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這樣的主旋律影片為何要請來自香港的林超賢導演?
《紅海行動》在《戰狼2》反映同樣題材的基礎上,進一步往高平台上提升,我們很難明白,如果沒有《戰狼2》打好的鋪墊,《紅海行動》能否生成出這樣的中國軍隊海外行動的爆裂場景?
《紅海行動》的總體感覺,就是戰鬥場面統括了全片,但問題是,這種戰鬥場面,從一開始就保持著高強度、高烈度的高位運行,到一半的時候,後面如果不出現一個飛機、一個潛艇、一個軍艦已經壓不住陣腳了。
所以本來是表現賽車小混混的《速度與激情》系列,發展到後來,必須依靠飛機投放坦克、潛艇開上冰面來製造視覺效果了。
《紅海行動》放到一個小時的時候,打鬥場面,已經讓人感到單調重複,觀影的感覺,就像玩電玩遊戲,不斷湧上的敵人,持續地屠戮,電影激發了殺戮的快意。
而在這樣的時刻,我們覺得必須冷靜一下,這樣的感覺,真的是一部好電影應該出現的感覺嗎?
但這一切,放置在一個港片導演的處理之下,便會原諒這其中唯殺戮而殺戮的視覺傾向。
而這一切,在《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過去執導的電影鏡頭裡並不罕見。
如果為林超賢在香港導演陣營里作一個定位的話,他稱不上是一個最為出色的導演,關鍵原因是他缺乏如周星馳、徐克那樣強烈的個性與清晰的電影追求。如果給他一個寬容的定位的話,只能算作是一個二流導演。
但有趣的是,香港一流導演北上大陸的時候,他們往往表現自己的個性,沿襲自己的拍片習慣,執著於自己選擇的題材。像周星馳依然延續自己的搞笑電影創作,徐克雖然偶一為之紅色經典影片的翻拍,如《智取威虎山》,但還是熱衷於武俠片的拍攝,最後他折戟沉沙也在這個領域。這隻能說徐克還是不夠了解中國電影觀眾的心理取向,導致了他拍片生涯的敗績。
相比之下,二流導演北上之後,更願意接受大陸的主旋律電影的製作。如在港片里波瀾不驚地製作鬼片的彭順導演來到大陸導演了《我的戰爭》、劉偉強執導了《建軍大業》。
林超賢早在2004年,就與大陸的青年電影製片廠合作執導了《衝鋒陷陣》,這部電影里顯示出林超賢除了熟稔的槍戰表現能力之外,並不乏刻劃人物的功底,而表現人物內心層面的能力,在《紅海行動》中並沒有得到展現,這也是《紅海行動》被認為文戲單薄的原因。這個原因,還是因為《紅海行動》這個題材,制約了林超賢在人物刻划上的發揮。
其實反觀一下林超賢過去執導過的電影中,他的電影里有較多的槍戰場面,這決定了他能夠在《紅海行動》中將視覺效果步步升級,製造出一個以國家形象為名號的戰鬥場景。
在林超賢導演的電影中,最接近於《紅海行動》的槍戰片,應該是2012年執導的《逆戰》,這部影片里開頭部分表現了發生在中東地區約旦的一場劫持人質的戰鬥,氣勢磅礴,場面火爆,節奏強烈,具備了好萊塢大片的風格。這一段在海外拍攝的戰鬥場景,也應該是林超賢有勇氣在《紅海行動》里全程展現中國軍隊激戰假想敵的原因。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些火爆的槍戰片之外,林超賢還有一半的影片,帶著陰鬱的氣質,著重表現警察內心裡的困擾、憂鬱與魔怔,這種氣質,被人稱之為黑色幽默氣質。
如《衝鋒陷陣》里,郭富城一槍擊斃歹徒,但是這一槍是先擊中了搭檔,再從同事的身上穿越而過,打中了歹徒。當同事誇讚郭富城槍法準的時候,郭富城卻稱他是懵的。這一段鮮明地帶著一種調侃意味。
林超賢顯然認為,他拍警匪片的火爆,難以超越吳宇森、林嶺東,所以,他不得不劍走偏鋒,側重表現警察內心裡的怪異心態,最為典型的標誌是林超賢於2014年執導的電影《魔警》,在這個影片里,已經沒有什麼可觀的視覺爆裂場景,反而把主要側重點放在警察精神障礙的表現上,揭示出警察內心裡的職業性傷害所導致的暴戾傾向,而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揭示,向來也不是香港電影的獨擅勝場,所以這樣的電影很難引起市場的反響,林超賢到了這樣的時刻,已經處於一種拍攝香港題材舉步難艱的階段。
他必須作一次人生的根本選擇。雖然在這之前拍攝的一些電影如《線人》《火龍對決》《激戰》都由大陸的電影公司參與投資,並在大陸公映,但這些電影反映的題材,都是香港生活,在大陸公映,如石沉大海,毫無反響,因為很容易聯想一下,大陸觀眾怎麼會有興趣去關注香港導演拍攝的反映局限於港地一隅的小警察的內心情態與平民生活呢。況且香港電影里的平民生活,總帶著一種虛情假義,習慣性的商業片操作總是讓港片里殘留的一些生活氣息被撕扯得七零八落。
我們看到,2014年拍攝完《魔警》之後,林超賢在2015年幾無作品。然後痛定思痛,林超賢北上北京,執導了《湄公河行動》。
這部影片由公安部支持拍攝,但編劇權掌握在林超賢手裡,這個電影其實是一部香港電影里常見的槍戰片的變種,而相對而言,中國警方的探訪手段,在電影里並沒有作出多少真實的展現與交待。
這部電影里,林超賢對一場敏感的涉及到國家關係的跨國大案,採取了一種簡單化處理方式,誇大火爆的槍戰視效,弱化真相的揭示,而公安部也需要林超賢這樣的處理與操作,這樣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迴避掉不能公布的秘密。
而林超賢的香港導演身份,也可以作為一個緩衝,可以把拍攝方想表達的內容,在影片里作出某種暗示,但又不會形成某種明確的指向。如在這部影片里,一直暗示前台的罪魁禍首背後還有更隱藏的老闆,這老闆是誰,電影卻未作交待,這顯然不是一部探案片應該有的模稜兩可結局。
這就是林超賢能夠出沒在敏感的國際題材之後,而擁有的一種獨特的身份。
從《湄公河行動》首次為中國主旋律題材拍片,到《紅海行動》里再次擔綱國家形象為背景的題材影片,林超賢被選擇的幕後動機是一樣的。
不能不說《紅海行動》的題材是敏感的,它表現了中國軍人鏖戰在異國的土壤之上,張揚起實際狀況下並沒有如電影里展現那樣的窮兵黷武,這種對戰爭與嗜血的想像,在過往的中國電影中是絕對見不到的。
這樣的意念,如果被中國一個導演來表現的話,會帶來一種額外的聯想,因為中國導演的身份,會被賦予一種國家意識形態的折射,而顯然,《紅海行動》不過是一部電影,中國導演身上帶來的這種聯想,並不是拍攝這部電影的本意。
這樣,一個香港導演的身份非常完好地定位了這部電影的調門。《紅海行動》被定位於一部商業片,香港導演一直滾打摸爬在商業片的市場中,巧妙地避開了可能加諸在他身上的價值觀的猜測,但又曲折地表達了立場,從這個意義上講,林超賢的確是拍攝《紅海行動》最為合適的人選。
林超賢不像徐克、吳宇森名聲大到很難改他們的弦、易他們的轍。林本人在香港電影拍攝中,一直走的是警匪片的路子,但香港電影又無法提供給他以家國意識,所以,林超賢的警匪片除了玩弄視覺效果的手腕外,只能往警察內心深處進行挖掘,但這種挖掘,又與歐美電影的深刻性不可同日而語,在香港電影圈子裡,林超賢已經走上了死棋,而《湄公河行動》瞬間激活了林超賢,這部電影里有港片非常稔熟的毒販題材,更有港片里沒有的國家意志,林超賢最後在這個電影提供的國家框架里,靈活機動地展現了他在拍攝警匪片時的天賦,從而出人意料地獲得了市場與口碑的雙重嘉獎,估計林超賢做夢都要笑醒了。其他北上的香港電影導演一定要羨煞。
《紅海行動》里林超賢再次展現出渾身解數,把在港片里小打小鬧的槍戰片放大成一個近乎是局部戰爭的大場面酷烈,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電影里的一些斷肢殘體的血腥展覽,都是林超賢過去電影中常見的聳人聽聞元素,而每部槍戰片里必扔手雷的林超賢習慣動作,在《湄公河行動》里已理所當然地再度演繹,在《紅海行動》里林超賢也必定用手雷製造出許多驚悚場面,後面的迫擊炮、坦克開炮、飛行器爆炸、毒刺導彈等等,都可以看成是林超賢手雷癖號的誇大再現。
《紅海行動》里的文戲的薄弱,正是林超賢對他拍攝主題中的槍戰之外的內涵的陌生,而《紅海行動》里,也無法塞入更為完整的國家觀念,主導方與林超賢都略去了越過撤僑行動界線之外的戰爭的意義評定,這一切的好與壞,都讓林超賢去承擔吧,而《紅海行動》需要的只是曲折地映射出中國軍事實力以及附著在其上的精神氣質,林超賢是一個最恰當的、最為合適的傳達這種意念的人選。
不管怎麼說,林超賢是香港導演中的一個幸運者,他自己都稱自己拍攝的電影不是主旋律電影,他的這種推託,也是拍攝方需要的一種解釋,就是把電影局限在一部商業片的範疇,而不承載太多的價值寓意。而有趣的是,恰恰是觀眾在這部影片里解讀出導演與主導方不願意被過多闡述的價值內涵,這就像《湄公河行動》里說了一半故事,又遮了一半故事,這種優劣參半的矛盾性,林超賢恰到好處地承擔了全部職責,但正是這種電影藝術的不完備卻帶來了林超賢從影生涯的最高的輝煌。注意,林超賢恰恰是通過執導《湄公河行動》這一部電影,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這對香港導演來說,可以說是嘆為觀止的殊榮。林超賢受寵的地位可見一斑。林超賢身上,由香港二流導演躍入到中國一級大導的行列,直逼好萊塢電影導演,這種現象耐人尋味。
推薦閱讀:
※《紅海行動》:只因真實才會相信,而非相信才變真實
※從頭燃到尾,這才是真正的華語大片
※《紅海行動》:這樣「膽大妄為」的賀歲電影第一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