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可以這樣親民

大城市可以這樣親民

來源:《南風窗》   來稿者:丁學良  

-

  台北正在大張旗鼓地申請多元美食文化城,從政府到民間到產業線,都在為此努力。在我看來,所有華人地區,台北是最有資格得到這塊牌子的。台北的美食不僅多元,而且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元素。

  與香港的美食相比,台北有兩大特點:一是價格親民。在香港,要吃到不貴的美食,基本是不可能的。台北當然也有價格高昂的高檔菜肴,但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日常可以享受的。我比較了一下,同等水平的美食,不包括酒水,台北的價格僅相當於香港的1/3到1/4,也低於大陸的上海、深圳等城市。二是更加多元。香港擁有豐富的西方菜式,甚至能找到極少數的西方菜系,這一點台北稍遜於香港,不過香港中華料理無法與台北相比。台灣幾乎把中國大江南北的菜系都很好地傳承下來,香港的中華料理做得一流的只有粵菜和潮汕菜,上海菜可能做得到二流,而做得好的川菜和湘菜館幾乎找不到。而與大陸相比,除了上述兩點,台北還有第三個優點—台灣的餐館,無論高檔、中檔還是大眾的,服務態度都很溫和。無論你點多少菜,點什麼價格的菜,服務態度都是一樣的,讓人感覺很隨意。在大陸稍微上檔次的餐館,如果點菜不多,或者點便宜的菜,服務員的臉色就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就服務來說,台灣比香港好,香港比大陸好。

  在台灣,許多美食店隱身於現代化大廈之間的小巷裡弄。隨便到一家館子,多有服務生在門口客氣地推薦拿手菜。拿手菜不一定是最貴的,一般而言,一個菜是三四十台幣,折算人民幣是10多元,稍貴的大概100台幣。在一個館子盡可以只點一兩個菜,再到其他的館子去,一晚上可以品嘗三四家的美食。除了台灣,很難在其他地區這樣消費。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90年代初,在成都感受過這種氣氛。但現在成都的餐館也做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豪華,門口兩邊站著七八個迎賓小姐,裡面則金碧輝煌,那種溫馨親民的飲食文化和習慣已蕩然無存。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剛回到香港時,也還能找到10幾條遍布民間美食的小巷子,現在只能找到兩三條了。大部分巷子因危房改造被拆遷,高樓大廈代替了那些可能已存在幾十年、上百年的老房子、老館子。我1993年第一次回香港時,僅靠步行就能吃到傳統的油炸豆腐。1999年再次回來,到幾個偏遠的地區都找不到了。當地居民說,政府認為油炸豆腐影響空氣質量,所以嚴令禁止了。現在要吃油炸豆腐,只能到台灣了。

  實際上,這些並非簡單的變遷,其背後有著重要的經濟、制度原因。之所以在今天的台灣,仍能找到很豪華的食肆,也能找到很平民的館子,與國民黨當年進行了成功的土地私有化改革分不開,這使得政府沒有權力隨意征地,也不能隨意拆遷小巷裡弄。

  台灣還有一個特點,每個小地區都會把自己的傳統菜式精心地做好,這是非常寶貴的。我回安徽老家,除了某些私人朋友家裡,在當地餐館已經很難吃到傳統菜式了。餐館老闆解釋,傳統菜式已不是現在的風氣。現在地方餐館都想學城市風氣,學不來卻把地方傳統丟了。在北京、上海、廣州,都只能吃到一樣的菜式,這是什麼文化,又是什麼風氣?中華文化本來應該是五彩繽紛的。大陸的城市已經被批評為「千城一面」,城市面貌、美食漸趨同一化和平庸化。

  誠懇地說,如果是自己掏錢到周邊地區旅遊,第一選擇應該是台灣。台灣的美食不僅便宜、多元,而且很多館子下午5點才開門,可以吃到夜裡兩三點。我覺得台灣的大學生真是幸福,一天到晚可以吃便宜的好東西。能夠擺小攤,能夠做小生意,不僅對城市的某些階層是重要的謀生之路,對於消費者也是幸福的事。這種城市才是使人留戀的,才是親民的,才是擁有很多機會的。大陸的城市,如果能向台灣學習這些東西,不僅對遊客,還是對生活於此的人,都能增加城市的魅力,這比花大筆的錢打造城市形象效果要好得多。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都有著獨特的傳統,每個地方都應該像台北一樣,珍惜自己小小的但悠久的傳統。

摘自:《南風窗》 原文鏈接是:http://www.hao1111.cn/plus/view.php?aid=21113
推薦閱讀:

對於城市探險者來說,這才是他們的朝聖地
俄勒岡奇觀,追逐「七」彩美國夢|「不期而遇」八號作品
有哪些有趣的城市口號?
甘肅省平涼是個怎麼樣的城市?
日本地方如何把交通工具做成旅遊景點? | 城市觀

TAG:城市 | 大城市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