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平型關大捷中的紀律故事

  中國共產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血雨腥風的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範行動,同各愛國黨派團體和廣大人民一起,打贏一場又一場戰役,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和中流砥柱。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推出「民族記憶·抗戰戰役中的紀律」專題,講述平型關大捷背後的紀律故事,重溫偉大的抗戰精神。向軍令如山、紀律如鐵的光榮傳統,向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向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致敬!

  平型關大捷戰役簡介▼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戰場後首戰大捷,也是全國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它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

  八路軍出師華北挺進山西之際,日軍第5師團在察哈爾派遣軍的配合下,正沿平綏路進攻長城沿線,企圖南下進攻太原,奪取山西腹地,並從右翼配合華北方面軍在平漢路的作戰。中國第2戰區制定了沿長城各隘阻擊日軍的作戰計劃,在平型關方面,決心集合重兵殲滅來犯之敵,並請求八路軍配合側擊日軍。為配合友軍作戰,保衛山西,振奮八路軍軍威,八路軍115師成功進行了平型關伏擊戰,取得首戰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據作戰計劃,八路軍115師開赴平型關附近。平型關位於山西省東北部,是晉東北的一個咽喉要道,兩側峰巒迭起,陡峭險峻,左側有東跑池、老爺廟等制高點,右側是白崖台等山嶺。在關前,是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窄溝道,是伏擊殲敵的理想地。2日,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團一部,由靈丘向平型關進犯,並佔領東跑池地區。23日,115師決心抓住日軍驕橫、疏於戒備的弱點,利用平型關東北的有利地形,以伏擊手段殲敵,並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進行深入的戰鬥動員。24日深夜,115師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進入白崖台等預置好的戰鬥陣地。25日拂曉,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乘汽車100餘輛,附輜重大車200餘輛,沿靈丘——平型關公路由東向西開進。7時許,該部全部進入第115師預伏陣地。第115師抓住戰機,立即命令全線開火,並乘敵陷於混亂之際,適時發起衝擊。115師一部殲敵先頭,阻其沿公路南竄之路;一部分割包圍日軍後尾部隊,斷其退路;一部衝過公路迅速搶佔老爺廟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斷先期佔領東跑池的日軍回援;一部阻斷日軍第五師團派出的增援部隊。經過激烈戰鬥,全殲被圍日軍,大獲全勝。

  平型關大捷,殲敵1000多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姜春媛採訪整理

  八路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抗日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的注意;

  第一實行抗日的綱領,最後勝利才能有保證。

  第二服從上級的指揮,堅決殺敵才能得勝利;

  第三不拿人民的東西,到處群眾擁護又喜歡。

  八項注意件件要做到,一時一刻切莫忘記了;

  第一進出宣傳一定要,抗日主張遠近都傳到。

  第二早起內務整理好,室內室外臟物要打掃;

  第三說話態度要和好,接近群眾語言最重要。

  第四買賣價格要公道,不準強迫群眾半分毫;

  第五借人傢具用過了,當面歸還切莫遺失掉。

  第六若把東西損壞了,按價賠償一定要辦到;

  第七優待俘虜要周到,瓦解敵軍工作極重要。

  第八到處廁所要挖好,絕對禁止隨便拉屎尿;

  倘若把這規則破壞了,鐵的紀律處罰決不饒。

  抗日戰士相互監督到,軍民合作一齊趕強盜;

  到處民眾動員起來了,最後勝利實現在明朝。

  八路軍太行博物館資料

  紀律故事

  單薄軍裝難擋風雨,

  大戰來臨軍令為天

  ▼

  9月24日,115師命令343旅25日零時出發進入白崖台一線埋伏陣地,344旅隨後開進。

  白崖台一線,距敵預計經過的汽車路僅二三里地。那天夜裡,天下起了傾盆大雨。幹部戰士們既無雨衣,又缺禦寒的服裝,只得任憑秋雨濕透征衣,沿著崎嶇的山溝向前行進,最糟糕的是山洪暴發了,湍急的山洪咆哮著,蓋住了嘩嘩的雨聲。大家只得把槍和子彈掛在脖子上,手拉手結成「纜索」,或者拽著馬尾巴從激流中蹚過去。

  經過大半宿行軍,部隊趕到了目的地,雨停了,天也亮了。按照預定計劃,將大部兵力布置在由平型關到東河南鎮約十多里長的溝道通路的東河南鎮以北的一個高地,以便切斷敵人後路,造成兩面夾擊的陣勢。經過一夜風雨侵襲的戰士們,正忍著飢餓和寒冷,趴在冰涼的陣地上,等待戰鬥。

  摘自《聶榮臻回憶錄》

  8塊銀圓,鐵的紀律▼

  時任八路軍115師司令部作戰科長的王秉璋和第344旅旅長徐海東同乘最後一列火車到達五台,據王秉璋回憶,那天正好是1937年中秋節的前一天。「當時的八路軍還是沿用紅軍時的習慣,找房子專挑大戶人家。」王秉璋說,那天他們夜宿在五台一個非常氣派的大院里,房東非常熱情,請這些赴前線抗戰的八路軍官兵吃月餅。「那是我一生中吃的最好的月餅。」王秉璋回憶說,月餅是北京精益店出產的,原料分別為燕窩、魚翅、海參、鮑魚等。王秉璋一看這家的架勢頓時覺得不對勁,擔心地問徐海東:「這是什麼人家呀?不會違反統戰政策吧!」

  「部隊一到山西地界就住進了閻錫山的老師趙戴文家,師部為此專門發了文件,宣布了一條紀律,以後部隊宿營不準住統戰對象(國民黨軍政要人和各界名流)的家。」王秉璋對住宿對象的判斷果然沒錯:旅長徐海東讓人一打聽,這裡竟然是晉軍中地位次於閻錫山的晉綏軍高級將領、第三十四軍軍長楊愛源家。儘管徐海東專門批評了粗心的管理員,但「晚飯都吃了,只得住下。」王秉璋說,「第二天清晨,我們起床後就向主人辭行。房東非常客氣,送給徐海東和我兩盒月餅,我們推辭不脫,只好各掏出8塊銀圓作為酬謝,但房東不肯收錢。」王秉璋不得不向房主解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是八路軍的紀律,不收錢就不收月餅。房東無奈,只好收下錢。「那時,我們每月只有一元錢的津貼,8元錢是我一年多的積蓄。」

  資料由平型關大捷紀念館提供

  "猛子"連長曾賢生:

  血書中的最後一次黨費

  ▼

  平型關戰役中,最激烈的白刃格鬥在二、三營陣地上展開。人稱「猛子」的二營五連連長曾賢生,指揮全連戰士首先用手榴彈炸翻了日軍行進在最前面的十餘輛汽車,然後率20名大刀隊員沖入敵群,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他先後砍倒了十幾名敵人,自己也多處負傷。在身疲力盡之時,被五六名敵人團團包圍,他抹了一把臉上的血水,毅然拉響身上僅有的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打掃戰場的時候,人們望見曾賢生一手緊握槍桿,一手捂著小腹,雖已氣絕身亡,仍然怒目灼灼,死盯著慘死在他刀下的日本兵。戰友們還發現:在他那軍衣口袋裡,那張用手指蘸著鮮血題寫的決心書中尚緊緊地包裹著沒來得及交給組織的最後一次黨費。

  摘自《共產黨抗戰英傑》

  "血糧"送鄉親的群眾紀律▼

  父親剛進到冀魯豫邊區時,由於國民黨政府橫徵暴斂,土豪劣紳敲詐勒索,土匪幫會胡作非為,百姓非常緊張,幾乎村村都修了土圍子防「兵匪」騷擾。父親他們的隊伍經過村莊,老鄉們立即關閉圍子門不許進。父親告訴同志們,進不去圍子就在外面做群眾工作。老鄉見不攻打他們,慢慢地白天把圍子門打開,允許通過但不許停宿,後來漸漸地主動讓八路軍在裡面休息,有時還送些開水。父親要求部隊喝了水一律付錢,老鄉們對喝白開水還付錢的軍隊驚訝不已。利用休息的機會,戰士們告訴老鄉,雖然帽子上也是「國軍」的符號,但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八路軍」,是來和他們一塊打鬼子、打土匪的,喝水給錢是八路軍的紀律。

  經過做工作,老鄉們相信八路軍「不孬」,但懷疑能不能打得了鬼子。1939年4月底,父親率隊夜襲了金鄉縣城的日寇守軍,接著又襲擊了日軍的一個汽車隊,雖然戰果不大,但我們的戰士一邊追一邊喊一邊放槍,大煞了敵人的威風,長了人民的志氣。老鄉這下信了,「沈鴻烈(當時國民黨山東省主席)的兵聽見日本人的馬靴響就溜,八路軍攆著日本鬼子的大汽車跑,真厲害!」

  1941年秋收季節到了,父親收到的卻是幾個分區的缺糧報告。冀魯豫行署段君毅副主任設法緊急籌集了一批糧食,由部隊武裝護運。運糧隊一回來,父親馬上指示把糧食分給老百姓。當鄉親們看到糧袋上遍布血跡,成了一袋袋「血糧」時,全都驚呆了。原來,運糧要通過敵軍層層設防的據點和公路,四輪牛車走得慢,趕車群眾揮鞭吆喝驚動了據點的敵人。押運糧車的八路軍邊打邊走,有的戰士中彈,趕車的群眾把負傷、犧牲的戰士抬上糧車,許多糧袋上浸滿鮮血。聽了「血糧」的來歷,在場的群眾放聲大哭,手捧浸著八路軍戰士鮮血的顆顆高粱、玉米泣不成聲。有的老人帶著全家面向北方長跪不起,祭奠英靈。當年八路軍與人民群眾生死與共的故事還有很多,一直流傳到今天。

  時任八路軍第115師685團

  團長楊得志之子楊建華回憶
推薦閱讀:

解放軍的內務標準,真的只是表面功夫嗎?
教師必看: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
健康過大年|糖尿病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與異性朋友交往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TAG:故事 | 紀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