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鵬飛:有人說如果不是國產保護月, 《戰狼2》不可能有這麼高票房?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梁鵬飛】
《戰狼2》的票房神話還在繼續,雖然連續單日票房2億的神奇走勢停留在12天,但上個周末面對3部新片,依然穩穩保持日票房冠軍。然而最近卻有人說如果不是國產保護月,如果諾蘭新片《敦刻爾克》等好萊塢大片如期上映,《戰狼2》不可能有這麼高票房。對這個問題,到底應該怎麼看?
《戰狼2》的票房狂飆之路看起來還是沒有停歇的意思。截至8月9日周二,它已經連續12天保持日票房2億以上。這一偉績,此前全球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夠做到。
《戰狼2》日票房走勢圖,票房佔比始終高於排片比。(截至8月13日,圖來自藝恩APP)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自從《戰狼2》火了,關於它的一些流言也在網上傳播開來。由於電影的質量比較過硬,實在沒啥值得挑刺的地方,所以這些閑言都是場外話題。先是有人造謠「吳京一家都已加入外國籍,卻來賺愛國主義的錢」,吳京被逼無奈,只好曬護照自證清白。
最近又有個說法,稱《戰狼2》是佔了國產保護月的便宜,如果《蜘蛛俠:英雄歸來》、《猩球崛起3》和《敦刻爾克》和美國同步上映,吳京這部新片肯定沒有這麼高的票房。
這個問題本來不值一哂,因為明眼人都知道,這無非是那些看不慣《戰狼2》的人又在抹黑,而且弄了個關公戰秦瓊的假設,自以為別人無從辯駁。
對此,我們還是要擺事實,講道理,好好說說《戰狼2》的票房神話絕非是由於國產保護月的關係。
國產保護月及其影響
在這裡,要先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國產保護月」,這個詞當然是非官方說法。一般來說是指7月到8月之間,當然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時間點,反正大概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中國電影市場上一般不會安排好萊塢大片上映,或者是安排好萊塢二線製作進來應應景,畢竟基本的面子還是要的。
其實歷史上本沒有國產保護月,比如2011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榜冠軍《變3》和第六名《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就分別是當年7月21日和8月4日上映的。
到2012年,好萊塢引進分賬大片增加到34部,數量驟增的引進大片一時讓國產片有點招架不住,當年上半年國產片票房份額只有三分之一。這就違背了引進分賬大片的初衷。
中國電影市場引進分賬大片,其用意是引進一批「鯰魚」,給中國電影市場增加一點活力,給國產片一點壓力,讓中國電影人近距離學習一下世界優秀電影的經驗,在和好萊塢大片的競爭中得到成長。
至於讓好萊塢廠商賺錢,那只是順便的事情,這個主次不能搞混了。如果好萊塢大片攻陷了中國電影市場,影響了國產片的正常成長,這絕不是中國人民想看到的結果。所以,國產片票房比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能低於50%。如果低於這個比例,顯然國產片的市場容量就比較危險了。
因此面對這一情況,當年計劃在暑期檔上映的幾部好萊塢大片,如《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和《超凡蜘蛛俠》等就被安排在9月上映。此後這一安排被延續下來。
國產保護月出現在7、8月份的暑期檔,看起來有點偶然,但也有其必然。看遍全年熱門檔期,確實也只有這個時間段最合適。目前國產大片最喜歡去的是春節檔、國慶檔這倆黃金周,然後是年底到元旦假期的賀歲檔,這幾個檔期好萊塢大片的壓力並不大,也沒必要刻意保護起來。
這種做法無可厚非。正如關稅壁壘的存在一樣,這本質上是為了保護本國還不夠成熟的電影市場。畢竟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想成為別國商品的傾銷市場,在世界電影市場,保護本土片都是一種「政治正確」。最新生效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就規定了國產片每年放映場次必須保證一定數量。
「國產保護月」這個概念出現以後,多多少少有點影響好萊塢大片的檔期,尤其是中國電影市場2010年突破百億以後。因為現在非常講究「全球同步上映」,延期太多勢必影響票房,因此那些對中國市場有一定想法的好萊塢大片,都會選擇7月之前上映,比如2014年的《變4》,今年的《變5》都是在6月底上映。雖然一直放映到7月底,但大部分票房在7月初就拿到了,對後面的國產片票房影響不是太大。
《變形金剛》系列電影在中國上映時間從最初7月挪到6月
總之,近些年來,好萊塢和中國市場也形成了一種默契。國產片主力選手去春節檔、國慶檔、暑期檔和賀歲檔,引進片主力選手在春季之後,暑期之前,大家盡量避免強強碰撞,兩敗俱傷。還會留在7、8月間上映的好萊塢大片,一般都是對中國市場影響力有限的電影。比如去年的《愛寵大機密》和今年的《小黃人3》,動畫電影一般認為票房威脅較小;比如去年的《忍者神龜2》這樣,本身票房號召力不是太強,延期與否其實沒多大區別。
推薦閱讀:
※大聖歸來你刷了幾遍?
※丁道師:電影「票補」降溫反映市場正回歸理性
※《殺破狼2》為什麼可以打造國產電影的票房神話?
※(1)[轉載]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電影產業高票房背後的隱憂,產
※丹佛《蝙蝠俠》首映槍擊案會對票房產生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