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價值連城的石頭尋蹤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石頭伴隨人類文明一起發展成長,先是石頭成為生產工具,後來美麗的石頭被人們稱為玉,被加工成生活用品或觀賞用品,開始有了藝術品的概念,乃至使玉成為財富、身份、特權的象徵。所以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經歷了重要的舊石器、新石器時代,所以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而已知玉文化歷史卻有八千年。這其間擔任過重要角色的就是出產於中原腹地河南的美石——獨山玉,這其間出現過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石——和氏璧。

獨山玉與和田玉、岫玉、藍田玉一直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稀有玉石品種。 獨山玉是中國軟玉中獨具特色的佼佼者,產於河南南陽,因地名稱南陽玉,因山名稱獨山玉,又因質地堅硬、色彩斑斕被譽為東方翠。當玉文化在中華大地開始興盛時,獨山玉就以其獨有的魅力,在中國古代玉文化百花園中一枝獨秀,聲名卓著。 獨山玉的故事最為著名的就是「和氏璧」的傳說,據上海《解放日報》報道和中央電視4台《走遍中國》多次介紹,從歷史淵源和現今留存的各方面情況推斷,「完璧歸趙」中的和氏璧,其玉種就是獨山玉。

玉璧

據文獻記載和傳說,和氏璧正視為白,側視為碧,卞和貢獻的是帶璞的玉石。但和氏璧到底有多大?是什麼形狀?卞和是玉工?是小官員還是山野村民?在前二次獻玉受到殘酷打擊後,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繼續獻?是不是趙國當時有規定,得到好的玉必須上交?這些都沒有具體依據也沒詳細資料,以此相關的證據鏈秦始皇墓至今也沒有發掘,為和氏璧留下了太多的歷史之謎。

古代稱平園形中間有孔的玉器為璧,為什麼會是「正視為白,側視為碧」的石頭,這就是獨山玉獨具魅力的俏色,各色相互浸染交錯,本人收藏有較多較好的老坑獨山玉,其中就有這樣的美玉。依我推測,既然卞和能手拿著美石獻給趙王,體積不會太大,玉石也應該是原石,甚至是還沒有認真清理過,更沒加工成品,如獻寶確有其事,用現在的話說,當初卞和奉獻的最有可能就是一塊純天然獨山石(籽玉),結果馬屁拍在馬腳上,差點送了性命,是因為趙王和大臣有眼不識真美石,最後還是玉工慧眼識寶,得以使卞和貢獻的石頭成為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名石。以當時的交通條件,卞和不可能到遙遠的新疆去採集和田的玉石,只會是就地取材,和氏璧加工成玉璽和完璧歸趙的故事也都是後來的事,從邏輯上說,以卞和能力可以得到和氏璧這樣條件的石頭最有可能就是獨山玉。卞和生長於春秋時期,有關記載最早見於《孟子》,最詳細的是《韓非子》。據鎮平縣曲劇團排演的《和氏璧》劇情,楚國時鎮平確有卞和這個人物,相關的故事在民間至今流傳。

獨山玉較其它玉種的特點有:一是硬度高,通常要達到6~7級(普通玻璃的硬度為5.級左右);二是色彩豐富,一塊小小的玉體上往往有多種顏色。玉硬則聲音清脆,表面光亮;色俏則便於點綴,層次分明。因此許多人認為它是軟玉中的硬玉(翡翠),是硬玉中的軟玉,任何玉品中,只有獨山玉同時兼具玻璃和蠟質兩種光澤,中國玉學會會長楊伯達先生(原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曾對獨山玉作過這樣的評價:"獨翠、獨厚、獨秀、獨步",讚譽獨山玉為天下美玉。

現在,獨山玉產量已很少,據說,獨山玉老坑已封礦,現在人們看到的獨山玉雕基本都是新礦,與老料不在一個檔次。玉礦一般掘井幾百米也碰不到玉石,在深達一千多米後才會見到玉石,可開採量有限,高檔的更難覓。 獨山玉顏色有黑、黛、褐、青、灰、白、透水白、黃、碧、綠、紫等多種,以帶白、黛、褐、青、綠等色彩的居多。按顏色獨山玉可劃分為五類十多個品種,分別是白、黃、綠、紫和雜色五類;十多個品種是:白獨山類可分為白、水白、烏白、芙蓉紅,黃獨山類可分為黃、土黃、褐黃,綠獨山類可分為綠翠、翠、青,紫獨山類可分為紫和亮橙,雜色獨山類可分為墨、翠白 、菜花、五花、間彩和黑花等。獨山玉根據顏色、質地、塊度、裂綹和雜質等因素區分質量的檔次和級別的高低,一般說,顏色純、塊度大、雜質少、質地細膩、光澤好的為上品。如果加工成品,工藝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玉器的優劣檔次。

撇開現代人為炒作的價格因素,可以說,獨山玉雕在所有玉雕品中的俏色最豐富、最自然、最漂亮;獨山玉料是所有軟玉中的材質最堅硬、最璀璨、最實惠。常言道:美石即玉,何為美石?即所謂硬度、密度、油度兼具,賞心悅目,給人美感的天然之物。從物理角度說,獨山玉是斜長石風化結果生成的高嶺石,為多種礦物組成的。是大自然億萬年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其獨一無二的品格,獨山玉不愧為獨特的美玉瑰寶。

獨山玉的開發開採已有七千多年歷史,據南陽師範大學博物館介紹,在南陽市郊的黃山村新石器時代遺址,至今還有先民的玉器遺迹。距獨山20公里的石佛寺鎮是是玉石集散、加工地,石佛鎮的賀營村,家家都有玉石的作坊,由此可見獨山玉的前世今生。既然獨山玉很硬,古代沒有打磨、切割工具、工匠是如何加工玉器的呢?是用南陽趙河裡的石英沙,從古琢玉到解放前一直沿用這種方法,用完全手工的方法。

或許人們疑問,獨山玉市場上現今隨處可見,和氏璧也是獨山玉?為什麼傳說中會價值連城,成為春秋各國的爭奪之寶呢?今人推測,除了當時玉石的稀有,加工需巨大的時間和體力,關鍵在於和氏璧是作為王權的象徵。古代不是人人都可擁有玉器的,在等級森嚴的社會,玉器是王公貴族的奢侈品和特權標誌,是財富和身份的體現。據復旦大學歷史系錢文忠教授研究,春秋戰國前華夏的國家既不統一,而且很多,僅中原地區就曾有過2000多個小國。所以我想,各國君主為達到霸權目的,和氏璧從一出現就隨之被人為的神化或就是一個設局另有圖謀,和氏璧也許演變成了爭權奪利的道具。否則,用15座城池換一塊玉璧,古今中外無論如何是天方夜譚。和氏璧成為傳國玉璽有較多的傳說,後來下落不明,更增添了神秘色彩。有的推測,和氏璧在秦始皇下葬時就被同其它寶物一起作為墓葬,甚至有人認為至今還在墓中,有待被發掘證明;有的說,玉璽傳到了漢劉邦手中;有的說,是公元936年後唐石敬唐時期戰亂中失蹤的;有的說,到了清乾隆時代又被發現過,其實是假的。近年,對和氏璧,又有了許多的推測和爭論,其中涉及的關鍵之一就是和氏璧有沒有可能是獨山玉,作為有過古代發達文明的中原,又是出產在中原的大玉種,又是演繹在中原的經典故事,應該說,獨山玉中出過和氏璧,就像現在還較貧困的地方曾經出過帝皇將相一樣,是不爭的事實,沒什麼可詫異。曾聽說,藍田玉是因為《紅樓夢》中被提及才被認可是四大名玉之一。總之,本為獨山玉的和氏璧是千古絕唱,是千古之迷。既然獨山玉曾與這麼多歷史故典和歷史之迷相伴,想必也可以此提升收藏中的品位和知名度,為之把民俗歷史文化發揚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獨山玉產地的河南南陽鎮平人,對改革開放後的上海玉器市場發展興旺做過很多貢獻。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本人涉足玉器市場時,上海經營玉器的店家只有城隍廟和友誼商店,以及東台路的商攤、會稽路(那時叫會計路)的小攤販,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後來不久,南陽人來了,在我家弄堂對面的原南市區舊倉街等處弄堂小街地攤開始繁榮,到九十年代開始發展至今,全市的各個角落幾乎都有他們的玉攤、玉店。一開始他們住地下室等艱苦的旅舍,到後來租房開店。他們大多有自己產、供、銷一條龍的家庭作坊。起初他們的玉品中很多就是當地自產的純正的獨山玉,開始時玉質好做工差,後來是做工好玉質稍次,如有玉質做工都好的,價格就不菲了。在和他們交往交易中我既學到了知識也交了朋友還多了收藏。曾有人調侃:河南人是中國造假的高手,國際上都有名。但那時他們為人熱情質樸,玉器既好又便宜。

上海市收藏協會會長吳少華先生前年說過,七十年代末好的和田玉籽料到目前價格已漲了4萬多倍,那時論斤賣,現在論克買。可見,玉石產品或許是世界上升值最快的東西之一,而獨山玉現在還在價值窪地,小姐的身份丫鬟的價位,獲得獨山玉,用句流行廣告語比喻:是低檔的消費高檔的享受。

朋友,當你看過此文,對獨山玉是否會有新的認識?對獨山玉潛在的商機是否產生靈感?如有,也算我拋磚引玉。

推薦閱讀:

鉤編剩下的零線,千萬別壓箱底了,她用它將一塊石頭鉤起來
如何區分一塊石頭是黃龍玉還是黃臘石?
●鉤編剩下的零線,千萬別壓箱底了,她用它將一塊石頭鉤起來
青苔總會爬滿石頭,而我卻等你太久
[轉載]《石頭記》釋義(之五)(總第7講)

TAG:價值 | 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