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大誓願-第4集-淨宗學院
- 字幕文稿
- 本集經文
- 本集講義
- 全屏瀏覽
(P.24 第1 有效、穩當、快速 至 P.52 第3 偶爾亦用神通)
有效、穩當、快速。二六時中念佛,就是不可思議的善根,一有機會要報佛恩,一有機會即將此法門推薦與旁人。 所以經典我們月月在印,分送與人,他只要念一句佛號,金剛種子已經為他種下去了。所有做的大小善事一律迴向莊嚴淨 土。臨命終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但是有許多病人臨終時昏迷,連家人都不認識,如何能念?若想臨終時得力,平時要 用功,千萬不可圖僥倖,且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臨終時頭腦清楚不迷。如遇不到善知識,他也不會墮三惡道。所謂好 死好生。第二、臨終有善知識提醒,趕快念佛。第三、一聽到馬上覺悟接受。這三個條件,千萬人中難得有一個。所以平 常要放下,臨終時才有把握。每天睡覺時就想到我要往生了,天天想,到了真有一天,佛來接引,歡喜得不得了,哪會有 恐怖感。黃念祖老居士在往生前兩個月,全心全力的念佛,一天念十六萬聲佛號,這是示範。在國外受生活的限制,早晚 課不能間斷,如時間不夠,即用十念法,盡一口氣念佛,謂之一念,念多少聲不拘,連續十念,所用時間不多,早晚兩次 ,此最簡單的早晚課。如一生中一次不缺,亦符合經中所講的「一向專念」。此為定課,散課是隨時念佛。至於臨終十念 是只念十聲佛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如果只犯五逆而不誹謗正法亦能往生,《觀經》中曾有提到,「誹謗正法」 者是他根本不相信,不接受念佛法門,當然不能往生。蕅益大師說,能否往生要看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於念佛功夫之 淺深。功夫淺的是「功夫成片」。「成片」是心裡佛號成片,除佛號外無其他念頭,而貪瞋痴慢是非人我仍在,但不起作 用,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假如見思煩惱斷了謂之「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更深的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 身,是圓教初住以上菩薩的境界,謂之「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再上去為佛的境界,謂之常寂光土。
日常生活要看得淡,並非不負責任,否則要把佛法的形象破壞了。如不負責任,令社會人士看到會說:學佛的人, 家也不要了,父母兒女都不養了,不仁不義,就把佛法破壞了。世間事我們比不學佛的人做得還要圓滿,「放下」是心裡 不要牽掛,用清淨心處世待人。清淨心就是真誠心,使社會人士看到學佛人確實比一般人不一樣。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 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 取正覺。(十九、聞名發心願。二十、臨終接引願。)
第十九願最要緊的就是「發菩提心」。《觀無量壽佛經》中提到發菩提心含有三心。一、至誠心,真誠到極處。此 係菩提心之體;體必有用,其用是深心及迴向發願心。深心是自受用,迴向發願心是他受用。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 中說,菩提心分直心、深心、大悲心;與《觀經》字面不同,而意義相同。此三心古來祖師大德解釋很多,各位可以參考 ,不再多述。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所說最為簡單扼要,他說,真正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就是發菩提心。他說 得確實有道理。從《往生傳》上看,有不少念佛往生者,尤其鄉下老太婆,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有,她們並不知道什麼 叫菩提心,而她們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師一語道破。真心發願求生,然後再修諸功德,他的行持處事待 人接物自然不一樣,未發心之前起心動念先想到自己的利益,發心之後念念為眾生設想,把自己忘掉了,想盡方法把這個 法門介紹給大眾。冷靜的想一想,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做什麼?現在人人都愛看電視、電影、歌舞、報紙、雜誌、畫刊,都 是搞六道輪迴與我們不相干,一概不需要。家裡人要看電視,只能由他,他被境所轉,你看了如如不動。「凡所有相,皆 是虛妄」。外不著相,心裡也無染著,在用定功,各人搞各人的。「六波羅蜜」是菩薩修學的六大綱領,第一個是布施, 「布施」是「萬緣放下」,心中一切妄想、執著、分別、憂慮、煩惱、牽掛一切放下。「持戒」是「守法」,守老師教誡 之法,並不限於殺盜淫妄,還要守現在這個地區的法律、風俗、習慣,然後我們修學才不會受到阻礙。
「忍辱」,無論做什麼事要有忍心、耐心、長遠心,我們的理想願望才能達成。第四是「精進」,天天求進步,一 門深入,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句話沒錯,但必須先要「煩惱無盡誓願斷」,否則所修的都是邪知邪見,反而壞事,祖師說 的話一點不錯。煩惱不斷,要專修一門,煩惱斷了,可以廣學多聞。往往看到一個人用心修學,未出名時,人很謙虛,出 名之後,貢高我慢,什麼都瞧不起,因為他學的東西太多,博學多聞,學得愈多,煩惱愈重,到後來一事無成,反而障礙 了往生。唯有精進才能得定,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最後是般若智慧,我們也應依此標準,堅固不退。
平常用功,要一心念阿彌陀佛,晝夜不斷,一日至七日。打佛七,七天七夜不能中斷,見任何人不打招呼。佛七道 場應守的規矩要在平時講解,不可在佛七中講,免打閒岔。現在佛七變成法會,已失其原來趣旨。念一天一夜,容易做到 ,因二十四小時專注一句佛號,效果比平時念佛大得多。「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 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幾句話非常要緊,前面曾提到十方眾生往生,他未提出條件,哪些人由佛接引 ,哪些人不接引。換言之,所有眾生臨命終時,佛都來接引,我們應當以四十八願為基本的根據。「阿惟越致」是梵語, 即「不退轉」。生到西方即圓證三不退,等於圓教八地菩薩,這是彌陀本願的加持。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 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二十一、悔過得生願。)
凡夫往生,平時依教修行,積功累德,發菩提心,執持名號,欲生極樂,無不遂者。還有一種屬悔過往生者,其品 位高下,要看其懺悔心的程度如何,在《觀經》裡看到阿闍世王,犯五逆罪,臨命終時懺悔,念佛往生。佛說他往生的品 位是上品中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聞裡一定有信有解,繫念中一定有願有行,三條件具足,往生西方的意念非常 堅強。
「植眾德本」,就本宗言,就是執持名號,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一生 所解所行所修者只有一個願望,即將來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如願的。過去所造惡業,應當懺悔,念阿彌陀佛即是真 懺悔,心裡只有阿彌陀,惡念就消失了,何況又得彌陀十方諸佛威神加持。
自古以來有不少大德也不是一學佛就學這個法門,如蓮池、蕅益以及近代印光大師都是通宗通教,到後來接觸這個 法門,馬上就相信。我學佛之後第五年即接觸到淨土法門,但不相信。跟李老師十年,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專弘淨土者 ,我接受他的教法,尊敬他,不排斥,但不相信。到我講《華嚴經》講了一半的時候,發覺華嚴會上所有菩薩都念佛求生 淨土,文殊、普賢是華嚴世界的等覺菩薩,還要發願求生淨土,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 是等覺,共十一個位子菩薩,他們都念佛求生淨土。知此事實之後,才相信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度眾生了生死出輪迴、成 佛道的第一法門。發現之後,乃將其餘經教全部擱置。
建立信心有兩種,一種是真心認識明白了解,信心絕不會動搖。一種是老太婆式的信仰,雖不懂而其善根深厚,教 她念佛,她就死心塌地的念佛,一生不改,決定往生,我們不如她。台北蓮友念佛團有一位李濟華老居士,有一次集會時 ,向蓮友講了一個半小時,聲音宏亮,講完之後,向大家說,我要回家了。大家以為他年歲大了,八十幾歲,要回家休息 ,沒想到他下了講台到客廳,在沙發上一坐就往生了。有人說,他二、三個月以前就知道自己要走了,星期假日到老朋友 處聊聊天,似有惜別之意。二次大戰之後香港何東爵士夫人,何世禮將軍之母,全家是基督徒,唯何夫人信佛,兒女非常 孝順,家中仍有佛堂,彼此並無衝突。她的往生,給香港人很大的啟示。往生之日她把子女們以及家中親眷一齊召來,她 說,我們一家宗教自由,但是我今天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母子一場,你們今天念聲佛號送送我。這最後的要求,於情於 理都講得通。她盤腿一坐,坐了不到一刻鐘就走了,從此她一家人都信佛了。她平時不說話,臨終表演給大家看,結果度 了一家人。世間什麼事都是假的,只有這一件事是真的。
「為道作善,便持經戒」。善惡的標準要知道,佛的教誨是標準,戒律也是善惡的標準,但有一總原則,即「諸惡 莫作,眾善奉行」。更進一步,凡是對自己有利的是惡,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應知世人與佛的觀念不同,佛是覺者,眾 生是在迷。六道輪迴從自私的念頭來的,只要有我,就有輪迴,就有三界六道。佛法自始至終就是破執,破了我執,即證 羅漢,超越三界。念念為我,增長我執,有法執者不能見性,這是事實真相。又如參禪,一坐一個月不出定,而我執未破 ,將來可能到色界無色界天,而出不了三界。念佛可以了生死、出輪迴、生西方,但「我」的觀念愈淡愈好,將來到西方 品位高。所以平時處世,多為別人設想,多為社會設想,不要想自己。每天讀誦經典接受佛的教誨,把佛的教訓變成我們 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此之謂「學佛」,如此行持,命終絕不會墮三惡道。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 。來我剎土。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二、國無女 人願。二十三、厭女轉男願。二十四、蓮花化生願。)
阿彌陀佛在行菩薩道時,看到十方世界男女雜沓,糾纏不清,所以他建造這個世界沒有女人,凡女人生到西方一律 變成男人。相貌如有美醜不同,即有差別;西方是平等的,所以相貌完全一樣。唐朝道宣法師曾說過,凡是有女子的世界 ,必有地獄,佛在經中有此一說。從前女人苦難多,中國印度均如此。今天社會開放,男女平等,學佛有成就者,首推在 家女眾。十方諸佛剎土眾生均不出胎、卵、濕、化,胎生如父母、兄弟、夫婦之情,如繩子綁起來,很難得斷。西方蓮花 化生就沒有這些牽連。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 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五、天人禮敬願。二十 六、聞名得福願。二十七、修殊勝行願。)
佛說一切法門皆應機說法,此經是對根熟的人說的,如不想成佛,這一願亦可助人得人天福報。以讀經念佛方法求 世間人天福報,第一要「歡喜信受,禮拜歸命」,真真照做。何者為善,應做;何者為惡,應止。以清淨心修六度,處事 待人接物,以此六條為標準,他人見到你自然生恭敬心,得到大眾的尊敬。來生生在富貴家,身體沒有缺陷。因善根深厚 ,來生還能遇到佛法。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 盡比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二十八、國無不善願。二十九、住正定聚願。三十、樂如漏盡願。三十一、 不貪計身願。)
西方世界無三惡道,而《阿彌陀經》上說西方世界有白鶴孔雀等飛鳥,豈非畜生?其實牠們是阿彌陀佛變化出來的 ,為的是講經說法,使大家隨時隨地都聽到說法的聲音。佛說一切眾生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正定聚,他所修學的法門絕 對正確,有結果,謂之正定聚。第二類是邪定聚,無論修什麼法門,其理論、方法、境界,無論怎樣精進努力,都得不到 結果。第三類是不定聚,看緣分,遇到真正善知識即可帶入正途,遇到邪門外道,就把你帶入邪定聚。所以善知識非常重 要,現在很難找,比不得從前。從前人修行,明心見性,一切通達,即上山住茅蓬閉關,等於向大家宣布,我已畢業,等 人來請其下山弘法。現在未出家即閉關,已漫無標準。目前只有一個辦法,學古人,做古大德的私淑弟子。孟子仰慕孔子 ,而不在同一個時代,孟子以孔子著作為圭臬,以之為師,他學成功了。後世尊孔子為「至聖」,尊孟子為「亞聖」。其 他例子很多,如漢朝司馬遷,《史記》作者,學左丘明,左丘明的著作是《左傳》;唐朝的韓愈學司馬遷。今人找不到, 只有學古人。佛門中蕅益大師仰慕蓮池,學得很像,也成為一代祖師。我今天給諸位介紹一位大善知識──阿彌陀佛。根 據《無量壽經》修學,能把這一部經的理論都明瞭了,教訓都能在生活之中實現了,你就是阿彌陀佛的第一弟子。
西方世界往生大眾的快樂,如漏盡比丘,就是阿羅漢。「漏盡」是煩惱斷盡了。煩惱有三大類,見思、塵沙、無明 。此經是大乘經典,應以大乘教義詮釋。小乘只斷見思,大乘漏盡是十地菩薩,法雲地菩薩,見思塵沙斷了,四十一品無 明,他斷了三十九品,還剩下二品未斷。這是大乘羅漢,身見已破,不再起我執我見之念。佛為什麼還講這種話呢?因為 我們是帶業往生,身見未斷,隨時想到我,而到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我的念頭就不會再起來。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 得無邊辯才。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二、那羅延身願。三十三、光 明慧辯願。三十四、善談法要願。)
到西方世界後,體堅力強,身為金剛不壞身,「那羅延」是力士神名,比喻堅固。身頂皆有光明,光明是由清淨心 發出來的。現在社會上有神通的人很多,有的能看到光明,也能離地三尺,他這個能力不是他自己的,確實有,而是妖魔 鬼怪加給他的,他被妖魔鬼怪控制著了。
「善談諸法秘要」即講經說法。現在講經的人少,我勸各位發心學講經,勿以自己無智慧而不學。假如真發心,為 了報佛恩,弘法利生,不圖名聞利養,講經時,自有佛菩薩加持。有時在講壇上發揮經中奧義,淋漓盡致,事後想不起來 說些什麼。有時預備講演資料,開講後,全用不著,各位將來如參與講經,或能遇到此種情況。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 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 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五、一生補處願。三十六、教化隨意願。)
「一生補處願」頗為重要。佛曾保證我們在西方極樂一生決定成佛,「一生補處」是等覺菩薩的地位,圓教的一生 補處,如觀音勢至等。假如我到西方,要多久才能回來度我的家親眷屬?到了西方同阿彌陀佛一見面,得到佛力加持,即 能再回娑婆世界,教化一切有情,來去自如,不會再有隔陰之迷。七地菩薩尚有隔陰之迷,生到西方竟能得到如此殊勝功 力,到十方世界教化眾生,其目的是在發信,使其對佛法產生信心。已經認識佛教者,使其修菩提行,最高的階段,使其 行普賢道。
凡是一乘了義的經典均屬普賢道,為最高的佛道。永離惡道,不是不去惡道,而是乘願化身去的,目的在教化惡道 眾生,而非業報。地獄眾生在地獄受苦,而地藏王菩薩在地獄中,一切苦樂都不受,苦樂之事是有的,他的心是定的,所 以他不感覺什麼。凡夫心隨境轉,為其所迷,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所以受苦受難。西方人心都清淨,而且這個清淨不會 失掉,因為阿彌陀佛的幫助,無論在什麼惡道中都不會受其影響。或者說法,或者聽法,做影響眾。文殊、普賢、舍利弗 、目犍連都是古佛再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他們是在唱戲,前台後台不一樣,也許到了後台,老師變為學生。所 以佛法常講本跡因緣,一佛出世,千佛擁護。「神足」是「神通」,佛不大用神通接引眾生,因妖魔鬼怪都有神通,眾生 不易辨別,佛禁止用神通,但若遇有大影響力的人,如國王大臣,偶爾亦用神通而以說法為主。
(P.24 第1 有效、穩當、快速 至 P.52 第3 偶爾亦用神通)
有效、穩當、快速。二六時中念佛,就是不可思議的善根,一有機會要報佛恩,一有機會即將此法門推薦與旁人。 所以經典我們月月在印,分送與人,他只要念一句佛號,金剛種子已經為他種下去了。所有做的大小善事一律迴向莊嚴淨 土。臨命終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但是有許多病人臨終時昏迷,連家人都不認識,如何能念?若想臨終時得力,平時要 用功,千萬不可圖僥倖,且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臨終時頭腦清楚不迷。如遇不到善知識,他也不會墮三惡道。所謂好 死好生。第二、臨終有善知識提醒,趕快念佛。第三、一聽到馬上覺悟接受。這三個條件,千萬人中難得有一個。所以平 常要放下,臨終時才有把握。每天睡覺時就想到我要往生了,天天想,到了真有一天,佛來接引,歡喜得不得了,哪會有 恐怖感。黃念祖老居士在往生前兩個月,全心全力的念佛,一天念十六萬聲佛號,這是示範。在國外受生活的限制,早晚 課不能間斷,如時間不夠,即用十念法,盡一口氣念佛,謂之一念,念多少聲不拘,連續十念,所用時間不多,早晚兩次 ,此最簡單的早晚課。如一生中一次不缺,亦符合經中所講的「一向專念」。此為定課,散課是隨時念佛。至於臨終十念 是只念十聲佛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如果只犯五逆而不誹謗正法亦能往生,《觀經》中曾有提到,「誹謗正法」 者是他根本不相信,不接受念佛法門,當然不能往生。蕅益大師說,能否往生要看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於念佛功夫之 淺深。功夫淺的是「功夫成片」。「成片」是心裡佛號成片,除佛號外無其他念頭,而貪瞋痴慢是非人我仍在,但不起作 用,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假如見思煩惱斷了謂之「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更深的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 身,是圓教初住以上菩薩的境界,謂之「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再上去為佛的境界,謂之常寂光土。
日常生活要看得淡,並非不負責任,否則要把佛法的形象破壞了。如不負責任,令社會人士看到會說:學佛的人, 家也不要了,父母兒女都不養了,不仁不義,就把佛法破壞了。世間事我們比不學佛的人做得還要圓滿,「放下」是心裡 不要牽掛,用清淨心處世待人。清淨心就是真誠心,使社會人士看到學佛人確實比一般人不一樣。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 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 取正覺。(十九、聞名發心願。二十、臨終接引願。)
第十九願最要緊的就是「發菩提心」。《觀無量壽佛經》中提到發菩提心含有三心。一、至誠心,真誠到極處。此 係菩提心之體;體必有用,其用是深心及迴向發願心。深心是自受用,迴向發願心是他受用。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 中說,菩提心分直心、深心、大悲心;與《觀經》字面不同,而意義相同。此三心古來祖師大德解釋很多,各位可以參考 ,不再多述。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所說最為簡單扼要,他說,真正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就是發菩提心。他說 得確實有道理。從《往生傳》上看,有不少念佛往生者,尤其鄉下老太婆,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有,她們並不知道什麼 叫菩提心,而她們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師一語道破。真心發願求生,然後再修諸功德,他的行持處事待 人接物自然不一樣,未發心之前起心動念先想到自己的利益,發心之後念念為眾生設想,把自己忘掉了,想盡方法把這個 法門介紹給大眾。冷靜的想一想,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做什麼?現在人人都愛看電視、電影、歌舞、報紙、雜誌、畫刊,都 是搞六道輪迴與我們不相干,一概不需要。家裡人要看電視,只能由他,他被境所轉,你看了如如不動。「凡所有相,皆 是虛妄」。外不著相,心裡也無染著,在用定功,各人搞各人的。「六波羅蜜」是菩薩修學的六大綱領,第一個是布施, 「布施」是「萬緣放下」,心中一切妄想、執著、分別、憂慮、煩惱、牽掛一切放下。「持戒」是「守法」,守老師教誡 之法,並不限於殺盜淫妄,還要守現在這個地區的法律、風俗、習慣,然後我們修學才不會受到阻礙。
「忍辱」,無論做什麼事要有忍心、耐心、長遠心,我們的理想願望才能達成。第四是「精進」,天天求進步,一 門深入,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句話沒錯,但必須先要「煩惱無盡誓願斷」,否則所修的都是邪知邪見,反而壞事,祖師說 的話一點不錯。煩惱不斷,要專修一門,煩惱斷了,可以廣學多聞。往往看到一個人用心修學,未出名時,人很謙虛,出 名之後,貢高我慢,什麼都瞧不起,因為他學的東西太多,博學多聞,學得愈多,煩惱愈重,到後來一事無成,反而障礙 了往生。唯有精進才能得定,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最後是般若智慧,我們也應依此標準,堅固不退。
平常用功,要一心念阿彌陀佛,晝夜不斷,一日至七日。打佛七,七天七夜不能中斷,見任何人不打招呼。佛七道 場應守的規矩要在平時講解,不可在佛七中講,免打閒岔。現在佛七變成法會,已失其原來趣旨。念一天一夜,容易做到 ,因二十四小時專注一句佛號,效果比平時念佛大得多。「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 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幾句話非常要緊,前面曾提到十方眾生往生,他未提出條件,哪些人由佛接引 ,哪些人不接引。換言之,所有眾生臨命終時,佛都來接引,我們應當以四十八願為基本的根據。「阿惟越致」是梵語, 即「不退轉」。生到西方即圓證三不退,等於圓教八地菩薩,這是彌陀本願的加持。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 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二十一、悔過得生願。)
凡夫往生,平時依教修行,積功累德,發菩提心,執持名號,欲生極樂,無不遂者。還有一種屬悔過往生者,其品 位高下,要看其懺悔心的程度如何,在《觀經》裡看到阿闍世王,犯五逆罪,臨命終時懺悔,念佛往生。佛說他往生的品 位是上品中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聞裡一定有信有解,繫念中一定有願有行,三條件具足,往生西方的意念非常 堅強。
「植眾德本」,就本宗言,就是執持名號,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一生 所解所行所修者只有一個願望,即將來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如願的。過去所造惡業,應當懺悔,念阿彌陀佛即是真 懺悔,心裡只有阿彌陀,惡念就消失了,何況又得彌陀十方諸佛威神加持。
自古以來有不少大德也不是一學佛就學這個法門,如蓮池、蕅益以及近代印光大師都是通宗通教,到後來接觸這個 法門,馬上就相信。我學佛之後第五年即接觸到淨土法門,但不相信。跟李老師十年,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專弘淨土者 ,我接受他的教法,尊敬他,不排斥,但不相信。到我講《華嚴經》講了一半的時候,發覺華嚴會上所有菩薩都念佛求生 淨土,文殊、普賢是華嚴世界的等覺菩薩,還要發願求生淨土,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 是等覺,共十一個位子菩薩,他們都念佛求生淨土。知此事實之後,才相信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度眾生了生死出輪迴、成 佛道的第一法門。發現之後,乃將其餘經教全部擱置。
建立信心有兩種,一種是真心認識明白了解,信心絕不會動搖。一種是老太婆式的信仰,雖不懂而其善根深厚,教 她念佛,她就死心塌地的念佛,一生不改,決定往生,我們不如她。台北蓮友念佛團有一位李濟華老居士,有一次集會時 ,向蓮友講了一個半小時,聲音宏亮,講完之後,向大家說,我要回家了。大家以為他年歲大了,八十幾歲,要回家休息 ,沒想到他下了講台到客廳,在沙發上一坐就往生了。有人說,他二、三個月以前就知道自己要走了,星期假日到老朋友 處聊聊天,似有惜別之意。二次大戰之後香港何東爵士夫人,何世禮將軍之母,全家是基督徒,唯何夫人信佛,兒女非常 孝順,家中仍有佛堂,彼此並無衝突。她的往生,給香港人很大的啟示。往生之日她把子女們以及家中親眷一齊召來,她 說,我們一家宗教自由,但是我今天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母子一場,你們今天念聲佛號送送我。這最後的要求,於情於 理都講得通。她盤腿一坐,坐了不到一刻鐘就走了,從此她一家人都信佛了。她平時不說話,臨終表演給大家看,結果度 了一家人。世間什麼事都是假的,只有這一件事是真的。
「為道作善,便持經戒」。善惡的標準要知道,佛的教誨是標準,戒律也是善惡的標準,但有一總原則,即「諸惡 莫作,眾善奉行」。更進一步,凡是對自己有利的是惡,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應知世人與佛的觀念不同,佛是覺者,眾 生是在迷。六道輪迴從自私的念頭來的,只要有我,就有輪迴,就有三界六道。佛法自始至終就是破執,破了我執,即證 羅漢,超越三界。念念為我,增長我執,有法執者不能見性,這是事實真相。又如參禪,一坐一個月不出定,而我執未破 ,將來可能到色界無色界天,而出不了三界。念佛可以了生死、出輪迴、生西方,但「我」的觀念愈淡愈好,將來到西方 品位高。所以平時處世,多為別人設想,多為社會設想,不要想自己。每天讀誦經典接受佛的教誨,把佛的教訓變成我們 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此之謂「學佛」,如此行持,命終絕不會墮三惡道。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 。來我剎土。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二、國無女 人願。二十三、厭女轉男願。二十四、蓮花化生願。)
阿彌陀佛在行菩薩道時,看到十方世界男女雜沓,糾纏不清,所以他建造這個世界沒有女人,凡女人生到西方一律 變成男人。相貌如有美醜不同,即有差別;西方是平等的,所以相貌完全一樣。唐朝道宣法師曾說過,凡是有女子的世界 ,必有地獄,佛在經中有此一說。從前女人苦難多,中國印度均如此。今天社會開放,男女平等,學佛有成就者,首推在 家女眾。十方諸佛剎土眾生均不出胎、卵、濕、化,胎生如父母、兄弟、夫婦之情,如繩子綁起來,很難得斷。西方蓮花 化生就沒有這些牽連。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 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五、天人禮敬願。二十 六、聞名得福願。二十七、修殊勝行願。)
佛說一切法門皆應機說法,此經是對根熟的人說的,如不想成佛,這一願亦可助人得人天福報。以讀經念佛方法求 世間人天福報,第一要「歡喜信受,禮拜歸命」,真真照做。何者為善,應做;何者為惡,應止。以清淨心修六度,處事 待人接物,以此六條為標準,他人見到你自然生恭敬心,得到大眾的尊敬。來生生在富貴家,身體沒有缺陷。因善根深厚 ,來生還能遇到佛法。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 盡比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二十八、國無不善願。二十九、住正定聚願。三十、樂如漏盡願。三十一、 不貪計身願。)
西方世界無三惡道,而《阿彌陀經》上說西方世界有白鶴孔雀等飛鳥,豈非畜生?其實牠們是阿彌陀佛變化出來的 ,為的是講經說法,使大家隨時隨地都聽到說法的聲音。佛說一切眾生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正定聚,他所修學的法門絕 對正確,有結果,謂之正定聚。第二類是邪定聚,無論修什麼法門,其理論、方法、境界,無論怎樣精進努力,都得不到 結果。第三類是不定聚,看緣分,遇到真正善知識即可帶入正途,遇到邪門外道,就把你帶入邪定聚。所以善知識非常重 要,現在很難找,比不得從前。從前人修行,明心見性,一切通達,即上山住茅蓬閉關,等於向大家宣布,我已畢業,等 人來請其下山弘法。現在未出家即閉關,已漫無標準。目前只有一個辦法,學古人,做古大德的私淑弟子。孟子仰慕孔子 ,而不在同一個時代,孟子以孔子著作為圭臬,以之為師,他學成功了。後世尊孔子為「至聖」,尊孟子為「亞聖」。其 他例子很多,如漢朝司馬遷,《史記》作者,學左丘明,左丘明的著作是《左傳》;唐朝的韓愈學司馬遷。今人找不到, 只有學古人。佛門中蕅益大師仰慕蓮池,學得很像,也成為一代祖師。我今天給諸位介紹一位大善知識──阿彌陀佛。根 據《無量壽經》修學,能把這一部經的理論都明瞭了,教訓都能在生活之中實現了,你就是阿彌陀佛的第一弟子。
西方世界往生大眾的快樂,如漏盡比丘,就是阿羅漢。「漏盡」是煩惱斷盡了。煩惱有三大類,見思、塵沙、無明 。此經是大乘經典,應以大乘教義詮釋。小乘只斷見思,大乘漏盡是十地菩薩,法雲地菩薩,見思塵沙斷了,四十一品無 明,他斷了三十九品,還剩下二品未斷。這是大乘羅漢,身見已破,不再起我執我見之念。佛為什麼還講這種話呢?因為 我們是帶業往生,身見未斷,隨時想到我,而到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我的念頭就不會再起來。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 得無邊辯才。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二、那羅延身願。三十三、光 明慧辯願。三十四、善談法要願。)
到西方世界後,體堅力強,身為金剛不壞身,「那羅延」是力士神名,比喻堅固。身頂皆有光明,光明是由清淨心 發出來的。現在社會上有神通的人很多,有的能看到光明,也能離地三尺,他這個能力不是他自己的,確實有,而是妖魔 鬼怪加給他的,他被妖魔鬼怪控制著了。
「善談諸法秘要」即講經說法。現在講經的人少,我勸各位發心學講經,勿以自己無智慧而不學。假如真發心,為 了報佛恩,弘法利生,不圖名聞利養,講經時,自有佛菩薩加持。有時在講壇上發揮經中奧義,淋漓盡致,事後想不起來 說些什麼。有時預備講演資料,開講後,全用不著,各位將來如參與講經,或能遇到此種情況。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 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 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五、一生補處願。三十六、教化隨意願。)
「一生補處願」頗為重要。佛曾保證我們在西方極樂一生決定成佛,「一生補處」是等覺菩薩的地位,圓教的一生 補處,如觀音勢至等。假如我到西方,要多久才能回來度我的家親眷屬?到了西方同阿彌陀佛一見面,得到佛力加持,即 能再回娑婆世界,教化一切有情,來去自如,不會再有隔陰之迷。七地菩薩尚有隔陰之迷,生到西方竟能得到如此殊勝功 力,到十方世界教化眾生,其目的是在發信,使其對佛法產生信心。已經認識佛教者,使其修菩提行,最高的階段,使其 行普賢道。
凡是一乘了義的經典均屬普賢道,為最高的佛道。永離惡道,不是不去惡道,而是乘願化身去的,目的在教化惡道 眾生,而非業報。地獄眾生在地獄受苦,而地藏王菩薩在地獄中,一切苦樂都不受,苦樂之事是有的,他的心是定的,所 以他不感覺什麼。凡夫心隨境轉,為其所迷,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所以受苦受難。西方人心都清淨,而且這個清淨不會 失掉,因為阿彌陀佛的幫助,無論在什麼惡道中都不會受其影響。或者說法,或者聽法,做影響眾。文殊、普賢、舍利弗 、目犍連都是古佛再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他們是在唱戲,前台後台不一樣,也許到了後台,老師變為學生。所 以佛法常講本跡因緣,一佛出世,千佛擁護。「神足」是「神通」,佛不大用神通接引眾生,因妖魔鬼怪都有神通,眾生 不易辨別,佛禁止用神通,但若遇有大影響力的人,如國王大臣,偶爾亦用神通而以說法為主。
推薦閱讀:
※丨譯文丨常見3種顱內囊性並強化壁結節腫塊【影像學院J156】
※【蝶舞驕陽政論】達德學院 丘哲
※異常氣候下的養生之道_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楊力
※崩壞學院2和1有什麼不同?
TAG: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