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仁宗(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愛新覺羅氏,原名永琰)

嘉慶編輯詞條

清仁宗(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愛新覺羅氏,原名永琰),愛新覺羅·顒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五位皇帝,年號「嘉慶」。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生於圓明園,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第十五子,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在位25年(1796-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終年59歲。葬於河北易縣清西陵的昌陵。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基本信息民族滿族重要事件大內遇刺天理教民攻入紫禁城出生日期1760年11月30日逝世日期1820年9月2日中文名愛新覺羅·顒琰主要成就懲治和珅目錄1 人物檔案2 重要事件3 個人經歷4 大事記錄5 家庭成員6 後宮年表展開1 人物檔案2 重要事件2.1 執政敗筆2.2 平庸天子2.3 懲治和珅2.4 危機四伏3 個人經歷4 大事記錄5 家庭成員5.1 后妃5.2 皇子5.3 皇女6 後宮年表1 人物檔案編輯本段年號:嘉慶出生地:北京圓明園天地一家春封爵:嘉親王屬相:龍父親:愛新覺羅·弘曆(即乾隆帝)母親:魏佳氏,後尊為孝儀純皇后排行:乾隆帝第十五子

初婚:15歲原配:喜塔拉氏配偶:皇后2人、皇貴妃2人、妃4人、嬪6人、貴人3人等等子女:5子,9女即位時間:嘉慶元年正月初一日(1796年2月9日)即位年齡:37歲在位年數:25年卒年: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享年:61歲死亡地:承德避暑山莊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陵寢:昌陵繼位人:愛新覺羅·旻寧(即道光帝)最得意:懲治和珅最失意:大內遇刺最不幸:暴死最痛心:教民攻入紫禁城最擅長:忍術2 重要事件編輯本段2.1 執政敗筆嘉慶本人碌碌無為,國內農民起義不斷。嘉慶元年,川楚陝邊境地區爆發了白蓮教起義,後波及川、楚、陝、豫、甘等省,歷時九載。白蓮教起義軍在歷時九年多的戰鬥中,佔據或攻破州縣達二百零四個,抗擊了清朝政府從十六個省徵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副將以下將弁四百餘名,提鎮等一、二品大員二十餘名,清朝政府耗費軍費二億兩,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這次起義使清朝元氣大傷,此後清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乾隆五十九年至嘉慶十五年(1794~1810),東南沿海爆發了蔡牽在福建、浙江、廣東沿海聚眾反抗清朝統治的武裝鬥爭。康熙中葉,清朝政府加劇對民眾的壓榨,迫使東南沿海廣大民眾下海謀生。乾隆五十九年,福建同安人蔡牽率領福建泉州、漳州一帶沿海破產漁民及無業民眾,在海上劫商自救,後以閩浙沿海為基地抗清。嘉慶七年(1802),率船隊攻廈門海口的大、小擔山,500餘眾登岸,奪炮13門。清廷命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赴閩造大艦30艘,鑄炮400餘門往攻。次年初,蔡牽在浙江普陀海面遭李長庚襲擊,敗退福建海面,僅余船24艘,處境不利,遂向閩浙總督玉德詐降,又用厚金賄賂閩商更造巨艇,恢復作戰能力。九年夏,移屯台灣海面,集大船80艘,突入福建海面,擊殺溫州總兵胡振聲,焚其戰船26艘。清廷命李長庚率閩浙水師往攻,在浙江海面擊敗蔡牽。十年冬,蔡牽欲取台灣建立據點,聚戰船百餘艘,先攻佔台灣淡水、鳳山(今高雄)等地,得當地民眾支持,隊伍發展至2萬餘人。蔡牽被推為鎮海王,率眾包圍台灣府城。清廷急調廣州將軍賽沖阿為欽差大臣赴台督辦軍務,

命李長庚率水師3000渡海入台鎮壓義軍。蔡牽沉舟鹿耳門港,阻滯清軍艦船。十一年初,李長庚分路圍堵鹿耳門及其附近港口,阻止義軍突圍。蔡牽趁海潮驟漲、沉舟漂起之際,奪航路突圍至閩、浙海面。十二年底,在廣東黑水外洋迎戰李長庚及福建水師提督張見升,受挫後僅剩大船三艘、小船十餘艘。清軍乘勝追擊,並以火攻船掛住蔡牽座船後艄,蔡牽於船尾發炮,擊殺李長庚。張見升畏怯,遂退出戰鬥。蔡牽移師遠海休整。清廷命王得祿、邱良功分任福建、浙江提督,合兵圍攻。起義軍長期作戰,傷亡甚重,內部分裂。十四年八月,蔡牽與清軍閩浙水師連續交戰於浙江漁山外洋,遭清軍圍擊,寡不敵眾,發炮自裂座船,與妻小及部眾250餘人沉海。次年,余部1300人降清。至此,蔡牽起義失敗。嘉慶七年(1802年)七月,廣東博羅縣陳爛屐四發動上萬人參加的反清的天地會起義。嘉慶八年(1803年)閏二月二十日,嘉慶從圓明園返回大內,將進順貞門,突然有一漢子衝出行刺,嘉慶的隨從一百多人一時被驚呆,虧得在場的幾個親王賣命格鬥,才將刺客擒住。原來,他叫陳德,是個平民,因貧困無告,憤恨清朝統治的壓榨,才捨身潛入皇宮,準備刺殺皇帝。事後,陳德一家被殘殺。嘉慶十八年九月,爆發了北京天理教首領林清起義,攻入皇宮。天理教又名八卦教,是白蓮教的一個支派,傳佈於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各地,按八卦分為八區組織教徒。河南滑縣李文成和北京林清是主要教首。預定在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日(陰曆)八方同時起義。但因李文成行動暴露,被捕入獄。滑縣群眾遂提前於九月七日(陰曆)起義,救出李文成,佔據滑縣城。李文成自稱「大明天順李真主」。林清則按期起義,在京南黃村組織武裝,以200人潛入城內,在入教太監劉進亨引導下,分由東華、西化門攻進清宮。其時嘉慶帝正在熱河圍獵,宮中驚慌萬狀。皇次子旻寧調來火器營、健銳營兵入宮,戰於隆宗上外。義軍寡不敵眾,退出皇宮。10月16日,林清在黃村被捕犧牲。李文成軍在奪取滑縣後,又佔領道口鎮等地。清廷調楊遇春、楊芳率軍鎮壓。12月17日,李文成在司寨(今輝縣地)兵敗,自焚而死。1814年1月4 日,清軍攻陷滑縣,李文成妻張氏在擊殺數十人後,關門自縊。起義最後失敗。這次起義,因為林清攻入紫禁城,震撼極大。嘉慶帝承認:此乃「漢、唐、宋、明之所未有」,「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天理教起義之後,昏庸的嘉慶不思減輕對人民的壓榨剝削,反而荒唐的認為是皇宮裡的樹木壞了風水,於是下令將宮內樹木全部伐掉。後代皇帝從祖訓,也不重新種植樹木,致使今日故宮古樹罕見。2.2 平庸天子乾隆帝退位後,本應住在寧壽宮,讓新皇帝住在養心殿,但他不願遷出,

而讓嘉慶居毓慶宮,賜名「繼德堂」。 乾隆經常御殿,受百官朝賀,嘉慶則處於陪侍的地位。朝鮮使臣到北京,目擊記載說:嘉慶「侍坐太上皇,上喜則亦喜,笑則亦笑」。又記載:賜宴之時,嘉慶「侍坐上皇之側,只視上皇之動靜,而一不轉矚」。《清史稿·仁宗本紀》也記道:「初逢訓政,恭謹無違。」 與他的父、祖相比,嘉慶皇帝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兩個字,是嘉慶皇帝的主要性格特點。嘉慶朝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上承「勵精圖治、開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的「康乾盛世」,下啟鴉片戰爭、南京簽約、聯軍入京、帝後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會的固有矛盾已經積累了180年,嘉慶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而轉為衰敗的歷史角色。嘉慶從乾隆手中接過了權力,也同時接過了盛世外衣下掩藏的一連串的危機,其中最緊迫的是和珅問題。自從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播映,以及其他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演出之後,和珅就成了熒屏和報刊上的名人,也為廣大群眾所熟悉。我們就以嘉慶處理和珅事件為例,看嘉慶這位平庸皇帝是怎樣解決乾隆遺留下的社會危機,又是怎樣陷入更深危機的。2.3 懲治和珅和珅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官至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他權力很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儼然是「二皇帝」。今天人們從熒屏上看到的和珅,是油頭滑腦、阿諛逢迎、機關算盡、不學無術又常常被正直大臣捉弄的奸臣形象。有人說,和珅沒有什麼才能,只會阿諛逢迎,所以他不斷遭到像劉墉、紀曉嵐這樣正直大臣的反對。其實並非如此。 歷史上的和珅既沒有貴族家庭背景,也沒有進士出身學歷,史書記載:和珅「少貧無藉,為文生員」。他連個舉人都沒有考取,是怎樣「寵任冠朝列」的呢?這是許多人所關心的問題。和珅的發跡,有以下因素:第一,出身滿洲,聰明機敏。和珅生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比乾隆小35歲,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家原住在北京西直門內驢肉衚衕,父親曾任福建副都統。和珅12歲時,有幸進咸安宮官學(地點在皇宮咸安宮),學習儒家經典和滿、蒙文字,受到良好的教育。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他25歲參加了順天府鄉試,沒有考中舉人。但和珅因為出身滿洲,做了宮廷三等侍衛,開始出入宮廷。這個差事給和珅接近乾隆提供了機會,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崩於紫禁城養心殿。嘉慶帝顒琰在乾隆死日親政。嘉慶在辦理大行皇帝乾隆大喪期間,採取斷然措施,懲治權相和珅,舉朝上下,大為震驚。乾隆做了四年太上皇,仍緊緊地把持著實權。這時的和珅依然受寵,但是畢竟形勢發生了變化。和珅在乾隆與嘉慶間採取「四手」:第一手是緊緊依靠太上皇乾

隆,第二手是討好嘉慶皇帝,第三手是限制嘉慶皇帝的權勢,第四手是防止嘉慶日後對自己進行懲處。所以他在乾隆和嘉慶之間、在嘉慶面前和背後,都表現了「兩面派」。和珅竭盡全力限制嘉慶,培植任用自己的親信。嘉慶即位時,他的老師朱珪當時任廣東巡撫,向朝廷上了封表示慶賀的奏章。和珅就到乾隆面前告朱珪的狀,不過乾隆未予理睬。嘉慶元年(1796年),乾隆準備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嘉慶寫詩向老師表示祝賀。和珅又到乾隆那裡告狀,說嘉慶皇帝籠絡人心,把太上皇對朱珪的恩典,算到自己身上。這一次,乾隆生氣了。他問軍機大臣董誥:「這該怎麼辦?」董誥跪下勸諫乾隆說:「聖主無過言。」乾隆才作罷。不久,和珅還是找了個借口,慫恿乾隆將朱珪從兩廣總督降為安徽巡撫。和珅還將他的門下吳省蘭派到嘉慶身邊,名義上是幫助整理詩稿,實際上是監視嘉慶的言行。嘉慶二年(1797年),領班軍機大臣阿桂病故。和珅只知進、不知退,便成為領班軍機大臣。這時的乾隆,已年老體衰,記憶力很差,昨天的事,今天就忘,早上做的事,晚上就不明白了。和珅真正成了乾隆的代言人,也就更加為所欲為。和珅自作聰明,作繭自縛,自壞其事。顒琰當皇子時,被定為儲君。和珅密知此事,於乾隆公布嘉慶為皇太子的前一天,送給顒琰一柄如意,暗示自己對嘉慶繼位有擁戴之功。嘉慶笑在臉上,恨在心裡。但因和珅是乾隆的寵臣,老奸巨滑,朝廷上下,各種關係,盤根錯節,不便動手。嘉慶在乾隆死後短短的15天里,就把一個被先帝恩寵30年的「二皇帝」加以懲治,舉措得體,乾淨利落,取得勝利。嘉慶採取的辦法是:第一,欲擒故縱。嘉慶繼位後,太上皇還健在。他面對一個老謀深算,並深受太上皇寵愛的和珅,採取了欲擒故縱的策略。和珅的一舉一動,他看在眼裡,不動聲色。有些大臣在他面前批評和珅,嘉慶說:「我還準備讓和珅幫我治理國家呢!」嘉慶向太上皇奏報的一些軍國大事,也經常讓和珅去代奏、轉奏,以此表示信任,穩住了和珅。第二,調虎離山。乾隆駕崩,和珅失去靠山,死期已經逼近。當天,嘉慶一方面任命和珅與睿親王等一起總理國喪大事,一方面傳諭他的老師署安徽巡撫朱珪來京供職。初四日,嘉慶發出上諭:譴責在四川前線鎮壓白蓮教起義的將帥玩嬉冒功,並藉此解除和珅死黨福長安的軍機處大臣職務。嘉慶命和珅與福長安晝夜守靈,不得擅離,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繫。這實際上削奪了和珅的首輔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的軍政大權。第三,突然出擊。正月初五日,給事中王念孫等官員上疏,彈劾和珅弄權舞弊,犯下大罪。初八日,嘉慶宣布將和珅革職,逮捕入獄,在朝野掀起政治大波。嘉慶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如初八日,嘉慶命令從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文件,都要直接向皇上奏報,軍機處不得再抄錄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將上奏的內容事先告訴軍機大臣。並命宗室睿親王淳穎、定親王綿恩、儀親王永璇、慶郡王永璘等分別掌握軍政大權。第四,製造輿論。嘉慶命各直省和在京大員,就和珅事向朝廷表態。直隸總督胡季堂首先表態,他在奏摺中指責和珅喪心病狂、目無君上、蠹國病民、貪黷放蕩,真是一個無恥小人,請求將其「凌遲處死」。「凌遲」就是千刀萬剮。嘉慶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員討論這個意見,若有不同意見,也可以自行向皇帝上奏。實際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見定下基調,並通報各省督、撫,要他們都表明態度。第五,懲辦和珅。初九日,在公布乾隆遺詔的同時,將和珅、福長安的職務革除,下刑部大獄。命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等,負責查抄和珅家產,並會同審訊。初十日,嘉慶御批「實力查辦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十一日,在初步查抄、審訊後,嘉慶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狀:主要有欺騙皇帝、扣壓軍報、任用親信、違反祖制、貪污斂財等。十八日,在京文武大臣會議,奏請將和珅凌遲處死,將同案的福長安斬首。嘉慶四年正月《上諭檔》中記載:嘉慶諭示「和珅罪有應得」,就是說怎麼嚴懲和珅都不過分,但考慮到他曾任領班軍機大臣,為了朝廷體面,賜他自裁。據說和珅在獄中,自知生命不久,對著窗外元宵明月,感慨賦詩道:「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有這樣的鏡頭:和珅得到嘉慶皇帝賜給他的三尺白綾,在獄中自盡。福長安以阿附和珅,令其到和珅死所跪視和珅自裁,並革去軍機大臣、戶部尚書職,逮下獄,籍其家。第六,講求策略。嘉慶說,和珅得罪的是先皇,所以要在皇父大喪期間,處治這個先皇的罪臣。和珅被誅後,其黨羽皆惶恐不安。有的朝臣上疏,力主窮追其餘黨。嘉慶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在除掉和珅後,馬上收兵。對和珅的親信,除伊江阿、吳省蘭、吳省欽等人給予處分外(和琳已死),其他由和珅保舉陞官者或給和珅送賄者,概不追究。嘉慶宣諭:「凡為和珅薦舉及奔走其門者,悉不深究。勉其悛(quān)改,咸與自新。」此諭一下,人心始安,政局穩定。嘉慶對和珅的懲治,動作迅速,乾淨利索,寬嚴適當,十分成功。這是嘉慶皇帝一生處理重大政治事件中最為精彩的一筆,也是他作為政治家的惟一傑作。但是,嘉慶定和珅的第一大罪是:在宣布皇太子前一天,和珅向他送如意以示擁戴之功。這表示和珅要投靠新主,其心不能算惡,既不叛君主,也不反社稷,此條構不成殺頭之罪。嘉慶將此定為和珅第一大罪狀,表明嘉慶胸中沒有大格局,掌上沒有大手筆。這是嘉慶親政之後,平庸性格的一次表露。2.4 危機四伏嘉慶處理完和珅事件後,又面臨著一系列的社會危機:如南方的白蓮教,京畿的天理教,東南海上的騷動,採礦的封禁,錢糧的虧空,八旗的生計,鴉片的流入,河漕的難題等等。但是嘉慶都把上述問題作為個案看待,他沒有也不可能從制度上去加以解決。比如,平定白蓮教之後,嘉慶曾作詩道:內外諸臣盡紫袍,何人肯與朕分勞?玉杯飲盡千家血,銀燭燒殘百姓膏。天淚落時人淚落,歌聲高處哭聲高。平時漫說君恩重,辜負君恩是爾曹!這首詩,中間兩聯——「玉杯飲盡千家血,銀燭燒殘百姓膏。天淚落時人淚落,歌聲高處哭聲高」,表現了嘉慶儒家仁愛的理念。仁者愛人,嘉慶作為一位「仁君」來說是夠格的,作為一位皇帝來說是可貴的。嘉慶有很好的儒學修養,他的文學、詩歌、書法、文章都是可以的。這一點比明朝的正德、嘉靖、萬曆、天啟等皇帝都好。舉兩個小例子:(1)大理寺卿楊懌會受召對。時值盛暑,掀簾見嘉慶搖扇揮汗;進入,跪拜。嘉慶把扇子放在一邊,不復用。詢問甚詳。良久熱甚,「上汗出如雨,卒不用扇」。(2)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普免天下錢糧,各省歡騰。安徽民欠銀300萬兩,巡撫姚祖同懷疑上報數字不實,令府道州縣削減十分之四。各地苦之。上聞,硃批云:「損上益下,朕之願也。存心刻薄,有傷政體。」姚大慚,以原冊600里加急報京。3 個人經歷編輯本段嘉慶帝顒琰,清高宗弘曆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五十四年(1789)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一年正月初一登基,改元為嘉慶,在位25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於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昌陵。子五人:第一子未名夭。第二子宣宗。第三子惇恪 

親王綿愷。第四子瑞懷親王綿忻。第五子惠端親王綿愉。顒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禪位即帝位。其後,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顒琰暫時居住在毓慶宮。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後,開始親政。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帝打出「咸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珅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複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詔罷貢獻,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但其對內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國內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如火如荼。顒琰即位後,傾盡全力,大舉圍剿鎮壓川、楚、陝農民大起義。更易統兵大員,嚴懲鎮壓不力的將吏。嚴密軍事部署,實行剿撫兼施的兩手政策,分化瓦解起義軍。實行寨堡團練的堅壁清野政策,割斷了起義軍與人民的聯繫。嘉慶十年(1805年),川、楚、陝農民起義被鎮壓,清統治力量也受到嚴重削弱。嘉慶十五年(1810年),鎮壓了爆發於東南海疆的蔡牽起義軍。嘉慶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監接應下衝進皇宮,「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顒琰下詔罪已,同時嚴令對衝進皇宮的起義軍血腥屠戮,無一倖免,

並捕殺在城外的頭目林清等。天理教起義被鎮壓。在對外交涉中,嘉慶帝力主嚴禁鴉片,對英國侵略者在沿海的騷擾活動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對英國提出的幫助清朝鎮壓起義軍,幫助澳門葡人抵禦法國的居心叵測的要求,明智地嚴辭拒絕。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關係、開闢通商口岸、割讓浙江沿海島嶼的要求。而閉關鎖國的傳統觀念,也使其對外來事物採取盲目排斥態度。嘉慶帝在內亂頻仍、外患漸逼中,傾力企圖維護清王朝的穩定鞏固,然而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趨勢,使清王朝的敗落於嘉慶末年已完全表面化,並從此日漸走向衰亡。卒謚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廟號仁宗。道光帝即位,於「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4 大事記錄編輯本段嘉慶元年(1796年 丙辰)正月 行授受大典。嗣皇帝顒琰(yóng yǎn)侍太上皇行禮於堂子、奉先殿、壽皇殿。太上皇御太和殿,授璽,顒琰即皇帝位,太上皇訓政。立嫡福晉喜塔臘氏為皇后,側福晉禮部尚書恭阿拉之女鈕祜祿氏為貴妃,側福晉拜唐阿劉福明之女劉佳氏為諴妃,側福晉上駟院卿討住之女侯氏為瑩嬪,委署庫長時泰之女董氏為貴人。於寧壽宮舉行千叟宴。湖北爆發白蓮教起義。三月 嘉慶帝行耕藉禮,皇后行先蠶禮。十一月 賜世襲一等子爵戶部尚書布彥達之女鈕祜祿氏為皇二子綿寧嫡福晉。嘉慶二年(1797年 丁巳)正月 貴州苗民再次起義。二月 皇后喜塔臘氏逝,上謚號為「孝淑」。五月 奉太上皇至熱河,駐避暑山莊。太上皇諭:「以貴妃鈕祜祿氏繼位中宮,應先封為皇貴妃。」嘉慶三年(1798年 戊午)二月 釋奠文廟,臨雍講學。嘉慶四年(1799年 己未)正月 太上皇逝。嘉慶帝親政。大學士和珅及尚書福長安皆獲罪下獄。和珅賜死於獄,福長安論斬。追贈糾劾和珅家臣劉全之御史曹錫寶。晉儀郡王永璇為儀親王,貝勒永璘為慶郡王,綿億為履郡王,奕綸、奕紳在上書房讀書。諭「中外陳奏直達朕前,不許副封關會軍機處。」召乾隆晚年抨擊、揭露腐敗而獲罪的尹壯圖來京候旨擢用。二月 以「六卿分職各有專司,原無總理之名,勿啟專權之漸」為由,罷皇八兄儀親王永璇管吏部事。三月 籍沒和珅花園府邸,花園賜皇十一兄永瑆,府邸賜皇十七弟永璘。四月 上大行太上皇謚號為「純」,廟號高宗。遵秘密建儲家

法,親書皇太子綿寧名藏之秘匣。 八月 翰林院編修洪亮吉上疏極言吏治腐敗,得罪戍伊犁。九月 葬高宗純皇帝乾隆於東陵之裕陵。以永瑆工於書法,命其書裕陵聖德神功碑。十月 成親王永瑆免值軍機處。嘉慶五年(1800年 庚申)三月 謁西陵。九月 謁東陵。嘉慶六年(1801年 辛酉)四月 立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晉瑩嬪侯氏為華妃,晉貴人董氏為淳嬪,晉舉人伊裡布之女春貴人王氏為吉嬪。嘉慶七年(1802年 壬戌)七月 嘉慶帝初次秋獮木蘭。十二月 川、楚白蓮教起義大部分已被鎮壓。嘉慶八年(1803年 癸亥)閏二月 嘉慶帝由圓明園還宮,入貞順門,陳德行刺,不成被俘。陳德及其二子伏誅。嚴申宮門之禁。十月 葬孝淑皇后于山陵。嘉慶九年(1804年 甲子)二月 謁東陵。三月 謁明陵,奠酒長陵。五月 清廷徹底鎮壓了白蓮教起義余部,此戰事遷延九年,清廷耗軍費白銀二億兩。 六月 蔡牽於海上起義。 嘉慶十年(1805年 乙丑) 正月 詔內務府大臣嚴行約束太監,稽其出入。四月 查禁西洋人刻書傳教。五月 晉主事善慶之女如貴人為如嬪。詔內務府大臣管理西洋堂,未能嚴加稽查,任令傳教,下部議處,其經卷檢查銷毀,習教佟蘭等獲罪。七月 謁盛京諸陵。嘉慶十一年(1806年 丙寅)二月 謁東陵。七月 秋獮木蘭。九月 直隸查出假雕印信,串通銀號,虛收冒支大案。嘉慶十二年(1807年 丁卯)二月 謁東陵。三月 至南苑行圍,後謁西陵。七月 秋獮木蘭。嘉慶十三年(1808年 戊辰)正月 晉諴嬪為諴妃,吉嬪為慶妃,信貴人為信嬪。以儀親王永璇年逾六十,免其冬寒入內奏事。二月 謁東陵,巡視天津長堤。命皇二子綿寧釋奠孔子。九月 英國借口幫助澳門葡人抵禦法國,將帶有炮械火藥的兵船四隻灣泊香山縣屬雞頸洋面,英兵三百名,公然於澳門登陸,佔據澳門東西炮台。後來,英艦見廣州毫無準備,竟將兵船駛進澳門,停泊黃埔,又駕坐三板船至省城外,總兵黃飛鵬開炮轟斃英兵一名,傷三名,英軍被迫陸續撤退。十二月 命皇二子綿寧詣大高玄殿祈雪。賜公舒明阿之女佟佳氏為綿寧繼福晉。嘉慶十四年(1809年 己巳)九月 蔡遷被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圍於定海漁山外洋,裂船自溺。十二月 發生工部書吏冒領戶部、內務府官銀案。嘉慶十五年(1810年 庚午)二月 詔以鴉片煙戕生,逼飭督撫斷其來源。九月 晉如嬪為如妃。嘉慶十六年(1811年 辛未)三月 謁西陵,巡五台山。七月 禁西洋人潛居內地,並禁民人習天主教。嘉慶十七年(1812年 壬申)正月 命皇二子綿寧詣太廟行禮。六月 移閑散宗室於盛京居住,造屋給田給銀。嘉慶十八年(1813年 癸酉)七月 申嚴販運鴉片煙律,定食者並罪。九月 天理教起義,其中首領林清聯絡宮中太監,分別從東、西華門沖入宮中,與官兵交戰,全部被殲。嘉慶帝為此下「罪己詔」。皇二子綿寧於此次突變中表現英勇,功封為智親王。是年 禁宗室覺羅子弟與漢人通婚。准駐防子弟從丙子(嘉慶二十一年)科起,應各省文武鄉試。嘉慶十九年(1814年 甲戌) 四月 閱健銳營兵。八月 皇十一兄永瑆工書法,命自選所書刻石,賜名《詒晉齋帖》,並以手詔為序。十一月 命開墾伊犁、吉林荒地。十二月 批准兩廣總督蔣攸銛「防閑策」嚴禁民人為洋人服役,洋行不得私蓋夷式房屋以及清查商欠等各項具體規定。嘉慶二十年(1815年 乙亥)正月 命智親王綿寧至太廟行禮。三月 兩廣總督蔣攸銛疏陳查禁鴉片煙章程,得旨:「洋船到澳門,按船查驗,杜絕來源。官吏賣放及民人私販者,分別治罪。」十一月 理親王昭槤削爵圈禁。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 丙子)正月 以乾清宮賜宴,輔國公綿慜就席遲,奕紹推令入座,拂墮食碗,慶親王永璘告內奏事太監,特詔諸親王、郡王,勿令太監代為奏事,至開交結之端,罰永璘俸。七月 英國使臣到京,因禮儀之爭未覲見嘉慶帝而去,並企圖把天津作為新的貿易口岸,帶領英使的大臣和世泰等受到黜降。是年 命加強保甲制度,十家為牌,有形跡可疑之人即行首報。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 丁丑)三月 增設天津水師營總兵官,專轄水師兩營。六月 松筠疏請停止明年謁祖陵,奉旨嚴斥,罷其大學士銜,黜為察哈爾都統。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戊寅)正月 諭:「內廷主位之母家,如高斌、縕布等,已入滿洲旗分,俱曾各賞滿洲姓名書寫矣。惟玉牒內孝儀純皇后之母家姓氏仍單字書寫。著交宗人府於玉牒內孝儀純皇后之母家書寫魏佳氏。」五月 因修《明鑒》,於萬曆、天啟兩朝載入先朝開創之事及加按語頌揚,嘉慶帝認為於體例未合,下詔降罰正、副總裁官,並另行纂輯。七月 啟鑾東巡盛京。十月 迴鑾謁東陵,萬壽節於興隆寺行宮受賀。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 己卯)正月 以六旬萬壽賜宴群臣。封皇三子綿愷為敦親王,皇四子綿忻為端親王。宣布普免全國積欠錢糧。五月 成親王永瑆以告祭禮讚引有誤,罷職削俸歸第。七月 以儀親王永璇刺探政事,停其入值,只留內廷行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庚辰)三月 謁東陵。慶親王永璘逝,嘉慶帝親臨其府邸祭奠。七月 秋獮木蘭,嘉慶帝逝於避暑山莊,奉安澹泊敬誠殿。御前大臣賽沖阿、軍機大臣托津、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啟建儲秘匣,宣示嘉慶四年御書秘旨,立皇二子綿寧為皇太子。即日,皇太子奉大行皇帝梓宮回京,尊母后鈕祜祿氏為皇太后。八月 為大行皇帝上謚號「仁宗」,廟號睿皇帝。為避諱,改皇帝御名綿寧為旻寧。旻寧即位太和殿,頒詔天下,以明年為道光元年。九月 命名仁宗陵為昌陵。以擬遺詔錯誤,罷黜托津、戴均元軍機大臣。追封藩邸時嫡福晉鈕祜祿氏為皇后。大和卓木之孫張格爾率數百人攻掠邊卡,挑起叛亂。 十一月 奉皇太后居壽康宮。十二月 奉皇太后懿旨,立繼妃佟佳氏為皇后5 家庭成員編輯本段5.1 后妃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1797)1760年10月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臘氏,生於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辰時,和嘉慶皇帝是同年生,但比嘉慶皇帝大42天。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承恩公和爾經額女。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高宗親賜封為皇子永琰的嫡福晉,年十五歲。乾隆四十五年,生皇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皇二子綿寧(即道光帝)。乾隆四十九年,生皇四女固倫庄靜公主。嘉慶元年正月,冊立為皇后。嘉慶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嘉慶二年五月,謚孝淑皇后。嘉慶八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宮。道光元年三月,加謚:孝淑端和仁庄慈懿光天佑聖睿皇后。道光三十年四月,加謚: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光天佑聖睿皇后。咸豐十一年十月,加謚: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后。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1776-1850)禮部尚書恭阿拉的女兒,嘉慶帝為皇子時的側福晉,嘉慶元年冊封貴妃。孝淑皇后去世後,奉太上皇乾隆旨意晉封皇貴妃。到嘉慶六年,才由皇貴妃而冊為皇后。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十二月十一日去世,終年七十四歲,葬於昌陵西面三華里處的昌西陵。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1786年—1860年),嘉慶初年被選入宮,賜號如貴人。嘉慶十年冊封為如嬪。十五年九月晉封為如妃。二十五年十二月,道光晉尊為皇考如貴妃。道光二十六年,晉尊為如皇貴妃,居壽安宮。三十年(一八五零)正月,咸豐晉尊為皇祖如皇貴太妃。咸豐三年行冊尊禮。十年閏三月初三日去世,終年七十四。和裕皇貴妃,劉佳氏,顒琰為皇子時,入侍藩邸。生皇長子幼年夭折。嘉慶元年(1796)正月冊封為誠妃。十三年(1808)十一月晉封為誠貴妃。二十五(1802),道光晉尊為皇考誠禧皇貴妃。道光十三年(1833)十二月十八日去世。尊謚和裕皇貴妃。葬昌陵妃園寢,墓券位於前排居中。華妃,侯佳氏,嘉慶元年正月冊封為瑩嬪。六年(1801)四月晉封為華妃。九年(1804)六月二十八日去世。恕妃,完顏氏,父哈豐阿,官輕車都尉。顒琰為皇子時,入侍藩邸為側福晉。卒於嘉慶繼位以前,嘉慶二年四月追封為恕妃。葬妃園寢,墓券位於第二排居中。庄妃,王氏(?—1811年),父伊裡布,舉人。初賜號春貴人,嘉慶六年(1801)四月冊封為吉嬪。十三年(1808)十一月晉封為庄妃。十六年(1811)二月十五日去世。信妃,劉佳氏(?—1822年),將軍本志之女。初賜號信貴人,嘉慶十三年(1808)十一月冊封為信嬪。二十五年(1820)十二月,道光帝晉尊為皇考信妃。道光二年(1822)十月十三日去世。簡嬪,關佳氏,拜唐阿德成女,顒琰為皇子時,入侍為格格。卒於嘉慶二年(1797)以前,是年四月追封為簡嬪。遜嬪,沈佳氏,內務府大臣職銜永和女,顒琰為皇子時,入侍為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生皇五女慧安和碩公主,不久即去世。嘉慶二年四月追封為遜嬪。恩嬪,烏雅氏,父萬明,官至左副都御史。嘉慶時賜號恩貴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十二月,道光帝晉尊為皇考恩嬪。道光二十六年(1846)二月初十日去世。榮嬪,梁氏,員外郎光保女。嘉慶時賜號榮貴人。嘉慶六年(1801)五月初十日去世。淳嬪,董佳氏(?—1819年),委署庫長時泰女。嘉慶初年賜號淳貴人,嘉慶六年(1801)四月冊封為淳嬪。二十四年去世。安嬪,蘇完尼瓜爾佳氏,生年不詳,公安英之女。本為宮女,因長得小巧玲瓏,又善解人意,被嘉慶臨幸,封為常在。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道光帝晉尊為皇考安嬪。道光十七年(1837)六月二十七日去世。玉貴人,某氏(?—1815年)嘉慶二年十一月封玉貴人,十九年十月初七日卒,二十年。二月二十九日葬入昌陵妃園寢。芸貴人,某氏(?—1805年)嘉慶九年(1804年)正月冊封芸貴人,七月十九日芸貴人逝世。李貴人,某氏(?—?),葬昌陵妃園寢。5.2 皇子皇長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未命名,嘉慶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皇二子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皇三子愛新覺羅·綿愷,敦恪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皇四子愛新覺羅·綿忻,端懷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后。皇五子愛新覺羅·綿愉,惠端親王,母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時為如妃。5.3 皇女皇長女(1780.4.11—l783.11.1),母簡嬪關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莊敬和碩公主,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慶六年(1801)十一月嫁與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持氏索特納木多布濟,封莊敬和碩公主,嘉慶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時年31歲,葬於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東側。索特納木多布濟,系科爾沁郡王齊默持多爾濟之孫,乾隆四十八年襲父爵,封為郡王,嘉慶四年(1799)正月命於御前行走,娶公主後薦授御前大臣,嘉慶二十五年(1820)受顧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晉贈親王,無嗣,以從子僧格林沁為嗣。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靜固倫公主,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慶七年(1802)封庄靜固倫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給蒙古族博爾濟吉持氏瑪尼巴達喇,嘉慶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時年28歲,葬於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西側。瑪尼巴達喇,嘉慶四年(1799)襲封土默特貝子,歷任前鋒統領,蒙古都統,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銜,道光十一年(1831)封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碩公主,母遜嬪沈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僅10歲,嘉慶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為慧安和碩公主,嘉慶八年(1803年)十月,葬於西陵境內的張各庄公主園寢。皇六女(1789.6.12—1790),母華妃侯佳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殤,未封,無名。皇七女(1793.6.26—1795),母孝和睿皇后鈕枯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殤,年僅3歲,未封,無名。皇八女(1805.2.8一l805.11),母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貴人。嘉慶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殤,未封,無名。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倫公主,母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嬪。嘉慶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慶二十年五月殤,年僅5歲,嘉慶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為慧愍固倫公主,嘉慶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於西陵境內的張各庄公主園寢。6 後宮年表編輯本段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 冊封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之女喜塔拉氏為皇子福晉。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拜唐阿劉福明之女格格劉佳氏生皇長子。乾隆四十五年四月十一日 拜唐阿德成之女格格關佳氏生皇長女。福晉喜塔拉氏生皇二女。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 格格劉佳氏生皇三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 福晉喜塔拉氏生皇二子綿寧。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七 福晉喜塔拉氏生皇四女。乾隆五十一年 賜封輕車都尉哈豐阿之女完顏氏為皇子側福晉。十一月十一日 內務府大臣職銜永和之女格格沈佳氏生皇五女。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十二日 上駟院卿討住之女格格候佳氏生皇六女。乾隆五十五年 賜封禮部尚書恭阿拉之女鈕祜祿氏為皇子側福晉。(約於此年)乾隆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側福晉鈕祜祿氏生皇七女。乾隆六十年六月二十二日 側福晉鈕祜祿氏生皇散子綿愷。此前,側福晉完顏氏、格格關佳氏、格格沈佳氏已經於潛邸中去世,卒年不詳。嘉慶元年正月初一 仁宗繼皇帝位。初四 冊立福晉喜塔拉氏為皇后。冊封側福晉鈕祜祿氏為貴妃;格格劉佳氏為諴妃;格格候佳氏為瑩嬪。賜封員外郎光保女侍妾梁氏為榮常在 ;文舉人伊裡布之女侍妾王佳氏為春常在。嘉慶二年二月初七 皇后喜塔拉氏崩。二十七日冊謚大行皇后為孝淑皇后。四月二十二日 追冊潛邸側福晉完顏氏為恕妃;格格關佳氏為簡嬪;格格沈佳氏為遜嬪。五月二十日 行孝淑皇后冊謚禮。晉封 貴妃鈕祜祿氏為皇貴妃,攝六宮。六月十八日 行恕妃、簡嬪、遜嬪追封禮。十月十七日 行皇貴妃晉封禮。十一月 賜封委署庫長時泰之女董佳氏為淳貴人,玉貴人。嘉慶三年三月 晉封春常在王佳氏為春貴人;賜封將軍本志之女劉佳氏為信貴人。公安英之女蘇完尼瓜爾佳氏為安常在。嘉慶六年正月初八 冊立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晉封瑩嬪候佳氏為華妃;冊封淳貴人董佳氏為淳嬪;春貴人王佳氏為吉嬪。賜封主事善慶之女鈕祜祿氏為如貴人。四月十五日 行皇后冊立禮,及華妃、淳嬪、吉嬪冊封禮。嘉慶九年正月 賜封芸貴人。六月二十八日 華妃候佳氏薨。十二月十八日 冊封如貴人鈕祜祿氏為如嬪。嘉慶十年二月初八 如嬪鈕祜祿氏生皇八女。初九 皇后鈕祜祿氏生皇四子綿忻。六月初四 行如嬪冊封禮。七月十九日 芸貴人薨。嘉慶十一年正月 晉封榮常在梁氏為榮貴人。嘉慶十二年正月 降封榮貴人梁氏為榮常在。五月復封榮常在梁氏為榮貴人。六月以後 賜封左副都御史萬名之女烏雅氏為恩貴人。嘉慶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 以誕育皇長孫及五旬萬壽晉封諴妃劉佳氏為諴貴妃。吉嬪王佳氏為庄妃;冊封信貴人劉佳氏為信嬪。嘉慶十五年九月二十日 晉封如嬪鈕祜祿氏為如妃。嘉慶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 如妃鈕祜祿氏生皇九女。二月十五日 庄妃王佳氏薨。四月初二行 如妃晉封禮。嘉慶十九年二月十七日 如妃鈕祜祿氏生皇五子綿愉。十月初七 玉貴人卒。嘉慶二十四年十月十三日 淳嬪董佳氏薨。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仁宗殯天。二十六日皇二子智親王綿寧繼皇帝位。二十七日 尊封皇后鈕祜祿氏為聖母皇太后。八月二十三日 晉尊諴貴妃劉佳氏為諴禧皇貴妃;如妃鈕祜祿氏為如貴妃;信嬪劉佳氏為信妃;冊尊榮貴人梁氏為榮嬪;恩貴人烏雅氏為恩嬪;安常在蘇完尼瓜爾佳氏為安嬪。十二月初二 敬上聖母徽號恭慈皇太后;二十日 行諴禧皇貴妃、如貴妃、信妃晉尊禮。二十四日 行榮嬪、恩嬪、安嬪冊尊禮。道光二年十月十三日 信妃劉佳氏薨。十一月二十七日 冊立皇后禮成,敬上聖母徽號康豫。道光六年五月初六 榮嬪梁氏薨。道光八年十一月初八 平定張格爾叛亂,敬上聖母徽號安成。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諴禧皇貴妃劉佳氏薨。道光十四年二月 冊謚諴禧皇貴妃劉佳氏為和裕皇貴妃。十月二十日 皇后冊立禮成,敬上聖母徽號庄惠。道光十五年十月初九 聖母六旬聖壽,敬上徽號壽僖。道光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安嬪蘇完尼瓜爾佳氏薨。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六 聖母七旬聖壽,敬上徽號崇祺。道光二十六年 三月初三 晉尊如貴妃鈕祜祿氏為如皇貴妃。十二月初九 行如皇貴妃晉尊禮。初十 恩嬪烏雅氏薨。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聖母恭慈康豫安成庄惠壽僖崇祺皇太后鈕祜祿氏崩。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 宣宗殯天。二十二日 尊封如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祖如皇貴太妃。二十六日 皇四子奕詝繼皇帝位。三月初一 恭上大行皇太后尊謚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應天熙聖睿皇后。咸豐元年三月十五日 行如皇貴太妃尊封禮。咸豐十年閏三月初三 如皇貴太妃鈕祜祿氏薨。五月二十一日 冊謚如皇貴太妃為恭順皇貴妃。
推薦閱讀:

愛新覺羅與台灣鄭氏恩仇錄
愛新覺羅?玄燁

TAG:愛新覺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