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最大的腐敗是官員的人格腐敗 |王躍文|香港書展|腐敗
從《大清相國》說古道今
——王躍文香港書展主題演講
圖:王躍文在香港書展
編者按:2007年年底,時任北京市長的王岐山即將上調中央,在向同僚們告別之時,他推薦了兩本書,其中之一便是在當年出版的歷史長篇小說《大清相國》。2013年年底,一篇題為《王岐山臉譜》的新聞報道被網路廣泛轉載,與此同時,《大清相國》一書再次大火。日前,該書作者王躍文,受邀來到第26屆香港書展。7月18日下午,他發表了主題演講「從《大清相國》說古道今」。以下為王躍文香港書展演講實錄。
王岐山的推薦讓《大清相國》更受關注
但我並不想拿領導人的一句話去做廣告
正式演講前說一句閑話,就是《大清相國》是一個歷史小說。因為大陸媒體那邊宣傳,都是說王躍文是一個官場小說家,於是他們又說這是一個古代官場小說。這一點,一直是讓我很鬱悶的。我曾經開玩笑說,不能因為海明威寫了一部《老人與海》就說他是漁業小說家,那麼我也不願意承認我是所謂的官場小說家。拿小說的題材給一個作家去做標籤,這個其實不是表演,我知道媒體朋友們是好意,中國官場小說第一人王躍文,這個標籤多大。但其實我覺得這是貼在我背上的一記狗皮膏藥,十來年我一直撕不掉。但是有些場合我還是要說一下,除了這類小說外,我還有很多其他題材的小說,我自己認為都是非常棒的。比方說去年8月份我出版一部長篇小說叫做《愛曆元年》。那是寫家庭、婚姻、情感的,也可以說寫都市的,假如硬要拿這個所謂題材劃分的話,可以這麼去說。
當時這本書剛出來的時候,我就發了一條微博,了解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在調侃。不了解我的,說我這個人太狂妄。我說自從《國畫》出版以來,我的任何小說的暢銷的,書太暢銷,我很鬱悶。因為有一種說法,書太暢銷了,它的品質也許會打折扣,因為暢銷的是通俗的書。我很想寫一部不暢銷的書,寫不出來。我說《愛曆元年》出版了,也許它也逃避不了暢銷的命運,結果果然如此,從去年8月份出版以來,現在發行已經突破十幾萬了。聽起來這個數字不太大,但是在中國的文學書籍裡面,特別是嚴肅文學,這個發行量已經是很大的一個數字了,所以我也感到很欣慰。
好,接下來進入正題。從《大清相國》談古到今,但是我只想談古不想到今。為什麼呢?歷史在很多情況下是一脈相承的,談了古也就論到了今。《大清相國》這個小說其實是2007年出版的,當時出版的時候,快要去任副總理的王岐山同志,他在北京的一個高級幹部告別會上做了推薦。當時就有北京的媒體做了報道,出版社就想把這個事兒放大去促銷,被我制止了。為什麼?這不符合我的性格。我覺得拿領導人的一句話去做廣告,我臉上掛不住。其實當時另外一本書,也是我們湖南一家出版社出的,叫做《世界是平的》,被當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推薦。但這個推薦語被出版社拿去作廣告了,結果這個書發的非常好。當然了,如果我那麼做的話,我也可以多掙幾百萬,但是人生在世,錢不是最重要的。但到了前年的12月6號,中國的媒體,包括報紙、網路和一些雜誌,一夜之間都在報道一件事情。說王岐山推薦《大清相國》,一夜之間這個書又享受了一次新書的待遇,去年一年就加印了70多萬。這個書這麼受到歡迎,我卻想在這裡跟朋友們分享幾點對這本書的批評。
有的人說,你這個書就連書名都是錯誤的,中國從明朝開始,就沒有所謂的宰相,為什麼這個清朝的還有宰相呢?這個話聽起來是有道理,但其實它忽略了一個常識。因為中國人有一個習慣,就是生活中喜歡用那種權威的、經典的舊稱呼來稱當下的事物。陳廷敬被稱為相,這也是有依據的。首先在他的老家山西晉城的老宅院「皇城相府」里,還有那個牌坊,上面有四個字「冢宰總憲」,「冢宰」就是說他做過首府宰相,「總憲」就是做過總督御史。再比方說,陳廷敬跟康熙是軍臣,同時也是師生。他們之間常有詩詞唱和,有一次陳廷敬又收到康熙皇帝賜給他的一首詩,後四句是這麼寫的:「房姚比就韻,李杜並詩豪。何似昇平相,開懷宮錦袍。」這裡面提到了四位古人,「房」指李世民的賢相房玄齡,「姚」是指的是武則天的賢相姚崇,「李杜」那當然是李白、杜甫。這首詩就是康熙皇帝在表揚陳廷敬,說他既像房玄齡姚崇那樣的太平盛世的宰相,又說他像李白、杜甫那樣的大文豪。這是有詩為證,不是我隨便這麼說的。
第二種批評是說我在《大清相國》裡邊,還在宣揚那種封建的清官意識,太缺乏時代精神了。這個批評似乎也有理,但其實未必。首先我們寫歷史小說,不能超越歷史,只能在那個歷史時期,回到那個歷史現實,回到當時的那個現場去講述歷史,這是第一。第二,任何時候,對官員的清廉都是一個最起碼的、最低的要求。我們當代人都知道現代社會治理,靠制度、靠法治。但是任何制度條件下,清廉都是最低標準,但我們有時候卻把這個最低標準當成了最高標準。其他對所謂的這種清官批判,不是我們現在的人才有。我在史料裡面最早讀到的關於對清官批評的是雍正皇帝,他登基沒幾日就諭示知州知縣,不得「或借刻以為清,或恃才而多事」,就是說不要把苛刻嚴酷當作清廉,不要自以為有才能而政事頻出以累民。因為有的「清官」,他以為自己不要錢,就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道德高度,然後鄙夷天下,為所欲為。小則殺人,大則誤國,這樣「清官」歷史上都是有的。比方說我們在《史記》裡面讀到的《酷吏列傳》,有好多的酷吏就是清官。
還有批評說,《大清相國》的故事非常曲折、好看,但都是真實的嗎?這也是剛才杜平兄弟提到的問題。如果說要把那麼多曲折的故事放在一個真實的人物身上,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過的日子,可能都是很平淡的。但是如果這麼去寫的話就沒人看了對不對?但是我描寫陳廷敬,首先他要符合他的人物性格,再一個就是符合當時的歷史現狀。康熙皇帝對陳廷敬的評價非常高,到了陳廷敬的晚年,康熙皇帝有個16字的評價給他。「寬大老成,幾近完人」,就是說他德行高尚的,可以稱得上是完人。「恪慎清勤,始終一節」,就是說清廉勤勉,對自己要求很高,一輩子都沒有變過。但是陳廷敬所處的社會環境也相當複雜的,後邊會有說到。
其實古代官場都是這樣,剛才我說的那首詩「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答笑彈冠」。官場上的人相交一輩子,頭髮都白了,見面的時候還要相互提防,手要放到劍上按著,劍拔弩張。所以說,他的那些曲折的故事都是按照當時的社會環境塑造的,為了寫這本書,順治康熙兩朝將近80年的歷史,每天發生的事情,我是一天一天看過的。《大清相國》裡面寫到的事情都是這個時期發生過的,只不過有的事情同陳廷敬有直接關係,史料有記載。有的我做了移花接木的處理,這個在歷史小說創作中是允許的。
推薦閱讀:
※到底怎樣才算一個具有獨立、完整人格的人?
※一個人究竟可以自私到什麼程度?
※intj適合搞文學創作嗎?
※enfp的人際關係是如何改善與提高的?
※什麼是「強大的內心」?怎樣才能擁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