下兩手呈交合狀,作拱手之禮,寓意著華夏為「禮儀之邦」。金鑲玉象首形帶鉤助力「海絲」研究金鑲玉象首形帶鉤,鉤體為象首形,象首雙目外凸、鼻孔上揚,張口,雙耳外翻,鉤身自象首口中延伸,至中段與金質鉤首相連,寓意著「金玉滿堂」、「金玉良緣」。由於這件帶鉤的鉤體為象首形,使人不禁聯想到一號墓中出土的一組特別的擺設——銅象和馴象人。這些珍貴文物的發現,推測出當時的江淮地區已經通過廣陵,也就是今天的揚州,與南亞、東南亞有了海上交通聯繫,也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迄今為止全國只出土兩件水晶帶鉤去過大雲山江都王陵考古現場,見識過陵園裡出土文物的人,都對水晶帶鉤讚不絕口。一號墓出土的水晶帶鉤,鉤首象徵性地刻畫出水禽形,鉤面近似方形,鉤鈕呈圓形,整件器物通體晶瑩剔透,流光溢彩,實屬罕見。據考古專家介紹,在迄今為止的考古發掘中,全國只發現兩件水晶帶鉤,另一件為徐州龜山第六代楚襄王劉注墓所出土,兩件帶鉤形制相近,尺寸相仿,墓主人地位相當,可能是諸侯王級別的皇室成員才有使用這種等級帶鉤的權利。雖然現在還未對帶鉤的成分進行檢測,暫時還不能確定其是產自本土還是舶來品,但製作工藝如此精湛,且漢代就有這樣的技術,不得不令人感到讚歎。「長勿相忘」帶鉤寄託江都王愛妃情帶鉤主要的用途,相當於我們現在使用的皮帶扣,且多為男性使用。據介紹,除了江都王劉非安息的一號墓外,他的嬪妃的墓葬里,也出土了一些帶鉤。十二號墓出土的銀帶鉤的特殊之處並不在於質地,而在於形制與內容。此件帶鉤形制屬水禽形帶鉤,鉤首呈鴨嘴形,鉤面呈弧形,鉤鈕圓形,整件器物上裝飾錯銀的雲氣紋。考古專家表示,此帶鉤特殊之處在於,它是由兩片形制相同的帶鉤組合而成的,在兩片帶鉤相接處,一片鑄有陽文「長勿相忘」四字,在字跡上下部各有一個突起的銷釘;另一片則有對應的陰文文字及二個凹口,當兩片合在一起時,文字和銷釘剛好起到固定的作用,整器構思巧妙,造型精緻,工藝精湛。因這樣的帶鉤與古代行軍打仗時用於調兵或傳達朝廷命令的符形制相近,故我們通常稱這種形制的帶鉤為合符鉤。帶鉤上的「長勿相忘」四字為「長相思,勿相忘」之省略,為漢代常用的吉祥語之一。據十二號墓出土的銅印章及銅器上的銘文,得知十二號墓的墓主人是一位姓淳于名嬰兒的女子。在其他十座王妃的陪葬墓中,考古人員並沒有發現形制相同的帶鉤,不知是江都王對這位妃子寵愛有加,特贈此物,還是這位妃子一直受到冷落,希望能藉此物與江都王重溫舊夢。而從江都王陵園的布局來看,陪葬墓的尊卑等級是按照從南往北依次遞減的,越往北,離江都王的墓距離越遠,規模也就越小,相應的等級也就越低。十二號墓位於整個陪葬墓區的中部,地位雖不是非常尊貴,但亦不會過於卑微。也許正是由於處在這樣的位置,江都王偶爾想起她時才會過來看望一下,大多數時候她還是只能獨處深宮,百無聊賴吧。帶鉤上的文字也許正是這位妃子內心情感的真實寫照,希望江都王能夠經常想起她,不要將她忘記,或許這也是後宮眾多佳麗共同的期盼吧!記者 陶敏
推薦閱讀:
※你認為自己賺來的錢都是屬於你的嗎?
※胡適何以認為五四是一場不幸的政治干擾?
※男孩攙扶女子遭指認為肇事者 警方10天還其清白
※為什麼男人總認為女人在和他們調情?
※大清朝順治皇帝為何認為做皇帝還不如出家當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