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寶寶的規則意識

培養寶寶的規則意識

曉歌

  幼兒園裡運來一車沙子。下午,被家長接出教室的孩子們一見這大堆的沙子,頓時興奮起來。挖山洞、堆沙丘、建城堡、做模型,大一點的孩子則三步兩步爬上沙堆頂上,從上往下滑,用沙子當人造滑梯……一個三歲左右的男孩抓了一把沙子,隨手放進了旁邊一個比自己大點的女孩的脖子里,女孩被嚇哭了,女孩的爺爺一下子急了:「是誰弄的?」女孩哭著指了指身邊的另一個男孩。女孩的爺爺頓時轉向男孩和他的媽媽大喊:「看弄我們一身的沙子,怎麼這麼討厭!」男孩的媽媽小聲說:「不是我們撒的。」隨即把孩子帶走了。女孩的爺爺一邊幫孫女撣粘在內衣上的沙子,一邊繼續嚷嚷:「是誰給我們弄的?是誰給我們弄的?」其實,扔沙子男孩的媽媽一直站在那裡,她明明看見了自己兒子的行為,卻沒有制止,也不要求兒子向小朋友道歉;而是環顧左右,佯裝這事和自己的孩子無關。在她無言的慫恿下,她的兒子又將一把沙子朝另一個女孩的臉上扔,幸虧那個女孩的媽媽及時抱走,沙子才沒進到女孩眼裡。而男孩的媽媽依然什麼也不說。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父母:只要自己的寶寶不吃虧、不受欺負,即便他對小朋友做出挑釁性行為,也不予干涉,甚至有的家長還教孩子怎麼打小朋友。對寶寶無原則的袒護,導致孩子「失教」,最終會培養出一個自私、蠻橫的小霸王,於寶寶的身心成長都沒有好處。年幼的孩子往往對是與非、對與錯、好與壞沒有明確的概念,做出某些「過激」行為、「侵犯」行為是很自然的。這就需要成人的解釋和引導,「愛」孩子,不等於一味地放任、遷就,而是要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懂得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尊重他人,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具體到文中的那個孩子,他媽媽有責任要他對女孩說:「對不起」、用自己的小手幫助女孩拍掉身上的沙子、勸女孩別哭了;而且,應該告訴孩子,不能拿沙子往人身上扔,那樣小朋友會不舒服,如果弄到眼睛裡很危險。還可以問寶寶:「如果小姐姐把沙子放到你脖子里,你願意嗎?」孩子會說:「不願意。

」用直觀的方式,讓孩子懂得:不希望別人對自己做的事,自己也不要對別人做。

  所謂規則意識,就是教寶寶明白哪些事情是該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該做的。比如,怎麼和小朋友相處、怎麼在遊戲中遵守一定之規、過十字路口不能闖紅燈、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或地下通道、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到公園遊玩時不攀摘花木、不踐踏草坪、注意保護環境……

  教寶寶懂得規則,不一定事事家長都參與到孩子的爭執、糾紛和矛盾中來,由孩子自己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即便孩子受點委屈也是值得的。一次女兒在幼兒園盪鞦韆,盪了一會兒她想換個方向坐繼續盪,正當她轉身的時候,一個大點的女孩迅速地坐上了鞦韆,女兒嚇得跑到我身邊,說:「媽媽讓她下來!」「等姐姐玩一會兒你再玩。」「不行,就讓她下來。」「你自己跟姐姐商量,看她能不能答應你。」「媽媽跟她說。」「媽媽不能說,你得自己想辦法。」「不!」女兒大哭起來。「你是等一會兒再玩,還是自己去跟姐姐說?」「都不去。你就讓她下來!」「那咱們回家。」女兒從幼兒園哭到家。看著眼淚嘩嘩的女兒,我也很心疼,但還是告訴她:「幼兒園的玩具是給小孩玩的,你想玩別人正玩著的東西,要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如果你說服不了小朋友,只好不玩這種,換其他的玩。爸爸媽媽不能代勞,因為爸爸媽媽比小朋友大很多,這樣要求人家不公平。」女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此後,她試著自己解決問題,也碰了不少釘子,現在多數情況下能和小夥伴和平相處了。父母要做的是,及時給予鼓勵,哪怕是孩子一點點的進步。

  現實生活中,每一位家長都會遇到自己的孩子和小夥伴發生爭執。有的父母十分乾脆地為孩子們「明辨」是非,把架勸開了事;或指明你該怎樣,他該怎樣,卻沒有讓孩子們自己找到解決衝突的辦法。孩子們的世界不同於成人,他們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並能在不斷的衝突中形成一些他們自己的交往「規則」。懂規則、守規則者受小朋友歡迎,而「不知」者則能在爭吵和被拒絕中學會規則,有助於提高其交往能力。在大人的引導和協助下,讓孩子們自行解決,以體現友好,學會合作,不傷害自尊心為原則。

如何在幼小的心靈培植「規則」概念:

  身教勝於言教。家長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兒童教育家孫敬修先生說過:「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孩子的頭腦是電子計算機。」他打這個比喻是要求家長必須注意身教。不能兩層皮:說一套、做一套。否則,孩子會無所適從。

  做個細心的家長。每個寶寶都會無意中做錯一些事,或者有不好的行為,父母應及時發現這些苗頭,制止寶寶,給寶寶講明道理。如果自己的孩子欺負了別人,父母問明原由,教育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應採取非暴力方式解決,不得使用進攻性的言詞或行為。要求寶寶給小朋友賠禮、給「受傷」的部位吹一吹、揉一揉,問問:「還疼嗎?」勸他別傷心了:「我下次不這樣了,咱們和好吧。」當發現孩子有所改善時,應及時給予表揚,讓孩子明白你除了不喜歡他那種欺負人的行為以外,還是挺愛他的,必要時應與幼兒園老師取得聯繫。

  保持理智。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負了,父母慫恿孩子與人打鬥是不明智的。教育孩子用嚴肅的目光盯著對方嚴厲地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希望你以後不要這樣」然後走開。如果怕挨打,告訴孩子去找老師或其他小朋友。孩子多交朋友,參加集體活動會避免挨人欺負。

  給寶寶提供交往的機會。經常帶寶寶到有孩子的朋友家裡去,或鼓勵寶寶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給孩子們提供在一起玩的機會,這時成人最好不去關注他們。儘管孩子之間不時會發生磕碰,但恰恰是彼此之間的衝突,使孩子們懂得了哪樣做是行得通的,哪樣做是行不通的。不要低估了他們在社交方面的自愈能力,他們將在吵鬧聲中成長!
推薦閱讀:

安迪·克拉克的意識延展論
有意識的人工智慧對我們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從靈異故事、天賦論、天人合一論和引力場開始,以相對論量子論為基礎 大腦11維度空間 討論人的知覺、意識 1
為什麼當我們恨一個人或者思念一個人的時候,對方能感受到呢?
大腦的終極秘密——從獅子也有意識談起

TAG:意識 | 寶寶 | 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