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的諸子百家

春秋時代的諸子百家易中天今天先談三個感想:一是祝賀。名家講壇已經100期了,市委宣傳部組織的這個講壇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情,而且武漢市又是個極富文化底蘊的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二是感謝。來武漢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昨天晚上住在武漢的酒店裡,酒店的員工為我準備了全體員工為我編製的心形千紙鶴,又為我準備了蕎麥枕頭,我很感動。細節決定成敗,這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是歉意。今天我講的題目是「最牛的時代最牛的人」,不可能像武漢酒店那樣細緻了。

一、春秋戰國時代是對當代的影響?

這個時代是中國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的黃金時代,因為出現了先秦諸子百家。他們都是偉大的思想家,一直影響著我們。比如說中國人的表達:人家請我們喝酒,我們說不喝不證明不喝;人家讓我們點菜,我們說隨便,但是我們並不想隨便。有一個叫做《刮痧》的電影,反映了中美文化之間的差異,一個中國老人家到美國去帶孫子,當孫子生病的時候他用刮痧的方法給孫子治病,但是美國的司法認為他是虐待兒童。另外還有一個場景,中國的小孩跟美國的小孩打架了,這個時候雙方的大人都過來了,中國的大人打了自己小孩,結果被告上法庭,而且美國的小孩的大人還出庭作證,事後中國的大人覺得美國的大人太不夠意思了,對他說,我打自己的小孩是為了給你面子,美國的大人無法理解。——這就是中國人的處事的邏輯,即儒家的思想。什麼是儒家的思想呢?

舉個例子:孔子認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是「直」,即人最真實的感情。現代法理學都必須重視這個問題,所以才有了「免證權」,即有權利不做出不利於自己直系親屬的證詞。

儒家是主張人與人不平等的,與道家、法家是有區別的,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這裡有一點是需要強調的,儒家主張人與人的不平等,是有條件的,那就是講求對等——父慈子孝、君仁臣忠,說的是如果君主不把我臣子當回事,我就不把君主當回事。強調的是雙向的關係,這種關係是面對面的,這也引出了「面子」的問題。

「對不起」——因為你的面子太大了,而我的面子太小了,故我的面子對不起你的面子。

「沒關係」——說的是我們還沒有對嘛,還沒有產生關係。

當自己傷害了對方的面子的時候,一定要貶損自己,抬高對方。所以在中國的人際關係中,錢鍾書也可能把一個小青年稱「兄」,我的老師也在書信中稱我為「中天先生」,難道我是我老師的先生嗎?不是的。

二、春秋戰國時代是個什麼樣的時代?

這個時代是一個動亂、問題成堆的時代,主要是「禮制崩壞」。當時的西周,實行是「封土建國」制度,周天子將土地分封給兄弟、伯叔、同盟,而這些人又將國家分封土地給其它貴族,那麼天子就像周朝這個總公司的總經理,諸侯就是分公司的經理,大夫就是部門的經理,士就是公司的白領。而禮制崩壞就是這樣的等級關係顛倒了。比如魯國季、魯、叔三家重新將魯國分家,架空國君,這些是實力使然。又比如,爵位分為「公—候—伯—子—男」,楚國當時大概相當於最低的男爵,當時楚國人奮發圖強,在中國的南部崛起,不滿足男爵,於是向周天子申請更高級別的爵位,但是沒有獲准,於是就自己升格為王。

在周朝這個大公司的動亂中,實質是各方勢力憑藉自身的實力進行資產重組,到戰國時,分公司都自己稱王了,變成了獨立的公司,最後一家公司吃掉所有的公司,這個公司就是秦國,最後統一了全國。在秦朝統一天下後就不再「封建」了,實行的是「郡縣制」。

三、春秋戰國時代有個重要的問題要回答——中國向何處去?

回答這些問題的先秦諸子,他們都是貴族的士。什麼是士呢?孔子、孟子都是士,他們與天子、諸侯、大夫相比有不同:一是高等貴族擁有不動產;二是士沒有統治權,只有出售自己的本事為生;三是士必須要有本事,有武的稱武士,有文的稱文士,那個時代最牛的人就是士了。比如說戰國四君子之一的齊國孟嘗君養士三千,給了士很高的生活待遇和人格的尊嚴。又比如魏國的田子芳,是魏惠王的老師,碰到太子的時候可以罵他,為什麼他能這麼牛呢?因為士除了自己的文韜武略以外一無所有,他們在文化、智慧、思想上是最牛的人。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士是可以自由流動的,如一首打油詩「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投八路去。」當時的知識界是自由的,可以隨意發表意見,到了清代的時候搞文字獄,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到了末尾。其實在諸子百家中,真正能得到施行的學說是法家,但是每家都說出了自己的主張,為我們民族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這就是:墨家的平等、互助、博愛;道家的真實、開放、自由;法家的公平、公正、公開;儒家的仁愛、正義、自強。

推薦閱讀:

或許不僅僅是刺蝟和狐狸
起於草莽的道教,漢王朝終結者
商鞅變法的真相(下)法家不法,君王的黑手套
我對道家態度
國學復興之際,應該如何看待諸子百家?又該如何理解先秦典籍?

TAG:諸子百家 | 時代 | 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