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密

上個月,在上海舉辦的「2017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秀」被推上茶餘飯後八卦的頭條,但無論哪個論點都沒有回歸到「內衣」本身,大眾的目光與話題都被奚夢瑤的那一摔給定格了,看似奇怪的思維方式,但不可否認不管哪年的「維密內衣展」,多少人都是奔著那「曼妙誘人的魔鬼身材」和「精緻可人的天使臉龐」去的。

你硬要說這是一場「詞不達意、文不對題」的主題活動,可是細想,成就她們的卻真真是那面料各異,色彩繽紛、造型特色的內衣。確切地說是內衣的那份撩撥眾人,欲說還休的姿態,恰當好處地讓你心神嚮往,銘記於心。那麼,它成功了。

只是,中國內衣的最初作用和形態也是如此嗎?我們一起從中國內衣的發展史來看看其中端倪,解開隱藏於內的秘密。

中國的內衣在早期名為「褻衣」,它是一個統稱,其實含蓋居家所穿的衣物,三國魏時何宴解釋:「褻服,私居服,非公會之服。」

「褻衣」也稱中衣,亦稱之為「衷衣」。《說文·衣部》解:「衷,里褻衣」。根據清代學者段玉裁的研究:「衷」的本意之一就是「纏裹」。可以猜想先民們在不能做出精美合體的內衣時,只能用錦、帛等材料簡單纏裹身體。

「褻」原意為「輕簿、不莊重」,《禮記·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陳褻衣。敬姜曰:『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褻衣何為陳於斯?』命之。」以此可見,先秦時期中國古人在心目中將內衣視為無法見人的「掩蓋、遮羞」之物。

事實上從更早的原始社會來看則相反,在沒有內衣和羞掩這個概念時,它近乎是一種張揚。

原因在於當時把生殖崇拜和種族延續作為首要追求,一方面為了吸引異性的關注,另外當時條件下服飾並不充足完善,還沒有更多地考慮以服飾來遮擋生殖器官。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中指出:「原始人類的身體遮護……並不是為了性器官的遮掩,而是為了表彰,引起異性的注意。」也論證了這一點。

服裝的產生主要是為了保暖,人們雖然有了服裝,但還是用草葉、獸皮連綴或縫製起來的,比較粗糙。形制上也是以直簡式常見,並沒有現在意義上的衣褲,或嚴格意義上的內衣。

那時候的人們有了褲子,但是都是無襠褲。後《白虎通義》有記錄:遮掩下體的衣物,「太古之時,衣皮韋,能覆前而不能覆後。」如果這算是中國內衣開端,那它當時有一個專有名稱為「蔽膝」。

從蔽膝的功能上說,它是為了保護生殖器,在小腹之下,兩股之間,也就是遮擋生殖器部位,開始顯示內衣的功能。

冕服及蔽膝

蔽膝後又稱為「芾[fú]」,演變為皇帝冕服的附件之一。鄭玄的《鄭箋》中「芾,太古蔽膝之象,冕服謂之芾」。

上古戰國時期,一些貴族女子就開始出現以素紗為內衣貼身穿著,主要是為了配合其它禮服穿著的。《周禮·天官·內司服》中記載,內司服掌王后六服:褘[huī]衣(王后所穿,上有五彩雉雞圖案的祭服)、揄狄[yú dí](祭服)、闕狄[quē dí](祭服)、鞠衣[jū yī](禮服)、襢[tǎn]衣(禮服)、褖[tuàn]衣(禮服)、素紗。這些宋代著名學者聶崇義《三禮圖集注》中有記錄。近期湖南省博物館修復展出的西漢直裾素紗襌[dān]衣受到了很大關注,對於它的功能有一種推測即為內衣。

西漢  直裾素紗襌衣

湖南省博物館藏

同時期出現的內衣還有熟知的袍子,《論語》有注「褻衣,袍繭[jiǎn](通「繭」,絲綿)也。」而在服裝的改革中不可不提的是戰國中後期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它同樣也是內衣發展中的一個轉折點,將中國此前不適合騎射穿著的無襠褲和直襠褲改良為有襠褲,繼而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內褲。

關於秦代內衣的運用改進,資料上可查的不多,大體上是之前的延續。

抱腹、心衣圖示

漢代時,開始出現的內衣為「帕腹、抱腹、澤、心衣、汗衣」等,漢代劉熙《釋名·釋衣服》中闡述「帕腹,橫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帶,包裹其腹上,無上襠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間施一襠,以奄心也。」而關於汗衣其實就是我們後面所說的汗衫,它的發明者相傳是漢高祖劉邦:楚漢交戰時,劉邦從戰場上回營帳,一看內衣,已全部被汗水浸濕,於是戲稱為「汗衫」,由此流傳開來。

而後的各朝代其實都是在抱腹的基礎上或多或少地在改變著。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內衣則更為隨意自由了,主要有「裲[liǎng]襠」和「抱腰」、「纏弦」。

北齊  楊子華《北齊校書圖卷》局部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裲襠,俗稱「兩當」。漢劉熙《釋名·釋衣服》曰:「其一當胸,其一當背,謂之裲襠。」腋下與肩上以襻[pàn]扣之,男女式樣相同,可當內衣也可以穿於衣服之外。比如有軍事上用的裲襠鎧。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的《北齊校書圖卷》就再現了當時內衣的樣式和自由的穿著。

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隋唐代則是一個開放新潮的時期,無帶的內衣在當時極為盛行。當年張藝謀導演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女子的裝束,就是當時的代表:名為「訶[hē]子」。宮廷富貴人家在其製作面料上會選用「織成(以彩絲及金縷交織出花紋圖案的絲織品)」,它有一定厚度又略有彈性,利於塑形。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

清康熙  五彩貴妃醉酒圖棒槌瓶

觀復博物館藏

唐代 《簪花仕女圖》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藏

 

宋代內衣式樣則與當時崇尚理學的社會風氣相關,內衣以樸素簡約多見,常見的「抹胸」又稱「抹肚」,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還有就是「裹肚」,它與抹胸區別只在不覆蓋後背,僅以遮掩胸腹部而得名。

宋代  菱形朵花紋印花絹抹肚

南京市博物館藏

明代內衣在之前基礎上又有了其它形式,「主腰」就是其一,近似於背心,但還是各有區別,它兩襟各系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馮夢龍《掛枝兒·愁孕》中有這樣一段:「悔當初與他偷了一下,誰知道就有了小冤家,主腰兒難束肚子大。」這雖為民間小調,但恰恰可見當時生活狀貌。

明代「主腰」圖示

而到清代,則是把「抹胸」改稱為了我們現在熟知的「肚兜」,常見的是菱形。上有帶,可套在頸上用以受力固定,腰部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肚臍,達到小腹。款式、色彩、圖案又更為多樣。清末在尺寸大小上又添隨意自由,功能性與裝飾性也增強了。

清末  緞地彩綉「夫妻雙雙把家還」肚兜

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民國至解放後的早期,則開始吸收西方內衣的元素,有了形制較窄的「小馬甲」。面料以棉、絲為主,通常用對襟,襟上施數粒紐扣,穿時將胸腰裹緊。

民國「小馬甲」圖示

而從最近上映的電影《芳華》中,似乎還能看到一點六七十年代內衣的影子。在那個相對倒退保守的年代,寬大的軍便裝掩蓋內衣。這時候女子內衣形制主要是一些近乎背心的樣式。

七十年代內衣圖示

而後至今的時光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女性內衣的變革則是與西方同步進行著,自古東西方文化和審美上就存有差異,古代中國崇尚的中庸自然之道,相對西方的緊身內衣,顯得自然輕巧且舒適柔軟。

內衣發展到現在越發的多變時尚,新時代女性有了更大範圍的選擇,這其實也是一個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體現,它給予女性更多的自由和尊重。

參考資料:

黃強《中國內衣史》中國紡織出版社

   往期文章鏈接:

獨樂樂(yuè lè)不如眾樂樂


推薦閱讀:

SCP-2212是什麼意思?
專家解密身體各部位補充營養對照表
十二年終歸來 解密賴昌星逃亡路
兒子十五歲生日,要塑料鸚鵡,到死也要塑料鸚鵡,為什麼呢?
解密為什麼中國人起名喜歡用「五格剖象法」!給寶寶起名需注意!

TAG: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