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的起源與嬗變(二)
06-01
西方禮儀的起源 在西方,禮儀一詞,最早見於法語的Etiquette ,原意為「法庭上的通行證」 。但它一進入英文後,就有了禮儀的含義,意即「人際交往的通行證」 。西方的文明史,同樣在很大程度上表現著人類對禮儀追求及其演進的歷史。人類為了維持與發展血緣親情以外的各種人際關係,避免「格鬥」或「戰爭」 ,逐步形成了各種與「格鬥」 、「戰爭」有關的動態禮儀。如為了表示自己手裡沒有武器,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沒有惡意而創造了舉手禮,後來演進為握手。為了表示自己的友好與尊重,願在對方面前「丟盔卸甲」 ,於是創造了脫帽禮等。 在古希臘的文獻典籍中,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先哲的著述中,都有很多關於禮儀的論述。中世紀更是禮儀發展的鼎盛時代。文藝復興以後,歐美的禮儀有了新的發展,從上層社會對遵循禮節的繁瑣要求到20 世紀中期對優美舉止的讚賞,一直到適應社會平等關係的比較簡單的禮儀規則。歷史發展到今天,傳統的禮儀文化不但沒有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科技現代化而被拋棄,反而更加多姿多彩,國家有國家的禮制,民族有民族獨特的禮儀習俗,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禮儀規範程式,國際上也有各國共同遵守的禮儀慣例等。有的國家和民族對不遵守禮儀規範者,還規定了一定的處罰規則,有的已把禮儀作為公民就業前的「入門課」 ,被企業錄用的大學畢業生,也必須先經過嚴格的禮儀訓練,才能上崗工作。 從上述關於禮儀的含義及其源流的敘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禮儀在中國作為社會秩序的一部分而受到中華民族歷代賢良的廣泛重視和提倡。第二,禮儀是為維繫和發展人際關係而產生的、並隨著人際關係和其他社會關係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它不僅是社會交往的產物,也是國際文化交流的產物。第三,禮儀是施禮者與受禮者的情感互動過程。正如枟禮記· 曲禮上枠所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第四,禮儀是一種程序,有一定的規則,不是毫無聯繫的某些行為的堆積組合。第五,禮儀規範、程序是一定社會的人們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第六,遵行禮儀是現代人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
推薦閱讀:
※分析何為八字,八字的鼻祖與起源
※大爆炸的那一刻,是否已經有了牛二定律?
※扒一扒情人節的起源:殘酷迫害 + 誤打誤撞
※紅燒牛肉麵速食麵是怎麼進入中國市場?
※生命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