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又被搶,還被指責不懂分享,媽媽說了一句話,所有人沉默了

齊菲《要特意培養孩子學會分享嗎?》

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在商場手工區,手工區擺放著很多過家家用的模型玩具。那裡還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也在玩。三個孩子都在挑選自己喜歡的模型。

 

因為玩具有限,所以,三個孩子都怕自己喜歡的、可能會用到的玩具被別人拿走,於是都搶著把玩具往自己的地方拿。

 

這時,兩個孩子中的男孩走過來說:「小妹妹,我們一起玩吧。」

 

那位媽媽的女兒很爽快地答應了。

 

另一個女孩走過來說:「你把你拿的玩具讓我玩一會行嗎?」

 

「不行,這是我拿的!」那位媽媽的女兒不想給。

 

「喂,你要分享。只有分享才是好孩子!」那個女孩比那位媽媽女兒的年齡還要小,她突然上前一步,伸出一根手指,指著女兒手裡的玩具說。

 

「對,你要分享,我們都懂得要分享!「男孩也上前一步,同樣伸出一根手指指著女兒。

 

一時間,手裡拿著玩具的女兒面對著兩個義正言辭的小朋友,有點發愣。

 

是的,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幼兒園教育,都在教育孩子要學會分享,所以孩子們就會自然地認為:分享才是好行為,好孩子,否則就不是。

 

當時那位媽媽就坐在旁邊,看著這一幕,她沒有站起來去裁斷,而是要看看女兒的反應。

 

她的女兒看著兩個小朋友,又看看媽媽,呆了幾秒鐘後,說了句:「我不想分享。」

 

這時,旁邊女孩的奶奶說:「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就要分享,你不分享怎麼能交到好朋友呢?」

 

男孩的媽媽也說話了:「來,兒子,人家不想跟你分享,咱們自己玩自己的!」

 

「對不起,我的女兒不想分享她的玩具,我同意她的做法。分享的前提是自願和快樂。如果因為別人不想分享就不想在一起玩了,那各玩各的也挺好。」

 

這時,本來面對強勢指責已經有點委屈的女兒看了看媽媽,眼淚一下子流了下來,撲到媽媽懷裡哭起來。

說到分享,在我們國家可是有著優良的傳統,孔融讓梨的故事深深印刻在我們這一代父母的心裡。在我們傳統的觀念里,會分享的才是好孩子,於是,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是:

「有好東西要學會分享啊!」

「你怎麼就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你的玩具呢?」

「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兩天,媽媽再給你買一個啊。」

 

的確,現實生活中,孩子懂分享,旁人會誇讚,這孩子有教養,父母教得好。如果孩子不樂意分享,就會被扣上「小氣鬼」,「不懂事」的小帽子。

 

難道孩子一定要分享才算有教養嗎?當然不是!

 

其實只有我們做父母的先能尊重孩子不願分享的意願,孩子對自己的東西有了絕對的話語權,他才會慢慢地學會與人分享。所以,當你的孩子不願分享時,請默默告訴自己「我的孩子不想分享他的玩具,我同意他的做法」。

 

主動分享,我們應該鼓勵。所謂主動分享,說的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有分享的願意。比如,在陽光明媚的早上,你拿出了兩塊孩子最喜歡的蛋糕,孩子心情大好,主動拿起一塊給你,要和你一起分享,這就是主動分享,你沒有要求他分享的情況下,他處於自己的意願而表現出分享的行為。是的,對這樣的分享行為我們應該立馬予以肯定「寶貝兒你真乖,懂得和媽媽一起分享好吃的。」

 

其實,分享的樂趣或許就是如此,當孩子自我滿足後,出於愛的表達,他們會主動表現出這種分享行為。

 

孩子分享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換取快樂,如果分享讓他很痛苦,我們為什麼要強迫他?

 

對於孩子來說,分享意味著失去,我們先得要讓孩子體會「擁有」的感覺。這個玩具屬於我的,我有權利決定是否給別人,同時我也有權利隨時拿回來。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孩子再做分享這件事,才更能體會其中的滿足感和樂趣。

 

我們身邊有很多讓孩子「被分享」的故事。比如,A孩子想玩B孩子的洋娃娃,A媽媽讓孩子拱手相讓,可是孩子十萬個不願意,於是A媽媽開始說落孩子:你看你, 這麼大的人了,一點都不懂事......孩子經不住媽媽數落,把洋娃娃奉獻了出去。最後A媽媽得到了B媽媽的誇讚,你家孩子真懂事。

 

實質,孩子內心是不樂意把洋娃娃給別人玩的,出於對媽媽的妥協,被分享了出去。雖然得到了讚揚,可孩子並不那麼高興。

 

很多大人讓孩子分享的目的是模糊的,可能他們自己有時候都不知道,當別人家孩子上來索要玩具時,為什麼連想都沒想就叫自己的孩子分享出去,甚至有的父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犧牲孩子的情感。

無論何時,請先尊重自己孩子的物權

 

孩子與父母,尤其是媽媽分離,建立自己的世界而不是依附於母體時,孩子對於外界的「安全感」將會有一部分轉移到其他物體上,其中最多的就是玩具。我們看到有些孩子必須抱著小熊寶寶才能入睡,甚至依戀一條絲巾,就是這種現象。

 

也許有的父母礙於面子,當別的孩子要自己家孩子的玩具,自己就替孩子做了主,把玩具給了別人,如果自己家的孩子為此大哭大鬧,父母通常的做法是安慰孩子「再給你買一個吧!」,你再給他買一個真的能解決問題嗎?其實不是,因為新買的物品即使和原來的一模一樣,甚至更好,但對於孩子來講可能完全不是原來那個物品了。

 

這些東西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對世界安全感的標誌。只要這些物品還在,孩子就會覺得世界是完好的。而一旦被剝奪,孩子則會陷入極大的恐懼和不安。而父母作為孩子最信任的人,結果卻強行剝奪這些物品,還將其轉送他人,這對於孩子內心來講是非常大的打擊。一方面是最信任的人背叛了自己,一方面是建立了感情的物品被剝奪。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們擁有這些物品的物權,這也會有利於孩子在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長。

 

父母在尊重孩子的物權過程中,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父母是愛自己的,也會慢慢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對父母和家庭也會感激,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父母在使用孩子物品時要徵求孩子的同意,不能用哄騙或者強硬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孩子允許後要做到有借有還,這樣以後等你需要時孩子會主動提供給你使用,也就做到了主動分享。

 

父母在尊重孩子的同時也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當孩子不願意分享時,父母要站在孩子這邊,溫柔的阻止別的小朋友搶孩子的玩具,加強孩子對這件物品的所有權。

 

孩子尊重其他人的物權的教育照樣不可缺失

 

有時候父母們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去親戚家做客,會和小夥伴發生掙搶的情況,父母可以在出發前就提醒孩子:想玩玩具應當先徵求朋友的同意,若是同意了就一起玩;若是不同意可以找其他玩具玩。別人的東西不能佔為己有,更不能去搶、去損壞,這些行為是錯的、不美的。

 

徵求對方同意很重要,當孩子在別人家玩時,提醒孩子什麼東西可以拿,什麼東西不可以拿,最基本的規矩是:想要什麼,在拿起來之前,先詢問大人或者對方小朋友可不可以。

 

教育孩子不能順手牽羊,若是自己的孩子喜歡親戚小朋友的玩具,並且想要帶走,這個時候就要告訴孩子「東西是別人的,若是你拿走了小朋友就會傷心,你若是喜歡媽媽給你買一個一模一樣的,這樣你們兩個就有同樣的玩具啦」孩子聽到這裡,也會放棄拿走玩具的念頭,這樣一來雙方小朋友都沒有損失。

 

所以,分享需引導,但是必須得以孩子自願和快樂為前提。

李思《從孩子的分享,看父母的教育》

韓燕《你還在逼著孩子打招呼嗎》

推薦閱讀:

你買過的最貴的玩具是什麼?
今兒換個口,跟你們聊聊我最喜歡的玩具品牌
你會整理樂高積木嗎?
有哪些經典的嬰兒玩具?
如何說服自己不沉迷拍照?

TAG:一句話 | 孩子 | 媽媽 | 分享 | 沉默 | 玩具 | 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