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中國神話的類型

發布時間:2011/2/248:57:59來源:中國文學網

  

  神話是遠古人類對周圍世界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原始解釋,它用虛幻的想像和誇張手法,採取不自覺的藝術方式,來反映人民戰勝自然的願望。魯迅先生曾給神話下定義:「昔之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於人力之所能以上。則自然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中國小說史略》)神話描述的形象廣泛,涉及動植物、日月、山川等,神話中的人物往往具有一種穿越時空、超脫生死的神力。中國神話雖然沒有形成西方「奧林匹斯山眾神」那樣完整和系統的神話體系,但神話的內容同樣豐富而複雜,神話故事的幾大類型都具備了。

  

  一、創世神話

  

  中國古代的創世神話中以盤古開天地的故事最為著名: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藝文類聚》卷一引徐整《三五曆紀》)

  

  這是一則典型的卵生神話。自然界中卵生是一種很普遍的生命現象,先民們由此設想宇宙也是這樣破殼而生,其間有擎天柱地的盤古,表現出非凡的聯想力與想像力。

  

  盤古不僅分開了天和地,同時也是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締造者。另一則神話說他死後,呼吸變為風雲,聲音變為雷霆,兩眼變為日月,肢體變為山嶽,血液變為江河,發髭變為星辰,皮毛變為草木……

  

  中國古代關於宇宙萬物的神話還有多種表達形態,如帝舜的妻子羲和生育了十個太陽,帝俊的妻子常羲生育了十二個月亮等。

  

  宇宙的誕生,山川的形成,日月星辰的運行,創世神話都給我們提供了富有想像的答案。

  

  二、始祖神話

  

  「我們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曾經是人們不停追問的一個問題。關於人類自身的起源,神話同樣給予了大膽的解答。在中國的神話中,關於人類的繁衍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先人類而生的女神女媧。據《大荒西經》載:「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郭璞註:「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

  

  女媧不僅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有重整宇宙之功,更是人類的創造者。《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風俗通》云:「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絙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絙人也。」

  

  這一則神話意蘊豐富,它不但浪漫而生動地虛構了人類的產生,科學而經典地反映了華夏先民與滋養他們的黃土地的深刻關係,說明了華夏先民是黃色人種的原由,同時也試圖闡釋人類為什麼會存在社會地位的差別。

  

  另一個版本是伏羲女媧兄妹成婚繁衍人類的故事。

  

  《太平御覽》卷78引《詩含神霧》所記:「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明確指出伏羲的身世是由其母華胥在踐踏了神的大腳印後懷孕生育的,是神與凡人結合後所生的神人,並能緣天梯建木以登天。《風俗通義》云:「女媧,伏希(羲)之妹。」清代梁玉繩《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譜》也說:「華胥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媧。」由此可見,在華夏先民的傳說中伏羲和女媧是「同母」所生的兄妹。唐代李冗《獨異志》卷下又云:「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妹上昆崙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是,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自此,他們自相婚配、繁衍後代,成為人類始祖。漢代造像中屢見不鮮的伏羲女媧交尾圖表明兩者之間親密的關係,並成為後世頂禮膜拜的婚姻神。

  

  這兩個關於人類起源的版本,一個是由高高在上的神創造出人類,一個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有神力而非神界的人類自我的結合、繁衍。這兩個版本皆流傳甚廣,實質上反映出人們在氏族社會不同發展時期對此問題的不同認知,以及遠古時代氏族內部的確經歷過兄妹互相婚配的社會發展階段。

  

  三、洪水神話

  

  以洪水為主題或背景的神話,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西方的洪水神話,主題大多是表現天帝對人類墮落的失望,洪水是對人類的懲罰。而中國的洪水神話,則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種自然災害,所揭示的是與洪水抗爭、拯救生民的積極意義,看重人的智慧及鬥爭精神。在這些洪水神話中最傑出的人物是鯀禹父子。

  

  《山海經·海內經》載: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繼承了鯀的遺志,改用疏導的方法來治理水患。在治水過程中,「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疏河決江,十年未闞其家」(《屍子》孫星衍輯本卷上),「股無胈,脛無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於外」(《史記·李斯列傳》),可謂歷盡千辛萬苦。除此之外,他還要和諸多惡神展開艱苦的鬥爭,如誅殺相柳(《山海經·大荒北經》,《山海經·海外北經》)、擒服水怪無支祁(《太平廣記》卷四六七「李湯」條)等。他的精神也感動了諸多的神靈,傳說河伯獻出河圖(《屍子》孫星衍輯本卷下),伏羲幫助他丈量土地,還有一條神龍和一隻靈龜幫助他從事勞動(《拾遺記》卷二,《楚辭·天問》)。最終,瀰漫天下、禍害人間的洪水終於被大禹制服了。

  

  四、戰爭神話

  

  黃帝和炎帝是活躍在中原的兩個大部族的首領,分別興起於相距不遠的姬水和姜水,他們在向東發展的過程之中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史記·五帝本紀》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阪泉之戰以黃帝的勝利而告終,導致了炎黃兩大部族的融合,華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並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成分。

  

  另一次著名的大戰是發生在黃帝和蚩尤之間:

  

  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殺蚩尤。(《山海經·大荒北經》)

  

  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惑,黃帝乃令風后法斗機作指南車,以別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覽》卷十五引《志林》)

  

  蚩尤銅頭啖石,飛空走險。(黃帝)以牛皮為鼓,九擊而止之,尤不能飛走,遂殺之。(《山海經·大荒北經》)

  

  這幾則神話反映出古代部落間的爭鬥與融合,古代的祈雨、止雨巫術,黃帝由此確立其中國歷史上五帝之首的形象。後世又把許多文化史上的發明創造,如車、陶器、井、鼎、音樂、銅鏡、鼓等歸功於黃帝,黃帝在神話中又成了一個善於發明創造的文化英雄。

  

  五、發明創造神話

  

  黃帝之後,神話進入了一個英雄的時代,自然之神被人類歷史發展中誕生的神所代替,這些神話的主人公通常是人類的形象,有著神異的經歷或本領,他們的業績在於創造和征服,如教人鑽燧取火的燧人氏、教人造屋的有巢氏、遍嘗百草的神農氏、創造文字的倉頡、教人稼穡的后稷等等。

  

  其中,后羿的故事廣為流傳,為百姓蒼生所景仰。后羿是神話傳說中弓箭的發明者,同時也是一個神射手。后羿憑著自己發明的弓箭和神技,為民除害,造福人類。死於羿的弓箭之下的害人妖孽有鑿齒、九嬰、大風、猰貐、修蛇、封豨等。不過,羿最為輝煌的業績,還是射落了九個太陽。據《山海經·大荒南經》和《大荒東經》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這十個太陽住在樹上,輪流出現,「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楚辭·天問》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於是后羿彎弓搭箭,「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使人間的秩序得以恢復。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神話人物彰顯了突出的個性和勇氣,表現出不可動搖的信念。

  

  據《大荒北經》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又據《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另據《中次六經》:「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山海經·海外北經》)

  

  另一則與自然抗爭的悲劇神話,發生在一個纖弱的女子身上:「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山海經·北山經》)

  

  綜上所述,中國的神話雖散見於各典章古籍,缺乏完整、系統的體系,但其神話的類型完備,並能通過同類不同構的神話故事展示出中華民族在漫長社會發展中的艱難前行的歷史。

作者:古春梅

  

  

推薦閱讀:

三皇五帝·人皇
火神·祝融
中國神話異獸圖鑑[2]
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蛇空
三皇五帝·顓頊

TAG:中國 | 中國神話 | 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