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十年,本拉登改變世界 中國成最主要受益人 趁機崛起

反恐十年,本拉登改變世界 中國成最主要受益人 趁機崛起

 

江春男

  賓拉登(專題)逃亡十多年,六次被宣布死亡,「你的恐怖份子,是我的民主鬥士」,他在穆斯林世界留下英雄形象,為近代伊斯蘭復興,留下一頁令人驚栗的傳奇,但他同時也改變了世界。

  情報作業全盤更新

  在無限寬廣的阿富汗山區追蹤賓拉登(專題)和追尋鬼影一樣困難,最先進的信息和通訊科技全派上用場,為了反恐,美國情報組織多次改組,情報作業方式全盤更新,反恐已成西方國家的重要議題。中國反恐,印度反恐,利比亞(專題)也反恐,反恐專家如雨後春筍,比軍事專家還cool。

  軍事網戰突飛猛進

  美國為了反恐而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國防部長倫斯斐大刀闊斧進行「軍事事務革命」,遠距指揮網路戰,精準打擊、快速移動部隊、斬首行動、不對稱戰爭,這些已成軍事常識。

  恐怖攻擊引發文明衝突的辯論,基督教和穆斯林小區重新審視自己的偏見,加強交流與對話,西方發現他們對阿拉伯世界的無知,阿拉伯知識分子重新思考進步與反動的定義。

  恐怖攻擊成為文明公敵,伊斯蘭激進組織被嚴密監視,逐漸被分化和弱化,動彈不得。前途茫茫的阿拉伯青年在廣場上找到了自己,茉莉花(專題)革命發生連鎖反應,伊斯蘭復興終於找到正確道路。

  中國成反恐受益人

  九一一事件改變全球戰略結構,美國軍隊首次深入中亞,中亞本來是蘇聯後院,冷戰後變成中國後門,美軍進駐對中俄均形成戰略壓力,但美國政策變來變去,並無在中亞久留打算,美國陷在兩場戰爭泥淖中,造成權力中空,中國趁機崛起。

  中國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影響大幅上升,逐漸取代美國地位,中國是全球反恐的主要受益人,北京因此獲得前所未有的國際地位,應該感謝賓拉登(專題)一下。 

為什麼印度各界對拉登之死反應平淡?基本上保持緘默

 近日,「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專題)被美軍擊斃一事成為印度媒體關注的焦點。在美國宣布拉登(專題)被打死的消息後,印度總理辛格和內政部長奇丹巴拉姆分別發表講話對此事態進展表示歡迎,並希望此事將推動抓獲2008年孟買恐怖襲擊事件的幕後組織者。然而,印度社會各界總體上對拉登(專題)被擊斃一事反應極為平淡,各個宗教組織和政治團體對拉登之死基本上保持緘默,特別是在印度人口中占重要份額的穆斯林民眾對此更是反應謹慎。

  印度是一個多宗教、多種族和多元文化背景的國家,在印度的12億人口中,佔主流的是印度教居民,大約為82%左右,其他分別是占人口比例不到15%的穆斯林以及其他少數教派及族裔。印度版圖近乎三角形,但在印度國土的三個角上,都存在著宗教及少數族裔分離主義的問題,其中位於西北角即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穆斯林分離主義運動一直是令印度政府最頭疼的問題。印度1947年獲得獨立後,穆斯林族裔與印度教族裔之間的矛盾以及由此引發的暴力衝突一直沒有停止。近年來印度發生的最令人震驚的幾次大規模暴力衝突事件也都有著宗教矛盾的背景,例如1992年12月6日在北部阿約提亞發生的因拆毀清真寺而導致的大規模教派流血衝突,以及2008年12月 26日在孟買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這兩次令全世界為之震動的大事發生時,本記者恰巧都在印度,暴力衝突導致大規模死傷的恐怖景象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印度這個號稱新聞自由的國度,平時無所顧忌的媒體一旦涉及到種族和宗教問題時,就立刻變得極為謹慎,因為沒有人敢於輕易觸碰這根國民最敏感的神經。拉登被擊斃後,新德里一些穆斯林學生對媒體發表感想時說,「基地」組織 的恐怖主義行動是錯誤的,因為這從根本上違反伊斯蘭教義,而把恐怖主義勢力與伊斯蘭教牽扯在一起也同樣是錯誤的,事實上並不是伊斯蘭教,而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策催生了恐怖主義勢力。

  在印度,印度教徒雖然人數最多,但也不是印度次大陸上最古老的居民。進入中世紀以後,穆斯林民族從中亞興起,開始逐漸向東擴張,最終於16世紀在印度次大陸上建立了莫卧兒帝國。在莫卧爾統治時期,大批屬於低級種姓的印度教教徒宣布放棄印度教,改信伊斯蘭教,這個時期是印度歷史上教派矛盾最為尖銳的時期之一。進入近代以後,英國殖民者奪取了印度次大陸的統治權,並有意識地利用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兩大教派之間的是非恩怨裹挾著政治浪潮,一直持續到英國殖民統治結束。隨後,印、巴兩國分別從英屬印度中獨立出來,但兩大教派的矛盾衝突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冷戰結束後,「基地」組織等恐怖勢力興起,並逐漸威脅到印度的穩定。印度此時處於一個非常尷尬和進退兩難的境地,因為它一方面警惕美國借反恐之機對自己的主權造成威脅,另一方面也想藉助美國的力量打擊巴基斯坦,鞏固自己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地位。同時,由於印度東西兩面的鄰國都是穆斯林國家,國內又有大批穆斯林居民,因此印度在涉及到穆斯林運動等問題上從來表態謹慎,唯恐因宗教問題引起國內的動蕩。

  但是儘管印度國內兩大宗教之間矛盾尖銳,印度穆斯林組織與「基地」組織 等國際恐怖勢力卻從無瓜葛。9.11事件發生後,印度的許多穆斯林組織甚至發表公開聲明,譴責恐怖主義行動,並指責某些勢力利用恐怖主義毀壞伊斯蘭教的企圖。2008年11月10日,6000名穆斯林學者從印度全國各地趕往位於南部的海得拉巴參加為期兩天的反暴力大會。大會閉幕後發表的一份聲明指出,根據伊斯蘭教的《古蘭經》,恐怖主義是一種重大罪行,是對人類文明的破壞,印度穆斯林堅決反對「基地」組織和任何其他組織的恐怖主義行動。正是由於宗教問題涉及到印度兩大教派的長期矛盾衝突,因此宗教衝突問題在印度是一個頗為敏感的問題,儘管這種矛盾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社會現實,但所有政治家在公開場合都盡量避免提及宗教衝突,在涉及到基地組織的恐怖主義活動時,也極力避免把恐怖主義及宗教極端勢力與伊斯蘭教聯繫在一起。

  拉登被擊斃後印度一些媒體在發表評論時指出,無論從地緣還是歷史角度來看,印度是與美國完全不同的國家,在反恐問題上印度絕不能跟著美國亦步亦趨,印度必須把恐怖主義勢力與一般宗教激進組織分開,盡最大努力維護國內的教派團結,同時還必須提高戒備,防止在拉登死後國內出現新的恐怖襲擊事件。 

美國如何跟蹤本拉登?Google Maps立功了

那是一棟價值百萬美元的建築物,建於2005年,位於巴基斯坦伊斯蘭堡以北35英里的一個退役軍官居住的富裕區,被認為專為本拉登(專題)建造。它有一道18英尺高的牆壁,沒有外窗,有兩道安全門,三樓陽台還有一道7英尺高的私人防護牆。找到這座建築物與本拉登(專題)最信任的一位信使有關。美國拘留的恐怖分子嫌疑人提供了這位信使的假名;四年前他們獲悉了他的真名;兩年前,他們找到了他的居住之地。

去年八月,情報官員發現了這座非同尋常的建築物,建築的大小約為該區域其他房屋的8倍,沒有電話或互聯網服務,位於狹窄土路的盡頭(Google Maps)。這位信使及其兄弟和家人居住在此,他們不向外倒垃圾,而是直接焚燒掉。即使到現在,CIA官員也不是百分百確定它是本拉登(專題)的藏身之處。在發動突襲之前,奧巴馬和主要助手舉行了多輪最高級安全會議。美國東部時間上周五8:20 a.m,軍方和情報官員討論了展開突襲行動的細節。

奧巴馬在視察龍捲風災難的途中籤署了突襲命令。根據一位Twitter用戶的報告,美國和巴基斯坦突擊隊是於當地時間五月一日凌晨1點左右發動襲擊。大規模交火持續了40分鐘,除了本拉登外,還有三位男子在突擊中喪生,其中兩人是信使,另一人是本拉登的兒子。另有一名女子在被建築內一名男子用作「盾牌」時被殺死,有兩名女子受傷。下午3點50分,奧巴馬首次得知本拉登的屍體暫時得到確認。下午7點01分,他獲悉這具屍體是本拉登的「可能性很高」。《紐約時報》表示,本拉登之死並不是基地組織的末日。梵蒂岡表示,本拉登需要向上帝懺悔。


推薦閱讀:

和老婆十年感情何去何從?
關於美國十年多次往返簽證的答疑
反腐三十年的沉思
看著一個人長大是種怎樣的體驗?
近十年最常見的100個別字

TAG:中國 | 世界 | 改變 | 反恐 | 改變世界 | 十年 | 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