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節氣 | 清明

風香露重梨花濕,草舍無燈愁未入。

南鄰北里歌吹時,獨倚柴門月中立。

——白居易

清明

4月5日

三月節

────

破暖輕風,弄晴微雨,欲無還有時節。此時,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數點雨聲風約住,便是樹底草齊千片凈。鶯聲老了,所謂「啼紅正恨清明雨」,小巷深處,落花門巷家家雨,滿溪紅片向東流。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華

「朧月上山館,紫桐垂好陰。可惜暗澹色,無人知此心。」桐花「年年怨春意,不競桃杏林」。清明時節,山坡上的桐樹開出淡紫色花朵。

二候,田鼠化為鴽

鴽,鵪鶉之類。田鼠,陰類;鴽,陽類;古人認為,陽氣盛,陰物化為陽物。

三候,虹始見

虹是陰陽交會之氣,日照雨滴而虹生。清明末到穀雨時節,雨量增加,氣溫上升,空氣中的含水量增加,在明朗天氣,有虹出現。

┃ 寒食 ┃

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後,「寒食春過半,花穠鳥復嬌。從來禁火日,會接清明朝。」青團為寒食的食俗,清袁枚《隨園食單》中寫:「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做青團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種,泥胡菜、艾蒿、鼠麴草。

┃ 遊園踏青 ┃

掃墓始於後漢建武十年(公元34年),由光武帝劉秀倡始,至今兩千年。最早,古人是「墓葬廟祭」,死後自然地歸於黃土,藏而不封不樹,只在宗廟留一個牌位以供祭祀。到秦始皇才在墓側加蓋陵寢,漢代承襲之。而皇帝真正下詔掃墓則已是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玄宗詔令,寒食上墓,隨以為俗。

清明節實際是清明節氣、上巳日(農曆三月三)與寒食三個時節的組合,掃墓是清明前一兩天即寒食的內容,清明另外也同時包括踏青、遊園,《武林舊事》有載:「清明前後十日,城中士女艷妝濃飾,金翠琛縭,接踵聯肩,翻翻游賞,畫船簫鼓,終日不絕。」

┃ 草長鶯飛 ┃

清明取意「天清地明」,清明前後多東風,風越刮天氣就會越熱,正是「桃紅柳綠」、「草長鶯飛」的季節。但空氣中會漂浮大量花粉,有過敏性疾病者須提防。

┃ 櫻花 ┃

柳色青堪把,櫻花雪未乾。清明時節,到了櫻花隨開隨謝的季節了。東山魁夷的《夜櫻》:「盛開怒放的夜櫻,湧出山谷的滿月。二者邂逅的瞬間,即是人世生命的完美。」

┃ 杜鵑 ┃

綠楊低掃吹笙道。數聲啼鳥,也學相思調。

┃ 晚春 ┃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飛絮撲臉落花多:「簾幕風輕雙語燕。午醉醒來,柳絮飛繚亂。心事一春猶未見。余花落盡青苔院。」花稀樹色就陰了:「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 疏肝健脾 多甘多汁 ┃

暮春,飲食應疏肝健脾、少酸、多甘多汁。此時氣候多風、乾燥,因此應多吃時令多汁蔬果,多飲水。

清明

文/朱偉 插圖/王文哲

按照清代學者趙翼(1727-1814)在《陔余叢考》中的說法,二十四節氣確定在《逸周書》中,卻是慢慢發展形成的。比如相傳為夏代曆書的《夏小正》中,只有「啟蜇」這個名稱,「正月啟蜇」,正月梅、杏、山桃都開花了,可見與今天的時節不同。到西漢初,驚蟄、雨水都在正月。

《逸周書》包裹以周書名義,其實能確定是西周的部分寥寥無幾,所以其中對二十四節氣特別清晰的敘述,被認為有可能是西漢中後期記錄。它描述清明這個節氣:「清明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又五日,虹始見。桐不華,歲有大寒;田鼠不化,國多貪殘;虹不見,婦人苞亂。」就是鵪鶉。清朝學者陳逢衡對這段文字的解釋特別有意思,他說,桐樹中虛外實,最易得氣,不開花是因為陽氣不到。田鼠耗物害民,變為鵪鶉是為善,如不能變化就成鼠災。虹是陰陽交接,陽倡陰和之象,它失節不見,陰氣堆積,家裡婦女就會包藏淫亂。

清明作為節氣,最早有可能是出現在戰國初管仲留下遺說整理成的《管子》里。《管子·幼官》中,是12天為一個節氣,而非15天。春天8個,夏天7個,秋天8個,冬天7個,一年四季共30個節氣。這是當時齊國使用的時節,清明是春季第五個節氣,如果從二十四節氣的立春開始計,60天正好是清明。但當時齊國以冬至開始計春季,60天則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

劉安的《淮南子》中的記載也可能早於《逸周書》中的「時訓解」。《淮南子·天文訓》中記,冬至後45天立春,立春60天清明。但他解釋清明這個節氣是,「清明風至,音比中呂」。清明風也就是東南風,天有八氣,所以地有八風。《淮南子·天文訓》中這樣確定清明風:冬至45天後,立春條風至,條風是東北風,引萬物出。條風45天後春分明庶風至,明庶風是東風,表明眾物盡出。明庶風再45天後才是清明風至。按這個時間,清明風對應的應是立夏。仲呂是古樂十二律的第六律,也對應立夏所在的農曆四月。《禮記·月令》說,孟夏之月,律中中呂;中呂在氣候中的意思是,微陰始起未成,著於其中,幫助農曆三月的第五律姑洗髮散陽氣而成萬物。

仔細看,清明的位置,就這樣充滿矛盾。它位於農曆二月,但現在對它意義的解釋,卻對應農曆三月律姑洗。東漢班固的《白虎通·五行》這樣解釋姑洗的含義:「三月律謂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鮮也;言萬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鮮明也。」物生清潔,洗除其枯,後來唐朝孔穎達對清明的這個解釋,顯然就來自班固對姑洗的定義。

清明為節始於唐朝,但緣由卻還是寒食,所以《初學記》、《太平御覽》,唐宋兩代類書中都只有寒食而無清明。也就是說,寒食為節,掃墓也是歷朝所流行的寒食節時俗。

推薦閱讀:

二十四節氣緣何成「中國第五大發明」(圖)
(4)節氣與干支
立秋|一葉落而天下知秋
話說二十四節氣
四時之節氣

TAG:清明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