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風雲 · 人物篇丨上古三皇之地皇—神農
炎帝神農,烈山氏,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因其以火德王又稱為赤帝或炎帝,農氏族的始祖。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於厲山(今湖北隨縣厲山),繼伏羲之後成為天下共主,傳說是農耕和醫藥的發明者,又創造五弦瑟,開始蜡祭和市場。古文有曰:炎帝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首辟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弦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製作陶器,改善生活。烈山氏推動了中華民族文明的進程,與黃帝結盟形成華夏族,炎黃子孫之名也因此而來,故為三皇之一。
大賢降世
烈山氏的出生也具有傳奇色彩,《史記·五帝本紀第一》有記載: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意思就是說,神農姓姜,其母名為任姒,一日游 華山,看見一條神龍,身體馬上有反應,回來就生下炎帝。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據傳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顯現出了其聰慧,異於常人,其中的真實性確實有待考證。
炎黃誕生
炎黃的融合起源於阪泉之戰的結果,《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主要講的是炎帝烈山氏所處的部族(今陝西南部)為了向東發展與黃帝部落發生衝突,黃帝擅長兵伐之術,大敗炎帝,為了保證部落的發展二人結盟,組成華夏族,炎黃子孫的稱號也因此由來。
功於萬民
炎帝一生為族人部落發展考慮,教化萬民,後世記載主要有以下八大功績。
始作耒耜,教民耕種。解決了上古部族吃飯難的問題,使人類由原始的游牧民族向著農耕文明進化;
遍嘗百草,發明醫藥。為減輕族人疫病痛苦,遍嘗草藥,一致一日中毒七十餘次,為華夏民族留下了寶貴的醫藥至理《神農本草經》;
治麻為布,製作衣裳。使人類告別了以獸皮,樹葉裹體的時代,真正邁向文明社會。
日中為市,首倡交易。發明了貨物流通,以物易物,這是傳統商業的雛形。
削桐為琴,練絲為弦。教化萬民,陶冶身心,使部族得以安定,避免混亂。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一方面增強了族人與野獸搏鬥的生存能力,護衛勞動成果,另一方面為狩獵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作陶為器,冶制斤斧。改善了部族的生存環境,勞作的糧食得以貯藏,蒸食;
台榭而居,安居樂業。建造房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然災害的侵蝕,使得族人得以安居樂業。
相關記載
關於炎帝的記載最早源於《山海經》中的《海經》:《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互人之國,人面魚身。炎帝之孫,名曰靈契。靈契生互人,是能上下於天。」 《山海經·海內經經》:「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殳始為鍾,為樂風。」「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壤,以處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其中或為民間傳說,或為神話故事,其真實性有待考證。
炎帝之功,利於萬民,帶動了中華名族文明的發展,進一步完善了伏羲治世的繁華,被萬民歌頌。華夏民族的誕生離不開先輩的開拓,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將這份榮譽傳承,乃至千萬世。
PS:本系列文章帝皇編排次序主要以《帝王本紀》為參考。文獻過多,不一而足;不便之處,盡請見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