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顱底外科 | 鼻內鏡手術治療鼻顱底神經鞘瘤:52例經驗總結

【引用本文】 楊璐, 趙衛東, 劉全, 等. 鼻內鏡手術治療鼻顱底神經鞘瘤:52例經驗總結[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 2018, 53(4): 257-262. DOI: 10.3760/cma.j.issn.

1673-0860.2018.04.004.

楊璐、趙衛東、劉全、

張煥康、王德輝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顱底外科

摘要

目的  探討鼻內鏡下切除鼻顱底神經鞘瘤的手術經驗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7年6月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收治的52例鼻顱底神經鞘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31例,年齡33~71歲。腫瘤來源以三叉神經為主,臨床癥狀包括面部麻木、面部疼痛、鼻塞、頭痛、視力減退、復視、耳鳴。手術方式包括單純經鼻內鏡切除(18例)和鼻內鏡聯合上頜竇前壁開窗入路(34例)。結果  52例患者中,42例行腫瘤全切術,8例因腫瘤涉及重要血管或神經行次全切除術(80.8%),2例患者因腫瘤部分位於後顱窩而行部分切除術。術後患者的面部麻木、面部疼痛、鼻塞、頭痛、視力減退、復視及耳鳴癥狀緩解率分別為68.8%、45.5%、100.0%、90.0%、60.0%、40.0%和100.0%。術中發生腦脊液鼻漏5例,使用鼻中隔黏膜瓣、鼻甲黏膜或闊筋膜修補完好。術後隨訪6~134個月,4例腫瘤殘餘者病變發生進展。結論  鼻內鏡手術可用於治療鼻腔、鼻竇、眶尖、翼齶窩、顳下窩、海綿竇或Meckel腔的神經鞘瘤,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

關鍵詞

 內窺鏡;神經鞘瘤;顱底

本文主要圖表

表1  鼻顱底神經鞘瘤累及部位(n=52)

註:部分患者的腫瘤累及多個部位

表2  鼻顱底神經鞘瘤手術入路選擇

表3  鼻顱底神經鞘瘤患者術前癥狀及改善情況

表4  鼻顱底神經鞘瘤患者術後新出現的神經功能障礙及改善情況(n=20)

圖1  例1患者術前MRI T1增強序列所見  一不均勻腫塊涉及右側Meckel腔和後顱窩  A:軸位;B:冠狀位    圖2  術中所見  A:電凝燒灼蝶齶動脈並開放翼齶窩;B:一帶包膜腫物位於Meckel腔;C:沿腫瘤長軸先行囊內減壓再行囊壁切除,見少量腦脊液自顳葉硬膜處流出;D:取少量脂肪及遊離鼻甲黏膜瓣進行填塞修補(MS:上頜竇;SPF:蝶齶孔;SS:蝶竇;TS:腫物;TL:顳葉;CS:海綿竇;F:脂肪)    圖3  術後2年MRI T1增強序列所見  後顱窩一殘留腫塊  A:軸位;B:冠狀位

圖4  例2患者術前MRI T1增強序列所見  一不均勻、分葉狀腫塊涉及左側翼齶窩、圓孔和海綿竇  A:軸位;B:冠狀位    圖5  術中所見  移除上頜竇後壁菲薄骨質,見腫瘤突入上頜竇及鼻腔,表面光滑,有包膜(MS:上頜竇;NS:鼻中隔;SS:蝶竇;IT:下鼻甲;TS:來源於三叉神經的腫物)    圖6  術後6年MRI T1增強序列所見  腫瘤無殘留  A:軸位;B:冠狀位    圖7  術後6年門診隨訪所見  術腔上皮化良好

圖8  鼻內鏡下鼻顱底神經鞘瘤手術不同入路的操作範圍示意圖  綠色為經翼突入路,藍色為經鼻中隔雙鼻腔入路,紅色為經淚前隱窩入路,黃色為鼻內鏡聯合上頜竇前壁開窗入路

本文全文稍晚時候將在我刊官方網站(http://www.cmaent.org.cn/)上線,屆時您可以登錄後瀏覽。


推薦閱讀:

第一次像個大人了 感恩感謝父母
腦袋裡取出活蟑螂算啥?醫生還在人頭裡發現過這些奇葩東西…

TAG:經驗 | 手術 | 神經 | 治療 | 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