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蓮法師:《在家菩薩戒淺說》(十二)

第七、月六齋不加受八戒供三寶戒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 一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 供養三寶, 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凈有作。」

這條戒說的是受過菩薩優婆塞戒的在家居士們,在每個月中,應按照規定的六天加行受持八關齋戒和供養三寶。這六齋日,即陰曆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以及月底二日。

為什麼要加受這八關齋戒呢?據《大智度論》卷十三,曾載有六齋日受八戒修福德的由來,其文云:

問日:何以故六齋日受八戒修福德?

答日:是日惡鬼逐人,欲奪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聖人教人持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是時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為齋。後佛出世教語之言:汝當一日一夜如諸佛持八戒,過中不食,是功德將人至涅槃。

依此可知,印度自古即以六齋日為鬼神惱害人的惡日,並有於當日沐浴斷食的風習,後來佛教也加以沿用,於是在家信徒也於此六日中持受八戒。

又由於學佛目的在於出離生死,而居家學佛,有許多不得已的事緣障礙,自然不能做到像出家人那樣了無牽掛地過離塵脫俗的生活。但對於出家人所過清凈的生活卻非常仰慕,所以佛特為在家二眾制此八戒,作為在家弟子的加行。於此六齋日中的任何一日,可以至僧團中與出家人一齊過嚴謹淡泊的出家生活,受持遠離殺生、不與取、非梵行、虛誑語、飲酒、眠坐高廣嚴麗床座、塗飾香鬟及歌舞觀聽、非時食等八戒,以長養出世善根。

關於八戒,諸說不同。今依《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所言,即: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非時食;七、不華鬟莊嚴其身及歌舞戲等;八、不坐卧高廣大床。此中前五戒相當於出家沙彌所受十戒的前五戒,第三戒不非梵行,即不淫,雖是夫妻,於此齋日中亦不可以過夫妻生活。第六戒不非時食,名為齋,即過了中午之後,至翌晨天亮之前,均不可進食。亦稱為過午不食,相當於沙彌十戒的第九戒。

第七戒不華鬟莊嚴其身及歌舞戲等,即於此齋月中,衣服穿戴要樸素,不可以裝扮華麗,包括不可以佩戴項鏈、耳環、指環等之類的裝飾品,亦不可以塗脂抹粉、擦香水等;更不可以去參加歌舞戲劇等娛樂活動,乃至圍棋打牌等皆為不可;此戒相當於沙彌十戒的第六、第七戒。第八戒不坐卧高廣大床,是說在這齋日中,起居生活當以簡樸為宜,不可追求舒服享受,此戒與沙彌十戒的第八戒相同。總的說來,此八戒與沙彌十戒的前九戒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八戒中的第七戒是合沙彌十戒的第六、第七這二戒為一。如再加受不持金銀戒,就是正式出家的沙彌戒了。」

八關齋戒,佛制一日一夜受持,一般都在六齋日——每月(舊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這六日也是印度習俗布施修善的日子。這一天早上,居士們到寺院里來,請阿奢黎傳授這日夜戒。當天持戒,不得毀犯,到了明日天亮,東方發白,就宣告完畢。下次要持戒,再來請師長傳授。在家人,不可能長期過著出家生活,所以佛制一日一夜受持。

但也有的以為不必限定一日一夜,隨受戒人的發心,三日、五日、一月,都沒有不可以的。另一方面,如果六齋日遇有其它事緣障礙,或者到寺院求授受有諸多不便,或附近數里內無人可為師者,可以在自家佛像前自誓秉受,儀式可依本人所編輯的《居家學佛行儀》中第27頁「受八關齋戒法」這一段,這是以前弘一大師依據《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中錄出的,第28頁還有舉出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在這裡不再重複說明。

受過在家菩薩戒的居士們,必須在每月的六齋日中加行受持八關齋戒和供養三寶,其用意也是為了時常策勉在家菩薩,不至於懈怠放逸,若不敬惜好時,則善法衰損,道心退失,徒有菩薩虛名。所以佛制定說:「受過戒的優婆塞、優婆夷,若是於每月六日中不加受八戒及供養三寶,那就是得失意罪,久而久之,道心逐漸退失,同樣也會走向墮落,因為這明顯是與菩薩的攝善法戒相違背的。」

第八、不往聽法戒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四十里中,有講法處所,不能往聽,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凈有作。」

我想我們大家發心學佛,總期望自己將來能有所成就吧?但成就必須由自己努力行持得。而努力行持的方案又必須要能掌握正確的理論和方法才能有所見效。否則,盲修瞎練,不但絲毫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還有求升反墮的危險。因此,能夠經常聽聞善知識正知正見的開示,對於修習佛法者,確實可收立竿見影、事半功倍之效。

尤其對於一個初發心菩薩,聽聞佛法是非常必要的課程。我們知道菩薩所發的四宏誓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而要實現這四個宏偉目標,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在於「法門無量誓願學」這一條上,作為一個菩薩,假如不學法門,就連自己的煩惱都斷不了,又怎能去幫助眾生、度化眾生呢?當然就更談不上成就佛道了。為了度無盡的眾生,為了斷自己無盡的煩惱,為了成就無上的佛道,菩薩就非勤學無量的法門不可。

這條戒規定在家菩薩必須勤學法門,而勤學法門主要在於聽聞佛法。所以這條戒規定在家優婆塞受了此菩薩戒之後,若是知道在自己所居住處的四十里範圍之內某地,有善知識正在講經說法,都要前往聽法。為什麼要規定四十里呢?因為古代交通比較落後,不像現在交通方便。規定四十里,大概是考慮到按照步行的速度,無論是前去聽經或聽經回來,都足夠來得及,不至於去得太遲或回來太晚。

當然,這來回要走四十里路,必須要起早摸黑趕路,肯定是會很辛苦的。但菩薩為了求法,就得不憚勞苦。如往昔菩薩入雪山修行,為求半偈舍全身,何況區區走四十里呢?若是這位優婆塞憚遠不願前往聽法,那就是犯了輕慢佛法的過失了。依照輕戒的處斷,是為「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凈有作」,其意思同前。

不過這條戒也有開緣,如聽不懂法師所說的語言,不往非犯;或知彼法師顛倒說法,不往非犯;或彼法師所說,己已通達明了,不往非犯;或彼法師所說法門與自己目前所主修的法門不相應,為使一門專修不夾雜故,不往非犯;或自己有重病,不往非犯。除此以外,若無充分的理由和事緣,而不往聽法,那就是犯戒了。

另外,聽受經法的人,還要注意到以下幾點。據《地持經》上所說:「菩薩於善知識聽受經法,於說法人,有五處不應憶念,凈心專聽。一者,不念破戒。謂不念言:此犯律儀,不應從彼聽受經法。」這意思是說我們只要專心聽受善知識所說的經法就可以了,至於善知識本人是否犯了律儀,這個就不必去過問了。

「二者,不念下性。謂不念言:我不從彼下性之人聽受經法。」

所謂下性,如《梵網經》上所言,「其法師者,或小姓年少,卑門,貧窮,下賤,諸根不具」,但他們卻確實有德,而且又有正解。聽法的人不可以因為他們的出身低微而輕視法師。

「三者,不念醜陋。謂不念言:我不從此醜陋之人聽受經法。」 這意思是說不可以因為法師的相貌醜陋而不願聽受經法。

「四者,不念壞味。謂不念言:我不從彼不正語人聽受經法,但依於義,不依於味。」

這意思是說這位法師說法也許缺乏豐富的幽默趣味,但聽法的人只要能領會其真實的意義就可以了,不能因為法師所表達的不夠趣味而嫌棄其所說的經法。

「五者,不念壞美言。謂不念言:我不從彼粗言說人聽受經法。」

這意思是說這位法師也許比較嚴厲,所以說話也是粗聲粗氣的。聽法的人不能因為其言詞激切而不願聽受其所說的經法。

總之,聽聞佛法,能增長我們的智慧學識,能使我們認識到宇宙人生的真諦,能幫助我們解除身心上的種種煩惱和痛苦,能使我們過著安詳自在的幸福生活。聽聞佛法,既能成就自己,當然也能成就他人,所以我們不應錯失聽法的良機。 

廣化寺  演蓮法師

禪林網   

公眾平台聲明

以上內容並不反映或代表禪林之意見及觀點,轉發及引用請自行核實或抉擇。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請聯繫本平台及時增補。重編錄用者請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犯著作權及版權。

 禪 林   chanlin

  禪 宗 智 慧 的 傳 播 者

【微信號】chanlinorg

禪林APP下載

蘋果/安卓

蘋果版                |               安卓版


推薦閱讀:

信願法師:易往而無人
凈空法師法語
凈空法師開示語錄: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廣超法師 主講[大般若宗論壇]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七十八集)-凈空老法師

TAG:菩薩 | 法師 | 菩薩戒 | 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