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互變換 矛盾相統一---洪傳陳式太極拳「隨遇平衡」之我見
太極拳是一種文化,是一門哲學,是通過人體科學規律螺旋運動而形成的一種武術運動形式,是一種相承陰陽之理、運用螺旋纏絲之法、貫穿捨己從人之核心,最終達到人體高度螺旋運動下的條件反射所達到的「階及神明」的武學境界。
洪傳陳式太極拳始稱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也稱洪式太極拳,是著名太極拳大家洪均生先生隨師發科公學拳十五載,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將巧拿精化融入拳術套路之中,並結合幾十年的技擊經驗、融會了其他流派的優秀技法創編而成的一套集拳、功、法、養於一體的優秀拳法。經洪公科學改進的拳法,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與特點,理精法密、嚴謹科學、輕靈自然、松圓雄渾、技擊性更強,被眾多太極拳愛好者喜愛。
一、 「隨遇平衡」觀點的提出
王宗岳《太極拳論》中「英雄所向無敵」讓每個年輕武者嚮往和追求。怎樣才能達到「英雄所向無敵」的結果,也就是說怎樣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發人如蒿草的技擊效果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洪均生先生首開「隨遇平衡」理論之先河。在1988年出版的《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中,洪公根據「腰為車軸」、「立如平準」的原則,提出了太極拳的「隨遇平衡」的理論,認為:步法不變,重心不能前後移動、搖擺,只能左、右旋轉,重心的位移只隨步法的變換而移動,只有照此規矩從嚴從細要求,才能在搭手後、技擊中保持自己平衡的同時破壞對方的平衡,從而達到理想的技擊效果。
按照力學原理, 「隨遇平衡」是指物體在任何位置上都能保持平衡。就像水平桌面上的一個小球,重心的位置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即為「隨遇」。這種平衡中,當物體偏離平衡位置時,其重心高度不發生變化,無論物體轉到哪一位置,其重力都通過支點,支撐力也通過重心,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和合外力矩均為零,因此物體在任何位置上都能保持平衡。當然,人的構造遠複雜於一個均勻球體,人的重心會隨著姿勢、呼吸等的改變而不斷調整,處於不斷調整、修復、再調整的動態變化中,在這種條件下研究隨遇的平衡則更具有實際意義。通過科學原理,再輔以「練拳時無人當有人」的訓練功夫,隨遇平衡狀態雖難但可以達到。
二、「隨遇平衡」實操的要點
1.在套路演練上要做到「大陰陽」的對等相同,眼、身、步、手處處纏絲平衡
「大陰陽」的對等相同理論是整體論,源於陰陽之理,指行拳過程中任意點、線、面的綜合體要像萬向軸一樣,在任何空間維度上平衡,即保持時間和空間(前後、左右、上下)六位一體的平衡。就像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所述的「立如平準」。平準者,天平也。所稱重量,陽者,實也。所用天平砝碼重量,陰者,虛也。被稱重量等於砝碼重量時,天平的指針必然是零。而這零的內涵就是「空」。空者, 「中正」也。中正又是平衡的最好體現,即使看似不正的「斜中寓正」也不乏這個意思。
眼、身、步、手處處纏絲平衡,是指拆解後的各部位仍然要體現內平衡。陳鑫先生講過:太極拳,纏法也,不明此,不明拳。太極拳法中人體各部位達平衡前都不是移動平衡,而應為纏絲轉換平衡。
先說眼法。洪均生先生「三字經」講「實點顧、虛而盼」,左顧而右盼,可以理解為左顧一實點的同時右盼一虛面。整體平衡中,有點無面,猙獰瞠目;有面無點,散亂無神。
再說身法。其一要求身體立體螺旋,形成立身中正,百會穴到會陰穴這一虛擬中軸保持一條線是關鍵。身體的左右旋轉,必須使胯動的角度大於等於肩動的角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相對運動,使人體變成上緊的發條。其二要求轉換平衡,達到不偏不倚。要平衡,必須轉換,不能移動,只有這樣才能隨遇。如身向左轉欲上右步,左腳腳掌踏地外擺45度,此時右胯向下,左胯向後,在「膝找膝右腳後跟畫弧向右前方跐步子」之前將左胯掖到最裡面,呈現出左大腿根內側與小腹左側夾緊,這時就可以踏穩左腿站立,身體的「重心」在其「中心」不左移左偏的狀態下就可以自然地被「轉換」到左腿,而右腿就可前進或後退自如了。反之亦然。
三說步法。要在滿足「4+1=5」對稱原理下原地轉換,不管步形如何變換,身體無位移。如虛步,前腿虛不是全虛,虛四分;後腿實不是全實,實五分;中間留一分,屈膝而非再通過隨時隨地隨人的重心調整,才是保持平衡的關鍵。
最後手法。手法纏絲要保持中指領勁指方向。中指為旗、為令,大指與小指、食指與無名指形成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偶。手法運動上要保持梢節領勁。逆纏(里纏)出時,形開而勁合,出手不出肘,以手領肘開到45度後,再以肘催肩、以肩追肘,只有這樣才能巧化快打;順纏(外纏)收時,形合而勁開,收肘不收手,先松肩,再沉肘,只有這樣才能收既是放,化打合一。
2.在實戰推手中要善於運用人體天平,形成錐體螺旋,避免雙重,如此方可隨遇平衡
實戰推手時處處在變化,要做到平衡須知曉天平原理中的兩套秤。陳鑫講:「拳者,權也。」
洪均生先生著作中也講得很清楚,權就是秤砣,可稱量來力的大小輕重。手等於普通秤上的砣,它的作用是撥轉對方加在我方某個肢體上的力量,能夠引進落空,當然還得加上手法的自轉與身體公轉配合,這樣才能起到毫秒不差的技擊效果。膝則等於天平點上的砝碼,如對方來力在我右肢,我方右膝上提以引化來力,同時左膝下沉以加強身體的穩度。這種動作同於槓桿原理,頂勁上領就是支點,對方來力就是重點,我方的手和膝就是力點。對方力大則減小力點使它落空,對方力小則加強力點使之反轉回去。善於利用人體做加減,再配合自轉纏法,加之適當的滾動摩擦,就能在平衡中發揮借勁與截勁的作用,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此基礎上,才能談及錐體螺旋(人體圓錐形的螺旋),它的模型依據是颶風海嘯、旋轉的陀螺的倒轉。通過人的錐體螺旋可產生極大向心力和離心力,並在實戰中易於形成動態穩定平衡。人在站立時,從頭頂百會穴到兩腳的湧泉穴成為一個三角形,襠部貴圓,底面積最大,最為穩定。以腰胯作為發動機點火啟動脊柱這根軸承,輔之手為輪、胯根和腳踝小韌帶拉長的配合,就形成了一動無有不動的旋渦體。注意此時膝關節是被動地屈,而非主動地跪,要求必須在腳尖與腳跟之間的距離上提下落,並始終朝向且不偏離腳尖方向,否則錐體螺旋就被打破。
能夠運用人體天平形成錐體螺旋之後,還要避免雙重。洪均生先生根據多年的研究和試驗,體悟出「左手重則左腿虛,右手沉則右腿杏」,正如鑰開匙,正好吻合。也就是說左手實則左足虛,右手實則右足虛,上下不同實則可避免雙重。由此洪公指出,凡是身體一側手足上下同實便是「雙重」,一旦雙重必然導致手法引化遲慢、步法轉換失靈、招法難以施展。想要隨意平衡,必克雙重之病。
推薦閱讀:
※太極雜說 98
※太極拳的「雙重」是指什麼?為什麼要避免雙重?
※陰陽法風水:陰陽類象(福音大師-太極弦) ★★★★★
※陳式太極拳怎樣移重心重心轉內弧怎麼轉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第27式雲手學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