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消除隔代育兒大攻略

身邊有不少朋友有了寶寶以後,夫妻兩人還是要繼續工作,寶寶只能找父母來帶。由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帶孩子,會遇到不少問題。大部分是由於價值觀、生活方式以及教育理念等問題帶來的。但不管因為什麼原因,祖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會比我們少。都是為孩子好,兩代人該如何溝通?

我們先看看幾個實際案例:

張女士與丈夫是80後獨生子女。退休後的公婆從老家趕來帶孫子。

「其他方面都可以盡量順從老人的意思,但孩子是我們自己的,為什麼不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帶?」張女士和婆婆沒少因孩子吵架。

   婆婆的老觀念      她想起剛開始坐月子時,婆婆不讓張女士出陽台吹風、禁止她洗頭等。丈夫勸她忍一忍,畢竟婆婆的出發點是好的。起初,張女士把媽媽群中的交流經驗告訴婆婆。老人不認可,還說兒媳婦不信任她。
   婆婆偷偷孩子吃鈣片      兒子7個月大時,毛髮稀疏還不會坐直,張女士發現婆婆偷偷給孩子吃鈣片,還說孩子缺鈣。「我特別反感亂補。」婆媳倆爆發婚後第一次大吵,半個月沒講話。後來體檢顯示孩子各項指標正常。
   婆婆反對孩子上幼兒園      兒子兩歲半時,張女士認為孩子應該參加集體生活。但婆婆堅決反對,認為孩子還小,上幼兒園易生病,既然有老人幫忙帶,那就沒有必要花錢去幼兒園。
   護孫心切愛攪局      婆婆愛孫子我能理解,但在生活中也不能樣樣都慣著他寵著他。張女士表示每當自己在嚴肅教育兒子時,婆婆總愛來攪局,免不了引起爭執。

最終,婆婆一氣之下回了老家,張女士表示和婆婆沒其他矛盾,全是不同育兒觀念惹的禍。

在養育孩子上,年輕父母往往趨於理性,著眼於孩子的品格培養、智力開發等;而老人趨於感性,他們疼愛孫輩,往往願意盡量去滿足孩子的願望,而沒太理會這些做法對孩子是不是弊大於利。

再列舉一些隔代育兒常見的問題:

  1. 給孩子穿得像小熊

    臃腫穿衣的孩子一般都是祖輩帶大的,出汗的時候小臉熱得通紅。這樣的孩子往往比一般孩子更容易感冒。

  2. 忽視運動的重要

    祖輩帶大的孩子運動能力差,因為怕孩子亂跑亂動受到傷害,常常抱著孩子不願意讓孩子自己去怕去跑。

  3. 影響父母的教育權威

    「你爸爸說的不對的!」「別聽你媽媽的!」這種對話是不是經常在老人的嘴裡脫口而出?孩子的世界非黑即白,他很難判斷到底誰說的是準則,因為判斷不明,所以他就會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利的立場。

  4. 總在無意間打擾孩子

    孩子在專心看書或玩玩具,老人會時不時冒出一句:「書里講什麼呀?哪個是壞人啊?」「你在搭什麼呀?要不要吃點東西呀?」孩子的專註力就在這有一搭沒一搭的交流中悄悄流失了。記住,當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事情時,一定要尊重孩子,千萬不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或是突然讚美他,這樣會打擾孩子。

  5. 破壞孩子的直覺

    孩子坐在凳子或遊戲車上的時候,老人們會經常把手放在寶寶背後,這樣的確會保護孩子不讓他摔倒,但是那隻保護的手一旦離開,孩子還是會往後仰過去,因為他一直習慣了後面有大手的支撐。

  6. 吃飯泡軟又喂湯

    為了讓孩子儘快吃完飯,祖輩經常會把食物泡軟,或者一口湯一口飯。表面看來,孩子吃得很快,實際上,食物沒有充分粉碎直接進入寶寶胃裡,沒有唾液的參與,只靠胃液,很難消化。

  7. 不停喂東西給孩子

    就怕孩子會餓,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出來後就趕快給孩子吃小麵包充饑;玩遊戲間隙還要「伺候」孩子吃零食,使得孩子肚子里總有食物,增加飽腹感,到了飯點自然不好好吃飯,而餓了又要找零食吃,形成惡性循環。

  8. 不讓孩子「幫倒忙」

    很多老人不喜歡孩子給自己「幫倒忙」,覺得費事。但等孩子慢慢長大了看到大人在忙,也不會主動幫助,因為「幫忙=搗亂」的觀念已經形成,誰都不願意自討苦吃。

  9. 對孩子一概「褒獎」

    誇自己的孫輩,情不自禁,無可厚非!但不分青紅皂白,所有的事情一概都是褒獎,那如何讓孩子明辨是非?

  10. 閱讀機會缺乏

    祖輩老眼昏花閱讀困難,有許多甚至不識字,普通話也不會講,由此導致寶寶閱讀能力滯後,閱讀興趣沒有從小形成。

最後一起看看有什麼好的辦法:

10招制勝兵法

第1招:私 聊

當我們和老人產生矛盾後:

  • 首先,要注意找准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與爺爺、奶奶溝通,那就請爸爸出馬。如果是與姥姥、姥爺溝通,就請媽媽出馬。而且,不要把問題搬上檯面,一定要找沒人的場合私聊。這樣,即使老人意識到確實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誠以對。

  • 此外,溝通前,年輕父母要盡量先表達對老人的感謝和關愛,再慢慢切入正題。

第2招:說事實

當發現老人對孩子有溺愛現象或不妥當的教育方法時,要顧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從側面提醒,說話只說事實,而不帶批評或任何讓老人馬上改變自己做法的要求。

注意:切不可當眾駁斥老人,那樣只會傷了老人的心,還讓矛盾更加惡化。

第3招:找對理由

在養育上和老人產生分歧時,不要在問題表面爭論不休。如果有科學依據,不妨將反駁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礎上。這樣既體現了對老人尊重,又容易讓老人接受建議。畢竟,所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願意孩子越來越好的。

堅信這一點,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據,老人一定也願意改變自己的做法。

第4招:把握時機

教育孩子講契機,說服老人也要講時機。

如果對方此時心情愉悅,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建議和意見易於被老人接受;如果氣氛、場合不對,說服則易遭遇反擊,最終問題沒有解決,還導致不歡而散。

第5招:曲線救國

和老人在養育中發生重隔代教育大分歧時,萬不可針鋒相對,否則問題解決不了,大家的關係還會惡化。試試這招——曲線救國,即借別人的嘴說你想說的話。

請專家幫忙。當下媒體中專家講育兒知識和方法的節目很多,可請老人一起看。專家的指導更有說服力,便於老人接受。如果節目內容正好跟自家的矛盾相同,也不妨讓老人自己看,給他反思的空間。這也是一種不揭短的做法,給老人留足面子。凡事給對方台階,大事才能化小。

第6招:老幼兼顧

年輕父母想說服老人時,往往站在對孩子好的角度去說,比如:這樣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但這樣的說法容易讓老人產生逆反心理:難道我是故意對孩子不好嗎?

因此,在和老人討論養育問題時,不妨老幼兼顧,既為孩子考慮,又為老人著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問題,也許事情更容易解決。如果遇到強勢的老 人,你可能無法說服他,他也不會承認自己有錯誤,那麼就不妨以柔克剛,讓老人體會到因為自己的讓步而使你不再為難,他們會很有成就感。

第7招:轉移引導對象

有很多事兒,矛盾的焦點並不在老人身上,也許只是導火索由老人引發。那麼,就要冷靜一下,掐斷導火索,回過頭去找真正的矛盾焦點。

第8招:常談心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大家因某種緣分走到了一起,那麼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就應該相互體諒和關懷。平時多與老人交流,不要總說孩子的事,多多溝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於在雙方有矛盾時相互理解和寬容。

第9招:善意的謊言

很多矛盾,有時候只需一個玩笑、一個善意的謊言就能解決。尤其是對於物質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節儉過來的,當看到為孩子花費過高時,會覺得不值。此時,不妨來個善意的謊言,使其安心。

比如,給孩子用稍貴些但是品質高的用品時,不妨跟老人把價格說得便宜一些,或者盡量說是打折、特價、單位發的、朋友送的等等。

第10招:冷處理

對於老人在育兒上的一些錯誤做法,有時候不必爭個面紅耳赤,冷處理反而效果更好。年輕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對老人的指責、不滿權當沒聽見就好了。不過,適當的時候,撒撒嬌,表示自己很無奈什麼的,老人的氣也就消了。

溫馨提醒:

在孩子的養育中,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當老人執意堅持自己的觀點或做法,而這種做法又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時,年輕父母則不妨做點讓步;如果是原則性問題,那麼在堅持己見的同時,也要講求溝通方式,不要硬碰硬,更不要得理不讓人。老人幫我們帶孩子,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幫助,應該盡量讓他們感到寬心、肯定和安慰。

推薦閱讀:

iphonese2購買攻略是什麼?
《最囧遊戲2》怎麼過關?
燃燒指南·東京馬拉松:最詳實的東馬中文攻略,獻給跑全球最佳服務賽事的跑者
女人30+保鮮攻略
狩獵紀元新手攻略?

TAG:育兒 | 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