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揭秘周恩來從政心態:退讓不爭

周恩來微妙地將中國傳統儒士的溫文爾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激越情懷集於一身。英國作家迪克威爾遜,曾經提出了一個令他自己困惑無比的問題,就像周恩來在《送蓬仙兄返里有感》的詩中所述「作嫁憐儂拙,急流讓爾賢」。為什麼在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的領導中,他一貫地幫助別人升到頂端,而自己卻始終拒絕這頂桂冠呢?來源:鳳凰網專稿字型大小:|轉發

核心提示:周恩來在國內外的形象一直是溫文爾雅,既是一位革命家,又像是一位儒生,但與別的國家領導人不同,周恩來在外出參觀名勝古迹時,一概拒絕留下墨跡。而且今天的人們所讀到的周恩來詩作,大多是他作於青年時代。後來漸漸忙於政事,無暇寫作。更養成了個習慣,不留詩作予後人。鳳凰衛視3月17日《皇牌大放送》,以下為文字實錄:解說:同儕爭疾走,君獨著先鞭。作嫁憐儂拙,急流讓爾賢。群鴉戀晚樹,孤雁入寥天。惟有交遊舊,臨歧意悵然。這是周恩來為數不多的現存詩作之一。1916年,18歲的周恩來用這詩送給遠行的朋友,字裡行間充滿惆悵之情。滄海桑田過後,人們發現少年周恩來竟在這首詩作中,為自己的人生做了模糊的預言。而和其他領袖多有詩作流傳後世不同,周恩來在外出參觀名勝古迹時,一概拒絕留下墨跡。今天的人們所讀到的周恩來詩作,大多是他作於青年時代。後來漸漸忙於政事,無暇寫作。更養成了個習慣,不留詩作予後人。權延赤《走近周恩來》:他把作詩當做了消遣似的,消遣完了,概無例外地撕碎,而且撕得太碎了;先撕成許多小碎塊,再將小碎塊一疊疊分別撕成更碎的碎片;撕到一般人再也無法拼對起來時,才用手弄成雪片飄落一般扔進廢紙簍。許戈輝:詩為心聲,知人論世,觀詩最為切要。而周恩來卻是如此難以琢磨。在長期的政治生涯中,他的行事風格,引起了國內外學者極大興趣。周恩來微妙地將中國傳統儒士的溫文爾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激越情懷集於一身。英國作家迪克威爾遜,曾經提出了一個令他自己困惑無比的問題,就像周恩來在《送蓬仙兄返里有感》的詩中所述「作嫁憐儂拙,急流讓爾賢」。為什麼在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的領導中,他一貫地幫助別人升到頂端,而自己卻始終拒絕這頂桂冠呢?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筆錄:他從未向頂峰發起過挑戰,沒有想過要對毛澤東取而代之。他對毛澤東尊重備至,通常講話的開場白都是:「我代表毛主席……」他從不自我誇耀,把自己看成是頭號人物。可是,儘管他無所怨悔地承擔起了如此謙遜的角色,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心目中,是周恩來拯救了曾經瀕臨崩潰的中國,他是事實上的也是名副其實的「一號人物」。解說:從遵義會議前後到周恩來逝世,周恩來和毛澤東的合作關係,維持了整整四十年。兩人的性格氣質截然不同,毛澤東主要扮演政策制訂者和精神領袖的角色,而周恩來則是謹慎的執行者,新中國內政外交的大管家。後人曾這樣評價二人的合作,謀事在毛,成事在周。1964年,為慶祝建國十五周年,周恩來直接領導創作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他曾26次組織會議,或親臨現場進行指導,從舞台背景到台詞腳本,都經過周恩來的斟酌和把關。在討論中有人提出全劇又不能越過八一建軍節,應該專列一場表現周恩來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沒想到周恩來說,應該重點歌頌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這是我黨第一支工農武裝,南昌起義不要專門表現了。最後由他親自執筆,將這部分內容濃縮為一句話,南昌起義的槍聲,響起了第一聲春雷。之後所有關於南昌起義的朗誦詞被他刪改為,毛澤東親自領導的秋收起義點燃了最亮的火炬。事實上從1928年到1932年,中共第四次反圍剿,周恩來是全黨的實際指導者和組織者,但他從來沒有當過名義上的一把手。1932年,中共中央讓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他不但沒有接受,還兩次提出讓毛澤東出任。周恩來筆錄:毛主席是搞戰略的,我只能搞點技術,當助手是否當得好,還沒有把握。這是周恩來對自己與毛澤東關係的定位,或許周恩來從來不曾忘記,他儘管只是小官吏的兒子,但仍屬於敵對階級,階級成分也許讓他覺得,自己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領袖。1898年,周恩來出生於淮安,父母為他取乳名為大鸞,他們的本意並不是後來人們傳說的那樣,大鸞現身天下安寧。那個年代的中國,嬰兒死亡率相當高,這個鸞字在淮安方言中是攔著的意思。長輩們只是希望用這樣的名字,把孩子去往厄運的路上給攔下來。周恩來筆錄:我的家庭幾代祖先也是紹興師爺,外祖父原籍江西南昌,也是師爺。到了祖代,兩家都搬到江蘇淮陰、淮安當縣官,因此結了姻親。解說:師爺又稱幕友、幕賓,是舊時政府部門的佐治人員。為幕主出謀劃策參與機要。周家的傳統是否影響周恩來退讓不爭的從政心態,人們不得而知。但是周恩來走到哪,都是強調自己原籍紹興,則是事實。在周恩來不滿半歲的時候,他被過繼給叔父周貽淦,那是給病危且膝下無子的叔父沖喜。於是周恩來有了自稱的兩個母親,生母萬冬兒和嗣母陳氏。周恩來筆錄:嗣母終日守在房中不出門,我的好靜性格是從她身上承繼過來的。但生母是個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一部分。1965年春節前,在北京學習的周恩來侄子周爾萃回老家探親,臨行前,周恩來給他布置了一項特殊任務。周恩來筆錄:我現在給你一個任務,這次回去,把家裡的祖墳平掉,把它深埋,埋到不影響拖拉機耕地,這樣就不浪費土地了。解說:在此前幾年的平墳運動中,周恩來曾致信淮安縣委,平掉自家祖墳。然而直到1964年,周家祖墳仍然被淮安官員引以為傲。這一次,周恩來從工資中拿出70元交給侄子,將包括生母嗣母在內的七座祖墳全部平掉。參與平墳的農民,每人拿到了一元錢的報酬。周恩來筆錄:人生來是為人民服務的。生前的工作、勞動是為人民服務,死後火化撒掉骨灰,落在水裡的可以餵魚蝦,落在地上的可以作為植物的肥料,還再繼續為人民服務。只有這樣,人才才是生生不滅的。解說:幾十年後周恩來辭世,他的最後一個請求是,骨灰不保留要撒掉,他是第一位這裡處理身後事的中共領導人。許戈輝:1939年3月,周恩來到紹興老家的時候,與《戰旗》雜誌社的主編曹天風有一段耐人尋味的對話。曹天風說道家思想對革命、對社會改造雖無用處了,但對個人修養卻是有幫助的,能使自己過好黃金關、權力關、美人關。這時周恩來反問到,道家最精採的話是什麼?曹天風一時答不上來。周恩來笑著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大概是道家最精採的話了吧。周恩來本人的退讓不留,是道家的直接體現,於公於私他分得明明白白。《皇牌大放送》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台播出
推薦閱讀:

殺印相生為何從政無門
劉仰:依法治國,從政府做起
從政類

TAG:心態 | 從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