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 依戀故土,是因為那裡有父母
06-01
依戀故土,是因為那裡有父母
我是在濟南工作和生活的安徽人。
在沒有成家之前,每年的探親假,往往歸心似箭,那種回家的感覺真好。每當踏上故土,就覺得心曠神怡,心中涌動著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就像在海上漂泊的一葉扁舟,回到了寧靜的港灣。老家有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有親人相聚時的幸福和溫暖。在老家和父母聊聊天,做點好吃的,閑著的時候出去逛逛熟悉的大街小巷,看看菜市、魚市的熱鬧景象,聽聽久違的鄉音土語,甚至聞聞空氣中飄來的海風的味道,都是那麼的親切。成家有了孩子之後,放假時把女兒帶回家讓父母看看,一家人其樂融融,更是享受到了一種非常溫馨的天倫之樂。 自從母親去世後,回家的感覺中就多了一絲空虛和惆悵。因為父親失去了老伴,生活中多了孤獨和寂寞,而少了溫暖和充實。因此,每次回老家更是一種很迫切的心情,我知道,父親在盼著我,盼著我早點回到他的身邊。記得母親去世後的那次回家,車到蕪湖是凌晨三點,我想父親還在睡覺,回去早了還得叫醒他,所以就在車站呆到五點多才往家走。當走到老屋的後窗外時,看到屋裡已經亮著燈了。我想,父親起床還挺早的。來到院門前一推,大門已經打開了,看來父親早就等著我了。還在院子里我就看到了父親在屋裡走動的身影,我問父親怎麼起得這麼早,父親說,「你是不是三點多的時候叫門來?我聽到你叫門的聲音就醒了,起來打開門看了看,又沒有人來。」這肯定是父親等我等出的幻覺,三點多的時候,我正在車站,想像著父親在家時的情景。父親見到我,顯得特別開心,臉上掛滿了笑容,張羅著給我做好吃的。父親說,看到我回家了,她高興得心裡直發慌。在家陪著老人聊天,特別是耐心地聽他說說話,父親就顯得特別興奮。有時候,父親怕我寂寞,就跟我說,「出去逛逛吧,在這裡出生,在這裡長大的地方,這半年又有了很多變化,又開了家百貨商店,去看看吧。」
於是,就出去走走。都說「月是故鄉的明」,到街上轉轉,感覺老家的一切還是那麼親切。我曾經想,依戀故土的情結對於一個在外地工作的人來說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隱藏在心靈深處的生活積澱;我深深地依戀著老家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是因為曾經的過去,她在我的身上留存了太多的信息:在雲溪河裡游泳、釣魚、滑冰,去小操場打球,還有我家門口的綉溪公園小湖裡泛起的一片草綠色的浮萍,像圖片一樣留在我的腦海里……
人生的一切,不過是由一個個短暫的瞬間構成,再美好的時光也不可能恆久地存在和有片刻的停留,時間會把一切都帶走。每當假期結束,要離開父母親的時候,他們總是依依不捨,一種傷感的離愁別緒每每縈繞在我的心頭,以至於離開老家後很久都揮之不去。我思念父母親,同時也對老家的一切充滿依戀之情。 前天,是母親離開了我們十五年忌日。回家給母親上墳的時候,下了火車,我突然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老家不再有那種親切感了。我站在街頭,心中泛起一種舉目無親的孤獨、凄涼之感。這就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那些熟悉的大街小巷,熱鬧的農貿市場,親切的鄉音土語,還有輕柔拂面的潮濕的海風———老家的一切,我曾經懷著深深的依戀,如今卻因為母親的逝去而蕩然無存。我知道,沒有了母親,我已經不再屬於這裡了。雖然老家還有姐姐、哥哥們,雖然他們說,父母親不在了,你也要常回來,這裡還是你的老家。但我的心裡空蕩蕩的,沒有了父母的老家已經沒有了家的含義。父母是兒女們的核心,因為有父母的存在才使得兄弟姐妹們圍繞在一起;父母不在了,兒女們也就失去了這個中心。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以前,有父母在,回到家裡覺得很踏實,很隨意;現在父母親不在了,住在姐姐、哥哥們家裡,就有一種做客的感覺。
在歸途的火車上,我就想,在外地生存的人就像一隻在天上飄著的風箏,你對家鄉的依戀是因為有父母在那頭牽著線,當父母不在了,在外的兒女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隨風飄落。推薦閱讀:
※因為父母將子女撫養成人,所以子女孝順父母就是應該的嗎?
※孝道學人紫微八字~關愛父母篇㈡
※父母逼我生二胎,我不知道怎麼處理和父母的關係?
※如何避免因為父母素質、文化水平低而導致對子女的教育失敗?
※為什麼有的男孩子在 20 歲左右的年紀總是和父親難以相處?
TAG: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