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十一)下

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十一)下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文殊智慧勇士!頂禮凈空法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師兄們好!現在我們開始學習凈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十一集)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不起分別,即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

我們偏偏要分別,因為分別,我們的妙觀察智不能現前,沒有了,道理在此地。為什麼我們還要分別?為什麼我們還要執著?真正用功的人,真正會用功的人,在一切境界裡面,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不用分別心,也不用執著心;換句話說,絕對不用第六識,不用第七識,他不用,用的是什麼?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四智這兩條是因地上轉,這兩個一轉,八識跟前五識連帶就轉了,所以真正用功就在這上面。

我們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轉了!一切境緣之中,我們不會起心動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你的分別心轉掉,把你的執著也轉掉,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念熟了,分別、執著沒有了,四智菩提就現前,這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給諸位說,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前面說過了,大修行人發大心、修大行!歷事鍊心,歷事,就在環境當中、就在生活當中,鍊什麼?不分別、不執著。如果你真在這上用功,那你是真會用功,你是修大行!所以你證的果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實報莊嚴土是大果。

【此二既轉,則五、八亦隨轉。】

前五識變成「成所作智」,成是成就,所作就是你所做的,這個智慧。穿衣吃飯,穿衣吃飯的智慧,那是成所作智。你每天生活,每天工作,每天交際應酬,充滿了智慧,這個智慧就是對事的智慧。對人、對事都應付得很圓滿、恰到好處,這個智慧叫成所作智,成就你所做的智慧,不會生煩惱。第八識轉變成「大圓鏡智」,圓是圓滿,無所不知,像大圓鏡照虛空法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轉八識成四智。

【修行要在轉識成智】

這個要是重要、殊要,是關鍵的所在。你要不能轉識成智,那你修個什麼行?縱然這一句佛號念得很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過是凡聖同居土而已。凡聖同居土修行,在西方世界證果,剛才講了,要三、四劫,三、四劫時間就長了;如果你轉識成智,到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經上講的一去就華開見佛,這才是一生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才叫真正不可思議。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不佩服的,禮讚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種讚歎不是沒有道理,真有道理!

所以真正會修行,實在講,念佛堂堂主常常掛在口邊的口頭禪,大家聽多了也就無所謂,這是真話:「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常說的一句話;放下身心世界就是放下分別、執著,提起正念就是這一句佛號,馬上就轉識成智了。你之所以轉不過來,沒放下,那就轉不過來。分別障礙了妙觀察智,執著障礙了平等性智;放下分別、執著,自性裡面的智慧就現前。這兩樣東西,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一切眾生本來都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你有妄想、執著,你沉淪墮落變成這個樣子,你不能恢復自性。妄想是什麼?分別,執著就是第七識,就是這個東西作祟。所以叫你妄想捨掉,分別捨掉,不分別了,執著也捨掉。難捨!想捨捨不掉。為什麼捨不掉?認為身心世界都是真的,就因為這個捨不掉,這就叫做沒看破,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佛在此地跟你講,當體皆空。如果你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試問問,你能不能放下?能不能不執著?能不能不分別?自然就不分別、不執著了,因為分別、執著毫無意義,假的、空的,一場空,如夢!有什麼好執著的。這樣就轉識成智,不難!真的,放下之難因為沒看破。《金剛經》是開智慧,智慧是教你看破,念佛教你放下,只取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統統都不要了。

【佛法看似廣大無邊】

廣大無邊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

【實則親切有味】

我想這幾天諸位能體會到,它真親切、真有味。佛法,你要是能夠體會到親切有味,就欲罷不能!可是這個地方又怕麻煩,你又貪著佛法,那就又糟糕了,又壞了。其他的不分別了,分別佛法;其他的不執著了,又執著佛法。這就是《金剛經》後半部,須菩提尊者再發問,就是因為怕有這個毛病,所以後半部不是沒有道理!怕的是前半部明白了,什麼都不執著,執著佛法,所以後半部是徹底把我們破得乾乾凈凈。後半部講的是三心不可得,能執著的心沒有,所執著的法已經講清楚了,一切法是空的,當體皆空。你能執著的、所執著的都沒有,你還搞什麼?就沒得搞了。那個心才叫真的空了,真正叫究竟圓滿,一絲毫都不能夠有的,不可以有的。「看似高深,本是平實。」平是平常,「實」是實實在在,這是佛法。

底下第十二段,明不住相即是正住。 上面這一大段,都是為我們解釋為什麼要無住。佛給我們講,從胎卵溼化、十二類生說起,把這些事實真相為我們說出。說出之後,才能夠像他那樣,像他那個樣子,無住生心。這一段證明無住。

經【復次,須菩提。】

前面說過,經文上有這一句,底下就是重要的開示,叫著他的名字提醒他。

經【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這句話非常重要,「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換句話說,你不能不做,做不得,但是不做也不行,不做就落空了,要積極去做。做就是無住,做是有,無住是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假如色沒有了,空也沒有了,行於布施也沒有了,應無所住也沒有了,這個道理很難懂。真正的無住,是在行上證得的。也就是我們講,無住像圓裡面圓心,行動就像圓周一樣,圓周沒有了,心也沒有了;圓心沒有了,周也沒有了,它是一體,一個東西。所以諸佛菩薩度眾生,從來沒有一天休息過,不疲不厭。

【布施賅一切法,佛法要行不要住。應當無所住而行一切法。】

布施包括一切法,布施裡面有三大類:第一個是財布施,財裡面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是我們身外之物,布施就是放下、就是捨,你要能捨;也就是說,說老實話,布施就是沒有執著,我對於身外之物,心裡頭不執著,沒有牽掛。什麼是內財?內財是身體,內財怎麼布施?譬如這個佛堂今天有事,許多同修發心來作義工,作義工幫忙做事,內財布施,我出力!力不是外財,不是我的金錢,你出力是內財布施,你幫忙策劃在用頭腦,也是內財布施。雖然布施,不著布施之相,能捨!這都是屬於財布施。第二種,法布施,凡是屬於智慧、技能的,都是屬於法,包羅萬象!不一定指的是佛法,所有一切世間法都包括在其中。第三種叫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是保障一切眾生安全,這是屬於無畏布施。國家對老百姓有什麼功德?保障老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全,這是國家的功德,國家對國民無畏布施,何況裡面也有財法布施,但是無畏布施是最重要的。

這三種布施,就包括所有的行法、行為。菩薩修六度萬行,也就是菩薩的行門真的是無量無邊,就在這生活當中,點點滴滴,哪能說得盡?佛把無量的行法,歸納為六大類,叫六度、六波羅蜜。六度就是無量無邊行法的歸類,六大類。雖然說六大類,實在講一個布施全都包括了,為什麼?持戒、忍辱,在布施裡頭屬於無畏布施。諸位想想看,無畏是叫別人心理得到安全感,沒有恐怖!我們舉一個最淺顯的例子,現在一般社會風氣很不好,新加坡比較起來是最好的,很難得!社會治安相當之好。在外面旅行最怕的是錢財露白,就怕人來搶劫,你是一個持戒的,我錢再多,你看到了,不要緊,他不偷盜,他持不偷盜戒。不要說我錢財被他看到,我放在這裡不動,人走遠了,他也不會拿,他不偷盜。持戒叫人心理得安全感,所以持戒是無畏布施。忍辱也是無畏布施,平常交際應酬,喜歡說話的,開開玩笑,說的人無心,聽的人有意,那麻煩大了,引起很多誤會!如果這個人是學佛的,修忍辱波羅蜜,沒關係,我說話得罪他,他不會報復,他不會介意,他忍辱!這叫人得安全感,所以屬於無畏布施。後面,精進、禪定、般若是法布施。由此可知,六波羅蜜,一個布施包括盡了。六度包括一切的菩薩行門,布施包括六度,豈不是布施賅一切法,包括一切法,說一個就夠了。《金剛經》上布施說得多,不是偏重在布施上,是用它來代表一切法。

一切法要行不要住,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要行;換句話說,要做出來。這是在前面說了很多遍。佛菩薩做什麼?就是為一切眾生做一個大徹大悟的榜樣。我們學佛也要學佛這一招,也就是說我們要做一切眾生大徹大悟的好榜樣、好樣子,這叫做學佛。無論你是哪一種生活方式,無論你做什麼工作,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都一樣,就在你自己本分之中,做出一個好樣子來,這個好樣子是與徹底覺悟相應,這叫做學佛,佛是這個學法的。如果我們表現的,還是分別、還是妄想、還是執著,你就是把大乘經說得天花亂墜,也與佛法不相干,不是佛法,這我們要懂得。

【前發大願,此起大行。】

大願是什麼?要記住不能忘記,「令一切眾生,皆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發這個大願。這個願跟一切諸佛的願一樣,實在講這個大願就是地藏菩薩所講的,地藏菩薩講的好懂,「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舉一個例子,地獄。世尊這個講法,叫我們一看就曉得,涵蓋九法界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發這樣的大願。你怎麼樣去度這些眾生?起大行,大行就是轉識成智,換句話說,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當中,離一切分別、執著,現起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智慧顯現在生活當中,智慧顯現在工作裡面,離開工作,你的智慧從哪裡表現?智慧表現在生活,表現在工作,表現在應酬,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叫菩薩。所以不能離開這些事,離開事,你的智慧落空了,你從哪裡顯示出來!這就是佛法要行不要住,這就是起大行。大行就在穿衣吃飯上,不是離開我們生活,到哪裡去找一個大行,那到哪裡去找?你就弄錯了。離開分別、執著就大,為什麼?與心性、與如來果地上的四智菩提相應,叫大行。我穿衣不分別穿衣的相,不執著穿衣的相;吃飯不執著吃飯的相,不分別吃飯的相,這是大行!穿衣天天挑剔這個款式、那個樣子,怎麼配色?那就完了,那就是六道凡夫。吃飯挑口味,今天吃什麼,明天吃什麼,那就不會吃飯了。佛菩薩穿衣吃飯跟我們不一樣,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佛菩薩心清凈。我們吃飯心不清凈,穿衣服心不清凈,睡覺心不清凈,幹什麼都不清凈,糟透了!裡面是貪瞋痴慢,搞這個東西,你說你怎麼能離開六道輪迴?你怎麼不可憐?你怎麼不苦?打扮得再漂亮,可憐人!苦,苦不堪言!讀了《金剛經》要開悟,讀了《金剛經》知道怎麼過好日子,這個真的是非常現實。

【願與行不能相離,有願必有行,有行必有願。】

這是告訴我們,前面發的願一定要兌現,一定要認真努力去把它做到。如果有願沒有行,願會落空;有行沒有願,凡夫行,剛才講,你這個行是搞六道輪迴,增長貪瞋痴慢。所以願跟行永遠不能分離,一時一刻都不能離開。我們時時刻刻、念念之中,有這個願,有這個行;行是什麼?念念都在行,就是一個不分別、不執著。

【菩薩行六度,不外戒、定、慧三學,對治貪、瞋、痴三毒病根。】

這個大家都曉得,稍稍有一點佛學常識的人都懂得,佛法就像葯一樣,葯是治病的。凡夫的病根就是貪、瞋、痴,佛開了三付葯,專門對治貪瞋痴。用戒學對治貪,對治貪病,用定學對治瞋恚的病,用般若智慧對治愚痴的病,這就是佛法,這就是佛所以出現在世間。我們凡夫不能解決的問題,不知道這三個東西是病根,不曉得,都認為貪瞋痴好像是很正常的,這不是壞事,好像是理所當然,人沒有貪瞋痴還行嗎?好像是當然的,不知道這是病根、禍根。不但是我們一身病痛的根源,前面講過了,生死輪迴的根源,障礙我們明心見性的根源,這個東西多可怕!佛要不詳細為我們開導,我們怎麼會認識?怎麼會曉得?

【布施有財、法、無畏三類,這剛才說過。是對治無始根本的慳貪毒害。】

財、法、無畏這三種布施,就是對治貪瞋痴的良藥。財施對治貪。如果我們貪心很重,怎樣把貪心治掉?修財布施。我有財富讓大家共享,不要一個人獨享,甚至於我一個人不享,我不享福,我的福讓大家享,給諸位說,那個人叫真正會享福,他的心情之快樂,沒有人能知道。他穿破衣服,吃很簡單的食物,他的福讓別人享,最快樂了,世間沒有比他更快樂的,那個快樂叫真享福。這個不是高等智慧的人,他不知道,他不會享。真正高等智慧的人,他是真正在享福,他真的是很快樂。法布施對治貪瞋痴,法裡頭對治貪瞋痴的東西都有,無畏布施也是對治瞋恚的。三種施裡面,法布施最廣,法布施的力量最深。因此,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而世尊在本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布施當中,法布施為最」。大千世界無量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演說四句偈的福報大,四句偈是法布施,法布施功德不是財布施能夠比較的。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感恩大家!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文章搜集於網路,以便更多有緣學習!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轉發本文是法布施,種下成佛的善因,自利利他,吉祥如意!

歡迎加入【一經四咒共修】官方QQ群:179293574或者362640444.

【一經四咒共修】官方微信公眾號:「每日背誦金剛經」,微信號「Diamond-Sutra」

微信>添加朋友>搜號碼>輸入:每日背誦金剛經或者「Diamond-Sutra」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修行不是經論讀得很多、拜佛拜得多、念佛念得多、打坐時間很長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四十二集)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無量壽經講記》(第十二集)
凈空法師:命運可以改
凈空法師:什麼是一個人真正的莊嚴?

TAG:金剛經 | 凈空法師 | 法師 | 金剛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