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短序隔距蘭、綠花隔距蘭、紅花隔距蘭、凹舌蘭

 

短序隔距蘭,莖圓柱形,,葉肉質,狹長圓狀披針 形,花序從莖的中部或中上部的葉腋發出,長2––––6厘米,下垂,不分枝,花肉質,開放,萼片和花瓣橘黃色帶紫色條,花瓣近長圓形,比萼片小,先端鈍,具5條脈, 花期6月。

形態特徵

莖圓柱形,長達30厘米,粗約7毫米,節間長約2厘米。[1]

  

葉肉質,狹長圓狀披針形,通常長7-11厘米,寬約1.5厘米,先端銳尖,背面中肋隆起,近先端處尤甚,基部具關節和抱莖的葉鞘,表面具許多不規則的皺紋,在上面中肋凹陷而背面隆起呈龍骨狀。[1]

花序從莖的中部或中上部的葉腋發出,長2-6厘米,下垂,不分枝;花序柄被數枚肉質、寬卵形的鱗片狀鞘;花序軸肉質,粗短,密生許多花;花苞片寬卵形,肉質,長2-3毫米,先端急尖;花肉質,開放,萼片和花瓣橘黃色帶紫色條紋;中萼片近長圓形,舟狀,長6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稍鈍,具5條脈;側萼片稍斜卵形,與中萼片等大;花瓣近長圓形,比萼片小,先端鈍,具5條脈;唇瓣除中裂片紫色外,其餘為淡黃色,3裂;側裂片鐮刀狀三角形,先端銳尖;中裂片厚肉質,箭頭狀三角形,先端收狹並且深裂為2條尾巴,基部兩側向後伸長為三角形的裂片,上面中央具1條縱向的肉質褶片;距短鈍,與子房幾乎交成直角,具發達的隔膜,內面背壁上方具肥厚的胼胝體;胼胝體長大於寬,不裂,兩側壓扁,下端擴大成三角形並且被乳突狀毛;蕊柱長3毫米,具短的蕊柱足;蕊柱翅在上部稍擴大;蕊喙肉質,舌狀,伸出蕊柱翅之外;葯帽前端伸長,先端截形並且具寬的凹缺;粘盤柄倒披針形,基部曲膝狀摺疊,兩側邊緣外卷;粘盤大;半月形。[1]

花期

花期6月。[1]

編輯本段產地分布

海南(保亭、瓊中)、廣西西南部(靖西)、雲南東南部至西部(西疇、麻栗坡、鎮康)。生於海拔500-16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樹榦上。分布於錫金、印度東北部、越南、馬來西亞。模式標本采自錫金。

綠花隔距蘭,莖直立或下垂,圓柱形,葉二列,狹長 圓形,花序側生,與葉對生, 比葉長或短,不分枝或具短分枝;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具多數花;花稍肉質,淡黃綠色;中萼片近橢圓形;花瓣斜長圓形,長2.5—3.5毫米,寬約1.2毫米,先端鈍;花期4—9月。產台灣(蘭嶼、烏來、太平)。生於海拔約200米的山地林中樹榦上。日本(琉球 群島)、菲律賓也有。

中文學名: 綠花隔距蘭
拉丁學名: Cleisostoma uraiense
別稱: 烏來隔距蘭、烏來閉口蘭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科: 蘭科
亞科: 蘭亞科
族: 萬代蘭族
屬: 隔距蘭屬
分布區域: 台灣、日本、菲律賓

 

形態特徵

莖直立或下垂,圓柱形,長20-40厘米,粗4-6毫米,具多數葉。[1]

葉二列,狹長圓形,長達20厘米,寬1.2-2厘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2]

花序側生,與葉對生,比葉長或短,不分枝或具短分枝;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具多數花

  

;花苞片小,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梗和子房長2-3毫米;花稍肉質,淡黃綠色;中萼片近橢圓形,凹的,長約4毫米,寬2.5毫米,先端鈍;側萼片近似於中萼片,稍較窄而歪斜,先端鈍;花瓣斜長圓形,長2.5-3.5毫米,寬約1.2毫米,先端鈍;唇瓣厚肉質,3裂;側裂片小,直立,斜三角形,先端銳尖;中裂片近半圓形,長約1毫米;距短而鈍,長約2毫米,內面在背壁上方的胼胝體無毛,具不甚發達隔膜;蕊柱長約2毫米,基部具短的蕊柱足;葯帽前端稍收窄,先端鈍;粘盤柄纖細,粘盤近圓形。

花期

花期4-9月。[1]

產地分布

產台灣(蘭嶼、烏來、太平)。生於海拔約200米的山地林中樹榦上。日本(琉球群島)、菲律賓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台灣。 我們沒有看到本種的標本,上面描述來自原始文獻和《台灣蘭科植物》 (1997) 以及《台灣植物志》 (1978) 的記載。

紅花隔距蘭,植株通常懸垂。莖細圓柱形,葉肉質,圓柱形,伸直或稍弧曲,花序側生,斜出,比葉長,通常 分枝,花序柄基部具2—3枚短鞘,花序軸纖細,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密生許多小花,

花瓣長圓形,長2.2毫米,寬1毫米,先端鈍, 花期4–––6月。

中文學名: 紅花隔距蘭
拉丁學名: Cleisostomawilliamsonii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科: 蘭科
亞科: 蘭亞科
族: 萬代蘭族
屬: 隔距蘭屬
分布區域: 廣東、廣西、貴州西南部、雲南東南部至西部

 

形態特徵

整體形態

植株通常懸垂。[1]

莖細圓柱形,長達70厘米,粗3—4毫米,分枝或不分枝,具多數互生的葉,節間長1—2.5厘米。[1]

葉肉質,圓柱形,伸直或稍弧曲,通常長6—10厘米,粗2—3毫米,先端稍鈍,基部具關節和抱莖的葉鞘。[1]

花序側生,斜出,比葉長,通常分枝,花序柄基部具2—3枚短鞘,花序軸纖細,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密生許多小花;花苞片小,卵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先端急尖呈鑽狀;花梗和子房纖

  紅花隔距蘭

細;長5毫米;花粉紅色,開放;中萼片卵狀橢圓形,舟狀,長2.2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圓形。具3條脈;側萼片斜卵狀橢圓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先端鈍,具3條脈;

花瓣長圓形,長2.2毫米,寬1毫米,先端鈍,具[條脈;唇瓣深紫紅色,3裂;側裂片直立,舌狀長圓形,向前伸,先端鈍,兩側邊緣多少內折;中裂片肉質,狹卵狀三角形,上面中央具l條縱向的脊突,

脊突位於距口前方隆起呈三角形;距球形,兩側稍壓扁,粗約2毫米,末端凹人,具不明顯的隔膜,內側背壁上方的胼胝體呈T字形3裂,其側裂片近角狀,短於或幾乎等長於中裂片而稍向下彎曲;

中裂片較粗壯,基部2淺裂並且密布乳突狀毛;蕊柱長2毫米,具長約2毫米的蕊柱足;

蕊柱翅在蕊柱上端兩側各具1枚齒狀附屬物;葯帽前端不伸長,先端截形並且具寬的凹缺;粘盤柄寬卵狀三角形或鐘形,粘盤近新月形。[1]

花期

花期4---6月。[1]

植物形態

本段內容由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紅花隔距蘭花果

產地分布

生於海拔300—2000米的山地林中樹榦上或山谷林下岩石上。

分布於不丹、印度東北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模式標本產於印度東北部。[1]

凹舌蘭,植株高14––45厘米,塊莖肉質,前部呈掌狀分裂,莖直立,

基部具2––3枚筒狀 鞘,鞘之上具葉,葉之上常具1至數枚苞片狀小葉,葉常3 4(––5)枚,葉片狹倒卵 狀長圓形、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直立伸展,總狀花序具多數花,長3—15厘米,花瓣直立,線狀披針形,較中萼片稍短,蒴果直立,橢圓形,無毛,

花期(5––)6––8月,果期9––10月,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 台灣、河南、湖北、四川、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北部

中文學名: 凹舌蘭
拉丁學名: Coeloglossum viride
別稱: 綠花凹舌蘭、台灣裂唇蘭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科: 蘭科
亞科: 蘭亞科
族: 蘭族
屬: 凹舌蘭屬
分布區域: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

 

形態特徵

植株高14––45厘米。塊莖肉質,前部呈掌狀分裂。莖直立,基部具2––3枚筒狀 鞘,鞘之上具葉,葉之上常具1至數枚苞片狀小葉。[1]

葉常3 4(––5)枚,葉片狹倒卵 狀長圓形、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直立伸展,長5—12厘米,寬1.5–––5厘米,先端 鈍或急尖,基部收狹成抱莖的鞘。[1]

總狀花序具多數花,長3—15厘米;花苞片線形或狹 披針形,直立伸展,常明顯較花長;子房紡錘形,扭轉,連花梗長約1厘米;花綠黃色 或綠棕色,直立伸展;萼片基部常稍合生,幾等長,中萼片直立,凹陷呈

  

舟狀,卵狀橢圓形,長(4.2–)6–8(–10)毫米,先端鈍,具3脈;側萼片偏斜,卵狀橢圓形,較中萼片稍長,先端鈍,具4––5脈;[1]

花瓣直立,線狀披針形,較中萼片稍短,寬約1毫米,具1脈,與中萼片靠合呈兜狀;唇瓣下垂,肉質,倒披針形,較萼片長,基部具囊狀距,上面在近部的中央有1條短的縱褶片,

前部3裂,側裂片較中裂片長,長1.5––毫米,中裂片小,長不及1毫米;距卵球形,長2–4毫米。[1]

花果期

蒴果直立,橢圓形,無毛。花期(5–)6–8月。果期9–10月。[2]

植物形態

本段內容由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凹舌蘭根莖

凹舌蘭枝葉

凹舌蘭花果

編輯本段產地分布

  [3]

國內分布: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 台灣、河南、湖北、四川、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北部。生於海拔1200--4300米的山坡 林下,灌叢下或山谷林緣濕地。[1]

國外分布:歐洲至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朝鮮半島、日本、克什米爾 地區、尼泊爾、不丹及北美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歐洲[1]。

 
推薦閱讀:

這7種盆栽植物,埋在土裡就會爆盆,根本不用你管!
雨林可以人工再造嗎?
植物也能炫富?時髦的人家餐桌上都有一盤菠蘿
天真的風景詩 | 跨界
為啥叫貓屎?人家明明是可愛的小樹好嗎!

TAG:國家 | 植物 | 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