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教知識

   問一:什麼是道教?

答: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宗仰黃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鍊理論及方法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諭、教化眾生,追求宇宙和諧、天下太平,教導人們通過修道積德達到安樂幸福、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的我國特有的本土宗教。

 

問二、道,以及道教是何時產生的?

答:據道經記載:道起於渺渺浩劫之先,天地未分之時。宇宙混沌,日月未光,太上老君生於其間,化名盤古;經過五太(太一、太初、太素、太始、太極),輕清上浮、重濁下凝而開天闢地;又由玄原始三炁(同「氣」),化生三天。老君以雙目化為日月、毫毛化為星辰、肌肉化為豐沃的土壤,骨骼化為堅硬的岩石、呼吸之氣化為風雲、聲音及眼中的神光化為雷電,身中的血脈化為江河湖泊、頭髮化為草木……由此,陰氣上升、陽氣下降,萬物生成、人倫興遠。至此,老君返於天宮,以太虛為體,太微為宅。而後老君數次化身,歷經八十一化。軒轅黃帝時,化身為廣成子,授與黃帝養生之道;春秋時化身為老子,傳下《道德真經》,教關尹子以修身之法,由此道脈興矣。

至東漢中葉,距今1800多年前,即東漢順帝(公元126~144年在位)時,老君降於蜀都,授予天師張道陵《正一盟威籙》及《五斗真經》,於四川大邑鶴(或作鵠)鳴山創立了天師道教。春秋時期,老君復授道於東華帝君王玄甫祖師;漢代,東華帝君授道於正陽祖師鍾離權;至唐代,正陽祖師授道於純陽祖師呂洞賓。時至北宋末年,鍾呂二仙降於甘河橋上,授至道於重陽祖師。重陽祖師匯四海宗風於一壇,在活死人墓中苦行修鍊,傳道于山東,全真七子再續宗風,傳於後世,教法大興。

 

問三:道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答: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和修行的終極目標。圍繞著這一核心,在其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教理教義。任何一種宗教都有信仰,對信仰的闡述即為教理。為方便宗教徒對教理的把握,在教理基礎上,總結出簡明扼要的幾個字或幾局話,便於教徒記誦,作為知道教徒的日常修持稱為教義。這些教義能契合於所有教理,並不與教理有矛盾衝突。

道教以《道德經》的思想為主要教義,倡導尊道貴德、重生貴和、見素抱樸、抱元守一、清靜無為和慈儉不爭。道教任認為「道」是於宇宙的本體,萬物的本源,萬物運行的規律及人間倫理道德綱常。「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體及倫理道德超越於時速的精神實體。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類道德的楷模。故道教尊道貴德,期於與道合真,形神俱妙,成為神仙。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又一重教義。原意是說人的生命長壽與否取決於自身,並非決定於天命。泛指名譽並非掌握在別人手中,更不是掌握在某些無形的神秘力量里,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即我命在我,富貴不在天。就健康生命而言,人通過服食藥物,行氣導引,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在沒病之前進行調養,使之得到健康。古人說:救濟受災的人民,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不如防患於未然,將災禍消滅於萌芽狀態之中。這種「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積極思想,是道教修行、改變命運的根本知道思想。

 

問四: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什麼?

答:道教的基本信仰是是「道」,教徒以學道、修道、行道為宗,故稱道教。尊奉《道德經》(即《老子》)為主要經典。道經記載:道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萬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說,宇宙、陰陽、萬物都是由它化生的。在道教的世界當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還有神仙居住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等仙境。

道化為三種炁,再化成三位至高無上的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擁有龐大的神靈系統,鋅粉的神還有很多:如玉皇大帝、四御、五老上帝、都姥元君、三官大帝、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真武大帝、東嶽大帝、碧霞元君、關聖帝君、城隍、土地、灶君、神門等等。

信仰「道」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道具有永恆的生命,獲得它、保持把便可以長生,這也叫作「德」。德即得,即得道。因此人一修道而長生不死,得道而成神仙。

道教重生、貴生,追求長生,人通過學道、修道、行道等修兩方法達到「生道合一」,就可以得道而長生久視,不僅可以享受人間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還元、與道同體,復歸於嬰兒,長存仙界,達到用了的境界。

 

問五:道教的宗旨是什麼?

答:道教的總之是「仙道貴生」,「樂生貴生」。道教是對生命積極追求的宗教,而且對肉體和精神的統一性非常注重。

救人、拔幽多是表現在對道教醫藥的鑽研追求和在度幽法事上對幽魂的濟拔上。那些一提起道教就想起降魔驅鬼、祈福禳災的人其實是受一些小說或者影視所誤導的。

  問六:道教究竟是張道陵創的?還是「老子」創的?道教的教義與老子的「道」有什麼關係?

答:道教發源於中國,始於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早在張道陵天師之前就已經存在。例如方仙道、老黃道、太平道等等。早期的道士稱為方士或者羽士。只是現代歷史上以張道陵為「道教」正式成立的標誌人物。道教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道教的核心教理教義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尊奉「道」為最高信仰,道是凌駕於所有尊神之上的。但由於「道」一氣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教宇宙生成的三個時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宇宙生成論的具體體現,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著道,是代表道這一本體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說三清即是「道」。以後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神明,是諸神的根本。

 

問七:道教為何是中國固有的宗教?

答:道教始源於黃帝、集成於老子、發揚於張道陵天師。戰國及秦漢諸儒,皆崇黃帝老子之學,稱為道家。唐宋以降各代悉宗道學,並信仰崇奉,普及於中華民族,是我過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華夏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乘勝了深遠的影響,故道教是為中國固有的宗教。

問八:道教為什麼以道名教?

答:道教徒對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繼承、四要發揚、五要踐行,所以道士是「以道為事」「以『道』教化眾生」故以「道」名教。

 

問九:什麼是道與德?

答:老子所說的「道」是道教教義的核心,是以「清靜為宗、虛無為體、柔弱為用」的一種「道」。這種「道」是宇宙的本源與主宰者,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它是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生化者。

《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所說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體,又us指「自然」的規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情在三清眾神面前,不論貴賤、貧富、聰愚,一律平等。道教強調,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都能夠學道、得道。《老子想爾注》中說:「到」:「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詞一耳」。《混元皇帝聖紀》也說:「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所以太上老君既是「道」的化身。

「德」和「道」是一個整體,成為道教教義的核心。《道德經》中所說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貴」的「德」指的是這個「德」。《清靜經》中說:「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所以道教徒一定要重視「修道養德」。並將「道」和「德」作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動的準則,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積德。《道教義樞·道德義》說:「道德一體,而其二義。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所以可以說,凡是符合「道」的準則的,邊是「有德」;凡是違反「道」的準則的,便是「五德」。《西升經·序》云:「道之在我謂之德」。按照「道」的準則,「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道教強調:修身、治家、統治天下,都應該修道,從而使「道普德溢」,以達到太平和仁愛的理想境界。

道教將「德」按態度區分為「陰德」和「陽德」,二類。所謂「陰德」,是指個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謂「陽德」,是指個人被大家了解的德行。道教提倡「陰德」密惠,「大以及於人,小以及於物,修身積德。」           
推薦閱讀:

儒釋道和儒家佛教道教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有哪些?
【zt】道教踏罡步斗、掐訣及咒符研究
如何追求一個道士?
貧道就是你們的小天使!

TAG:知識 | 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