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劉新安作品賞析

 

 【藝術簡歷】      劉新安 別署劉新岸,號板泉農夫。1966年出生山東棗莊人。現居北京。先後進修於北京畫院,中國山水畫創作院,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師從著名畫家王文芳,龍瑞,劉曦林,劉懷勇等。為北京畫院王文芳工作室研究生。有"安石榴』之美譽。1999年山水參加《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全國美術大展》併入選優秀作品300件{中國美協主辦}、2000年花鳥入選由中國書協美協主辦的《中華世紀之光全國書畫大展》、2000年花鳥入選《2000年全國書畫新作展並獲佳作獎{中國書協美協合辦},2006年花鳥入選《紀念抗日戰爭       勝利60周年全國書畫》水墨動向50人提名展,2007年花鳥入選《08年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全國美術大展》{中國美協主辦},2011年山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描繪新農村全國美術作品巡展》,《2014藝術中國——中國畫走進聯合國》中國畫學會主辦,2015作品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美術大展及《關愛和平—世界和平藝術精品展》等。個人傳咯入編《中國文聯2014年藝術年鑒》《中國當代美術家名錄資料庫》《新中國美術家大典》《當代影響力人物經典》《東方書畫》等。出版畫集多部,作品被多家報刊《中國書畫報》、《神州詩書畫報》、《大家書畫》,《工商導報》、《九州翰墨》,《中華書畫》《新安晚報》《書畫收藏雜誌》等專題介紹刊登,{中國網、新華網,人民網,首都美術網,中國名流網、中國書畫名人榜、春秋收藏網、新浪網}等專題宣傳。多幅作品被中國文聯、吳道子藝術館、敦煌藝術館、瀋陽博物館、首都圖書館,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亞洲女子佛學院及在美國的中美友誼屋等機構及國外友人收藏。先後在棗莊、臨沂、天津、徐州、合肥,北京等地成功舉辦聯展、個展,多次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中國當代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外名人藝術》雜誌編委,中國書畫家協會一級美術師。

【作品賞析】 花鳥作品 

 

 

  

 山水作品 

 

 

 

 

 

 

 

  

 

 

   

 

 

  

 評論文章一、現實感與滄桑感的交織  ——讀劉新安的畫   李傳璽 早就看過劉新安的「石榴」畫,和有關他的介紹,真正認識他還是他在合肥辦畫展時。靜靜坐在那兒,笑笑地聽著大家關於他的畫作的評價,要不是他的山東大漢的身架太顯眼,不認識他的人,那天可能誰也不會注意他。一頭的自然捲髮天生的藝術家形象與氣質。看到他這付神情,心中似乎有些「反差」,試看當今畫壇,只要能畫上兩筆的,且不管這兩筆的功力如何,只要一坐下來,大多便會高談自己的師承,哪位大師對自己如何看好,自己的畫作如何受「市場」歡迎。一個畫家的成熟與否,到底與自己的師承有多大的關係呢。老輩曾說,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一個對自己的畫作沒有多少把握的人,是不是在靠師承支撐「底氣」呢。而太看重市場的人,最後必然會被市場所牽引而走向媚俗。——如此說來,呈現在我眼中的劉新安先生,無疑有著對自己畫作畫風自己發展趨勢的執著自信。劉新安首先是以「石榴」立身畫壇的,由此,他獲得了「安石榴」的諢號。這當然是美譽,說明他善畫「石榴」,且畫出了個性,人們一看,就知道這是他畫的,而不是其他畫家的作品。那麼他的「石榴」到底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或者說美的享受美的愉悅呢。我不想從技法去剖析,只想從自我觀照來審視。一看到他的「石榴」,立即跳出來一句話:堅韌時間的碩果。如何說:表面看上去看不見摸不著且似乎很柔弱的時間,手裡拿著的恰恰是風霜雨雪凝成的鞭索,它在抽打著一切,那石榴的軀幹就是迎擊這種抽打的結果,無所畏懼,勇敢地袒露著,如此雖然換來了傷痕般的皺摺,壓抑的扭曲,對於勇者來說,這恰是必不可少的磨礪,以及堅韌品性的養成。那滋生的枝葉沒有紛披的欣榮,只有堅韌後的暢達,那碩大的果實——不僅超乎現實的大,形乎誇張般的張揚,也超乎現實的綻裂,露出鮮紅欲滴的籽粒,掛在蒼勁遒韌的枝頭,一下形成了畫面巨大的張力,既是顏色之間的張力,也是果實渾圓的現實感與枝幹升騰的線條及其中隱含的滄桑感之間的張力,只有這樣的枝頭才能孕育這樣的飽滿,也只有這樣的枝頭才能承載這樣的厚重。真如一張張笑臉,不過不是單純豐富的喜悅,而是所有的堅韌在揚棄了時間的磨礪後的凝結與綻放。看這樣的畫,真想化身他筆下畫中的彩蝶,撲扇著翅膀,飛向它們,去深嗅它們的驕傲與清甜。劉新安也畫山水。看他的山水,我總想到唐宋以來的北派山水。我們不贊成地理環境決定論,但長期生活其中,地理特徵與其氣韻必然讓其靈魂打上它的烙印。劉新安生於山東,北方山水的特質必然讓其自然地走向北派山水風貌。如果說新安畫派筆下的山水雲煙瀰漫,北派山水則是一派風雲浩蕩。劉新安的山水畫同樣如此,山勢巍峨高峻,或整塊山體峰巒聳天,氣勢逼人;或岩體累疊亂石穿空,境界蒼莽。他自己曾感悟:「畫境之妙,多在大氣迴轉。」即如這樣的山體確實能夠達到大氣,但僅有此,則可能失之單調粗豪。他之所謂「迴轉」就在於讓如此之山活起來,使山石山嶺間有一種氣韻迴環流轉。如何才能達到這些,他精心構圖的布局與細節的處理,諸如山體間的走勢與呼應,岩石間的光影與線條,北方山少樹,有樹必是山的精靈,他抓住這一點,讓樹不僅成為點綴,更讓它成岩石的「呼吸」與風雲的「體現」。他讓石道在山間攀升,那裡的小人似乎就是我們自己,山腰的小亭似乎記載著我們攀登後的豪邁與洒脫;他讓溪水從山頂一直流淌到山腳,時而飛流直瀉,時而隱入石中,時而穿行石灘,我們似乎能聽到它不同路段的聲響,感受到它與不同石頭糾結時的形態。更主要的這是兩條不同的視覺線,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帶著我們的目光在畫面上迴環,成為整個畫面貫通的主體經絡和氣息通道。無論是石榴還是山水,劉新安的畫都有著兩個共同的特徵。其一,雄渾沉潛。這屬於「崇高」美學範疇,其兩種形態,外在的體積龐大,內在的精神超邁,看劉新安的這些畫作,兩種形態兼備,而趨向於後者,但又不使精神內涵過分突顯,使承載它的形體過分貶低;其二,現實感與滄桑感交織。樹是滄桑的化身,果實是現實的實現;山是滄桑的高聳,路與水是現實的變幻。只要有樹在,時間的果實就將懸垂;只要有山在,水就將鳴唱,路就將延伸。就此特徵而言,石榴畫結合得相對精妙,山水畫結合併不十分鮮明,可能是作者並沒有這方面十分明確的意識。劉新安現在也開始了其他方面的開掘。他似乎有意畫了組春花系列,也似乎要有意淡化那種滄桑感,枝頭的春花開得那麼恣肆,而它們的枝幹作者似乎也不想加以刪減,一任它們繁密,作者想用現實主義手法展現一種原生態的生機與其中的活力與活力保存的自由風采。似乎是來安徽多了,走到皖南感受了徽州的山水,大概也想不負「新安」這個名字與歷史上新安畫派的契合,如今筆下山水多了些新安山水的靈秀,山上雲的空間多了,山下水的地盤大了,雲開始飄蕩,水中也泛起了小舟。但不管怎麼開掘,你只要細看,他的基本特質仍然時時浮現,枝幹仍然那麼遒勁,山體仍然那麼硬朗!

二、畫家劉新安在《描繪新農村全國美術作品巡展》中獲得大獎,這是社會對他藝術的肯定與讚許。二十多年的刻苦進學不懈的藝術耕耘,以鮮明的亮色登上畫壇,無疑堪稱個人藝術征途中的里程碑。 

      當今中國畫藝術正處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關頭,有識之士呼喚,塑造符合中國大國身份和深厚文化傳統的美術。就是說,要重新清理,認識、繼承和發揚傳統中的精華,在深厚傳統基礎上創新。值得讚許的是,新安的藝術取向正是從傳統出發。我看他畫作中常常題記著:「無非求肖似」,「寄性筆墨內」,「丘壑自然之理,筆墨過景逢源」等等。可知他的藝術追求,不在表面的為實形似,而在內在的神韻氣勢。古書論中說:「當似草隸奇字之法為之,樹如屈鐵,山似畫沙,絕去甜浴蹊徑」。 需知筆墨是具有文化內涵的有意味的形式,並不簡單是個現成的工具材料。試看他的山水畫,以辛然之筆墨寫靜穆深沉的深山野居,返多皴點,處處見筆,營造著蒼崖寒水秋光爽氣。而「山不在高」的一幅,從造景、節奏、虛實、筆墨、氣勢等等的藝術處理,確有一股悠然生動的靈氣。董其昌說「皴法三昧,不可與語」,我觀新安的畫,在這方面已有所悟並在眾人基礎上有所創新。還有幾件意筆山水,雖尚待進一步發揮,但已可見「江山如悟性,隨筆散清華」的意味。      新安主攻山水兼及花鳥,尤善畫石榴。我看他的《滿目繁花》、《血淚欲滴》與山水又見一種格局。色墨並用,密不透風,亂而不亂,飽滿豐碩,難能可貴。其《故園金秋》、《深秋時節》似更見功力。一幅《葡萄》,倒有些徐渭的藝術,大可觀也。      中國美術的傳統文化內質,已在新安的畫作中有所體現,並以自己的思路意向,進行著有效地選擇與發揮,表達著具有個性特色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著獨特的情懷,呈現著新異的藝術風采。      這些畫作是畫家劉新安孜孜不倦藝術探求的成果,是為畫壇做出的傑出貢獻。

                                                                                      雷正民                                                                                   2010年12月
推薦閱讀:

他雖然早已經憑風而眠,但他留下清遠的長鳴,將不斷回蕩在這世間
能把攝影師氣死的畫家,全球這麼多!到底畫啥樣?!
【畫家推薦】高順嶺:靜而惠的北方山水!
陽陽說畫陪您過大年,中國畫賀歲,狗年祝福篇
著名畫家孔憲華——獻禮2018作品選

TAG:畫家 | 作品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