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和《道德經》有什麼區別?

留白_ 06-24 15:42 27贊

《易經》和《道德經》兩者都包含辯證法哲學思想,有人說,《道德經》是《易經》的最高解釋。但是兩者的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最主要區別有兩點∶

一是所講內容不同。《易經》講的是變化以及變化的規律。易經有三大特點,「簡易、變易、不易」,從這三大特點也可以看出,易經講的就是變化。《道德經》講的是道以及道運行的規律。說白了,《易經》是「易」字,《道德經》講的是一個「道」字。

二是使用方法不同。《易經》是工具書,像字典詞典,主要是用來查的。《道德經》是方略書,主要是用來學習領悟的。

1評論

樓觀雲月 04-23 13:29 29贊

易經,和道德經的區別。從本質上來說。同歸一體。只是角度不同罷了。先說易經。易經是一本預測的書。預測是易經的靈魂。大家都知道春夏秋冬吧!24節氣吧!這就是我們老百姓常說的陰曆!遠古得《道》的人。也就是說。我們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那時候還沒有語言。為了在自然界生存。經過了多少艱辛?多少爺爺前赴後繼。鑄成了龐大的易經工程系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大數據!大數據本質上用的是0,1。易經工程系統。用的是陰陽。|。:。經過千百年,知慧再一次重疊。六十花甲。河圖。八卦。六爻。這是預測的工具。缺一不可。運古的爺爺。在原始森林中。為了生存。沒有時間像現代人一樣,說心靈雞湯。預測這一路,還保存著。陳摶。邵康傑。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數派。周公。仲尼。朱熹。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理派。科學的思維是推演法。易經的思維是歸納法。互為表裡。成為一體。缺一不可!再說一下,道德經。老子這個爺爺。用他獨特的方法。止虛極。柔弱。嬰兒乎。感悟到宇宙的本源。這些方法是別的爺爺交給他的。他沒說是誰?只是說。故人之所教,夕意而教人。易經。和道德經。本質上說的都是一個東西。永恆的大自然。亘古不變的宇宙定律!只是角度不同罷了。今日亂言。望容!

9評論

靜好145702225 04-26 04:12 16贊

河出圖,洛出書,《易經》是伏羲最早給部落用來測量天氣預報的,它有一個推演的程序。之後周文王在獄中把《易經》中的八卦演變為六十四卦,再之後孔子鑽研《易經》給《易經》的六十四卦加了384爻,並插上十支翅膀,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孔子十翼。

《易經》其實正確的說,是一部用來噬卜的書(所謂用來算命的)《易經》其中包含4種噬卜方法,分別是大衍天數,梅花易數,六爻跟八字。

但《易經》為何為群經之首?它裡面還蘊含了很多天地大道,與做人哲學,還有就是我們老祖宗伏羲所創。但我個人認為,大道若簡(這句是《道德經》老子說的),我從《易經》汲取最大的感悟是給人生的定位。

《道德經》是老子此生唯一留下的一本書,何為道德?道,是自然。德,是讓我們按照這個規律去做,」道德」就是讓我們按照大自然的規律去做事。也就是《道德經》的精髓「道法自然」。

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純樸、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張對內無為而治,不生事擾民,對外和平共處,反對戰爭與暴力。

老子最嚮往的生活是:「朝聞雞犬之聲,老死不相往來。」這是老子對太平盛世,老百姓有田耕,不用打仗的一種願望。

但後世統治者還是會把法家,儒家,道家來作為鞏固政權的手段,尤其是國泰民安之時,統治者宣揚道家是為了讓百姓順從,聽話。

總的來說《易經》,《道德經》都是一本大智慧的書,都出世也都入世,只是《易經》多了噬卜,可稱為玄學。

以上僅代表我,一個傳統文化愛好者的言論,多有不足。

9評論

一根貓毛毛 04-21 16:13 37贊

  《易經》是一本揭示變化的書(一本通過揭示變化規律,指導世人趨吉避凶的書),由太極陰陽圖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構成《易經》典籍之內容。是中華文化之源、哲學之根。不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於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經》的規律就已經包涵了黑格爾辯證法思想中的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華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來源請求],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區別是:《易經》里多是唯心的東西,《道德經》多是唯實的東西,這也是它們最大的區別。

19評論

一位英俊的二狗 04-21 08:53 30贊

謝邀。。。。

說真的以前想自學易經來著,因為我學了梅花易數,得好好看看易經,結果看了南懷瑾譯的易經之後還是一臉懵逼。。。。。不過還是講一下吧。

一、相同點:

1、都有陰陽理論。

《周易》中講「一陰一陽謂之道,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繫辭講:「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人與義。《道德經》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

2、都揭示了世界萬物的來源。

《周易》認為:「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於四時。」「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近取諸物,遠取諸身,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3、都提出萬物之間相互轉化,物極必反的哲學觀點。

《周易》中講:「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像,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剛柔相摩,八卦相盪。」「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鳴謙,上用行師征異國;君子暴變,小人革面」。「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

《道德經》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莫大於輕敵,故抗兵相若,衰兵勝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都提倡謙讓、誠信、團結的思想。

《周易》中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先迷失道,後順得常;坤載萬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括囊,無咎無譽。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有孚攣如,富以其鄰。無平不頗,無往不復。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君子如遁,小人否也。小人用壯,君子用罔。」「君子以恐懼修身。」「眾允之,志上行也。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有孚發若,信以發之也。君子以恐懼修身。」

《道德經》中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聖人為腹不為目。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曲則全,枉則直。輕則失根,燥則失君。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絕學無憂,小國寡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燥,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以其中不自大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經》五十五章:「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是說不急功近利想一下子就能成就大功業,因此反而能成就大功業。

5、都提出吉凶禍福理論。

《周易》中說:「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猶虞之象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二多譽,四多懼,近也;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觀我生,君無憂。有厲利己,不犯災也。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艱貞無咎,勿惕其孚,於食有福。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和大怨,必有餘怨,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禍莫大於輕敵,故抗兵相若,衰兵勝矣。」

6、都論述領導方法和才能。

《周易》中說: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以聖人之德,居天子之位,故萬人觀而樂之。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益盈虛,與時偕行。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益,損上益下,民樂無疆。君子以君善則遷,有過則改,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

《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故能成其私。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都提出做事的基礎很重要,要循序漸進。

《周易》風天小畜卦卦辭說:「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此卦辭是說:雨不是突然就下起來了,而是靠長時間的聚集烏雲,烏雲聚集越多,雨下得越大。但是在烏雲還沒聚多之前雨是下不來的,雨下不來,不能恩澤四方,只能在自我的一小塊地方上空活動。這就是說無論做甚麼事,要一點一點地聚集力量,在力量沒有充足之前不要有大的行動,只能在一定的範圍內展示。要厚積薄發。

《周易》漸卦初六爻辭曰:「鴻漸於干,小子厲,有言,無咎。」意思是進取不應急功近利,而要循序漸進,還應堅守正道,才會有利於進取發展。循序漸進就如同鴻雁一隻一隻地飛落在水邊。年輕人需要磨練,有點怨言也沒關係。只有這樣,才會不犯錯誤。鴻雁起落是一隻接一隻的,所以有「雁行有序」之語。這就是說年輕人求進取應該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上,不要心急。

《道德經》五十五章曰「為大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要想成就大的功業,要從細小之處的一點一滴做起。天下難於解決的大事必定由易於解決之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大事必定由細小之事積澱而來。

二、不同點:

1、《周易》中多君子,《道德經》中多聖人。

《周易》中多次提到「君子」一詞,比如:「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君子如遁,小人否也。小人用壯,君子用罔。

君子以君善則遷,有過則改,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

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渙有丘,匪夷所思。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道德經》中多次提到聖人,比如:「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故能成其私。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比喻不同。

《周易》中的比喻大多選擇戰場、狩獵、競爭、祭祀方面的動的物象,大多是動物龍和狐狸等。比如:「困龍的水;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其道窮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無攸利,不續終也」是說小狐狸快要渡河了,尾巴被打濕,不利。「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牽羊悔亡,聞言不信,其行次且,位不當也;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曳其輪,濡其尾,無咎。

《道德經》中的比喻大多選擇靜止平靜的物象,主要以水和嬰兒為主。比如「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知其雄,守其雌。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高亨先生解釋水至少有九個特點:1.能利萬物;2.大公無私;3.甘處卑下;4.不與人爭;5.心胸深遠;6.言而有信;7.應時而動;8.執政則善於治國;9.有辦事才能。老子常常通過天地、芻狗、風箱、山谷、水土、容器、車輪等具體物象,來表達抽象的道理。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有車之用,有器之用,有室之用。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3、動靜不同。

《周易》中特彆強調「動」的思想理念。是絕對的運動,《周易》中只有運動起來萬物才能健康發展,生命在於運動。「小往大來,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志同也,內君子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像,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益曬之,兌以說之,坤以藏之。」

與《周易》相比,《道德經》則是強調一種「靜「的境界。講究清靜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修身、養生」

「靜勝燥,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4、基本思想有異。

《周易》基本屬於儒家思想。《道德經》屬於道家思想。重視無欲、無為、無用的巨大功用。

5、關於學習的認識有區別。

《周易》的思想是大力提倡學習的,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愉快學習。「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道德經》則提倡「絕學無憂,小國寡民」的思想。老子認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絕學無憂。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8評論

李論姿勢 05-28 02:03 12贊

為什麼《易經》是群經之首?為什麼《道德經》是萬經之王?

通常標準答案是這樣的:「這兩部偉大著作是中華文明的基礎哲學,對中國的政治、科學、宗教、哲學、人文、民族性格等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說的沒錯,但我們需要知道為什麼。

《易經》到底是什麼?《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何以竟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易經》為什麼是群經之首?

我以極簡主義的態度,咱們來直指根本。

《易經》是什麼?「易者,象也。」

「上天垂象,聖人則之」。天地彰顯無窮徵象,聖人法之以惠蒼生。

「象」有什麼特點?群義,一個象往往包含多種意義或事物。

比如,乾:為天,為健,為父,為首、為君……

我們看《易經》的八卦、六十四卦、384爻,和天地萬象比起來似乎卦象太少了、太具體了,實際上並非如此。任何時間、地點、環境、人物、目的……從來沒有完全相同的因素,所以《易經》的世界永遠豐富多變,卦象演化之義無窮無盡,但在總體上又可歸為一個象。

這個「象」是什麼?就是「把天地法則打開給人看」。

《易經》就像一個偉大神奇的母體,是永遠可以汲取營養的源泉,所以可稱之為「群經之首」。

《道德經》為什麼是萬經之王?

說起《道德經》,首先還要回到《易經》這個神奇的母體。因為《易經》是老子的重要思想源頭。我在這裡不講老子對《易》的繼承,只說他何以稱為「萬經之王」,談談老子對《易經》的超越是什麼。

再以極簡主義的態度,我們來直指根本。

八個字:萬象歸一,大道無極。

《易經》的基本原則是上天垂象,從天地抽象出基本八卦衍生萬象。就像一個無私的母親,把天地萬物的規律打開給老子看,老子汲取《易經》的營養,實現了一次偉大超越。

老子把天地萬象合而為一,抽象出一個總象,叫作「道」,將道的性狀表述為「無極」。

《易經》里沒有「道」這個字,甲骨文里也沒有發現,雖不能完全確定這個字是老子發明,但至少從老子開始「道」變得無比重要。

「道」這個字有多偉大?從太極八卦來看,《易經》和《道德經》都契合太極陰陽,一方面《道德經》是對《易經》太極八卦的深刻解讀應用,而老子最重要的一個貢獻,就是從太極到無極,把人的思維從太極中超脫出來,立於無極重構了秩序體系: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是對天地宇宙的一次偉大超越,天地宇宙不再是終極真實,而是道的彰顯。中華文明擁有了無限和永恆。這次超越之偉大,無論怎樣讚歎都不為過。

奇妙的是,老子重構的體系秩序仍然符合《易經》,符合太極八卦,

孔子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說:「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老子和孔子合在一起,就是我們很熟悉的那句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如果說太極是宇宙萬物演化的總法則、總規律,那麼太極還有宇宙時空,還可以模擬抽象出一個太極圖,而無極沒有宇宙時空的概念,是演化太極的演化之源、演化之母,無形無相又無所不在:「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這是對人類思維的絕對超越,因為《易經》是重要源頭,所以可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又因為「道」的絕對超越,所以《道德經》可稱為「萬經之王」。

暫且回答到這裡,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我的創作,相互交流進步。

6評論

魔鬼166515121 06-01 23:50 7贊

這個問題須從中華民族古老的神話傳說說起,盤古開天地、伏羲開天的神話故事代代相傳、深入人心,撥開層層神秘的神話色彩,表達的是中華民族全體對古代先祖聖賢的萬分尊崇。

二則傳說中,開天地和開天,其實並無區別。開並不是開劈,而是揭示,開天地、開天,揭示天地間(即自然界)規律真相。

盤古年代,文字、工具還未形成,人們交流形式處于于語言與肢體語言為主階段,盤古體悟自然真相,教示於人們,只能停留於口口相傳模式。

這樣代代相傳,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先賢用生命去體悟自然界的真信息,只是找不到很好的表達方式。這樣過了不知幾千個寒暑,中華大地終於出現了又一位不世聖人一一伏羲,他參透自然全息的同時,也想出了一種完整的表達方法一一圖象,這就是先天八卦圖。伏羲先天八卦以圖形的方式,形象地揭示了自然界由混沌無極到太極到陰陽、六氣交合化生五行萬物的全過程,萬物產生、運作皆從屬於這一規律,其中也包括人類,先天八卦可以用來完整地解釋人之形成以及生命運作模式的全套中醫生理學,生理的失常即病理,它也是病理學的依據。後世中醫學基礎理論皆源於伏羲八卦,包括整體論、陰陽學說、精氣神學說、六氣學說、經絡學說、五行臟象學說、五行運化、輸布、歸藏學說等,無一例外。

盤古開天地開啟了中華文明,伏羲制八卦則是中華文明成形的標誌。

圖形演示既形象也抽象,對大多數人來說,理解起來頗嫌艱澀。隨著文字的產生完善,中華民族先賢開始試圖以文字形式闡述自然界真信息。很多代人的不懈努力,但卻遭遇人們私慾膨脹、私有制的產生、發展,到春秋時代,人們認知出現了嚴重分裂,對自然界認識方法、對伏羲八卦理解及社會應該採取形態、生存、生活方式的選擇產生了嚴重分歧,這種情況下發生了中華文化史和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大事件一一百家爭鳴!百家爭鳴,爭的核心是哪一家正統地繼承了先天八卦的思想,正確地認識自然真相、規律,並依此推行其對社會的各項主張。

可是在那人心燥動的年代,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雖然沿著先賢道路以生命體悟自然,但其揭示自然真相、規律卻已為浮燥的人們所不能理解並接受,反而,似是而非的以孔子為代表的投機性的儒家學派佔據了優勢,逐步取得統治地位,沿襲了二十多個世紀。老子無奈之下,留下五千言,西行而去!

五千言即《道德經》,它參照伏羲先天八卦,以文字形式,重新闡解自然真信息,並融進了如何用元神進入並體悟自然全息的修鍊方法,為後人解讀伏羲八卦,了解、理解自然留下了寶貴鑰匙。

盤古開天地、伏羲制八卦、老子五千言,是中華文化從發現,到形成,到傳承發展的一條正統主線。在這條主線之外,商末周初文王演易,時間上處於伏義制卦與老子作《道德經》之間,那是對伏羲八卦的發揮、應用,並非發展。而孔子為易作繫辭,曲解了伏羲原詣,似是而非,其害比諸明顯謬誤更為深重、可怕。老子有言,」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說的正是這種似是而非的害處。

易為逆數,是朔源明理的學問,而《易經》中六十四卦周易推演是伏義先天八卦的發揮、推演、應用,已非易理主線;而孔子繫辭剖分,卻是概念混淆,謬誤百出,中華文化精華蒙塵、糟粕泛濫,持續走衰,孔子強釋易是根本原因!

綜上可知,《道德經》與《易經》雖皆源於伏義八卦,但卻一為中華文華之正統、精華,一為應用、發揮,內含糟粕不少。兩者在干中華民族之意義,並不難理解!

《易》為群經之首,指敀是伏羲先天八卦,不知何時起被偷天換日,收錄了周易和繫辭的所謂《易經》取代伏羲先天八卦成了群經之首,周易只是易理之應用發揮,繫辭似是而非、危害甚巨。唯實用主義讓人喪失求真精神,這種偷天換日是捨本逐末、去粗華取糟粕的作為,我們後學者正本清源,回歸正道,以道解易才是易理正宗!

1評論

小數數 06-18 17:05 1贊

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沒區別,哈哈哈哈。

連山 歸藏 失傳了,我不懂。周易知道一點。周易就是天文圖,天文曆法唄。把一個時間上的大輪迴稱為太極,一個大圈圈。然後太極生兩儀,就是把這個大圈圈分成兩半圓,一部分是白天長,夜晚短,一部分是夜晚長,白天短。然後把兩半圓在分成倆扇形,一共四個扇形,每一部分取名春夏秋冬。這麼按二進位一直往下分,在分到六次的時候,就分到64個部分。每分一次,就多一個記號,64份因為是分了六次所以沒份都有六個記號,這個記號取個名兒叫爻,64份一共384爻。每一爻稱作一天。384爻就是384天。384個小扇形組成了剛開始太極那個大圈圈,這個大圈圈也取個名,叫做年。這個384也就是每年最多多少天。有的人就說為啥每年是384天,不是365天嗎?那麼請各位看2014年多少天就行啦。

這個計算呢,是用最最原始,最老土的方法去計算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算卦。卦字左面倆土,就是一個高點的土包,右面一個卜,看形狀就是壘個大土包然後上面插一個木頭杆子,木頭杆子代表的就是卜字的那個豎,然後卜字右邊的點就是太陽照了這個杆子成的影子。 觀測的科學儀器就這麼多。觀測方法也簡單,就測每天這個影子最長能多長。這個東西,給整的高大上一點,不用土包了,成石頭圓盤了,不用木棍了,用鐵針了,然後這個東西呢就是日晷。日晷在很多地方都有,北大清華校園都有模型。根據這個日晷,人們就說要與日俱進。

什麼叫與日俱進呢,舉個例子,在把一整年這個大圈圈按二進位分三次的時候,正好一年8份,沒份三爻,這時候一共24個爻,人們給每個爻都起了名字,總稱叫做24節氣。24節氣的作用也很簡單,起初就一個作用,為了種地。 人們總結出經驗,那個節氣附近要播種,那個節氣附近要收割,那個節氣附近會開始降溫,那個節氣附近要升溫,指引人們做好準備。這個就是與日俱進。近幾年有個人改了個字,不叫與日俱進了,叫與時俱進了,意思也變了。

然後呢,人們根據這個方法測出來的一整套時間觀測法,就是我們用的農曆。為啥叫農曆,不就是說明了這個曆法的作用了嗎?就是為了農,為了種地而創造的。是不是可老土?是不是可沒面子?

上面呢大致就是易的樣子。但是為什麼我說易經和道德經是一回事兒呢。這個時候可以參考周易就行了。我們目前看周易,最多的,看十翼,十翼不是易經,是對易經的批註。對於十翼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個乾一個坤,類似的一共64句話,都是君子以怎麼怎麼。當然,十翼不僅僅是這64句話,還有比較詳盡的解釋,大家自己百度就行了。

易經和十翼的關係,和易經與道德經的關係差不多。

只不過十翼是孔子一卦一卦的批註,批註的角度是做人。道德經是老子一個整的體悟,體悟的角度覆蓋面比較廣,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就像你問這文章好不好,孔子是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的給你講,從做人做事兒的角度講,老子直接寫了篇讀後感。

但是道德經就是老子根據易經寫的?這個我不敢說。但是我敢說道德經所體悟的東西,其實就是易經描述的東西。老子稱其為道。易經描述的東西也就是道。

所以,道德經寫的是道,易經描述的是道,你說他們倆有啥分別?不過是一個是事實客觀描述,一個是個人思想體會罷了。

易經啊,讓人與日俱進,這個就是無為的思想。一模一樣。該幹什麼,你得幹什麼,還種地的時候你不種,那你就是跟天斗,就是刻意違背了天道,就是有為,那麼你就死定了,絕對收成不好。

聯繫現實,學生學習,醫生治病,老師育人,就是無為。學生不學習,醫生光想著錢,老師光坑學生甚至潛規則,那就是有為,那就是逆天而行。

最後吧,我個人感覺老子的水平比孔子高了那麼一點點。老子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跟我們我們做評論一樣,喜歡開篇點到,以下是我個人觀點,一定有不詳盡的地方,大家多多包涵,不喜勿噴。

孔子就比較霸氣,直接就懟,這個是說的啥,那個是說的啥,一點也不謙虛,哈哈。

10評論

心空由子 04-23 18:24 8贊

一般來說,我們說《易經》與《道德經》的區別,往往是在儒家思想的藩籬內觀讀理解,不能真正了解二者的本質區別。不僅僅是對《易經》與《道德經》如此,對所有中華國學~嚴格來說是華國學或者泰華國學,中國人~嚴格說是華國人或泰華人、華人~都一定要突破儒學藩籬,才能真正領悟繼承到泰華國學的精華。

嚴格來說『』易經『』一詞不是書名而是稱譽,是不能加書名號的。「易經」是易這個學術科目即易學(古代也稱易術)的經典著作。在大中華即泰華歷史上,易學或者易術的經典著作即『』易經『』,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本原易學(只講易學原理)的經典著作,這類易經屬於本原易經。第一部本原易經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易經,是伏羲創立易學而原創的易學著作《原易》,加上經典著作標識可以稱作《原易經》,這就是被「三易」與醫學、數學等引用的象數易學原理作品《河圖》與《洛書》(公共傳播系統與道家傳播系統為主)、爻卦易學作品《爻圭》(爻圭被用於占卜叫爻卦,爻卦這個公共傳播系統與儒家傳播系統)。因為古人科技文化發展處於較低階段而不得不崇尚占卜預測,易學創立就被應用到占卜術領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占卜應用易學。根據華語文字學原理,用於占卜術的易學的爻圭叫做爻卦(爻構成圭或卦)。爻卦是爻圭在占卜術領域的名稱。在易學歷史上形成三部占卜應用易學經典著作即《連山》(原名可能為《艮兌》)、《歸藏》(可能是《坤乾》的別稱)與《周易》(可能原名《乾坤》)。所以,《周易》只是占卜應用易學經典即占卜「易經」之一!為何其它幾部「易經」不傳不顯呢?因為伏羲原易的圖象易學與爻圭易學專業表達的玄奧性,以及遠古文字初創性無法用文字表達傳播,導致《原易經》未能單獨流傳;而占卜術的流行又導致原易反而成了易學主要流傳方式(其它還有醫學、數學、易學、天文曆法學等方式),「三易」就成為易學最主要的傳本。但是後來周朝崇尚本朝占卜易學導致《連山》與《歸藏》流傳有限,而《周易》成為周朝八百年占卜易學官方推行本,孔子創立儒學又以《周易》為範本,孔子講授易學(孔子是歷史上首開平民教育先河的偉大教育家)的講義或者儒生筆記被整理成為《周易大傳》即《易傳》。但是在東周學術大創新時期還產生了其它很多非儒易學著作。秦朝獨尊酷法焚毀非占卜、農醫等外的學術,非占卜類易學基本被毀滅。漢代獨尊儒術禁毀百家而導致孔子講授儒學的範本《周易》及其《易傳》成為儒家的「易經」,其它易學著作和「易經」被禁毀而未能恢複流傳。所以,所謂《周易》及《易傳》成為漢代以後的「易經」,純粹是漢朝思想學術文化唯儒專制的惡果!儒家為了達到偽造儒家聖人與唯儒排異的學術思想獨裁目的,還把《易傳》拆散以對應《周易》占卜著作條文,形成了原有三大易經之一的《周易》與儒家占卜易學解讀易學著作《易傳》合一編纂的「儒家易經」。為了區別各種『』易經『』,「儒家易經」作為書名應當稱作《儒易經》。所以,即使是占卜易學經典即占卜易經之一的的《周易》,也與後世儒家「易經」也有著本質區別。本問題所說的「易經」實際上就是專指《儒易經》。

知道了易學的歷史和「易經」的本質,就好理解儒家「易經」即《儒易經》了。伏羲即泰皞帝原創的《原易經》是講易學的基本原理的,主要是把天人事物的關聯結構關係抽象為象數關係,用圖象與爻圭表達象數,通過象數的同異融構原理及其關係表達事物的關聯結構變易的規律性與奇異性(前者只有少數學者如道家學者認識到,後世學者往往忽略了後者)。而占卜易學經典是講述以易學象數原理為理論指導占卜預測事變吉凶(相對人而言)的易學應用原理。其中『』儒家易經『』即《儒易經》是儒家尊崇的占卜易學經典《周易》及儒家對其進行儒學解讀的經典著作《易傳》的合稱。雖然是「儒家易經」,但是其原作包含了伏羲原易經典的爻圭易學體系即「爻卦」表達的符號象數原理。由於其它「易經」與易學著作被毀(包括戰爭毀滅和秦火焚毀),儒家傳播的《儒易經》就成為易學獨本~直到現代出土了秦朝以前的易學文本為止都是這樣。《儒易經》的公共文本部分即《周易》部分是三大占卜易學經典即「三易」的秦後獨傳本,雖然是占卜應用易學但是其中引用伏羲原易學的爻圭部分,包含了原易經的爻圭易學內容。

由於易學是最早建立的象數邏輯(義由)理論著作,後世的其它學術都基本上受到易學原理理論或者規律(易道或易理)指導,或者受到易學的啟發,所以易學就成為泰華眾學之源,「易經」(而不僅僅是《儒易經》)就成為『』群經之首『』。其中的道學就是典型的易學衍生學術,並形成道家學派。

道學是研究天人事物的普遍規律或者普遍原理(即道)的泰華學術,這就是易學規律~易道的哲思化專門學術。所以,道學是中華哲學源頭,可以稱作哲道或哲道術。道學的開山之作是老聃原創的《老子》即《道德經》。老聃的《道德經》是對天人事物的變易規律即「道」及其人文衍生即「德」的語言表達。由於《道德經》是東方哲道學的第一部經典著作,其它哲道學著作大多受到其影響,所以被譽為「萬經之王」(如此則《原易經》就是『』經中之經『』、「兆經之帝」)。雖然《道德經》也是專門講述易學道律,但是《道德經》是離開易學本原表達方式~圖象與爻圭或者爻卦的純粹原理的語言表達形式,同儒家易學對於占卜易學的對應性解讀語言表達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周易》是《道德經》的理論源頭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源頭,其它還有《連山》、《歸藏》等等。至於《易傳》,後於老子《道德經》。這就順便說一下:《道德經》原名《老子》,因為一部分說「道」,另一部分說「德」(德的原意是人認知事物本原而獲得的正確的或符合事物本原的腦心知識即本原知識,也就是學術原理,而不是後來引申理解的行為規範的「品德」之意),所以被後世稱作《道德經》。

伏羲《原易經》與老聃《道德經》是泰華國學最古老的學術思想與理論基礎,是最偉大的兩部哲道理論經典(第三部是義由邏輯學與義道治世學經典《墨子》、第四部經典是東方通學經典《荀子》,以上四部構成了東方哲道學、工具學和義由或邏輯學的基礎理論,是先秦乃至整個泰華歷史上學術價值最高的四大泰華國學經典)。

說明:以上內容出自第一部現代學術形式的易學原理著作即光音子(大陸貴州的趙永茂)的易學專著《易學本原道論~亘易科學基本原理》一書(該書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得一部全面而又透明地表達了伏羲本原易學的基本原理的易學著作並有很多理論創新)。

2評論

兜率閃輝光小兜 04-21 18:18 9贊

二者所以被認為是經首經王,是從其哲學意義而言的。講清講明兩經的同異,要很大篇幅。簡單地說,《易經》是把萬事萬物提純抽象為八卦,又把八卦兩兩相重,演生出64卦,卦辭為文王姬昌所著,384+2爻為文王之子姬旦所著。講的是事物運動變化的趨勢,狀態,規律。《道德經》是把萬事萬物的運動變化的規律中,找尋到了道的存在和作用。分81章。是文王父子(包括武王姬發)建立的周朝的守藏室之史李耳(老聃)著。兩經均難懂,更難精通。史上對兩經讀懂的往往是世外神仙級的高人。在世間的則是帝王將相類人物,最低也是大學者。兩經一直受到史上除中國人外包括外國智者的熱衷鑽研,並有奇蹟般的發現與收穫。

3評論                                      
推薦閱讀:

代孕到底該不該合法化呢?
判斷一個社會是法治社會還是禮治社會的標準是什麼,法治與禮治各自的本質含義是什麼?
死者是否有人權?
人有高低貴賤之分嗎?
青年人在特別疲憊時是否可以不給老年人讓座?

TAG:道德 | 道德經 | 易經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