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太極——扎西傳授傳統楊式太極拳85式 (書稿選登)-8
感恩太極——扎西傳授傳統楊式太極拳85式 (書稿選登)-8
一、練拳的不同階段和身體內在虛實開合的產生
身體外在的開合是指形體動作的屈伸、收放。例如肢體彎曲收回為合,到位開展為開。身體外在的虛實,落實到腳上,則是支撐腿重量的變化,承重腿為實,反之為虛。通常講要分清腳下的虛實,是指要明白腳下身體重量在動作運行中是如何在兩腿之間轉換和過度的。虛實落實在手臂上,則需明白在運動過程中,勁力、勁點落實在手臂上,哪只手臂領勁則哪只手臂為實,相隨的手臂則為虛。例如攬雀尾按勢接單鞭,兩臂在胸前抹平圓的時候,向左轉腰,左掌及左臂領勁,為實,右掌及右臂相隨,為虛,向右轉腰時,右掌及右臂為實,左掌及左臂為虛。再落實到細節,手背領勁時,手掌為虛,手背為實。等等表現,皆在用陰陽、虛實、開合等對立統一的範疇描述身體外在的變化。
身體在意念和內氣的作用下,內勁自生。內氣飽滿之時,身體內部隨勁路、勁別、勁點和意念的變化,使之有一種既有規律又沒有規律的能量開始運行時,就產生了身體內在的虛實轉換和開合變化,這是太極拳修鍊到一定層次時,我的一點粗淺的體會。
二、身體內在的虛實開合
先賢們在論及虛實開合之時,文字不多,但是歸結起來會說道「處處總此一虛實」,其中一切奧義只能靠師父引領和自己去悟了。不是先賢們不說,而是怕說出來不夠準確,貽誤了後人。因為拳是靠體認,體知,體證,體悟出來的,非文字語言所能及也。先賢們認為說不清楚則寧可不說,這不是保守,而是慎之又慎。「處處總此一虛實」,一語道出了真機,習練者得靠自己用身體去悟才能明白。
例如我們練拳到了第三階段,身體內在有了能量流動和收放時,就會有一個彙集和烹煉、儲存和收養這些能量的空間,這個位置就是我們所說的下丹田。通常對於下丹田的描述和定位有說是臍下二至三寸之間,有說是在臍與命門穴前後連線前三後七的位置。練拳時,下丹田的虛實和開合變化,實際上不是一個具體的點,而是以小腹為中心的一個空間,包含了上面所說的下丹田的位置。下丹田不用刻意去找,而一定是內氣充盈,隨身體動作和意念引導,內氣在體內有所開合之後,用心體會就發現自己下丹田的位置。古人稱「精、氣、神」為人生三寶,視下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是真氣升降開合的樞紐,因此很重視下丹田的意義,視其為「性命之根本」。儘管從現代解剖學和生理學角度來看,下丹田所在的位置並沒有特殊的形態,但是通過意守丹田來養生或者取得療效已經被實踐所證實,這就是體認和體證的功夫,因為存在的不一定有表現形式,也不一定能夠感覺得到,而要去用身體實踐,才能逐漸走入對身體更深層次的認知。
太極拳是內家拳,練的是心意,故而有用意不用力之說,亦是身心修鍊的藝術。外在的身形要和內在的心意結合起來,到了高級階段,以固養內氣,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為基礎。始有意動,才有氣動和形動。通過這樣的練習,太極拳開發了人體內「神、意、氣」結合所產生的內在能量和潛力。故而說,身體內在能量的流動,是由氣為基礎的一種綜合能量,有人稱為太極拳的內功,有人稱為內勁,有人稱為內氣,其實是一種東西。
身體內在的開合說的簡單一點就是指在意念的引導下,內氣在體內的收和放。武式太極拳家李亦畬認為:「氣向下沉,由兩肩收於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形於脊骨,佈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即是放。」內氣的收和放一定是與身體外形動作相互作用的。例如做摟膝拗步時,隨轉腰向前弓步,一手摟膝,一手前按時,手腳漸漸到位,身體中的內氣由丹田開始緩緩向四稍灌輸,同時,丹田這個空間縮小、聚合、下沉。到位時氣貫全身,無內無外,周身松透,丹田聚合、沉降。開合主要用來描述內氣的收放,內氣由丹田貫於四稍時為開,為伸,為長,為放,為發;而內氣由四稍回歸丹田時為合,為縮,為卷,為收,為回。
同樣,我們用身體內在的虛實描述丹田的表現形式和感覺。通常來講,當動作漸漸到位,勁力由腳而腿,由腿而腰,由腰而脊,由脊而輸於兩臂指稍,同時,內氣由丹田開始隨勁力一起向四稍輸送時,丹田總體空間的體積變小,依據不同的外形動作,身體內在表現為聚合、收攏、鼓盪、翻滾、沉降等諸多不同的形式,此時我們稱身體內在為實。當前一勢勁力已去,下一勢開始醞釀,灌輸四稍的內氣開始回收、蓄存於丹田時,丹田空間的體積鬆鬆膨大,猶如氣球被吹起來似地,鬆散而開,充盈小腹,此時我們稱之為身體內在為虛。丹田內在的虛實在每一個拳勢動作中,身體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僅僅以虛實來籠統的概括它的表現規律,但是無法用語言描述清楚其在每一刻的狀態。因為隨意念、勁路、外形動作的變化,丹田的表現形式亦是千變萬化,時而上提,時而下沉,時而左旋,時而右轉,時而聚合,時而虛散,時而如泉翻滾,時而如水歸流,時而鼓盪,時而松靜……又如每個人功夫層次不同,對同一動作的內在虛實體悟則不同,因而更無法用語言精確表達。
身體外在的虛實開合和內在的虛實開合,多半時間是同步的。比如形開到位時,內氣也是貫於指稍,身體內在表現為實。手腳收回的同時,內氣也收回,身體內在表現為虛。太極拳以身體內在的虛實開合轉換為主體,外則以腰為力源,腳為勁根,心意一動而分發四肢。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能夠做到以內動導外動,使之身心合一,意念與神經系統合一,則能通過觸覺感知自己和他人身體上的信息,這便是推手的高級境界。
推薦閱讀:
※當我們談起德國服飾——從傳統到現代
※論「舊體新詩」與我對中華傳統詩詞現代大眾化時代化的探索(新改稿)
※傳統風水說
※談談傳統楊氏太極拳的「雲手」勢---劉習文 汪新華
※傳統對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