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撿鞋得千古奇書成就美名

    張良,西漢初年的重要謀臣,字子房,先世為戰國時韓國人,秦滅韓時,張良尚有家童三百人,他傾全部家財尋求刺客,企圖暗殺秦始皇,為韓國報仇,後乘秦始皇東遊之機,與客人在博浪沙狙擊未遂,於是變更姓名,亡匿下邳,曾從圮上老人學《太公兵書》。

  這段話說明了一個歷史事實,也就是張良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前,楚漢相爭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之前,也曾經歷過一段苦澀的逃亡生活,按當年的時勢,真所謂山外青山樓外樓,無數的隱士高人隱居在鄉村山林間,是一隱士老人賞識張良,傳授兵書,張良才東山再起,聚眾響應陳勝吳廣起義,不久歸屬劉邦,協助劉邦制訂作戰方略,並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許多重要建議,最終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

  圮上,原來是鄉村山林,歷史上的那些大英雄們,他們所受的苦難或者收益多是農村的影響,是農村給了他們力量和心靈的啟示,由此,也引出一個故事,張良得隱士老人賞識,原來是為老人撿起鞋子而得了兵書。這故事也就成為千古奇談的楚漢相爭時的故事。

  夕陽西下,鳥雀歸林,天與地接頭處,正被一層霧靄籠罩著,一座行人稀少的古橋上,站著一個青年,他遙望著遠方那被霧靄籠罩的接頭處,心頭湧起一股悲涼。他就是後來成為漢朝重臣的張良。然而此時,他卻如喪家之犬,每當夜幕下降時就惶惶然無所適從。他本是韓國人,秦始皇滅了他的國家,他發誓報仇,變賣家產招募人刺殺秦始皇。淮陰一個滄海君向他推薦了一個勇士,鑄了一個重120斤的大鐵鎚,守住博浪沙,趁秦始皇東巡車馬路過時砸去,不過,"惜乎擊之不中"。為了逃避秦始皇的追捕,他不得不東躲西藏,有家不能歸,有仇不能報,此時的他真是欲哭無淚。

  不知什麼時候,他的身邊多了一個白髮老頭,那老頭說:"喂,我的鞋掉到橋下去了,給我撿起來。"張良"欲毆之,為其老,乃強忍",下橋去給他撿起鞋來,"因跪之"。他先是想打人,後來卻又"跪進",史書顯然前後矛盾,不大符合人之常情。按我的理解,張良那時"世事明如鏡,前途暗似漆",任何些微的動靜都會給他帶來巨大的心靈震撼。他給老頭撿鞋的時候,是個畏罪潛逃者,因此才"跪進"。跪進時老頭兒伸出來的不是手,而是腳,"以足受之",大笑而去。張良這時才大驚。老頭走了里把路,又走回來了,說:"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期此。"            

推薦閱讀:

大數據時代成就選秀2.0——《中國好聲音》全媒體傳播價值解讀
達真堪布:安忍是成就的助緣
土登翁修堪布:你不信你有理
鐵腳僧開示:修行得念佛、修忍辱、下苦功、放下才能成就
是誰成就了大清?

TAG:成就 | 張良 | 奇書 | 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