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二因緣與習性的斷除

十二因緣與習性的斷除

(2012-09-07 07:45:36)

作者  一念行者

要想實際除苦,

需要斷除心的習性反應;

要想斷除心的習性反應,

需觀修十二因緣。

 

1、無明緣行。

 

無明——不知道的狀態,

是一切習性反應發生的基本條件。

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起心動念,

是痛苦習性的發端。

 

因此,眾生若能於此訓練了了分明的覺察,

觀察心動——心行,

心作這樣的動作時知道它,心作那樣的動作時知道它,

即此便能在源頭阻斷心的習性反應。

 

這是如來看護之法,最源頭和最基本的修行。

行者若能在任何修行中,或於十二因緣的任何環節中

訓練了了分明的覺察,覺察心動,

便為斷開習性鏈給出了第一錘和有力的一錘。

 

2、行緣識。

 

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起心動念,

是進入虛妄分別併產生痛苦的開始,

這是習性反應發生的第二環,

即行緣識。

 

修行者若能於此訓練了了分明的覺察,

在心動進入分別時如實察知「哦,這是此識,這是彼識」,

然後心不在虛妄的識里作進一步反應,

這就是於「行緣識」的觀修。

 

3、識緣名色

 

識的產物或對象便是概念與形象。

當心分別產生概念或圖像時它不知道,

它就容易粘著它的創造物里,並把假當真。

 

如果心於此具備了了分明的覺知,

在名色升起時如實知道「這是名,這是色」,

則心就不會進入下一個因緣流轉。

 

這樣,心的習性反應就會斷掉,

這是十二因緣流轉中於「識緣名色」處的觀修。

 

4、名色緣六處

 

當名色產生,它們開始奔赴身心的六個地方,

或它們開始依據身心的六處——

眼、耳、鼻、舌、身、意,

繼續存在並創造新的因緣……

 

修行者如果一貫了了分明,

當名色緣依六處時如實知道:

「這是眼處、這是眼識」,「這是耳處、這是耳識」……

及時知道名色及名色依處,

便可終止心繼續流浪或作緣起。

 

這樣就能中斷十二因緣循環,

或說習性反應,

如此便可「斷」輪迴了——習性的輪迴。

這是於「六處」的觀修。

 

5、六處緣觸

 

以無明、行、識、名色、處等為條件,

升起「觸」……

修行者若能於觸升起時如實知道:

「這是眼觸」、「這是耳觸」、「這是鼻觸」……

如實知道心不起進一步反應,

便能讓心的習性反應停下來。

 

如此可於觸處斷掉心的習性反應。

這是於觸處的觀修。

 

6、觸緣受

 

以無明、行、識、名色、處、觸等為條件,

升起「受」。

當苦受升起時,知道「這是苦受」,

當樂受升起時,知道「這是樂受」,

當不苦不樂受升起時,知道「這是非苦非樂受」。

如此了了分明知道受及受的因緣,

心不作進一步地習性反應,

這樣就能於「觸生受」的環節中斷心的習性反應。

這是於「觸生受」處的觀修。

 

7、受緣愛。

 

以無明、行、識、觸為等條件升起受,

當所升起的受是樂受時,心便開始貪著,於是升起「愛」。

當愛升起時,了了分明「這是此愛」、「這是彼愛」,

在了了分明的覺知中,心不再進一步緣生,

於是心的習性反應就此打住。

如此觀照和保持平等心,即是「受緣愛」處的觀行。

 

8、愛緣取。

 

以貪愛為提前,當心援取事物時,

心了了分明的知道「這是取」、「這是不取」。

心若能在這個環節里保持覺知及平等心,

便能中斷它的習性反應,於此保持安寧。

 

9、取緣有。

 

因為援取,便有了佔有。

當你想佔有時,於此心中了了分明「我想擁有」、「我不想擁有」。

在建立心與物的關係時,心若能了了分明它們的互動及附屬關係,

心便能不再進一步發生習性反應,

於是輪迴的鏈鎖被截斷了。

這是「取緣有」處的觀修。

 

10、有緣生。

 

當你認為自己擁有了什麼——

不論是身體、生命或某件事物,

那所擁有事物的生、住、異、滅便展開了。

當事物出現時,了了分明「這是呈現」、「這是產生」,

於此發生僅僅是知道,心不再繼續編造故事,

這樣便能於「有緣生」處中斷心的流轉反應,

於是於此處斷輪迴,得解脫。

這是於此處的觀修。

 

11、生緣老死

 

當擁有的事物壞去時,

心了了分明地知道「這是壞」、「這是壞去」,

心於此不起貪嗔反應,

這樣於生命的老死或事物的壞滅,就能保持平靜。

保持平靜就不在輪迴之中。

這就於此處切斷了心的習性反應,

這是於「生緣老死」處的觀修。

 

12、老死緣悲憂苦惱

 

以無明、行、老死等為條件升起悲憂苦時,

心了了分明地知道「這是悲」、「這是憂」、「這是苦」,

心因知道而不起進一步的反應。

這樣心便因明了而不進入下一輪的循環。

這是於「老死緣悲憂苦」處的觀修。

 

 

觀修十二因緣,

從任何一環切入皆可中斷它的連鎖反應。

修行者於自心中觀修十二因緣,

可斷諸習,可除諸苦,真實不虛。

 

發展了了分明的覺知和培養不取不舍的平等心,

是中斷習性反應的基礎及根本,

一切修行人於十二因緣中練習覺知及平等心!

 


推薦閱讀:

緣覺乘和十二因緣
正法:【十二因緣】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心經講義摘要(十四)——十二因緣
佛家的「十二因緣」指的是什麼?
十二因緣空

TAG:十二因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