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與內功(轉載)
太極與內功(轉載)
2016-06-17 19:38中歐校友國學會 推薦100次
您是否為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所困擾,您是否因睡眠不熟,精力不足,不能勝任超強度工作?您是否遇到了太極膝,瑜伽腰等練功的障礙,您是否因練武多年而無氣感,在練花拳綉腳?那麼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相信渾元形意太極門內功中的無極樁功法,會幫您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渾元形意太極門內功無極樁功法有十大秘訣,也叫十大要點,每一點都是數千年來,老前輩們研究積累下來的珍貴經驗。現分述如下:
一、松腳吸地
1.雙腳放鬆,平行站立,與肩同寬。身體重心的垂線落點在兩腳中間,兩腳分別承擔身體重量的二分之一,不分輕重,不偏向哪一腳,哪一邊,不分陰陽,故叫無極樁。2.全腳鬆開,腳心盡量自然貼地,身體重量要落在前腳掌,重心在前腳掌中間點凹陷處的湧泉穴上。
註: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當第2、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人體十二經脈腎經的首穴。
如此,從健身的角度上講,鬆開兩腳,可使氣血達到全腳掌,尤其是每個腳趾。從技擊的角度講,兩腳鬆開貼地後,像兩個大吸盤吸在地上,既能產生松沉勁,又可落地生根。
社會上的教法大多是要求:兩腳十指抓地,腳心涵空。這樣做兩腳必然繃緊,且提高了身體重心。於健身而言,氣血僵止,不易流通全腳,更不能暢達腳趾。對技擊來說,腳心涵空,下盤不穩,一推就倒。故不科學。
二、扣膝
1. 兩腿稍彎曲,從側面看,膝蓋的豎向下垂線落點,大體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的連接點上。
2.轉動兩腳,帶動兩腳的腳跟由內向外微微螺旋外撐,以此使兩膝向內稍扣。從正面看,兩膝蓋的中心延長直線要與腳大趾尖在一條線上。做正確後的感覺是,兩個小腿肚子承重而微微發酸。
這樣一來,腿部內外側的筋和韌帶成保護性緊繃狀態,兩膝關節的左右半月板鬆開後,基本不承重,並可靈活轉動,不受硬性磨搓。同時,鍛煉了腿部兩側的筋與韌帶,增加其拉力、承重力以及靈活性,不僅有效地保護了膝蓋,而且可適應高強度、高難度的腿部運動,便不會出現因發力不正確所造成的膝關節疼痛的問題,例如「太極膝」。
太極膝的根本問題,一是內部氣血不通,因為沒有內功支撐,氣血不足以衝到膝蓋,二是,骨節對不上,因為骨節都是弧線形的,結構圓活,應環形運動,具體的運動方式,可以課後再聊,最好現場溝通、體認。
扣膝,同時膝蓋微微彎曲,彎曲弧度不宜太大,以行走時的彎曲程度為佳。微曲,內扣,既能合上勁道,又能保護內外側半月板,部分解決或者緩解膝關節運動損傷的問題。
上面說了兩點,松腳吸地、扣膝,下面我們談談襠部的動作。
三、提會陰穴1.會陰穴是人體生命的發動機,位於人體襠部大小便中間凹陷處。
提會陰,即要求站無極樁時,吸氣時,會陰穴適當用力繃緊上提;呼氣時,慢慢鬆開下沉回到原來位置。會陰上提,則兩腿與襠部形成圓拱門結構,身體重量均勻地放在兩腿上。
吸氣時,會陰穴上提,整個胯和臀部向下沉,頭部則往上頂勁,上下形成一個對拉拔長頸椎和脊椎的動作。
2.提會陰穴的目的,是為了配合開胯而達到圓襠。開胯,就是髖關節向兩側打開。我們講扣膝的時候,實際上已聯繫到了開胯,它們兩者是一扣一開的關係。扣膝是向體內側扣,開胯是向體外側開,都是股骨頭的運動,胯開了則自然扣膝,扣膝同樣有助於開胯。
會陰穴一提,兩胯一開,襠部形成了半球形的圓頂形狀,這就是圓襠。
形成圓襠的好處和目的,從健身講,提會陰、松會陰,襠部松圓,利於氣血運動,利於鍛煉小腹部位的生殖系統。道家把小腹中間儲存人體真氣的部位叫「玄牝」,現在通常叫「下丹田」。
《道德經》第六章經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意思是,人體的生殖力、生命力不消失,是因為玄牝、下丹田這個地方的能量、作用。這個地方是產生人體這個小天地生命的根本之所在。你會感到生命之氣在這裡存在運動時的那種綿綿之狀。它用之不盡,為生命提供能量。
正因為提會陰穴練內功如此重要,故氣功界大多稱會陰穴是人體生命的發動機。
從技擊角度講,提會陰開胯圓襠後,身體中部重心穩,可以靈活轉胯動腰,腰為中節,「中節不明,全身是空」,太極拳的關鍵在腰。可見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社會上大多講提肛。我們認為,一提肛,很容易形成兩個屁股蛋夾在一起。這一夾,氣就不通了,因尾巴骨下邊的長強穴鎖死了。這是個鎖氣法,不是個通氣法。於健身、技擊都不可取。
對肛門的要求,我們是講要松肛,同時隨著提會陰,肛門鬆開、撐開隨會陰穴上提,就不會夾臀鎖氣。提會陰時,還要提外腎,即男女的外生殖器,帶動它們一起運動,以得到鍛煉,增強功能,並排污、去毒、治病。肛門鬆開,穀道就是直腸才會真正放鬆收縮上提,這是道家「縮穀道」的正確做法。
四、塌腰
首先來認識一下人類健康的腰椎是什麼樣子。腰椎處有一個向前的彎曲。開車的朋友都知道,有個腰托頂著後腰,開長途車才舒服。
現實生活中,因為氣血不足、勞累等原因,往往造成人們喜歡彎著腰坐,脊柱對上肢的支撐作用,並非立木支千斤,而是彷彿吊車的力臂一樣斜向拉伸,脊柱就是力臂,腰窩處就是支點。久而久之,腰椎兩側肌肉勞損、退化、無力,腰椎就會在腰窩處向後突出,椎骨之間的椎間盤就會造成脫出,刺激脊髓神經,疼痛難忍。
蹋腰就是:腰窩附近的腰部肌肉向前、向下運動,推動腰椎向前運動,這就好比自帶腰托,以保證脊柱向前生理性彎曲的正常形態。這就是塌(ta四聲)腰。
腰椎是整個脊柱的下段,托著胸椎和頸椎。腰椎關節正,才有可能頸椎和胸椎關節健康。所以塌腰以後則脊柱豎起,保證整個脊柱的豎向支撐力。
塌腰的好處在於三點:第一、脊柱健康。第二、作為上肢主支撐架構的脊柱上掛著心肝脾肺腎等各種臟器。腰杆子上下直立,各個臟器筆直地懸掛在體腔內,充分享受人類運動時地球引力的拉伸作用,無不良擠壓、碰撞之弊,而且活順臟器氣血。第三、塌腰以後,脊柱挺起,腰杆子發揮上下支撐力,可聯通腿部力量到上肢。蹲身、搬提重物發力的時候,腿部發力,避免受傷。技擊時又能承接對手對手臂和上肢的勁力導於下,體現腰如軸立的特點,實為貫穿上、中、下三節之關鍵。
社會上有講直腰的,也有講斂臀的,這都不科學。你一直腰,屁股往裡一收,脖子的頸椎必然向前彎曲。長時間這樣站立,或者這樣練太極拳,肯定腰和頸椎要出問題。最典型的是英國一個教練這樣教太極拳,把一半以上的學生都練出了毛病。
五、含胸
含胸是最難用語言表達的,簡單地說,含胸就是通過適當地繃緊心口(鳩尾穴),把整個胸腔變成一個嘴巴,把胸腔中的內臟器官輕輕地像嘴一樣含住。目的是為了保護內臟在運動中不會晃動受傷。同時,含住後,便於內髒的自主運動和按摩。同時,能幫助把氣降到小腹。正如《道德經》中所講:「虛其心,實其腹。」
特別應該強調的是,千萬不要將含胸理解成兩個肩往前運動,去夾胸,如果夾胸就大錯特錯了。
社會上教含胸教正確的不多,大多教成了夾胸。
含胸是造就腹呼吸的關鍵,是內功的根本關竅之一,但做正確難度較大,因語言表達很容易造成誤解,這裡就不做過細、過多描述了,一定要現場體認。
六、松肩
松肩就是兩個肩關節要鬆開,使其保持中間位置。其作用於健身,鬆開後,氣血才能自由活動。對技擊,鬆開後,肩關節才能前後上下自由運動,一是便於勁力之變化,二是能甩出鞭子勁來。
社會上,有的講沉肩。沉肩是在一瞬間需要下按發力時,以沉肩達到墜肘發力。但一沉就要馬上鬆開。不然,氣血不通,運動也不靈活。
七、虛腋
虛腋和松肩是有聯繫的,但又是相對獨立的。松肩是講肩關節,而虛腋是講肩關節下面的腋窩。
要做到虛腋,就要把兩個肩胛骨向兩邊適度平行拉開,這樣左右兩個腋下就各有一個空間,這個空間一般比雞蛋要大一些,比自己的拳頭要小一些。
於健身,目的是要腋下氣血通暢。於技擊,一是能幫助胳膊靈活運動,二是能形成兩臂的圓撐勁,便於接勁、化勁、發勁。
墜肘,肩部松沉、兩腋虛開才可能肘部沉墜,沉肘應當大臂與小臂肌群內反向螺旋,如同雙手絞毛巾般將肘關節定位。墜肘在養生上則能保證氣血平穩,避免高血壓的問題;在技擊上避免抬肘失重的問題。
松肩沉肩,肩部首先鬆開,而後略略下沉,松肩方能虛腋。肩膀松活,虛腋了,墜肘才有意義。否則就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另外,要注意虛腋後,兩臂下垂,兩掌掌心向內,中指對準褲子中縫,距大腿五公分左右。
虛腋這一點,社會上大體都講到了。只不過有些講得不夠到位。
講完了人體的根節,松腳吸地、扣膝、圓襠襠,人體的中節,塌腰、開胯、含胸、松肩墜肘鼓腕挺指,再說人體的稍節,脖頸與頭的關係。
八、舌抵下牙齦
舌尖頂抵下牙齦,舌頭中部拱起,輕抵上顎或叫口腔上部。這樣,舌頭中部連接了人體的督脈的終點人中穴,舌尖連接了任脈的起點承漿穴,就像搭起了一座鵲橋,接通了任督二脈。
於健身,接通了任督二脈,上氣下達,腎水後升前降,帶動心火下降,陰陽相濟中和,氣沉下丹田,心平氣和,則百病不生。
於技擊,舌頂下牙齦,氣血上下通順,頭腦清醒,並利於閉氣發力。
九、扣齒
扣齒要做到三點:1.鬆開大牙床,像兩邊各咬一粒黃豆一樣。2.未開,兩側虎牙輕輕咬住。3.下巴微向後收。
如此,於健身講,扣齒後頰車穴鬆開,便於口腔內津液的產生,有消毒、潤燥的功效。於技擊,則能配合第十要點,提好耳後勁,產生出頭部的虛領上頂勁,以穩定身法、步法。
對此要點,社會上知道的不多。有的雖然知道要扣齒,但都不知道具體要領。
十、提耳後勁
頭部是依靠脖子兩側的筋群和頸椎骨支撐的。頭部的血液主要是靠脖子兩側的頸動脈輸送。提耳後勁,就是兩耳後邊用力上提,使脖子兩側的筋群用力綳起上豎。這樣,再配合舌頭的前下頂勁和扣齒、收下巴勁,便可產生一個頭部向後上方的上提、上頂勁,就好像有根繩子虛虛上拉一樣,故叫虛領頂勁。
於健身,虛領頂勁既能拉開頸椎,使血液流通,又能使頸椎保持正確的姿勢和運動路線。同時還能通過虛領頂勁與坐胯下沉勁相配合,拉開腰椎關節,通氣活血;並糾正低頭彎腰的毛病。對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凸出及肩周炎等病症都很重要。
於技擊,頭部是全身的稍節,虛領頂勁是對頭部稍節勁的生動描述和表達,同時也是要求。形意拳尤其要求頭要像老虎頭一樣。只有做到虛領頂勁,再配合肩、胯、步,才能練出虎頭勁,在虛領頂勁時,喉頭會自然內收。因此,一些老前輩用喉頭勁不丟來描述虛領頂勁的重要性。我的師爺、武林泰斗尚濟老前輩在講到頭頸的重要性時,就說:「只要喉頭永不拋,問盡天下眾英豪。」足見頭勁之重要非同一般。
常年伏案工作的朋友,十有八九是有頸椎問題,脊椎有問題,嚴重者夜間睡眠質量下降,白天頭暈、無力。有頸椎問題的朋友,多數喜歡環形扭動脖子,聽到咔嘣,咔嘣響,以此活順頭頸,減輕睏倦,痛楚。其實,只轉動脖子人不知道配合呼吸,拉開關節運動,讓關節互相抹茶,長此以往會加快頸椎間盤的磨損,飲鴆止渴,弊大於利。應當練習縮猴脖,頂頭懸,頭與雙肩有前後上下,掀翻運動,狀如猴子的脖子,而後配合呼吸,微微環形轉動頭部。這樣做,既能保護好頸部椎間,避免頸部關節過度磨損,同時縱向拉伸筋骨,舒通氣血,消炎化瘀,達到治病的目的。
有頸椎病、肩周炎的同志,在掌握了無極樁的要領後,可多練習一下「縮猴脖;豎駘尾」這個功法,練時要注意配合呼吸。對這個功法我們發有一期專文:「看錄像,跟我學,縮猴脖,豎駘尾」幫你治好頸椎病,從此遠離亞健康!在我們的公眾號「渾元國術」上面。
特別聲明:
無極樁功法是我們渾元內功功法之母。故練渾元內功必須從練無極樁功開始。自古以來,各門各派都十分重視無極樁功,對其中的秘訣、要點更是視為瑰寶,只在很小的範圍內口傳心授,不讓見諸紙端,以便秘不外傳。
今天,為了推動「尚武興國」,我們決定公開傳授,造福社會。但以上文字,只是我個人對無極樁的淺解(因字數限制,目前放出的也只是部分),文字表達終有缺陷,功法深奧,一些要點語言無法詳准描述。故不盡之處,敬請各界朋友諒解為盼。如有興趣深入了解了解、學習的朋友,可到我武館面對面探討、學習。
渾元形意太極門輔助創始人
渾元國術館館長
馬曉陽
二零一六年三月
作者簡介:
馬曉陽老師,七歲開始學武(由祖父和父親共同指導)。他的太祖父是方圓百里有名的武林高手,功夫里有一部分學自山東當地的少林寺分支,因此馬家祖傳的功夫里,包含內功(跟道家相近)和散打(近似少林),過去是傳子不傳女的。
馬保國老師,馬曉陽老師的父親,七歲開始練武。馬保國老師的父親,曾是八路軍的偵察員,散打招式都是在夜間單獨傳授給他的,後來他在大學期間拜武林泰斗尚濟(物理學教授,形意拳大師)為師學形意拳,87年拜郭升海(民間武師)為師學習了來自峨眉武當的功夫技巧,97年和兒子馬曉陽一起拜王長海為師學習混元太極。2002年到2007年間,在英國開設武館教學,其間遇到許多挑戰,均一一克服,並教授了許多出色的外國弟子(不少都已經學習中國武術幾十年,在遇到馬保國老師後,感嘆終於能夠領悟更精奧的太極原理,習練更深層次的中國功夫,有些由於練習不當導致身體傷害的,也在指導下得到復原)。07年回國後,在尚濟、王長海等老前輩的肯定和支持下,將這套太極系統取名為渾元形意太極(其中糅合了內功、形意、武當、峨眉的技擊等等),並成立渾元形意太極門,繼續開館 教學,現渾元國術館由其子馬曉陽主理。推薦閱讀:
※王子太極線圖譜
※楊氏八十五式太極拳動作要點提示
※陳氏太極拳的六步練習
※三拳合一(七)讀《黃庭經解》,明孫祿堂「當中一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