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習慣讓自己成為受虐者 「好心」阻礙孩子健康成長

女性心理習慣讓自己成為受虐者

  愛情世界裡人們普遍認為愛情模式應該是健康的、積極的,愛她,就該對她好,這樣的愛情才是真實的。如果一邊說愛她,一邊虐待她,那麼這個「愛」肯定是虛偽的。有一種錯誤觀點普遍深植於大眾意識與學術界之中:每一個女人都有受虐的人格特質。支持者的解釋是因為女性喜歡強勢的男人,喜歡屈服後所受到的折磨、摧殘,所以女人鼓勵男性壓制她們。女性天生就是受虐狂嗎?美麗健康活潑的女孩又為什麼變成了被虐者?一個令人深省的問題。

  惠平是一位收入不菲的白領,今年25歲。新婚不久,惠平因病休息在家,見丈夫與鐘點工小阿姨在客廳里竊竊私語了好久。等她走後,她小心翼翼地詢問他們的談話內容,不料丈夫像老鷹抓小雞似地一把把她從被窩裡拽出來,扔到了房門外,怒罵道:「看你再管我的閑事不……」然後「砰」的一聲關死了門。惠平躺在地上驚恐得牙齒直打架,只覺得心中湧起一陣陣惡浪,那一刻甚至起了想死的念頭。她伏在房門上哭出聲來……這樣的遭遇已遠非一二次,從戀愛開始就這樣,每次惠平都陷於驚恐絕望中,可最終還是放棄了反抗,既沒有去死、也沒有吵鬧,而是選擇了在門外求饒,等上幾個小時,然後丈夫才滿臉不屑地放她進去。

  然後惠平會做出感動的樣子,伏在他的胸口,因這終於到來的赦免痛哭不已,像受了委屈的孩子看見了父母的微笑那樣,而此時的他則像一個父親或者大哥,撫摸著惠平的腦袋,輕聲地安慰,親密地親吻,乞求惠平的原諒,惠平則因為他的懺悔,感動得死去活來。這一晚,夫妻性生活特別纏綿、夠味……

  惠平以為只有她一個人在過著這樣喜憂參半的日子。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婦女並不少,有相當數量的婦女,在男友或者丈夫的控制與「訓練」下變成一個接受虐待的人。這類婦女的心理模式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體現為對不同意見、觀念、行為的質疑、提問、抗議的隨意性;

2.一旦受到侵犯、被辱罵或者暴力干預,她們就服輸、投降、哀求;

3.當她們被接納、受到鼓勵與讚許或是被施虐者事後的懺悔與安慰而感動,完全放棄立場,甚至暗示他們可以為所欲為。經過幾輪循環,這種衝突與解決衝突的過程成為一種固定的心理習慣,久了就會不自覺地陷入這個怪圈,使這種解決衝突的方式成為相處模式。最後,這種衝突過程在女性心理上被簡化成為「為了得到丈夫行暴後的安慰,以及由此引起的身心刺激,寧可付出被暴力侵犯或心理虐待的代價」這樣一種狀態。

  在以前的歷次衝突中,惠平都是依據這個模式苦中作樂、苟且偷安的。更多時候,她是無意識的,是身不由己地受心理慣性的驅動而「自討苦吃」,但這一次她卻感覺受到了嚴重傷害,丈夫事後的甜言蜜語,已遠不能彌補她病中受到暴力侵犯導致的身心創傷,並且,她由這次的被侵犯,引發了對自己生存狀態的反思:「為什麼我會落到這個地步?」

惠平絕對不是個生來便喜歡被虐待的人。大學時期她是眾多男生心目中聖潔的白雪公主,將畢業時,剽悍勇猛的足球隊長(如今的丈夫)以其木訥的憨態與獨特的求愛方式——在生日派對的舞池中當眾親吻了她,而獲得她的芳心。一年後他們結婚,其後的兩年是惠平生命中的黃金時代,他們引進風險資金創辦公司,但由於缺乏經驗,公司終因撐不下去而倒閉。惠平因其形象與優秀的外語水平很快便應聘成為外資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丈夫因其一時難有合適的工作而無業在家。丈夫因為自己成了靠妻子養活的人而陷於憂鬱中,他認為是惠平沒有很積極地配合他才使他處於如此尷尬的境地中,兩人之間常有矛盾產生。

  丈夫的這種狀態在惠平的心裡又引起了怎樣的反應呢?她覺得丈夫的不愉快是情由可原的,沒有工作的男人自尊心會受到傷害。繼而她又認為,也許是自己職業發展的順利無意之間羞辱了他。惠平為此千方百計地彌補自己的「過失」,想不露痕迹她支撐起他的自尊,每月領到工資後,她只給自己留一點零頭備用,其餘的盡數交給丈夫自由支配。丈夫很快便適應了這種生活方式,每月掌控著她近8000元的薪水,過著衣食無憂的悠閑日子,還找些年輕漂亮的小姑娘來家做鐘點工……惠平為了讓丈夫高興,一心只想做得更好,她並不在乎丈夫與別的女人過往甚密,雖然,連她自己也不知是出於什麼心態。

  要過節了,惠平從工資中扣下1000元錢,說要去給母親,讓她過個寬餘的春節。丈夫立刻沉下臉來,顯出極不滿意的神情,惠平很難接受他的反應。再後來她又發現丈夫與小阿姨眉來眼去有些異樣,而自己與丈夫卻顯得越來越生分,這時,惠平才對自己的生活狀態重新審視起來。她試圖改變現狀,努力與他溝通,並不再想把薪水全額上交,無奈,為時已晚,丈夫發現惠平有反抗的念頭,便製造事端,採用辱罵、暴力等方式對她進行身心虐待。每次衝突,惠平都悲痛欲絕,她又每每含辱忍下來,經由多次的施虐與受虐過程,終於使他們夫婦雙方心理都扭曲異化,惠平則習慣了以受虐的代價來獲得他的撫慰,從而得到刺激與快感的相處方式。這就演變出文章開頭那一幕。然而這次,她不甘再遭受蹂躪,要向心理諮詢師尋求心理支持。

  分析與建議:性別歧視是導致女性接受虐待的文化條件。

  通過惠平的經歷,我們可以感知她是怎樣步步後退,最後無奈地成為一個「受虐者」的過程,也可以想像她丈夫的虐待本性是怎樣步步形成的。表面上看似乎是惠平在鼓勵和暗示丈夫來虐待自己,然而我們撇開現象上的因果互動,可以窺見惠平作為女人之所以無奈地承受虐待的人格、心理上的弱點,而這些弱點並非是她個人特有的,而是作為第二性的女人共同的弱勢。造成女性心態行為弱勢現狀的文化與現實因素是深刻而廣泛的,並且具有連鎖反應。長久以來,男尊女卑的權力關係是造成目前女性特質發展的基礎條件。性別歧視是導致女性易於接受虐待現實的文化條件。它是一個龐大的壓迫體系,包括語言、社會經濟、心理與政治層面。不願屈從於男權社會規則的女人會遭受嚴厲的矯正。男人的虐待便是強迫她們服從,科技社會的文明解放了女性的智力、能力,使女性能從事和男人同樣的各類職位,但是卻未能全部或大部分解放女性的心理和精神,她們長期處於男權社會的陰影中,人格缺乏獨立性,情緒是消極的,心理是扭曲的。惠平因其能幹而掙得高薪,本是可喜之事,可她卻因自己的成功愧疚不安,並因此接受虐待。而她的丈夫,一面因妻子的能幹而嫉妒得心理變態,一面卻心安理得地揮霍她的財富,他們夫妻不正在實踐前面所述的男權社會的倫理道德嗎?雖然說它在現代社會的家庭關係中顯得如此地不合理。

  在動機上,女性更多是為孩子、家庭而忍辱負重。她們在需求上更多是追求精神、心理、情感的滿足,因她們難以直接以權力與行動滿足實現自己,只能退而求其次。我曾與惠平仔細地探討使她忍受虐待的心理成因,她描述道:「每當下決心破除這個家時,孤獨的感覺會使她很恐懼,成為她忍受的動力,還有二人初戀時的甜蜜與快樂,『我們曾有過那麼親密的過去,我又怎忍心使它失去』,於是我便想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最終能夠令他感動,追回以前的好時光……」 現在,惠平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心態,也明白了丈夫所作所為的意義,6個月後,她提出離婚,協議離婚不成,她終手向法院遞交了離婚起訴書,同時搬出了那棟屋子。對她來說,醒悟的還不算晚。

  受苦的女人別以為為男人受苦會苦盡甘來,事實上當你習慣受苦時,他已經習慣享樂,你願意永遠這樣嗎?

別做被物化的女人

        很多女人被物化了。

      其中有些情況是因為男人看不起女人。他們保留著封建社會的大男子主義,基本上還端著「唯小人與女人難養也」的思想,女人在某種程度上是物件,是財產,是暖被窩生孩子的工具。他們只是用娶到什麼樣的女人擁有什麼樣的小三來彰顯財力、權利和魅力。所以,在他們眼中,女人沒有靈魂,她們只有臉皮、子宮、雙乳和用來幹活的兩手兩腳。他們可能對你拳腳相加,不聞不問,也可能對你呵護備至,問寒問暖,但本質一樣,心靈從不交集,他們不明白男人和女人除了身體還會有什麼交集可言。讓你別管男人的事,男人的世界女人怎麼可能看得懂?他們也不會關心女人的事,在他們看來,女人吃飽穿暖還有閑錢穿戴人生就已經很圓滿了。

      還有時是因為男人不懂女人。他們對女人的了解只限於三圍。他們覺得女生很奇怪,無緣無故的生氣,又無緣無故的傻笑,所以,在他們眼中女人就變成了洋娃娃,他們小心呵護你,寵愛你,但是,所有的招數來自於工具性條件反射,送玫瑰花你就會破涕為笑,所以他就總送你玫瑰花,但事實上,他搞不懂女人為什麼喜歡這種又貴又沒用的鬼東西,也不明白為什麼偏要找快遞送到公司。沒錯,你就像個科技化現代化的寶貝,他喂你水,陪你玩,但是你們活在兩個世界,你只是一種沒有思想或者令他搞不懂思想的娃娃。

      還有很多時候,是女人把自己物質化了。他們身著性感洋裝是為了勾引男人,不,是吸引有錢的男人,他們選擇男人的條件永遠是房子、房子、房子。她們好像是只需要遮雨蔽體,不需要心靈相通。他們像是會膨脹的小丑,只需要被不斷餵養身體和虛榮,不需要用意識溝通。人生過得好不好和男人好不好完全可以用物質來衡量,既然你的生活中不需要出現主觀或者靈魂,自然不會再有人把你當作是有靈魂的人。所以,你被物質化了,但這一次,不是男人的錯,是你自行摘除了心臟,徒留了皮囊。

      基本上,我們鄙視將女人物質化的男人,但更鄙視將自己物質化的女人。

女人心理強大的層次

1,嬰幼兒型:

這種女人是沒有長大或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她們如同嬰幼兒需要父母的照料那樣,需要男人和周圍人的照顧;她們的生活能力和人格的獨立性嚴重欠缺,既不會照顧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照顧家庭;結婚以前她們嚴重依賴父母,結婚以後嚴重依賴老公;

她們是變相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公子哥」,於舊社會真正的公子哥不同的是:她們是想指使和使喚男人的女人,她們如今沒有世襲的高社會地位而還想享受那樣的地位;她們有舊社會裡裹腳的地主老太婆使喚長工那樣使喚丈夫孩子的心理;說白了,她們就是相當或只能當21世紀的「剝削階級寄生蟲」的女人;

這樣的女人是家庭或家族的消費者和破壞者;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社會資源的男人,可考慮娶她們回家,讓她們好好消費自己家的萬貫家產,用千金購買她們「幸福」的一笑;

2,  自我中心型:

這種女人是萬事以自我為中心,她們自己是評價和審視世界的標準和尺度;世界上除了她們的好壞喜惡之外沒有其他的真理;她們是極其感性的一類女人,不喜歡或排斥理性,她們內心裡拒絕和不容納比她們能力更強的男人或比她們事業更發達的男人;說白了她們的內心有一定的女皇女王情結,希望自己的男人和孩子就象侍奉女皇女王那樣侍奉自己;

一般來說,她們的婚姻家庭生活都不太理想,即便是她們跟理想的男人生活,她們也會把自己的婚姻家庭搞的烏煙瘴氣一塌糊塗;只有甘願當她們的奴才的嚴重妻管嚴男人才能跟她們過一輩子;她們的家庭一般來說不會過白領階層以上的生活,這樣的女人只適合過藍領或藍白領社會階層里的比較艱難困苦的生活;

碰到這樣的女人的男人,就不要奢望事業有成飛黃騰達,她們會成為男人事業和生活發展的嚴重的絆腳石;只要自己的婚姻家庭不合她們的心意,她們會竭盡全力破壞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男人的事業,直到她們掌控家庭里的全部權力和幾乎全部的生活發展資源為止;

這樣的女人的家庭的好壞和婚姻的長久,主要取決於這樣的女人的天賦城府和各種能力上,很難指望這樣的女人能養育出超過自己的後代;貧窮和困苦的生活將伴隨她們的一生和她們後代的一生;

3,  成熟獨立型:

女人的成熟意味著她們具備相當高的理性,而且作為女人她們還不缺乏女人的感性;作為獨立型的女人,她們還具備一定的社會生活能力,家庭生活能力,以及處理和解決各種事務的意志力和行動力;

一般來說,她們能處理好自己於自己丈夫,自己孩子之間的各種關係,把自己家庭營運的比較不錯;在單位里,她們也處理好上司下屬和各種同事之間的工作關係,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單位里,她們都可以獨當一面;不過,讓她們在家庭和社會裡做出比較出類拔萃的貢獻和作為,就比較難為她們;

這樣的女人,一般來說能經營好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生活;不過,讓她們自己飛黃騰達或讓她們成為能飛黃騰達的男人的賢內助,就欠缺一些基本素質,能力和資質;她們可以成為社會的中堅,但是她們很難成為帶領自己家庭躍進更高一個社會階層的領導者和主導者;

4,  同甘共苦型:

這樣的女人內心足夠強大,她們強大到能承受生活和社會的各種風雨和風浪;在她們的心理結構和人格特徵里,堅強的意志力和強大的理智力是她們顯著的特徵;她們作為女人,也不缺乏女人的感性,一般來說,她們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對自己中意的男人,她們一般都能做到從一而終,堅貞賢淑,體恤和愛護家人;能讓自己的家庭更上一層樓是她們內在的能力和天賦資質;

在社會生活中,她們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會人云亦云,盲目跟從社會的潮流;--這一點是她們能把自己的家庭提升一個檔次社會階層的內在根本;她們一般都具備金領社會階層的能力和素質;

她們既能照顧和管理好自己家庭,也可以成為自己丈夫事業的賢內助,當丈夫的事業和生活遇到大風浪的時候,她們也可以充當家庭和丈夫的主心骨,能代替丈夫承擔一些重要的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

5,  家庭家族的頂樑柱型:

這樣的女人一般來說具有強大的生活能力和意志力,膽大心細,有勇有識,個別的女人還具備有大局觀和有雄韜偉略;她們不僅具備堅強強大的意志力,也具備超出常人的智慧;她們天生具備一定的領導天賦和指揮資質,當丈夫的各個方面能力和天賦素質低於她們的時候,她們自然而然地充當家庭和家族的頂樑柱和主心骨;

對於她們來說,養育好孩子們和管理好自己小家庭是小菜一碟;只要她們的丈夫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她們一般都把自己家庭和家族管理的不錯,她們既有能力帶好後代,也能處理好公婆和兄弟姐妹等各種家族關係,也能讓自己丈夫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在單位職場里,她們也是拿的起放的下的能人,只要她們一心一意地搞事業,她們一般也能當比較典型的女強人;她們一般都能英明果敢和果斷地處理好自己家庭和事業的各種事務和關係,按理說她們是天生屬於金領階層的女人,只要她們的丈夫和家庭不是那麼一團糟,她們一般來說,都能做到使家庭和家族的事業有成興旺發達;

我被強勢老婆壓迫的只有屈從

  每個男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張照片,描繪自己理想中的妻子形象。大部分男人,都希望她小鳥依人、溫柔體貼,不但對自己崇拜有加,而且做起家務來各項全能。但是現如今,失望的男人越來越多。

  他們發現自己的妻子穿著幹練的職業裝、操著好幾門外語,開始頻繁地出席重要的商務會談,而不再挎著菜籃在自由市場里討價還價;他們還發現自己的妻子掙錢越來越多、職位越來越高、說話越來越沖,在社會上的門路也比自己不知道要廣多少倍。失落、尷尬、痛苦……當男人的自尊受到挑戰時,他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受到來自妻子的壓力,而家庭中的硝煙就這樣悄悄燃起。

  面對強勢老婆,身為丈夫的我們究竟怎麼辦?我們不可能讓時代的車輪倒退,與其在變化中痛苦,不如在變化中適應。無論是丈夫還是妻子,都需要共同面對這樣的變化,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婚姻之船繼續乘風破浪。

  妻子高升後我成了家庭主「夫」

  夜色闌珊,落地窗外,回家的人群來來往往。桌上的飯菜早已經放涼了,張浩孤零零地坐在沙發上狠狠地抽著煙,在煙霧繚繞中,他困惑地回憶著家裡昔日的溫馨,可惜那些溫馨已一去不返了。

  花兩個小時辛辛苦苦做了妻子愛吃的糖醋排骨和兒子喜歡的紅燒肉,結果兒子回家後,只看了一眼,就對他說:「爸爸,你給我錢,我要去吃麥當勞。」而本來答應早點兒回家的妻子卻不知還要等到何時。

  不知是在什麼時候,家對於妻子沈星來說更像一個旅館,來去自由,只是一個睡覺的場所。這些改變,具體是從哪天開始的?張浩想不起來了,是從沈星做了商務律師,贏了幾個大案子之後嗎?

  生活的軌跡無法預料。當初,身為一家國企副總的張浩,鼓勵妻子去考律師證,只是希望她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卻沒想到時光變遷,如今自己被人排擠,從副總變成了一個分公司的經理;而妻子的事業卻像飛速旋轉的車輪,疾駛向前。

  張浩的心理落差就像過山車,從最高點一下滑到了最低谷。他無法對人傾訴,別人聽到後只會羨慕他:「有這麼能幹的老婆,你真是好福氣,這家讓你多省心啊!」對他因此而產生的苦悶,外人只會覺得不可思議。不錯,沒有親身處於他的環境,無法深刻地體會到他的內心,體會到那翻江倒海的情緒。

  而作為妻子的沈星,卻忙得擠不出時間來聽他的抱怨。她一回到家,只會詢問兒子近來的學習,講述她最近遇到的案子,在她滔滔不絕的專業分析中,張浩本來微張的嘴慢慢緊閉了。是啊,現在的她不需要誰來教怎麼做,只是要告訴你她現在做得多麼出色。

  她變得十分忙碌,再不會像以前那樣體貼地替他端茶倒水,按摩揉背;也不會在他不順心的時候,用溫婉細語替他排解愁緒。她變得愛數落人,隨著社會地位的升高,她脾氣越來越大了。

  張浩曾嚴肅地對沈星說:「我是個男人,在家裡做什麼都可以,但希望你能理解我,不要再說我。」但她聽了就一聲冷笑:「我知道你是個男人,現在我天天給家裡掙錢,家裡有什麼事我也都盡量自己處理。我沒時間做的時候,你不應該幫一下嗎?你現在這樣閑,做一些家務活不都是應該的嗎?」

  張浩頓時啞口無言。以前他做領導的時候,家務活是從不沾手的。現在自己體諒她,想多做一點兒,結果不做被她訓斥,做完了她又不滿意。想請一個鐘點工和保姆,她又死活不同意,擔心別人手腳不幹凈,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

  結果張浩拖過兩遍的地,她一回來張嘴就是指責:「你看你,既然做就要做得完美,你做不好我還得幫你收拾爛攤子,有什麼意思呢?」然後再用她那做律師的縝密思維,給張浩分析出一二三條來。每到此刻,張浩的心就像是跌進了冰窖,他冷眼看著對自己說話的這個女人,這哪是妻子,分明就是一個管教,不再像個女人,沒有柔情,甚至沒有表情,只是一個冰冷的符號。

  張浩的家庭生活就像是失去水分的葉子一樣,枯萎著,在秋風中蕭瑟。張浩變得越來越沉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都不知道該如何去笑了。在工作上,他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家庭生活中,他也由主角變成了配角。兒子也是一出現問題就直接給他媽打電話,從不找他。以前不用做什麼,但能感覺到自己在家裡的威嚴和地位。現在在這個家,用沈星的話說,「他只配在家給我做飯。」

  吵架成了兩個人的家常便飯。只要一見面,總會為一點兒小事吵得天翻地覆。相互看不慣,一個指責丈夫不像男人,一個指責妻子不像女人。最後,兩個在外人看來溫文爾雅的人竟大打出手。

  這樣的日子對沈星來說也是一種折磨,她變得越來越不愛回家了。她在行業內已經是金牌商業律師,由於認真、高效,她每天都忙得像陀螺一樣筋疲力盡,但有誰關心過她受的苦和累呢?她回到家一大堆的事還要等著她去處理,丈夫絲毫不能讓她省心,反而總用話語來刺激她,給她添堵。「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家裡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什麼事情都要我來做。」

  兒子受他們的影響,學習成績不斷下滑。有一天在他們爭吵最厲害的時候,兒子一摔門走了。張浩無意中翻開了兒子的作文本,有一段話讓他觸目驚心:「媽媽,你要是能常回家看看就好了;爸爸,你只要能笑一笑就好了。這就是我對你們全部的要求。」

  這麼簡單的要求,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都不過分。而兩個人口口聲聲都是為了這個家在忙碌、在掙錢,到最後兩個人的距離卻越來越遠,連兒子也成了無辜的受害者。

  夜色越來越深,張浩的眉頭越來越緊鎖,他不知道該如何改變這樣的局面?家的平衡已經被打破了,但讓妻子辭職那是不可能的。他曾經無數次地懊悔,也許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要求妻子去努力上進,現在錢雖掙得不少,卻丟了家庭失了愛。

  這些到底是誰的錯?

  點評:

  這本應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婚姻:丈夫張浩和妻子沈星都事業有成,他們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無奈而沉悶的婚姻,妻子和丈夫之間的關係劍拔弩張,丈夫不滿妻子的不顧家,只忙於事業;妻子為丈夫的不體諒而感到憤怒。當吵架不再幫助雙方溝通,淪為傷害彼此的利器時,兩個人發現彼此越走越遠。

  在這一個案中,家庭結構由丈夫主導向妻子主導逐漸轉化,丈夫張浩的遭遇其實很有代表性。在現代社會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丈夫鼓勵妻子發展自己的事業,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恰恰證明這些丈夫心胸寬廣,希望夫妻雙方齊頭並進,提升整個家庭的層次。問題在於,如果當初支持妻子發展,那麼就應該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去承擔妻子地位提升後可能引起的家庭變化。顯然,張浩只是「鼓勵」妻子,但沒有做到「支持」,更沒有真正「接受」妻子的變化。

  即使沒有做好準備,也不是沒有辦法來改善夫妻關係的。一方面,丈夫要學會跟妻子溝通。妻子在滔滔不絕地講述時,並不是因為她想炫耀自己的本事,而是希望因此獲得丈夫的注意。從根本上來說,妻子無論事業多麼成功,她都希望從丈夫身上獲得愛和力量,能夠讓她有勇氣面對困難,繼續堅強地走下去。所以,丈夫可以先將「面子」放一放,認真傾聽妻子的心聲,了解她的需要。如果妻子能夠感受到你對她的支持和關愛,那麼她就不會覺得自己的付出不值得了,也會逐漸減少挑剔,變得更加寬容。

「好心」阻礙孩子健康成長

  很多做父母的,因為對孩子太好,這也不許那也不許,怕出危險,怕生事端;要不就是擔心孩子受委屈、不高興,真的是捧著怕摔、含著怕化……但偏偏是這些好心和過分的溺愛,這種一廂情願的父母的「好心」成為阻礙孩子健康成長的「壞事兒」。以下10件事不受孩子的歡迎,你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害怕孩子之間爭搶

  故事:陳規帶著妻兒回老家,當大人們一起聊天敘舊時,兒子也和小夥伴們玩成一片了。可不一會兒,院子外就傳來兒子的哭聲。出去一看,才知道小傢伙是因為和別人爭玩具給鬧的。陳規妻子邊哄邊說:「他們是野慣了的孩子,你怎麼能和人家搶東西呢?」

  點評: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出去玩時,常常會叮囑:別和人家搶。因為他們都想做一個有教養的家長,希望孩子不去搶;另外,萬一對方個頭大,可能自己的孩子吃虧,退一步海闊天空,家長們早已深諳此道。實際上,孩子之間的爭搶是否真的這麼可怕呢?也未必。懂得爭搶是人性的一種本能,關鍵在於我們怎樣去引導。可以嘗試告訴孩子,屬於自己的不妨爭回來,自己喜歡的不妨去爭取,但不能不擇手段。如果孩子連爭搶的本能都不具備,連爭搶的勇氣都沒有,長大以後,面對競爭,誰又會去幫他爭取呢

  對孩子的行為過分擔心

  故事:有個朋友的妻子,為了方便給樓頂上的花草澆水,她在樓台旁邊搭了個五寸多高的小木凳,每天她就站在這個小木凳上澆水。一次,她剛提上水準備上凳子澆花,卻發現4歲的女兒早就爬上了凳子玩了,這可嚇壞了母親:「哇,孩子快下來!」

  點評:中國式的教育是家長處處呵護、擔心孩子受一點傷,結果使孩子弱不禁風,遇到困難時總是一臉的沮喪,這樣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如果你連爬上一張矮凳子這樣的主動權都不交給她,那麼以後她做什麼都是戰戰兢兢。

  給孩子做說謊的榜樣

  故事:吃過晚餐後,許勇坐在電腦前,正在為明天的銷售方案該怎麼做而發愁,電話響了,剛上幼兒園的女兒按下了免提鍵:「許勇嗎?」「叔叔,我是蓓蓓。」「蓓蓓,你爸爸在家么?我們這三缺一,叫他快點來。」蓓蓓剛想叫爸爸,妻子看到愁眉不展的許勇,回話說:「不好意思呀,許勇這會兒有點事出門了。 」

  點評:大人經常會無意中說謊,比如和同事通電話的時候,明明正在家裡和孩子玩,卻告訴對方正在寫東西,為的是不讓對方打攪……大人的謊言有時是善意的,卻沒有想到在孩子心裡留下了烙印,到他也說謊的時候,大人有什麼資格擺出一副「你不能」的姿態

  過分強調「贏」的觀念

  故事:星期天上午,徐航和3歲多的兒子一塊下跳棋,雖說徐航只是陪著兒子玩,純粹是消遣,但小孩子的思維哪比得上成人?徐航不經意的一步棋,讓勝利已成定局。這時候,兒子可不樂意了,看到小傢伙哭喪著臉,徐航才回過神來:「哦哦,我下錯了應該是放這裡的。」隨著他的悔棋,戰局馬上改觀,兒子又重新露出笑容。

  點評:在每次孩子們有比賽時,最激動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他們會參與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比賽,例如幫他們鑽空子,幫他們出主意,提醒他們正確答案……事實上,父母對輸贏觀念的強調,更容易讓孩子處在輸不得的處境之中,滋長驕傲自滿的情緒,把成功看得過重,從而讓心理變得脆弱。

  害怕孩子向你提出要求

  故事:趙錦華什麼都不怕,就怕帶著5歲的兒子去逛超市,因為孩子一見琳琅滿目的玩具就會樂得手舞足蹈,一會兒看中了一輛汽車,一會兒又想買個天線寶寶。滿足不了要求就又哭又鬧,讓父母束手無策。

  點評:4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學會主動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種方法來獲得批准。因此,一些父母很怕孩子提要求,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拒絕,或者怎樣做才能兩全其美。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了,因此當他提出要求的時候,我們不妨聽聽他們的想法,和他們制定一個規劃,如條件符合,就滿足他的要求,這樣,孩子在願望滿足時會格外珍惜。

  「付酬」家務弊大於利

  故事:今天是婷婷奶奶的生日,一大早家裡就忙開了。十點左右,客人陸續來了,媽媽一邊忙著倒茶,一邊吩咐婷婷給客人洗水果。一貫給父母「長臉」的婷婷這次卻沒有像以前那麼乖巧。直到媽媽說:「快去,洗一個五毛錢。」她才樂呵呵地去了。

  點評:如果一個6歲的孩子主動幫你幹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子、澆花等,你應對他的這種表現給予表揚,但切勿說:「你天天這樣做,媽媽每星期多給你10元零用錢。」或者用物質引誘的方法:「乖乖,將自己的碗筷端到廚房,我就給你吃一杯冰淇淋!」因為說到底,物質獎勵不能幫助孩子從小樹立助人為樂、熱愛勞動的品德。

  立即滿足孩子的願望

  故事:清晨,媽媽走進房間:「起床了,兵兵。快穿衣服。」說著,媽媽拿起一件綠色的衣服。「不,我要穿那件黃的。」「好,好,穿黃色的。」「兵兵,穿運動鞋。」「我不穿,要那雙會發光的。」「好,好,穿發光的鞋子。」「星期天去看爺爺,好嗎?」「不,我要去兒童樂園。」「好,好,去兒童樂園。 」……

  點評: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更有很多父母通過對孩子察言觀色來了解其願望,並立即給予百分之百的滿足。殊不知,這會使孩子從童年時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感,更不會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過努力才能爭取到。所以,如果對孩子的願望一流露,甚至還沒有流露之前,就千方百計地予以滿足,就會使你孩子的童年失去魔力和魅力。

  「主動」幫他分辨是非

  故事:劉君的兒子和一個小弟弟在玩,妻子走出來說,家裡只有一個蘋果了,給誰吃?按照劉君的意思,小弟弟既是客,又比兒子小,這蘋果應該讓給小弟弟了。但這是大人的常規思維,也想不到有什麼更合適的辦法了。可出人意料的是,劉君的兒子卻說,把蘋果分成兩半,我要小半兒的,弟弟要大半的。這真讓所有大人大跌眼鏡。

  點評:主動幫孩子分辨是非,聽起來是件好事。仔細想想,你這麼主動地幫助孩子辨別是非,跨過一些挫折的門檻,已經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了,這樣,只會束縛他自己的思維。

  不尊重小孩的隱私

  故事:徐蕾和鄰居街坊聊天時,媽媽們都說著各自小孩子的樂事趣聞。徐蕾也無意中說道:「我家佳佳呀,都7歲了,前幾天還讓我們房間『發大水』了。」這事後來成了小朋友取笑佳佳的把柄,讓佳佳好長時間都悶悶不樂。

  點評:如果你與鄰居私下談論你5歲的兒子夜晚睡覺還離不開奶嘴,孩子知道後自尊心就會大受傷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訴說他8歲的孩子還尿床,這種揭短行為也會使兒子對父親失去好感和信任。每一個人,即使他還完全是一個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領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隨意干涉。因此,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牽涉其個人私事或隱私,大人應予以尊重,千萬別向外人揭短。

  飯桌上的妥協者

  故事:「開飯嘍!」聽到媽媽的聲音,思思從自己的房間跑了出來,一看是青椒炒肉絲加西紅柿蛋湯就噘起了嘴:「又是這套,我不吃。」「那你喝牛奶吧。」「不要,我要稀飯。」「好,好,我這就去幫你買。」

  點評:這個菜不吃,那個菜也不合口味,孩子總對飯菜百般挑剔,可你卻百依百順:嫌魚肉腥,就改吃紅燒肉;青菜不吃,就改吃水果;要吃漢堡包、炸薯條,就去快餐店。久而久之,孩子就摸透你的心理,一不稱心如意,就飯碗一推,耍起賴來,餐桌上的鬧劇愈演愈烈。孩子正確飲食的基本法則是:給孩子吃什麼,何時吃和怎樣吃,由父母決定;而孩子是否愛吃和吃多少由孩子自己決定。


推薦閱讀:

小劇場 | 團長,你說我要不要打HPV?
寶寶要怎麼補鐵更健康?
別拿塞牙不當病!
健康心理基礎知識
月經過後多長時間可以監測排卵?

TAG:健康 | 孩子 | 女性 | 習慣 | 心理 | 成長 | 女性心理 | 性心理 | 自己 | 受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