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回族的蓋碗茶

 

    回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也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生活習慣的民族。普遍喜好喝茶,茶是回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傳統飲料,其中最具特色的要算是西北地區的蓋碗茶,喝蓋碗茶是回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最重要的生活習俗之一。

    蓋碗,俗稱"三炮台"、"茶碗子",由細陶瓷燒制而成,由蓋、碗、盤三件組成。大多蓋碗上繪有花紋圖案,也有將經文和清真標誌燒印其上,古樸高雅、美觀大方、富有特色。一般講究一些的回族家族,都備有這種蓋碗,遇到客人來臨,就用蓋碗泡茶,以示對客人的重視。

 

 

    回族喝蓋碗茶的由來與歷史

    回族喝蓋碗茶從元代就開始了。公元1251年,忽必烈率軍南征雲南,出身伊斯蘭教宗教世家的賽典赤·贍思丁奉命運送軍需。有一年率領穆斯林軍士在鄯闡城修建清真寺,天氣炎熱,贍思丁操勞過度,中暑昏倒。一位叫尤努斯的老人,急忙用花瓷碗放上茶葉、果乾、菊花泡了一碗味道香濃的藥茶,老人怕灰塵弄髒了茶水,就用一個瓷盤蓋在碗上。半個時辰後,瞻思丁慢慢清醒了過來,老人端上藥茶讓瞻思丁喝,瞻思丁一口氣喝下,頓感清甜香郁,暑氣頓消。瞻思丁細細看了瓷碗里的用料,誇讚道:"美哉,蓋碗茶。"

    從此,雲南的回族開始喝起了蓋碗茶。只不過,喝茶的瓷碗和瓷盤得以改進,演化成今天蓋碗這種"三炮台"樣式了。公元1291年,瞻思丁的兒子納速刺丁從雲南調任陝西行省平章政事,把喝蓋碗茶的風俗傳到了陝西,後來隨著戰亂遷徙這一習俗也就傳到了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方。

八寶蓋碗茶

    回族敬茶有許多講究

    喝茶講究的回族認為如果茶香而不清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稱之為上等茶,只有鮮、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回族把用蓋碗茶待客看得較重要,每當接待客人或遇到開齋節、古爾邦節、兒女婚嫁等重要場合,主人會熱情地為客人泡上一盅蓋碗茶,端上油香、饊子、瓜子仁、花生等乾果,讓客人邊吃邊喝。

    當著客人的面,將蓋碗揭開,放入茶料,盛水加蓋,雙手端送。這樣做說明這盅茶不是別人喝過的剩茶,以示對客人的尊敬。遇到來客較多,主人則根據客人的年齡、輩分依次上茶。如果遇到更多的客人,家中所備的蓋碗不夠用時,則將幾個蓋碗的茶料放入大一些的茶壺中,用開水沖泡一會後,倒入玻璃杯、小瓷杯里,端給客人飲用,雖不是蓋碗,但與蓋碗茶的味道是一樣的。

    回族喝蓋碗茶的講究

    喝時左手拿起托盤,右手拿蓋碗,刮一下,喝一口,不能取掉上面的蓋子,也不用嘴吹飄在水面上的茶葉,而拿起蓋子輕輕"刮"幾下。正如俗語說的"吃油香要掰呢,喝蓋碗茶要刮呢".別看這輕輕的一刮,卻有許多益處,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變清湯。刮第一次時,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味;刮第二次時,茶與其他佐料的香味完全散發出來,這時茶的味道最好;刮第三次時只有茶葉淡淡的湯色,只能起到解渴的作用。每刮一次後,將蓋子有點傾斜地蓋上,再吸著喝。切忌端起蓋碗一氣喝飲,也不能對著蓋碗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飲。如果喝完一盅還想喝,要留一點茶水在碗底,主人便會繼續倒水。如果不再想喝了,則把水喝乾,或撈起碗子裡面泡的紅棗、桂圓吃,或用手把蓋碗口捂一下,主人就知道你不喝了,也就不再為你倒水了。

    回族喝蓋碗茶的這套程序,有人總結認為貫穿了"輕、穩、靜、潔"的飲茶禮節。"輕"是說沖、刮、喝動作要輕,不能有大的響動;"穩"是說沏茶要穩要准,一次沖沏要當,不溢不淌;"靜"是說喝茶環境要幽雅,窗明几淨,少干擾無噪音,則能凝神品味;"潔"是說茶具茶水清潔衛生。

    現在,回族喝蓋碗茶不僅是延續下來的古老習俗,也成為回族待客的最高禮節,正所謂"客人遠至,蓋碗先上".遇到開齋節、聖紀節、古爾邦節、婚嫁等喜慶之事。回族不但自己喝蓋碗茶,也用香甜酌美的蓋碗茶招待客人。一些商家也看好了回族喜喝蓋碗茶這一習俗,專門製作加工成配套的蓋碗茶用料,既賺了錢,又方便了回族群眾的生活。值得一說的是,時下的一些高檔賓館、飯店、街道里的小飯館,也用香甜酌美的蓋碗茶招待客人,一些專供喝茶的茶館也都配有蓋碗茶。回族的蓋碗茶不僅是回族的習俗,也被其他民族接受認可,成為中國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

當下中國的民族主義程度?
我不是穆黑,我並沒有黑伊斯蘭,我只是不信教了而已
有沒有回漢通婚,現在過得很幸福的?想多點正能量。?
回醫是什麼?
回族「清真文化」淺論

TAG:回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