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是大興文字獄、奴役漢人、吏治腐敗、民生凋敝、閉關鎖國的虛假盛世!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清王朝前期統治下的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亂,止於嘉慶元年(1796年)川陝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持續時間長達115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中國大陸、台灣等地的史學界及教科書中,將康、雍、乾時期稱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西方傳統史學界亦認同這種說法,或稱這段時期為"HighQing",即清朝高峰時期。在此期間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但因制度僵化,閉關鎖國,使得這一局面無法長久。
(一)、訪問清朝的英國使團所見到的「康乾盛世」
18世紀後期,面對「在世界文明中領先的盛世的中國」,一向傲慢的英國出於政治和經濟上的光明期望,派出了馬戛爾尼為首的英國使團出訪中國。誰知,無法相信除了自己世界上還有其他民族存在的無知的滿清皇帝,把他們一行當成野蠻人,當成必須向清朝稱臣的附庸,從而受到不少侮辱。這一外交失敗,對英國來說儘管很不光彩,但他們的感受和認識,使西方人關於中國的神話破滅了——這就是先進的文明!這就是「康乾盛世」!
在馬戛爾尼們眼中,什麼「康乾盛世」,滿清帝國「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只要輕輕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馬戛爾尼在出使日記中說:中國「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里,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瘋狂的戰船。如果說已在過去的150年間依舊能夠航行,以一種貌似強大的外表威懾鄰國,那是因為僥倖出了幾位能幹的船長。一旦碰到一個無能之輩掌舵,一切將分崩離析,朝不保夕。即使不會馬上沉沒,也是像殘骸一樣隨流東西,最終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遠不可能在舊船體上修復」。
英國使團除了在整體上從制度層面對當時中國進行觀察以外,還深入到生活、技術、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在他們眼中,當時貧苦的中國人生活質量相當掩蔽,飯食不但粗,而且做飯的地方相當臟;中國人對陳規陋習頂禮膜拜,對機械工藝一無所知。建築雖然遠看富麗堂皇,近看卻做工粗糙,鍍金不勻;製革技術和遠航技術都比西方落後;發明火藥的民族竟一見放空炮就嚇得魂不附體,令人不可置否。「康乾盛世」時期,中國人生活「在最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懼之中」。中國社會關係建立在一種愚蠢的形式主義基礎上,所以人們「膽怯、骯髒並殘酷」。
馬戛爾尼們還研究了滿清帝國的法律,認為「一個民族的法律是他們的精神狀態和性格明白無誤的見證」。但滿清的法律如何呢?「天朝的法律只是十分細緻並不斷地干涉個人行為」!所以,它不可能強盛,它的衰亡是必然的,因為「一個民族是否強盛和幸福完全要嚴格地取決於它的每人誠實的榮譽感是否強烈」!
這些,在《停滯的帝國》一書中說得很詳細。馬戛爾尼們戳穿了滿清帝國的盛世神話,在天朝皇帝和文人們的盛世頌歌震天響的時候,馬戛爾尼們認為滿清帝國是衰敗之世,沒落之世,毫不留情地指出:「最終它將重新墮落到野蠻和貧困的狀態」!
這句話,不但驗證了當時,而且為以後的中國歷史所證明,且不說了。而應該思考的是國人的盛世觀。什麼是盛世?在馬戛爾尼們看來,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否處於強盛期,是看其政治制度是否進步,是看法律是否背離人性,是看國民精神是否受到壓抑,是看物質生活質量如何。但在後世文人的眼中,只要皇帝的位子穩,越坐越長久,沒有第二者來搶奪就是盛世了,至於制度如何落後腐敗,如何摧殘人性,人們的精神如何畸形,創造力如何受到傷害,則都不必想了。直到現在,他們還對「康乾盛世」津津樂道,認為是歷史上偉大輝煌的一頁,是民族的驕傲,是我華夏之所以能萬古長存以至不滅的明證。這實在是令人悲哀而又哭笑不得。
康熙的工筆畫
(二)、解開「康乾盛世」的畫皮
我們來看這個所謂「康乾盛世」的來由,宣揚這個末世的人,其依據無非所謂康熙是「千古一帝」;雍正鞠躬盡瘁,理財能手;乾隆前期還能好生守業。
其實這樣的說辭都是不負責任的,或者說是只看到了表象,或者說完全是無恥的吹捧。甚至不排除某些族的人用心險惡的為他們曾經的罪行開脫。其性質,與現在的日本右翼為軍國主義招魂無異。
我們現在透過表象看本質,先來揭開康熙這個千古一帝的「畫皮」。康熙之所以可以得到「千古一帝」的名頭,滿清餘孽無非是吹噓他的文治武功。其文治方面,在用人方面,除健全科舉取士外,開博學鴻詞科,破格薦用人才。又篡編明史,編纂《康熙字典》等書籍,這為乾隆時期大興文字獄打下基礎。因此,康熙統治時號稱治平。繼任者乾隆沿著康熙路線向前推進。這就是歷史上稱道的康乾末世,康熙是這一治世的主要時期,又稱康熙之治。
看起來很不錯,但是如果深究其目的與結合他的另一些作為來看,卻可以發現,康熙這樣做的原因首先是為了維護滿洲貴族和少許蒙古貴族對漢族及其他各民族的壓迫;二是為了維持已經走向沒落,接近滅亡的封建主義制度,保證以他為首的大地主階級對社會的統治;三是在精神上打垮和軟化作為中華主體的漢民族精神的精華,而宣揚其糟粕。以利於滿州酋長們可以千秋萬世統治華夏大地;四是努力阻擋歷史潮流的前進,為了自己的統治,不惜拖累整個中華民族。
健全科舉制度是為了更好的禁錮思想,使一批批可以代表中華先進思想的知識份子窮盡一生,困死在經書考據之中,做他的好奴才。
開詞科破格錄用人才,則更是殘酷迫害不願意與之合作的先進知識份子。像一些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尊嚴之人,居然用捆在轎中送京做官的方法,打斷中華民族最後的脊樑。如傅山、李光地,中國文人之失去尊嚴和道義,卑顏屈膝、卑阿諛吹捧成風正始於康熙。其流毒至今,不能根除。
而為了使寧死不屈者屈服,康熙在肉體、精神上對於他們百般折磨,如三月不使說話,不許文人看書。其手段之毒辣,更勝於文革。中華之最後一點骨氣,終被徹底抽走,只剩下愚忠或者順奴之才。
但是即使是對於為其所用甘心效命的漢人,如周培公,用完後則棄之如蔽履。前朝之重臣如三藩,則百般逼迫,屠而後快。漢人自強自信之信念,以及其高貴矜持的精神被其擲於糞堆,一掃而光。
其修書,與其孫乾隆修《四庫全書》一樣,皆是借修書之名而毀書禁書,肆意篡改或銷毀各種史書典籍,對中華文明的摧殘實比焚書坑儒還歷害。將精華高貴的中華精神去除,留下宣揚做奴隸,當順民的糟粕。是一次可恥的開歷史倒車,一次可恨的優汰劣勝。
康熙處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的各種弊端叢生,康熙要重整乾綱來鞏固專制極權制度,所以若要把他和前代明君雄主相比,他的開明不象唐太宗李世民那樣從諫如流,他的用法也不象漢文帝那樣寬仁輕緩。
康熙所欽定的《滿清律》及其事例可見用刑之重,那一次次令人觸目驚心的文字獄不僅是康熙用刑嚴的明證,而且也是他加強思想統治,扼殺新鮮思想的明證。康熙的暴虐,實比之秦始皇也不過分。前有秦皇,後有康熙,都是思想界的剋星。
而在康熙統治的最後十五年,大清國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劇,康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加強專制和鞏固自身的統治上,加上精力不繼、荒弛政務,於是吏治敗壞、風氣日衰,許多地方出現了民不聊生的景況。國庫虧空極巨,以至於黃河決口無錢撥治,面對青海的叛亂而無力進攻,只能防禦。
康熙的另一半所謂赫赫武功,更是不堪回首的記憶,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康熙在位期間,前期大肆圈地,大量漢族百姓流離失所,好容易不圈地了,一次次無休止的戰爭、殘酷的遷界禁海迎面而來,百姓死亡近億。打仗對於皇帝是功績,而對於百姓呢?則意味著拉夫、逃亡、橫死、捐稅、兵災、盜匪、糧食減產、衣食無著。但是,這些都不重要,因為這些草民,這些漢族的草民,他們的痛苦,他們的屍骨都無法被人看到,看到的只有「千古一帝」那光輝的身形。很難相信,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連年戰亂不斷中,人民還可以吃的飽,還能過上好日子。一個民不聊生的「盛世」,的確是少見的很啊!!!
這個千萬年難逢的「盛世」就這樣在殘酷的精神壓迫和無休止的戰亂中拉開序幕。等這個虐待狂的康熙死了,一個比他更變態的人登上了帝位,他就是雍正酋長。
和那個「千古一帝」相比,雍正酋長的特長是兢兢業業的工作,出色的理財本領。但是實際上呢?請看看歷史的一些真相吧。
雍正從他老頭子的手上接下一個爛攤子,雖然日夜辛勞,並且執行了攤丁入地、火耗歸公等一些措施,但是從根本上卻難以扭轉財經的頹勢,怎麼辦?一個字,搶!雍正有個極大的嗜好,就是抄家。許多官員被抓住小辮子,二話不說家產抄沒,都進了庫。一個皇帝搶錢,搶到自己的大臣身上,實在是個創舉。而因為文字獄等各種民族壓迫問題而被滿門抄斬的民間大戶,其家產的歸屬則更不必多問。
朝廷官員和有名望的大戶尚且如此,卑微的百姓遭遇更可想而知。攤丁入畝,把稅歸到地上,大大提高了剝削之效率。活耗歸公,說白了就是把原來由地方政府徵收剝削的稅款直接拽到中央手裡,跳過代理人直接剝削。
而對於真正可以提高收益的工商業,雍正的政策則極為短視,遵奉重農業、輕工商的信條。他說「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趨為工,則物之製造者必多,物多則售賣不易,必至壅滯而價賤,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於農,而並有害於工也」。根據這一理論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於工商業的發展。於是他又認為開礦「斷不可行」,因為開礦將引誘人們離開農本、追求末業,而且礦工聚集一地易於鬧事。
對於對外通商則更是固步自封。當時外國商人來華貿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卻不許中國商人出洋貿易,設置種種障礙,聲言「海禁寧嚴毋寬,余無善策」。後來,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雖稍稍放寬海禁,但仍加以種種限制。尤其對久住外國的華僑商販和勞工「逾期不歸,甘心流移外方,無可憫惜,不許其復回內地」。
不但不開源反而把越來越多的農民捆綁到無法刨出更多利益的土地上。地少人多,看天吃飯,但是稅收卻一文不少,百姓所遭受的痛苦可以想見。
所以說雍正根本就不是什麼理財能手,充其量是一個鄉間斂財的大地主,再難聽點就是一村霸。
而雍正的一些其他執政特色就更難以看到「盛世」的蹤跡了。他在位期間雖沒有出現大規模農民起義,但零散的反抗經常發生,雍正的鎮壓措施十分嚴厲。不論具體情節,抗官者即以反叛論處,斬殺不赦。甚至拒捕時,有人「共在一處,雖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觀,即系同惡共濟」均斬立決。對民間秘密結社,囑咐官吏們「時時察訪,弋獲首惡,拔樹尋根,永斷瓜葛」。蘇州手工業工人要求增加工資,罷工叫歇,雍正嚴加懲處,立碑永禁叫歇。
雍正時文字獄日益頻繁,汪景祺因「諂附」年羹堯而立斬梟首,查嗣庭因「趨奉」隆科多而戮屍示眾,陸生楠因「議論時政」而被軍前正法。最為轟動的是呂留良案,呂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學者,已去世40年,後有曾靜、張熙讀呂氏之書受其影響,竟釀成大案。呂留良被開棺戮屍揚灰,其兒子、學生處死刑。雍正文字獄甚密,株連人眾,處刑嚴酷。知識份子動輒得咎,形成閉眼不敢看現實,緘口不敢談政治的沉悶風氣。
雍正還好大喜功、急於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墾荒、四川清丈、陝西挖井、直隸營田,本意為利民卻勞而無功,反成民間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無常、手段殘酷,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
這個斂財的地主打仗的本事卻比他老子差的很遠,區區幾萬人的青海叛亂卻硬是打了幾年,拖得甘肅、陝西、四川叫苦連天,那裡百姓的生活只怕離「盛世」差的還遠極吧。
到了乾隆年間,所謂的「盛世」終於到達頂峰。但是請注意,不是人民百姓的頂峰,而是封建極權專制的頂峰。層層的經濟壓迫、文化腐蝕、思想禁錮、民族歧視,一層又一層的套在了各民族的頭上。
這個昏庸又好大喜功的敗家子乾隆酋長接過的是他父親搶奪而來的萬貫家財,等他自己離開的時候,農民起義軍四起、國庫空乏、閉關鎖國、暗流洶湧。就連滿人自己也評論,乾隆晚年,危機四伏,矛盾叢生。
乾隆號稱「十全老人」,自詡文治武功天下少有(要是沒有那個虐待狂的爺爺,他只怕自稱第一了!)。而實際情況呢?乾隆花在遊玩寫詩上的時間遠遠超過勤政的時間。一個皇帝,一個主管全國命脈的人,一生僅爛詩就以四萬多首。這是完完全全的不負責任,玩忽職守、不務正業是他最好的寫照。
康熙游江南常州版"清明上河圖"
乾隆酋長每天生活在宮廷的虛華背後,聽著大臣們奉承欺騙的奏報統治國家,風花雪月、詩情畫意、好不浪漫,可惜當時滿清沒有勢均力敵的對手,否則他的下場絕好不過李後主。
當然在某些方面乾隆酋長是強過李後主萬倍的,他對人民思想的禁錮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為了維護滿州酋長的統治,文字獄在他手中甚至於寫個「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就是死罪。如果說他的祖父、父親只是不許人亂說話,那麼他完全就是不許人說話。
他修訂《四庫全書》借著修書之名,從全國各地搜羅來宣揚中華精神的圖書加以毀滅,留下宣揚號召做順民、當奴才的糟粕加以修訂宣揚,他的愚民政策之完美,大約比之後世的文革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對文明之光的毀滅比之先前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更為惡劣。就其修書之立場,完全無法與為繼承中華文明而修的《永樂大典》相提並論!!!恥辱的優汰劣勝,到他統治的時期到達頂峰。
財經方面史學界已經達成共識,這個二世祖早早將父親遺留的財產揮霍一空。於是在乾隆年間,買賣官爵、議罪銀等黑暗腐朽的制度,官員的犯罪半公開和半合法化,百姓的生活更加暗無天日。注意,這裡的百姓基本都是指是漢人,而八旗子弟們則躺在祖宗的樹陰下,做著貪婪吸食各民族鮮血的社會寄生蟲。
同樣在乾隆酋長這裡,閉關鎖國也到達了顛峰。一個荒淫而虛偽的皇帝,只為外國使節是行單腿下跪還是雙腿而爭執的不可開交。心裡一動就把一個和平打開國門的機會扔了出去,就使得中國的近代化拖後了許多年。就這層意義來說,乾隆酋長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罪人。
而乾隆酋長最寵愛的大臣和紳之天下第一貪,不用過多言語,很能說明問題。
至於大名鼎鼎的乾隆七下江南,我覺得就沒有必要再複述。他的每一次南巡,都給沿途百姓帶來無盡災害,勞民傷財以及四處搜羅美女供其淫猥。
在乾隆酋長的晚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興文字獄,政治上越來越腐敗,百姓生活十分貧苦,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尤其是其晚年重用大奸臣、「貪官之王」和紳?使滿清國庫逐漸虛空。
應該說,滿清是從乾隆中後期開始走向衰落的。到乾隆酋長禪位前後,白蓮教農民起義已經在中國大地上轟轟烈烈的展開,等他死後,一支農民義軍居然摸進了皇宮。可憐的嘉慶寫下了「千古未有事,竟出大清朝」的詩句。
乾隆酋長死後,僅僅40年便爆發了鴉片戰爭,中國由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也算是乾隆酋長以及這個可笑的康乾末世留給繼任者的一筆遺產,留給後世的一個笑柄,留給這個「盛世」的一個無厘頭結局吧。
大量的事實就擺在眼前,我只是把我的觀點擺出來:一個戰亂連綿、思想禁錮、不許說話、人民遭受地主階級和民族壓迫雙重壓榨,日子過的朝不保夕的黑暗年代,一個腐朽的封建社會迴光返照的瘋狂壓迫的年代,根本不是什麼「盛世」,它不配。
雍正耕織圖
(三)、這才是真實的滿清「康乾盛世」:
滿清入主中原,造成中國社會文明和經濟文化的大倒退。游牧民族的陋習、農奴制的烙印,隨處可見。野蠻的「圈地運動」更嚴重地破壞了中華全國的社會生產力。整個社會上到處都是「主子、奴才」之類的令人厭惡的喳喳聲。滿清推行愚民政策、灌輸奴才意識,馴養卑劣怯懦、蠅營狗苟的愚民奴性。
關於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學者唐甄在康熙四十年記載:「清興五十餘年矣。四海之內,日益貧困,農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賤而艱於食,布帛賤而艱於衣,舟轉市集而貨折貲,居官者去官而無以為家,是四空也。金錢,所以通有無也。中產之家,嘗旬月不觀一金,不見緡錢,無以通之。故農民凍餒,百貨皆死,豐年如凶,良賈無籌。行於都市,列肆琨耀,冠服華腆,入其家室,朝則熄無煙,寒則蜷體不申。吳中之民,多鬻男女於遠方,男之美為優,惡者為奴;女之美為妾,惡者為婢,遍滿海內矣。」
滿清「攤丁入畝」的稅制牢牢地將廣大農民固定在貧瘠的土地上,扼殺了產業化的苗頭。旁觀者清。
乾隆後期,英國特使馬戛尼出使中國,馬戛尼在他的出使日記中寫道:「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中國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里,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中國人)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許滌新、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第四章第一節所引)
在英國特使馬戛尼眼中的「康乾盛世」真相如此:「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善襤褸甚至裸體」,「象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的軍隊」「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英國特使馬戛尼當時就敏銳地察覺到了清朝的衰落,把滿清政權看作「一艘破爛不堪的巨大船艦」,預言它將「不再有紀律和安全」。他形容滿清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滿清統治下的「中國人」已經退化成了「半野蠻人」(見英使馬戛尼的中國行記)。
滿清文字獄之最高潮是在乾隆時期,大的文字獄就有一百三十多起,在乾隆酋長統治中國的六十年里,幾乎平均每年兩起以上,禁毀書籍幾十萬種。因為文字觸犯清廷忌諱,而被凌遲斬首抄家者不計其數。
這本來是挺奇怪的事情,一般來說在一個朝代的開頭,總是統治最為嚴厲苛酷,越往後,相對就越寬鬆一些。滿清卻完全不同,乾隆元年(1736)距離1644年滿清入關已經有92年了,而禁毀書籍的高潮,乾隆四十七年更是距離清初有139年之久。以開國之後相同時間計,乾隆四十七年已經相當於明朝的正德時期,如果是北宋已經是宋哲宗在位,距離宋徽宗登基都只有區區兩年了。照理,這麼久的時間之後,應該是大部分人已經習慣於當滿清的奴才,對故國的懷念應該也開始淡漠,別的朝代,這是都是非常仁政的了,可是為什麼滿清的統治變得更為嚴厲殘酷,要掀起更為瘋狂的文字獄高潮,銷毀書籍的的高潮呢?
這一點或許可以從乾隆酋長的老爹雍正酋長的一段自供里可以窺見端倪:「從前康熙年間。各處奸徒竊發。動輙以朱三太子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貴者、指不勝屈。近日尚有山東人張玉、假稱朱姓。托於明之後裔。……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之宗姓臣服於後代者甚多。否則隱匿姓名,伏處草野。從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眾者。似此蔓延不息,則中國人君之子孫,遇繼統之君,必至於無噍類而後已,豈非奸民迫之使然乎。」
其實也就是雍正酋長困惑了,苦思不得其解了,以前歷史上的朝代更替從來沒有這樣的!滅亡也就滅亡了,前朝皇室子孫臣服於後繼朝代也是家常便飯。怎麼到了他的滿清,就變樣了呢?怎麼以朱明後代為號召,打出反清復明旗號的人就這麼多,這麼綿延不絕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啊!其實雍正酋長的困惑倒是道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滿清建立將近百年的時候,對明朝的懷念,在大部分中國老百姓心中仍舊是根深蒂固,揮之不去的情結。
不管後來的清廷奴才如何粉飾,對當時的百姓而言,滿清所謂的「康熙盛世」,和明朝相比不過是一個黑暗、貧窮、醜惡、殘暴的時代而已。面對這樣的情況,滿清的統治者應該怎麼辦呢?乾隆酋長用他的行動作出了回答,那就是用更殘暴、更瘋狂的手段來鎮壓,不停地製造恐怖氣氛,掀起文字獄高潮,禁毀書籍,屠殺有覺悟的知識分子,普及奴才意識,企圖徹底禁錮扭曲中國人民的思想,當然,還包括初夜權制度。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漢族人民在滿族人的奴役下,過著豬狗不如的日子,至少豬狗娶老婆還是處女豬處女狗呢,人家還沒被剝奪初夜權呢。漢民族不甘忍受如此的屈辱壓迫,各地一波又一波的民族起義,台灣天地會林爽文起義遭到鎮壓失敗後,又一場大規模的漢民族起義醞釀著,醞釀著,暴風雨般爆發了……
乾隆酋長統治時期,以滿洲貴族為核心的官僚地主大肆兼并土地,人口急增、耕地不足,導致糧價猛漲,饑民日眾,統治階級生活奢侈,貪官污吏橫行,人們不滿和反抗情緒日增,各種社會矛盾激化。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白蓮教教首樊明德在河南向教徒提出已到「末劫年」,將要「換乾坤,換世界」。稍後,劉松、劉之協、宋之清等在湖北、四川、安徽等地傳教。到乾隆末年,白蓮教已發展成一支強大的勢力,並醞釀舉行武裝起義。由於白蓮教在楚、川、陝三省迅速發展,清廷下令逮捕教中骨幹,要求「全教拿獲,毋使一名漏網」。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月,各地教首除劉之協等少數人逃脫外,大多被捕。地方官吏乘機勒索,不遂所欲即以邪教治罪;加之為鎮壓湘、貴苗民起義,徭賦極重,致使大批農民破產,無法生活。劉之協等遂以「官逼民反」為號召,與各地教首約定嘉慶元年(1796年)三月十日同時起義。因事泄,宜都、枝江張正謨等提前於正月初七日發動,長陽、長樂林之華、覃加耀接踵而起,當陽、來鳳、竹山、孝感等地亦有人繼起響應,並佔領當陽,攻破竹山、保康二城。二月初二日,襄陽張漢朝起義於黃龍,姚之富、王聰兒起義於夾河州,河南鄧州高均德起義於高家灣。此三支義軍於三月間集中於襄陽以北呂堰、雙溝地區,迅速發展至幾十萬人。所有起義隊伍,不論男女,「都以白布纏頭作記認」。
白蓮教起義軍在歷時九年多的戰鬥中,轉戰半個中國,佔據或攻破州縣達二百零四個,抗擊了滿清政府從十六個省徵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副將以下大小將領四百餘名,提鎮等一﹑二品大員二十餘名。
在鎮壓白蓮教起義的過程中,滿清軍隊所過州縣,基本都是屠城一空,一個村莊一個村莊的被全部殺光,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成為廢墟,滿清政府當時的人口統計,1786年中國總人口約為3億9110萬人,在滿清鎮壓白蓮教起義之後,中國人口銳減至2億7566萬人,我們漢人竟被滿族人屠殺了一億一千萬多人!這個數字,差不多是又一次清軍入關南下剃髮易服的屠殺總數。
沒有任何一個民族,遭受過我們漢族這樣巨大的苦難,蒙古人殺,接著滿族人殺,滿清入關全國殺一遍,鎮壓白蓮教,又半個中國殺一遍,每一次都是億萬生靈塗炭,換作任何一個別的民族,一次就完全滅族了,可是,我們漢人的精神,斬不盡,殺不完!
任何民族都沒有我們漢族的這種堅韌的民族性格。僅僅白蓮教被鎮壓不到八年,又爆發天理教大起義,起義軍甚至攻入紫禁城,但是還是失敗了;再接著,太平天國大起義,滿清鎮壓我們漢人的太平天國大起義,又殺了1.6億,這個數字是近代學者根據根據太平天國起義前後的清朝《戶部清冊》所載的戶口數推算出來的,可是還是失敗了。一直到辛亥革命,才算成功,可是革命成果很快被某些人竊取了……
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民族遭受過我們漢族如此深重的苦難,這在人類的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全人類都從來沒有死過這麼多人。
我們這個星球上,沒有任何民族能走過這樣的苦難,可是我們漢族走過來了。無論面對何等殘暴的邪靈,我們漢族從來沒有屈服過,我們永遠也不會屈服。
套用古人形容蒙元"貧在江南,富極塞北"的說法,我認為滿清所謂的「康乾盛世」也不過是「貧在中華,富極八旗」而已。
清朝《康熙南巡圖》里的正陽門瓮城和箭樓(陸原供圖)
清朝《康熙南巡圖》里的正陽門「三橋」和「五牌樓」
(四 )康熙皇帝與西方先進科技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接觸西方科技的人之一,但他還把許多西方的科技項目當成了自己的玩具。當他玩著這些玩具正高興的時候,西方已經大步地走向了工業化社會,他的帝國還陷在「你耕田來,我織布」田園牧歌里出不來。康熙並不是沒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這種西方先進的科技知識的。比如,1682年康熙巡視遼東,夜間宿營時,「他拿出來幾年前給他製作的小型星座圖表,依據星的位置說出時刻來。這樣,他便在其周圍的貴人面前,能誇示自己的學問而得意」。又如,1691年8月21日,召見張誠(J.P.Gerbillon),向他學習使用天文環,康熙「雖然弄得滿頭大汗,還是對這個儀器的全部用法進行了實習。他對天文環及半圓儀的準確程度給予了高度評價」。康熙對天文學的興趣和造詣,也許可以說在中國歷代帝王中絕無僅有,但他並不是清代惟一對天文學有興趣的皇帝。雍正也在宴請耶穌會士時「想了解行星聯珠的情況,並就它們的推算提了各種問題」。所以雖然康熙早就了解了西方的科技,雖然他甚至親自接觸了西方的科技,但直到康熙一朝結束,在他領導下的大清帝國沒有一點要向西方學習科技的意思。
1346年,英國人發明發射石彈的火炮。
1378年,德國人發明發射鐵彈的火炮。
1410年,西班牙人發明火繩槍(火繩點火)。
1525年,中國人發明發射爆炸彈的火炮,開創了世界的新紀元,結束了中國的舊紀元。中國人發明了爆炸彈,但仍然熱衷於使用實心彈。
第二個階段是中國與世界保持水平的兩百年(1525年——1715年):
1525年,義大利人芬奇發明燧發槍(燧石點火)。
從1525年開始,西方的槍炮技術就漸漸超過中國了。但是從1525年到1683年的158年間,中國的槍炮技術尚能與西方保持同步。但當清朝政權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穩定全國之後,因軍事的威脅消失,官方對火炮的重視日減。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中國的槍炮技術大致與西方相當。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西總兵金國正上言願捐造新型的子母炮22門,分送各營操練,結果康熙皇帝竟然禁止地方官自行研製新炮。從此,中國的槍炮技術固步自封,不進反退,逐漸衰落。中國的槍炮知識和技術開始傳承失調。而康熙不願意發展火器的原因,還是怕傷了滿洲人和他自己的面子。和漢族相比,騎馬射箭是滿族的優勢。為了保住這個優勢,怎麼辦呢,乾脆咱們不玩火器。康熙說過,擔任武職「以騎射嫻熟、人材壯健為要」(《清聖祖實錄.251》)。還說過,「訓練有素」的軍隊是「精神振作,騎射皆佳。」《同上,242》在他觀念中,一個好的軍官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指揮火器部隊,而是善於騎射。對這一點表述最清楚的是雍正,他在雍正五年時說過:「滿洲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清史稿.139》)。正因為騎射是滿洲人的優勢,反映的是滿洲人的面子,因此火器緩慢發展甚至停滯。轉載http://baike.haosou.com/doc/5412301.html
上圖: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手跡
戳穿康乾盛世的謊言,--揭批滿清的黑暗統治
繼續閱讀: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5/2769/50/55/2_1.html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資料:玄燁(1654-1722)
在中國近二百個帝王中,有一顆特別璀璨奪目的明星,「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大帝」。如果說他是中華帝國眾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一點也不為過。他在位時期,智擒鰲拜,剿撤三藩,南收台灣,北拒沙俄,訂「尼部楚條約」,西征蒙古,興修水利,治理黃河,鼓勵墾荒,薄賦輕稅,愛民如子。康熙大帝好學敏求,勤於政事,雄才大略,崇尚節約。在位六十一年,由於他的文治武功,中華帝國的多民族統一的局面得到鞏固發展,出現「康乾盛世」的繁榮,開創中華帝國的另一黃金時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
清朝因沿襲了漢族王朝的天下觀,將西方國家視為夷狄,著眼於懷柔遠人和外夷歸附,但又嚴加防範。在康乾時期向其朝貢的國家有朝鮮、琉球,安南、南掌(寮國)、暹羅(泰國)、緬甸,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浩罕、哈薩克、布魯特、布哈爾、巴達山克、愛烏罕(阿富汗)、蘇祿、博羅爾、瑪爾噶朗、坎巨提、安集延、那木干、蘭芳共和國等。嘉慶皇太極 努爾哈赤 親王 郡王 道光 末代 溥儀 慈禧 雍正行樂圖蘇麻喇姑 多爾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