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順應論的角度看稱呼語的選用

從順應論的角度看稱呼語的選用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9-06-04 17:05:00 ]    作者:余玉萍    編輯:studa20

  [摘要]稱呼語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交際雙方包括權勢、社會距離、身份和地位等各種關係。得體地使用稱呼語是交際能力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它不僅有提醒對方開始交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擺正自己與交際對象的關係,便於展開交談。因此,對稱呼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文章嘗試以Verschueren(1999)的語言順應論為理論框架來闡釋稱呼語的正確選用,以期對此語言現象的進一步研究有所貢獻。

  [關鍵詞]稱呼語;順應理論;交際語境

  一、引言

  

  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稱呼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傳遞給對方的第一信息。恰當的稱呼能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不恰當的稱呼則會給交際帶來障礙,妨礙交際的正常進行。說話者作為交際主體,總會根據對方的年齡、職業、地位、身份和輩份、對方與自己的親疏關係、情感深淺以及當時的情景等諸多語境因素來選擇恰當的稱呼語。不同的稱呼不僅傳遞了交際雙方角色、地位和親疏程度的信息,而且也傳遞了交際一方對另一方的態度和思想感情。在交際中,聽話者往往會根據說話者對自己的稱呼來進行某種推測,從而辨認出說話者的言語目的,在心理上更好地作好參與交際的準備。稱呼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語項,可以說,言語交際中所表達的許多意義往往不是通過語句,而是通過稱呼語表達出來的。

  對稱呼語研究和解釋最多的是社會語言學。近年來,語用學家也開始關注稱呼語的語用功能及其在會話中的語用含義。總體看來,我國學者大多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研究稱呼語,沒有考慮到制約交際雙方的語境因素。本文擬從以Verschueren(1999)的語言順應論為理論框架來闡釋人們在正確選用稱呼語時是順應交際語境,包括交際對象、社會文化、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產物。

  

  二、稱呼語的選用與順應理論的關係

  

  順應理論是一種關於人類語言交際的行為和認知理論,它主要探索語言的產出問題。人類為了生存和生活需要從事包括社會交往在內的社會實踐,人們的社交活動主要通過使用語言來進行,而語言的使用是「一個經常不斷的,有意無意的,受語言內或語言外因素左右的語言選擇過程」(Vers—chueren,1999:55—56)。根據順應論,稱呼語的使用實際上就是語言選擇的過程;與語言選擇緊密相連的是語言的順應,選擇與順應是辯證的統一;選擇是手段,順應是目的和結果。人類之所以能夠在語言使用過程中不斷地作出選擇是因為語言具有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稱呼語的變異性為選擇提供了可能;商討性是指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並非一一對應或機械不變。變異性和商討性為語言順應提供了條件,使得人們能夠從大量的稱呼語中作出選擇以實現交際目的。因此,沒有變異性和商討性,就沒有順應性。順應論包括語境關係順應和語言結構順應兩方面的內容,二者構成了言語交際中的語言和非語言因素的總合。語境分為語言語境和交際語境。語言語境指語言在使用過程中根據語境因素而選擇的各種語言手段;交際語境由語言使用者、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組成。我們把稱呼語的使用過程看作是為了滿足交際者的交際目的並獲得交際成功而對各種語境因素作出順應性選擇的動態過程,這種順應性選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在自身的環境中更好地生存。漢語稱呼語具有複雜的親屬稱呼語系統和社會稱呼語系統,對於這一語言存在的順應就意味著說話人必須根據被稱呼人的具體身份,使用準確的稱呼語。

  三、用順應理論解釋稱呼語的選用

  

  根據順應論,稱呼語的使用實際上就是語言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說話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作出順應以滿足交際的需要。稱呼語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夠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作出種種恰當的選擇,是因為稱呼語具有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所以說,恰當的稱呼語的選用實際上是對交際語境的順應。

  

  (一)對語言使用者的順應

  語言使用者原指參與談話雙方及與談話內容有關的其他人在此僅指交際對象。在言語交際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交際對象的年齡、知識層次、社會地位、價值觀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等,選擇語言時要順應這些因素,作出恰當的選擇。比如,我們選擇稱呼語會根據對話對象的年齡、身份、職業、性別等條件認定,見到農民稱「老鄉」;見到工人稱「師傅」;對幹部知識分子、戰士等稱「同志」;對年紀比自己稍大者稱「大哥、大姐」;對較年幼的稱「小弟、小妹、小朋友」。這些都是說話者順應交際對象而選擇的稱呼語。再比如,小王從副科長一下提拔為處長,科長老李隨即改變稱呼,一口一個王處長,小王對老李說:「老科長,你是老前輩,以後還是叫我小王吧,這樣叫著也順口。」寥寥數語,頓時縮短了二人之間的距離,稱呼的語言策略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

  

  (二)對社交世界的順應

  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場合、社會環境、規範交際者言語行為的原則和準則。在言語交際中,語言選擇應順應不同的社交場合、社會環境、交際原則和準則。社交場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在正式場合下,應該用正式語體,禮貌級別比較高,詞語的選擇比較講究;相反,在非正式場合下,應該用隨便語體,禮貌級別比較低;如果忽視應對此所作的順應,就會導致語用失誤。同樣,社會環境也制約著語言的選擇。在言語交際中,說話者應順應不同的社會環境,選擇正確的語言,否則,就會導致失誤的產生。語言使用者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交際原則和準則的制約,在語言使用過程中,說話者要順應這些原則、準則,作出適當的選擇,而且如果是跨文化交際,還應注意不同文化之間交際原則的差異,並對此作出順應,選用正確的詞語、正確的表達方式。比如,李大明的妻子和李大明在一個公司上班,並且是李大明的上司,她對於李大明的稱呼就會根據社交場合和社會環境有很大的變化。在家裡她想叫李大明幫她做事情,她會這樣:「明明,把鹽遞給我」;如果跟同學在一起玩耍,她會這樣叫:「大明,你跟我一起唱歌吧」;而如果在公司上班,她給李大明分配任務,她會說:「李大明,請你把這個企劃在這周完成。」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由於說話的場合不同,稱呼也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是由於社會環境和交際場合制約著語言的選擇。 轉貼於 (三)對社會文化的順應

  語言和文化相互依存,關係密不可分。人們的言語表現形式總是受到各種社會文化因素的制約,語言系統內部的諸要素無一不與社會文化因素髮生錯綜複雜的聯繫。刑福義(1990)也認為:「語言是文化的符號;文化是語言的管軌。好比鏡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語言反映和記錄了不同民族特點的文化風貌;就如管道或軌道,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對不同民族的語言的發展,在某種程度、某個方面、某一層次上起著重要作用」。這些都說明,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通過語言得以體現;語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包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中西方文化對人本質的不同界定形成了不同的自我理念模式,即西方文化為「獨立型」,中國文化為「互賴型」。獨立型與互賴型的自我理念模式體現在實際行為中,前者注重個體的內在特質和獨立性、獨立地位等,多採用平等和直接的方式,如西方人喜歡被人不分長幼親疏地直呼其名;後者則注重個體的外在性質如地位、人際關係、所屬群體等,遵循群體身份所規範的準則,傾向於採用迂曲間接的方式進行交際,如漢語中十分講究的稱呼語形式,尤其是複雜的親屬稱呼語,既可用於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身上,也可以用於與己無血緣關係的人身上,這也是受到周禮「天下為家」的思想影響。比如,王小芳在街上碰到一位上了年紀的中國女性差一點摔倒,她趕緊跑上去抓住她「老奶奶,小心!」。隨後在街上又碰到在她學校工作的一位上了年紀的英國外教Mary,她沖Mary打招呼:「Hello,Ma—ry,nice to meet you。」為什麼王小芳會這樣稱呼她們呢?因為她在稱呼他們時順應了各自的社會文化。「禮」在中國人的言行中佔據了很大的分量,禮貌待人、謙和讓人是傳統習慣。對有官銜的人稱職務,對長輩在稱呼語前加「老」「世」等字,如「老奶奶」,「老太太」,「老(太)爺」,「老先生」,「世翁」等。「老」代表經驗,閱歷豐富,尊老是中國文化的傳統。而西方國家則不同,年輕人富有競爭力,年紀大遭嫌棄,所以,「老」在稱謂中是忌諱的詞。如一位中國留學生初到美國,當他對房東太太稱呼「Grandma」時,就被對方明確回絕,她寧願留學生直呼其名。

  

  (四)對心理世界的順應

  心理世界包括交際者個性、情緒、願望、意圖等認知和情感方面的因素。在言語交際中,應時刻順應交際對象的心理世界,選擇正確的話題,正確的表達方式,請看下面這個例子。

  古華所寫的《芙蓉鎮》里有這樣一段:

  「都怪我!都怪我!滿庚哥……」胡玉音眼淚婆娑……

  「玉音,你莫哭,我心裡好痛……」黎滿庚高高大大一條漢子,不能哭,部隊里鍛鍊出來的人,刀子扎著都不能哭。

  「滿庚哥,我認了你做哥哥好嗎?你就認了我做妹妹,既然我們沒有緣分……」

  「滿庚哥,好哥哥,親哥哥,……」過了一會兒,玉音伏在滿庚肩上哭……

  「玉音妹妹,今後你就是我的親妹妹,……我們雖是隔了一條河,可還是在一個鎮子上住……」

  黎滿庚在和胡玉音在對話開始時,以名字相稱,不帶有很多的情感因素。當玉音責怪自己,並且開始「嗚嗚」地哭起來的時候,黎滿庚深深被胡玉音楚楚可憐的樣子打動了,怎能忍心批評她,憐香惜玉之情頓然而生;當玉音稱他為「好哥哥」、「親哥哥」時,黎滿庚情緒起了極大的變化,男子漢的凜然正氣,對玉音的愛慕之心突然問爆發,隨後即以「玉音妹妹」相稱。在這一段對話中,黎滿庚對胡玉音稱呼的轉變也是順應了雙方各自的心理世界。

  

  四、結論

  

  使用語言的過程就是選擇語言的過程。在選擇語言的過程中,要遵循高度靈活的原則,要做到語言與語境的順應,即語言的選擇要順應各種語境因素,不同的語境因素要求選擇不同的語言。反之,就會造成語言使用的不得體,從而造成語用失誤。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
推薦閱讀:

美國槍擊案:自由不會無代價
漢奸胡蘭成另一個角度寫日軍侵華,他認為對中國好處很多
腦子還是自己「洗」的好
用中醫的角度詳解人體各部位名稱、經脈、骨度
從八字角度來解析婚姻不順的人

TAG:稱呼 | 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