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穿啥內衣,不只是肚兜哦!

您們知道中國古代女性穿的內衣長啥樣的嗎?今天,我們就穿過歷史的車輪,回到中國古代,認識中國古代女子內衣,了解古代女子的貼身秘密。

中國內衣史源遠流長。較早的古代內衣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薄、不莊重」,「褻衣」可以簡單理解為「貼身內衣」。古代人對內衣的心態是隱晦迴避的。

秦漢時期,內衣叫「抱腹」

此時較常用的女性內衣有帕腹、抱腹和心衣。一般在腹部簡單地橫裹一塊布帕的,稱作「帕腹」;在帕腹上綴以帶子,用時緊抱其腹的,稱作「抱腹」;而在抱腹上加以「鉤肩」及「襠」的,稱作「心衣」。

魏晉時期,內衣名為「兩當」

「兩當」最早由三國兩晉南北時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內衣「裲襠」傳入中原的,後被漢族女性接受,發展為當時的「兩當」。「兩當」通常為兩層,夾層可襯棉,既可擋胸又可擋背,貼身保暖。  

唐代,稱作「袔子」

唐代女性以胖為美,發明出無帶的內衣,稱為「袔子」。「袔子」是一種無肩帶、側開合內衣形式。唐代女子喜歡穿半露胸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在胸下系一闊帶,外披透明薄紗,內衣若隱若現。內衣外穿其實可以追溯到唐代。

宋代,名為「抹胸」

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習慣。宋代「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

元代,稱為「合歡襟」

「合歡襟」是由後向前系束的。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

明代,稱作「主腰」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盡顯身材。

清代,叫做「肚兜」

清代一般是菱形狀,只有前片,後背袒露,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其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刺繡,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的帶子既有繩、絲絹,也用金、銀、銅鏈等。

近代,稱作「小馬甲」

近代,即民國初年,女性開始注重身體曲線,於是便產生了形制較窄的「小馬甲」。小馬甲」一般以對襟上的扣子開合,其吸收了西方內衣束胸的特點。而「小馬甲」後來也逐步演變為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胸罩」。

而現代女性對於文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多數女性開始意識到合適的內衣對外觀和健康的重要性,她們知道身體曲線是隨內衣的變化而改變著的。

  


推薦閱讀:

[配飾小物] 涼爽小肚兜
肚兜紅顏 古韻風情
紅肚兜兒:對我好,不出軌
紅肚兜兒 : 逼婚這件瘋狂的小事
 肚兜里的民俗文化

TAG:內衣 | 古代 | 肚兜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