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導讀
一本能讓一線教師明晰核心素養怎樣實現教學轉化的書
一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導讀
圖片發自簡書App我用二天時間,系統閱讀、批註、摘錄了余文森先生新作一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收穫頗豐。
首先,我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繫,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詳見筆記)
其次,我對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目標的緣淵、立意、演變有了系統認知。尤其是解答了「為什麼要從三維目標提升到素養目標「的困惑;理解了學科知識、學科活動、學科教師、學科考評在學科核心素養形成中地位與作用。
再次,我逐步體會到欲實現核心素養的教學轉化,首先要改變、重塑如下的教學觀: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學,基於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
最後,我收穫最大並認為最有價值的是本書提出了核心素養背景下,六項基本策略一一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核心觀點摘錄與批註
一、核心素養概括及規範概念(定義)
定義1: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概括版)
定義2:核心素養指的是個體在面對複雜的、不確定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性品質。(規範版)
二、核心素養與素養關係
它具有基礎性(其它素養發展的基礎,是個人終身發展、持續發展的基礎),生長性(生長其它素養,其它素養的種子,素養的DAN),共同性(每個人必備的素養,最大公約數),關鍵性(素養本身是關鍵的,素養形成的時間是關鍵的)。素養特徵:剩下來的東西、帶得走的東兩、可再生的東西。
三、核心素養中提到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各指的是什麼?
1、關鍵能力:從學習過程(認知加工)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的能力(輸人)、思考能力(加工)和表達能力(輸出)三種。這三種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共同性、關鍵性特徵,其他能力如創新能力、研究能力、設計能力、策劃
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其上的。這三種能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
閱讀能力一一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思考能力一一不會思考的學生是沒有潛力的學生。表達能力一一不會表達的學生是沒有影響力的學生。
2、必備品格:從基礎教育的角度講,必備品格就是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公共性、關鍵性特徵的品格。就其本質而言,品格處理的是人的關係。這種關係包括人與自我的關係、人與他人的關係、人與事情(工作、學習) 的關係。據此,人必備的三種核心品格是:表現在人與自我關係上的自律(自製)、表現在人與他人關係上的自尊( 公德)、表現在人與事情關係上的認真 (責任)。品格:品格即人性,品格即精神,品格即行為。
四、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的關係:
能力與品格是人的兩種最寶貴的精神財高。一方面、它們具有相對獨立性、有各自的內涵、特點和形成機制; 另一方面、它們又具有內在的關聯性、被此在內涵上相互交叉,在形式上相互促進。從核心素養的形成上、我們強調二者的互動和融合。「當能力具備了積極的文化價值、具有了利他的道德情懷,才會成為眾人認同的人的素養』。也就是說、要把學科教學的、學科關鍵能力』的習得過程、放到一個可以搓揉、浸潤、發酵的充滿正能量的文化關懷中、成為有文化價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人的素養。
五、核心素養框架體系中三類六個方面十八個方面素養新解度、新分類。
核心素養框架理解視角:
1、從人與世界的關係角度:人與自身(自我)關係,人與他人(社會,關係,人與自然(外界)關係,人與文化(工具)關係。
2、從教育的角度:德、智、體、美、勞方面素養。
3、從文化的角度看:求真、善、美的素養。
4、從社會角度看:公民素養、做事素養、做人素養。
5、從心理學角度看:知、情、意、能力、氣質、性格。
六、學科核心素養概念理解
學科核心素養=學料+核心讀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
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的集中體現。
學科核心素養是各門學科對核心家養的獨特貢獻,準確把握學科本質是構建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
七、什麼叫學科本質?學科知識內在結構?學科教育價值指的是什麼?有何意義?學科情境?學科活動?
1、學科本質即一門學科的根本屬性,主要從以下方面體現現出來。一是學科的研究對象和基本問題,二是核心的學科概念與範疇;三是基本的學科方法與思想,其核心是學科思維方式; 四是核心的學科價值與精神。據此,我們可以將體現學科本質的教學內容識別為一個包含價值與精神單(內層) 、方法與思想(中層) 、問題與概念(外層)的三重結構。簡單說,學科方法、學科思想、學科觀念、學科精神等隱性的內容(學科深層結構),也即學科本質。學科本質:一是學科本質屬性,二是學科的核心任務,三是學科的特殊方式。(成尚榮)
2、學科知識內在結構:符號表徵、邏輯形式、意義;學科知識可分為陳述性知識(是什麼知識)、程序性知識(為什麼、怎麼做的知識)和策略性知識(關於怎麼思維和認知的知識,即元認知一一對認知的認知);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載體,學科知識立足於學科大概念、學科結構、學科本質、學科情境。
若把某一學科教育比喻為一棵大樹,知認是葉,方法是樹枝,學科思想是樹榦,學科觀念是樹是樹根:學科精神是學科教育的水和養料,即學科教育之樹的營養。
3、學科的教育價值,它指的是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和功能,事物之所以存在並擁有立足之地,繼而具有獨立甚至崇高的學科地位,更大程度上是由它無以替代的『功能』所決定的」。關於學科獨特的有人價值,培根有過經典的闡釋: 讀史使人明智; 讀詩使人靈秀; 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 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4、學科本質要求我們:一要超越簡單的具體知識,去理解和把握具體知識背後的學科方法、學科思想與學科價值;二要超越表層的符號形式,去理解和把握件形式背後的邏輯根據、思想方法與價值意義;三要超越龐雜的知識點本身、去理解和把握同類知識的組織結構和屬性特徵,唯其如此、學料知識的教學才能有助於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5、學科最本質、最有價值也最能促進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知識包括:核心概念與命題、本質與規律、思想與方法、產生與來源、關係與結構、價值與精神。
6、學科情境指的是學料知識產生、提出、發展的條件、背景、過程或故事。從教學的角度講、它是對促進學生學習、理解、消化、建構學科知識的具有社會化色彩的學習環境的概括。學科情境是學習學科知識的載體,也是學科知識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科知識要轉化為學科素養,離不開學科情境的介入與參與。
7、學科活動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
八、學科核心素養與核心素養關係
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落地的抓手,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的靈魂。兩者是上位與下位,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的關係;兩者是目的、方向與手段、途徑的關係;兩者是相互包含、融合和有機轉化、相互促進的關係。
兩者不同:核心素養不是學科核心素養簡單機械的總和:兩者研製的出發點不同。
九、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命制試題?
提升基於核心素養的命題改革:
試題的命制包括立意、情境、設問三個方面,立意是試題的考察的目的,情境是實現立意的材料和介質,設問是試題的呈現形式。
具體來說,要從關注碎片化、固定化的學科知識的習得到關注複雜、不確定性的學科問題的解決; 從關注對書本知識理解、複製、反應到關注個人對知識的建構、解讀、感悟; 從關注學什麼到關注如何學習和學會學習。教師和命題人員要準確把握核心核心素養內涵和學業質量標準,制訂系統明確的評價目標,要充分認識核心素養發展的連續性,對學段、模塊或主題、單元和課時評價目標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深入理解學業質量標準與不同課程內容及不同學習階段的學業要求之間的關係,結合具體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具體明確的評價目標和表現預期。著力改變以學科知識點為綱、以知識點掌握水平為標準劃分依據和表達方式的學業質量觀,樹立以核心素養為本位的學業質量觀。
情境:核心素養的形成離不開情境。情景要實現生活問題與學科問題、原始問題與課本問題的統一。核心素養的考試和評價題目應來自真實生活而不是憑空想像。好的試題情境在內容上應該是學科性和生活性的有機統一。真情境是問題的真正來源,假情境只是問題的外套。好的情境在形式上應該是語言簡潔、表述有趣、結構新穎的。
近年來高考命題在情境創設上顯示了兩大走向或特點。第一,創新試題情境設計,往重考查信息處理能力。改變傳統教學中所採用的文字描述的方式,通過表格、圖片、漫畫等形式,創新試題情境設計,增強試題材料的友好度,注重考查信息的獲取、加工、分析、整理等能力。第二,試題素材緊密聯繫實際,突出考查應用能力。命題注重將學科基本規律與科學研究進展、生產實踐、生活實際緊密聯繫,突出考查學應用學科的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設問:問題不僅是素養形成的載體,也是素養測評的載體。人的能力特別是
思維能力只能在解決問題中表現出來。
好問題的主要特徵有: 第一,靈活,只靠死記硬背和一般理解是回答不了的; 第二,能夠反映學科本質,涉及對學科觀念、學科思想、學科思維方式以及學科精神、學科文化的領悟和理解; 第三,開放,允許並鼓勵學生有個性地回答。
立意的方向性和層次性,情境的真實性和學科性,設問的思維性和開放性,是命題走向核心素養的三個基本要求。
十、核心素養提倡、重視的二種學習方式
1、完整學習:從活動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學習是一種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從學習結果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學習包括主學習、副學習和附學習:從解決問題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學習包含情境、問題、假設、推理、驗證」五個步驟;完整的學習包含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環節或要素。
2、原生態的學習:直接面向文本(教材)的學習:直接面向事物本身的學習:從學生的經驗、生活的和常始開始的學習:學生原生態思維自由參與的學習:學生情感、興趣、愛好、精神、生命參與的學習。
十一、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
1、就課程內容而言,基於課程意識、學科本質的教學一一(1)整體化策略 。聯繫(關聯)、組織(建構)、整合(統整)一一拓展、跨界、打通。主要有以知識系統為綱、以主題為綱、以核心素養為綱的統整。成功案例:如馬芯蘭教學法、孫維剛的結構教學法、群文閱讀、單元整合、魏書生語文知識樹、薜法根的組塊教學:
(2)情境化策略:通過聯繫生活、實物、圖像、動作、語言、新舊知識和觀念的關係、背景知識或場景、問題創設情境。
(3)深度化策略:通透。
減少學科知識的表層化。學科知識的表層化指的是: 教師遊離於學科的本質和知識的內核之外,對學科教材和實際教學內容的理解缺乏應有的深度。主要表現在重知識的表層( 符號),而不是知識的深層( 本質);偏重知識的數量,而不是知識的質量(內涵); 偏重知識點而不是知識的結構; 偏重知識本身,而不是知識蘊含的思想方法:偏重知識教學的進度,而不是知識教學的深度。
就一門學科而言,其於課程統整的教學而言,教師應努力實現以下四點:第一:
學料科內知識間的相互融會與融通,第二,學科間知識的相互滲透與支撐;第三,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的和諧結合,第四,學科知識學習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有機統一。
學生思維淺層化:依賴性、單一性、無序性、淺露性、緩慢性。
現代知識論告訴我們,所有學科知識就其結構而言,都可分為表展結構和深層結構。表層結構揭示的是知識的表層意義,即知識(語言文字元號)本身的描述性或解釋性意義,它所反映的是物理世界、杜會世界和觀念世界的對象、情境和概念」。深層結構則是蘊含在知
識中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傾向,它揭示的是知識的深層意義,即知識背後的智慧意義、文化意義和價值觀念,反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價值世界。
從學科角度看,用字科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去打造學生的學科素養,用科學特有的魅力和美感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這才是課堂教學應有深度。
從知識的角度講,有深度的教學指的是超越知識表層結構而深層結構的教學。
從教師角度講,有深度的教學指的是教師對教材鑽得深、研得透的教學。
從學生的角度講,有深度的教學指的是讓學生進行深度思維的教學。
2、就教學主體而言,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一一(1)活動化策略:項目學習、做中學;
a、項目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執行項目的教學和學習方法,與傳統學習方法相比,它能有效提高學生實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參照劉景福、鍾志賢的研究,可納出項目學習的以下特徵:1.有一個驅動或引發性的問題,這個問題即項目,它是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而不是指學業問題( 認知性的問題),是用來組織和激發學習活動的。2.有一個或一系列最終價品。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研究報告、實物模型、圖片、錄音錄像、幻燈片、網頁、戲劇表演等。3.關注的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因為「項目」是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認識和解決這樣的問題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4 、強調學習過程中的合作。完成一個項目往往需要教師和學生密切合作。5.學習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項目學習的問題來源於實際生活,其產品具有社會應用價值。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與社區或某種實際生活情境接觸。
b、杜威將「做中學」歸納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學生要有一個真實的、經驗的情境,即要有個對活動本身感興趣的連續的活動。第二,在這個情境內部產生了一個真實的問題作為思維的刺激物。第三,學生要佔有知識資料,從事必要的觀、觀察,對付這個問題。第四,學生必須負責一步步地展開他所想出的解決方法。第五,學生要有機會通過應用來檢驗自己的想法,使這些思思想意義明確,並且由自已去發現是否有效。
(2)自主化策略 :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獨立學習、元認知監控學習。案例:徐州的學講計劃、張學新的對分課堂、高效課堂。
3、教學方向,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學一一意義化策。
(1)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有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要充分發揮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領。
(2)有意義學習的意義可概括為:文本本義、潛在意義、心理意義、精神意義。:道德課堂、生命課堂、幸福課堂。
(3)核心素養包含本學科的核心秦養和跨學料的核心素養,我們要特彆強調跨學科素養的意義。「每個學科都有作業,對於核心素養來講,作業里的責壓、抗挫、時間觀,效率觀,比作業本身更重要,而這些素養』、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 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我們積極倡導的基於閱讀力、思考力、表達力的教學也是一種跨學科的課程統整,因為所有學科都更致力於培養這三種基本的學習力,反過來說,這三種基本的學習力也必須依賴所有學科的共同培養。
推薦閱讀:
※養不等於教,富養不等於教養,可惜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最好的素養,就是等人把話說完!
※彭榮模:管理者職業化的素養修鍊內訓
※決定男人素養層次的建議
※中醫藥健康素養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