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棲霞寺走向世界的高僧——星雲大師

從棲霞寺走向世界的高僧——星雲大師

(2008-07-05 09:42:00)

轉載

標籤:

星雲大師

佛教

棲霞寺

佛光山

文化

分類: 《佛緣禪心》

智慧星雲

 

志開上人

 

佛光山不二門

 

 佛光山大雄寶殿

 

 

佛光山佛教文物陳列館

 

大師墨跡

 

大師墨跡

 

從棲霞寺走向世界的高僧——星雲大師

曾立平

按:據報道:東方航空南京赴台包機首航,7月4日中午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之前在宜興大覺寺弘法的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也特別搭乘首航班機返台,與前往接機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共同出席剪綵儀式。

  星雲大師表示,60年前他從南京來到台灣,60年後的今天,他又從南京回到台灣,因此感觸特別多。星雲大師指出:其實早在很多年前就該推行直航,但是台灣社會卻因為一些不必要的紛爭,浪費了很多時間、金錢與精神。「而現在終於開放兩岸包機直航了」,星雲大師強調,不論是台灣或是大陸,都要用包容的心互相尊重,也期許社會大眾要互相友愛,也期待未來兩岸關係更加和諧。星雲大師並贊同增加兩岸直航航點,這樣才「符合民情」。

  這架中國東方航空MU5001客機,昨天早上8時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舉行首航儀式,包括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國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及南京市宗教局的代表都出席參加,星雲大師也應邀與會。經過1個多小時的航程,於上午10時26分抵達松山機場,比預定時間提早34分鐘。

  特別的是,在首航班機的飛行過程中,舉辦了首航摸彩活動,最後壓軸的頭獎得主是由星雲大師所抽出,這位幸運乘客不僅獲得了航空公司的飛行點數,還開心地與大師合照。

 

實現人間佛教理想

  「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系舟。問我平生何功德?佛光普照五大洲。」這是1996年5月16日星雲大師寫的一首偈子。大師1949年春到台灣,主編《人生雜誌》、《覺世旬刊》、《今日佛教》等;1952年在宜蘭雷音寺成立念佛會、弘法團等;1967年創建佛光山,致力於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1985年從佛光山開山宗長退位,雲遊世界各地弘法;1991年創辦中華佛光協會;1992年5月16日,在洛杉磯成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在世界五大洲成立近200個(總)協會,會員逾百萬,同時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會員。大師還在全世界建立9個佛光緣美術館,以「佛說的、人要的、凈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精神與藝術結合,廣植凈蓮。大師數十年如一日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正是他實現「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人間佛教理想的無量功德。

年齡最小的臨濟宗弟子

  江都仙女廟是大師1927年出生時的衣胞之地,12歲時隨母到南京尋父,棲霞寺知客問他願不願出家,他滿口答應,監院志開上人就收他為徒,是上人唯一的弟子。上人1911年生於海安,1937年日寇屠城時,上人與大本法師提議設立佛教難民收容所,出資襄助明常、寂然和尚救助難民23000多人,並保護了抗日將領廖耀湘,是個慈悲為懷的高僧。1939年2月1日,大師剃度出家,正式拜志開上人為師,由融齋法師取字型大小「今覺」、內號「悟徹」。在宗門譜繫上,為禪宗臨濟宗第48世弟子。在志開上人與大本法師等創辦的棲霞律學院里,是年齡最小的。1941年大師授具足戒,燒戒疤時,戒師吹氣過猛,12個香珠燒在一起,把頭蓋骨都燒凹下去。1945年考進焦山佛學院,後任白塔國民學校校長、《怒濤》月刊主編、南京華藏寺住持等。在叢林求學時,偶在《王雲五大辭典》查到「星雲團」一詞,仰嘆宇宙浩大無涯境界,抗戰勝利領身份證時就改法號「星雲」,期許自己以宇宙般博大的心胸普渡眾生。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1949年到台灣,大師身無長物,連羅漢鞋也沒有,一雙木屐穿了兩年之久。物質匱乏、生活磨難,他從不怨嘆。面對神佛不分、僧俗混淆,對佛教普遍缺乏認識、學佛者鳳毛麟角的現狀,他反而充滿激情,思考著如何把佛教精義帶進台灣社會,潤澤眾生。1951年大醒長老興辦「台灣佛教講習會」,大師受聘擔任教務主任,每天晚睡早起,帶領學生晚誦早課、出城勞動,造就了許多日後佛門龍象,對台灣佛教的中興貢獻厥偉。1953年大師來宜蘭雷音寺弘法,每次講經後都舉行考試,後來演變為每年上百萬人參加的「世界佛學會考」;還以佛化村裡理念辦「念佛會」,吸引大量信徒,後來發展到佛光山遍布五洲200多分院道場;大師還創辦「佛教青年歌詠隊」,後來發展成享譽世界的「梵唄讚頌團」;從開辦「慈愛幼兒園」起步,發展到大、中、小學配套的佛光山教育體系;宜蘭成了大師傳播人間佛教的搖籃。

篳路藍縷,佛光普照

  1964年一個偶然機緣,大師售讓高雄「佛教文化服務處」房屋,買下高雄縣大樹鄉沒人要的荒丘。1967年正式開山,大師親率高雄工專測量科30位師生測量等高線,歷時2月完成地形圖。又費時半年,推平兩座小丘、填滿三條谷壑。創業艱難,請不起建築師,沒有一張藍圖,在大師與承包工程的蕭頂順畫地討論中,一棟棟殿宇拔地而起。為節省工資,甚至連搬運砂石、攪拌水泥的粗活他都和早期弟子一起胼手胝足、親力親為,象「燕子銜泥」一樣,師徒同心、奮進不息,經過一石一土的堆積、一血一汗的揮灑,昔日荒山成為今天佛教勝地。筆者曾多次赴台,記得第一次瞻禮佛光山,驚嘆於大雄寶殿的恢弘氣勢時,接待法師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佔地3570㎡、殿高30m,內供8m高的三寶佛、四周供14800尊釋迦牟尼佛象、14800盞長明燈。1975年奠基、1981年12月25日落成。大殿的開間和進深,是大師親自用腳步在地上丈量出來的。走進殿內,見殿頂有光線投入,使偌大殿堂不覺昏暗,原來兩重檐之間有一圈明窗,分明和棲霞寺大殿的明窗一樣,這大概是大師傳承自祖庭的吧。

筆耕不輟,著作等身

  大師弱冠起就經常投稿各報副刊,來台後更是筆耕不輟。在苗栗法雲寺看守山林3個多月,在只能一人容身的草棚里,寫出第一篇佛教散文《大鐘》,而後陸續成篇,結集出版《無聲息的歌唱》。在宜蘭雷音寺斗室中,寫了長篇小說《玉琳國師》,後被滬劇團改編演出、被電台錄成廣播劇播出、被電影公司拍成電影放映、被電視公司製成電視連續劇播映,開創了以聲光弘法的先河。此後一發不可收,著作何止於「等身」。而且分別翻譯成英、日、韓、泰、印、法、德、西、葡等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大師常自謙不擅書道,卻自成一格。早年在雷音寺舉行「佛七」,為貼「禁語」及和念佛相關的法語,開始寫毛筆字。後為給人歡喜、祝願與感恩,寫字與眾結緣的墨跡不下千幅,成為大師修行的另一門功課。2004年春,應馬來西亞國家畫廊之請,以書法百幀展出,名為「覺有情」。後以兩百幅墨寶在全世界巡迴展出,去年4、5月還在重慶三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揚州雙博館展出。大師說:「希望大家不要看我的字,而是看我的心。」表達了對眾生的祝福和感謝。

兩岸和諧,世界和平

  1989年春大師應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邀請,首次率弘法探親團來大陸,是40年來第一次,趙朴老以「千載一時,一時千載」來形容,大師還重回棲霞寺拜謁祖庭,率弟子信眾在棲霞山般若台向恩師志開上人靈塔上香致祭。1994年大師二度大陸弘法探親,對棲霞律學院學僧開示:「希望你們不要怕難、不要怕苦,只要有發心、有願力,前途就有希望。」2000年大師再返棲霞寺,與國家宗教局葉小文局長會晤,促成2002年西安法門寺佛指舍利蒞台供養。2003年佛光山梵唄讚頌團來大陸演出,又促成2004年結合南傳、北傳、藏傳梵唄音樂的「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赴台、港、澳、美、加巡迴演出。2006年大師出席在杭州舉行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在接受採訪時說:「和諧必然是未來舉世所趨及人心所求的共識」,「統一是所有中國人的希望,而統一最大的力量就是愛,必定要以道德、慈悲樹立國家形象,和諧會是最大的力量。」大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言行,促進兩岸佛教文化交流,促進兩岸和平統一。

刊於《南京晨報》2008年7月5日B8《記憶》版


推薦閱讀:

明鉬菊與中國區總冠軍關思宇及天團簽訂代言協議
如何讓世界聽懂中國故事
世界十大導演
當男人被性騷擾,我們看到了全世界的狂歡
有什麼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改變了世界卻少為人知的事件?

TAG:世界 | 大師 | 高僧 | 棲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