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專題(7)—— 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古詩詞賞析

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就詞論詞說起李清照,就不能不提她和趙明誠神仙眷侶一般的甜蜜生活。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對夫妻事實上也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般自始至終的甜蜜。這首《鳳凰台上憶吹簫》就是很好的佐證。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和公公趙挺之因得罪權臣蔡京而受到衝擊。先是李格非被罷官,回到山東老家。不久,趙挺之去世,趙家開始敗落,舉家回到故鄉山東青州。青州10年,李清照和趙明誠更加恩愛,夫妻倆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收藏,繼續撰寫整理《金石錄》,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10年中,政治格局發生變化,蔡京被驅逐出政治舞台,趙明誠再次重返仕途,在一些州郡開始擔任官職。由於種種原因,趙明誠沒把李清照帶在身邊,二人開始兩地分居。這首《鳳凰台上憶吹簫》是李清照在思念趙明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李清照在這首詞裡邊用到兩個典故,一個是「武陵人遠」,一個是「煙鎖秦樓」。「武陵人遠」說的是漢朝時有兩個人在山裡迷了路,然後碰上了仙女,並與其生活了半年多。等他們再回到自己家,才發現世間唯有自己的第七世孫,正所謂「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煙鎖秦樓」是說秦穆公時,有個善於吹洞簫的年輕人蕭史,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兒弄玉嫁給了他,弄玉嫁給蕭史之後專攻吹蕭,而且就是模仿鳳凰的叫聲。終於有一天,簫聲引來了鳳凰。而後,蕭史和弄玉就騎著鳳凰飛走了,從此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了。「煙鎖秦樓」是蕭史弄玉夫妻倆騎著鳳凰飛走了,而現實情況是,趙明誠一個人「騎著鳳凰」走了,李清照獨守空房。「武陵人遠」更是說主人公跟仙女生活了一段時間又回來了。兩個典故用得很蹊蹺。那麼,分居異地的二人究竟發生了什麼呢?青州10年固然和諧美滿,但歲月催人老,李清照當時年近四十。趙明誠做了萊州知州,收入和地位都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且社會上流行蓄養侍妾和歌伎。連蘇軾都蓄養了歌伎和侍妾,趙明誠自然也沒能免俗。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里記錄了相關信息。因此,像李清照這樣聰明敏感的女子,又怎能體會不到丈夫對她感情的微妙變化呢?在這段時期,李清照在她其他詩詞里也表現出了強烈的被冷落的感覺,她意識到在夫妻二人感情和婚姻上出現了重大的危機感。所幸,二人愛情的基礎是建立在共同的趣味、愛好和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因此感情雖出了問題,卻不足以使他們的婚姻產生破裂。趙明誠也很快認識到,能了解他內心世界,真正與他分享快樂的永遠只是李清照。

文壇掌故志趣相投遇良人《宋史》提到李清照時用了7個字:「詩文尤有稱於時。」就是說她的詩文在當時被人們所讚頌。李清照在少女時期,其詩詞作品就在士大夫中間流傳很廣,而這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那就是太學生趙明誠。元代《琅嬛記》里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趙明誠在家睡覺,夢見了一本書,其他內容記不得了,只記得其中有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醒了之後就把這個夢告訴了父親趙挺之,請父親幫他解釋一下。這話聽著好像前言不搭後語,可姜還是老的辣,趙挺之一聽,就知道他這個21歲的兒子定是愛上了一個女孩。趙挺之說,「言與司合」正是一個「詞」字,「安上已脫」是一個「女」字,「芝芙草拔」不就是「之夫」兩個字嗎?三句話合在一起就是「詞女之夫」。說明這個女孩會寫詞,而真正能夠入趙明誠法眼的寫詞的姑娘,在當時也就是李清照了。這個故事是真是假無從考證,但既然元代的書都寫了這一段,那麼也不難看出,趙明誠和李清照的愛情故事有多出名。再說趙明誠,他雖出身高官之家,卻沒有一點紈絝子弟的不良習氣。他從小喜歡收藏金石字畫和文物。趙明誠是太學裡的太學生,太學是宋朝官宦子弟及優秀的平民子弟進入的學校,太學設上舍、內舍和外舍三種等級,其中你要是在太學裡邊做到了上舍,不用參加科舉考試,經過一段的學習和考試以後,可以直接做官,而且做的是京官,所以在太學裡做太學生,在政治上是很有前途的。18歲的李清照與21歲的趙明誠相互傾慕對方的才華與為人,有著共同的感情基礎,可謂是志同道合,兩情相悅,終於喜結良緣。婚後,二人生活幸福甜蜜,堪稱一部愛情經典。不過,和我們想像得不一樣的是,這對新婚燕爾並非天天耳鬢廝磨,還在上太學的趙明誠每月只有初一和十五才能請假回家。而且,二人生活也算不上富裕。嫁給趙明誠之後,李清照很快對趙明誠的金石字畫文物收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要收集文物字畫,必然需要大量金錢投入。雖說趙明誠的父親是三品大員,後來還官至宰相,李清照的父親也是個六品的官,但他們當初都是貧寒出身的讀書人,所以家風極嚴,從不允許兒女亂花錢,因此小夫妻二人也沒什麼零花錢和私房錢。加上趙明誠做太學生,本來沒有經濟收入,畢業後只做了個小官,俸祿剛夠養家,哪還有富裕的錢去買金石字畫?後來,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里記錄了他們應對之法——典當衣服。每次趙明誠從太學回來,他們夫妻倆結伴到當鋪去,夏天時把冬天的衣服先當了,冬天再把夏裝典當了。二人揣著換回來的五六百錢,就到大相國寺那裡的廟會上去淘文物。這對小夫妻就一直過著非常純樸、淡泊,又高雅的生活。

不惜一切棄孽緣李清照一生經歷了很多很多的苦難和坎坷——國破、家亡、財散、喪夫、再嫁、離婚、孤獨終老。她的第一段婚姻在結婚28年後,畫上了一個悲痛欲絕的句號。趙明誠積勞成疾,在建康去世,當時李清照只有46歲。兩個現實擺在李清照面前:一就是她孤身一人,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二就是趙明誠雖然去世了,但他留下了一大筆的文物遺產,大概是兩萬多件古籍圖書,還有兩千多卷的碑刻金石的拓本和摹本,這些文物不應毀於戰火或者落入金人之手。在山河破碎、黎民塗炭的歲月里,46歲的李清照帶著丈夫留下的金石文物在戰亂中孤身一人,四處逃離。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飽嘗戰亂流離之苦,她在《清平樂》這首詞中,用「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來慨嘆獨自一人逃亡,流落他鄉的苦悶心情。但不管怎麼說,李清照費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在建炎四年四月將她和趙明誠愛情婚姻生活見證的文物進獻給了朝廷。可隨後風波再起,在顛沛流離中,李清照身心均受損害,而且接二連三地丟失了很多文物,她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李清照後來給翰林學士綦崇禮寫過一封感謝的信,信的題目是《投內翰綦公崇禮書》。在這封書信裡邊,她非常詳細而系統地說了自己和張汝舟糾葛的過程。大體上,就是巧舌如簧張汝舟先主動接近李清照,為她編織了一個幸福、美滿、溫暖的家庭幻象。剛剛經歷了眾多苦難的李清照,在情感與生活中都非常需要一個依靠。而張汝舟恰好出現,給了她承諾,雖然李清照願意下嫁張汝舟有著多方面考慮,但至少她希望生活從此安穩。可正式結婚以後,李清照發現上當受騙了。李清照很快看出張汝舟學識修養低,個人道德品行敗壞,同時,她看清了張汝舟跟她結婚就是為了文物。更令人氣憤的是,張汝舟有嚴重的家庭暴力行為,常常因為文物的管理權問題對她拳打腳踢。剛剛結婚一百多天時,李清照便決心離婚。在宋代,從來只有丈夫休掉妻子,即使妻子主動提出離婚,也要得到丈夫的首肯。張汝舟自然不同意離婚,李清照也不是等閑之輩,她告發張汝舟在做官過程中,虛報了考試次數,騙取官職。李清照在給綦崇禮的信裡邊說,這個官司當時驚動了宋高宗,宋高宗委託司法機關、監察機關專門調查此案。結果確實是虛報舉數入官,所以撤除官職,發配到廣西柳州。按法律,丈夫被流放,妻子不但可以離婚,還可以保有屬於自己的財產。但宋代還有一條法律規定,若妻子告丈夫,丈夫果真有罪,算是自首,可妻子也得坐兩年牢。值得慶幸的是,李清照沒有坐兩年的牢,只坐了9天就放出來了。而這也得益於李清照人脈廣,她是在眾人的幫助之下才比較順利地脫離了張汝舟和這樁糟糕的婚姻。李清照晚年再嫁婚變,除了寫給綦崇禮的這封信外,再沒有留下其他詩文。可以看出,這是一段她不願再提及的往事。    (本文部分素材摘編自《百家講壇》欄目、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唐宋詞鑒賞辭典》,中國電視報記者李冰)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譯文: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凄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湧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早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大雁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誠明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啊!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挨到天黑!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夠說盡!


推薦閱讀:

緣過,物是人非
重逢後最怕聽到你的告白

TAG:中國 | 詩詞 | 李清照 | 物是人非 | 中國詩詞大會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