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形意拳*太極八卦掌

八極拳五行拳之虎拳太極八卦掌*形意拳八極拳八極拳。「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中國拳術名稱。「八極」意為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其動作樸實簡潔,剛猛脆烈,多震腳發勁動作。八極拳的「八極」一詞原為古地理概念,源於漢《淮南子·墜形訓》「天地之間,九州八極」。「八極」用於武術,則取意於「八方極遠」之地。清末民初時,因王中泉,張景星,李書文,王連峰,霍殿閣,劉雲樵,吳會清等人而聞名中國。八極拳現在盛行於中國北方及台灣。後傳入日本、韓國及其他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丹麥、義大利等地。2008年6月7日,八極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八極拳為中華武術拳種之一,取其以六種開法(六大開)作為技法核心、破開對方門戶(防守架子)之意。稱「八極」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紘,八紘之外有八極」的說法,寓「八方極遠」之意。八極拳以其剛勁、樸實、動作迅猛的獨特風格流傳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稱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開門八極」、「開拳」等。但近代根據其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的特點,以「八極」二字定名。北方稱武術為把式、八式。八極的意義在於勉勵門內弟子要將八(把)式練到極高的境界。另外八極的訓練講求頭、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個部位的應用。所以八極之名是要求本門弟子將這八個部位的功能發揮到極致。在漢朝劉安寫的《淮南子》里記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紘,八紘之外有八極。」這裡八極代表了極遠之處。八極拳之名也是要本門弟子將八極拳的勁道練到極遠之境。八極拳歷史悠久,經歷代傳人刻苦精研、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練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斷發揚光大,經久不衰,代代湧現出諸多的武術名家,在武術界影響很大。此拳起源明代之說八極拳的起源時間和地點,至今說法不一。一說,起源於明代,因在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羅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源於武當一說,源於武當,是道士所創。張岳山創二說,是清代河南焦作月山寺住持張岳山創。道士所創三說,是明末一號「癩」的雲遊高人所創,後傳吳鍾。以上說法雖然都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但中華文化,特別是道法武術這一塊,基本上都是師父口述心授的,這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所以以上結果都有可能。歷史沿革八極拳全名「開門八極拳」。尊癩為一世,吳鍾為二世,吳鍾中年得一女,名榮,為習武近30歲嫁于海豐習長拳者戴氏。她遵八極拳八極拳「開門」之精神,將長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飛虎拳、桃花散等拳術依八極拳法之風格,提煉修改,傳回孟村。此後,求習八極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吳及族弟吳鍾毓開門授藝,求藝者數十人。除本鎮吳、丁各氏外,亦有羅疃等地者。民國二十年載:張殿奎,滄縣新縣鎮人,自設武館,授徒百餘。新縣鎮北距孟村鎮9公里,東距羅疃村2公里,人稱此地為「八極窩」。八極拳據傳由癩姓道士傳藝河北省孟村鎮人吳鍾:吳鍾傳藝其女吳榮。孟村遂成為八極拳的發源地地。自吳榮之後,八極拳分兩支傳習:一是吳氏本家及其門生。近代傳衍不絕,造詣較深者有吳楠、吳愷、吳會清、吳秀峰、吳連枝。其近親馬鳳圖影響較大,傳人較廣。另一支是王四學藝於孟襯後,傳羅噇張克明,張傳其子張景星、黃四海等。張景星傳人較多,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李書文、馬英圖、韓化臣、張玉衡(張景星之子)等。自吳、李、馬之後,八極拳由滄州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國。清雍正年間,著名八極拳大師吳鍾(字弘升)隻身三進南少林寺,機關暗器無一沾身,且一枝大槍南七北六十三省,打遍天下無敵手,被譽為「南京到北京,神槍數吳鍾」的美稱。「辛亥革命」後,直隸總督曹錕擴軍備戰,以比武打擂的形式,選拔武術精英,當年眾多武林高手同去競選大總統曹錕的警衛長,最後只剩下同是滄州小集村的王連峰與霍殿閣兩人,最終霍殿閣敗北,王連峰當選,後來霍殿閣去長春當了溥儀皇帝的保鏢。「六大開」即頂、抱、擔、提、挎、纏,是單手操,六個基本動作的小組合。每一種手法都有較強的技擊性,簡樸剛烈,兇猛異常,均是八極拳的主要技擊手段。其每招每式技擊實用。八極拳又名開門八極拳 ,也稱為「八擊拳」「八技拳」「八忌拳」「巴子拳」,是我國傳統的優秀拳種之一。八極拳以其剛烈雄健、樸實簡潔的風格和獨特的技擊特點著稱於世。拳諺曰 :「文有太極安天下 ,武有八極定乾坤。」可見它在我國武壇眾多門派中的地位。。八極拳法六大開,頂抱擔提和挎纏;挨崩擠靠戳撼擊,肘法精奧在裡邊;猛打硬開緊逼進,長短兼施招法連;躁碾擁搓滑闖步,勁生兩足是根源。一打頂肘三拳連,二打抱掌順步趕;掄劈翻砸為擔技,提膝提肘技法全;挎臂挎肘雙捧封,繞身擰臂便是纏;六字真言訣里藏,打開神拳往下傳。練 法(一)頂1.預備勢兩腳並步,兩腿直立,身體正直,兩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圖1)

要領:身體端正,自然放鬆,精神集中。2.抱拳禮步型不變,兩掌直臂向前、向上直臂上舉與胸平,兩掌心相對,掌指均向前。目視前方。(圖2)

步型不變,兩臂屈臂向上、向後劃弧,兩掌屈於頸兩側,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後。(圖3)

步型不變,兩掌同時向下、向外、再向上劃弧,握拳屈於體兩側,高與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目視前方。(圖4)

步型不變,兩拳繼續向里屈於胸前,拳面相對,拳心均向前。目視前方。(圖5)

步型不變,兩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於右拳背處,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目視前方。(圖6)

要領:動作連貫,柔順圓活。註:為了與目前常用的抱拳禮相一致,特將傳統的抱拳「左拳右掌」的做法改為如今的抱拳「右拳左掌」特此說明。3.並步挽拳步不動,仍成並步,兩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兩拳拳心相對,拳面均向前。目視前方。(圖7)

要領:旋腕抓握要一致,轉腕柔順圓活。4.馬步撐拳左腳向左一步,兩腿屈膝半蹲成為馬步,同時兩拳向左右直臂分開撐出,拳心均向前,拳面均向外。目視左拳方向。(圖8)

要領:上步撐拳耍一致,要做到上頂(頭)、下沉(氣),左「右外撐(拳),形成十字整勁。」5.弓步沖拳上體左轉,右腿挺膝蹬直,成為左弓步,同時左拳直臂後擺,拳面向後,拳眼向上,右拳經右腰側,向前直臂衝出,拳面向前,拳眼向上。目視右拳方向。(圖9)

要領:轉身沖拳要協調一致,沖拳力達拳面。6.虛步分拳右腿屈膝半蹲,左腳後撤半步,前腳掌虛點地,成為左虛步,同時右拳經右腰側向後擺於體後,拳面向後,拳眼向上,左拳經左腰側直臂向前衝出,拳面向前,拳眼向上。目視左拳方向。(圖10)

要領:身體後坐與前後撐拳要協調一致,要形成「十字整勁。」7.踩腳攢拳左腿支撐身體,右腳向前蹬睬,腳尖稍外展,腳掌向前高與左膝平,右拳經右腰側向前上攢拳,拳高與下頑平,拳面斜向上。目視右拳方向。(圖11)

要領:踩腳高不過膝,踩腳與攢拳要協調一致。8.弓步頂肘右腳下踩震腳,左拳向左下擺,拳面向斜、向下,右拳上屈右肩前上方,拳眼向上,拳背向前。目視右肘方向。(圖12)

左腳向前一步,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為左弓步,同時右拳向右後下擺,拳面向右,拳眼向下,右臂屈肘,向左頂擊,左拳屈於左肩前上方,成開口拳,小指頂對準鼻尖。目視左肘方向。(圖13)

要領:動作要連貫,上步頂肘要協調一致,上頂、下沉、前頂、後拉,要形成「十字整勁」。頂肘力達肘尖。9.弓步劈拳步型不變,左拳屈肘收抱於左腰側,拳心向上,右拳向上、向前、向下劈拳,稍高於肩,拳眼向上,拳面向前。目視右拳方向。(圖14)

要領:掄臂以肩為軸,力達拳輪。10.虛步沖拳身體重心後移,右腿屈膝半蹲,左腳里收半步,腳尖虛點地面,成為左虛步,同時右拳屈臂收抱於右腰側,拳眼向上,左拳直臂向前平肩衝出,拳面向前,拳眼向上。目視左拳方向。(圖15)

要領:後坐與沖拳要協調一致,沖拳力達拳面。11.馬步側沖左腳向左小半步,左腳碾震,兩腿屈膝半蹲成為馬步,左拳屈肘收抱於左腰側,拳心向上,右拳直臂向右側平肩衝出,拳面向右,拳心向下。目視右拳方向。(圖16)

要領:碾腳助力,轉身、沖拳要協調一致,沖拳力達拳面。12.收勢還原左腳向右腳併攏,成為並立步,兩拳成掌,兩臂自然下垂於體兩側。目視前方。(圖17)

要領:身體正直,全身放鬆,精神集中,呼吸均勻。(二)抱1.預備勢兩腳並步,兩腿直立,身體正直,兩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圖18)

要領:身體端正,全身放鬆,精神集中。2.抱拳禮步型不變,兩掌直臂向前、向上直臂上舉與胸平,兩掌心相對,掌指均向前。目視前方。(圖19)

步型不變,兩臂屈臂向上、向後劃弧,兩掌屈於頸兩側,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後。(圖20)

步型不變,兩掌同時向下、向外、再向上劃弧,握拳屈於體兩側,高與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目視前方。(圖21)

步型不變,兩拳繼續向里屈於胸前,拳面相對,拳心均向前。目視前方。(圖22)

步型不變,兩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於右拳背處,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目視前方。(圖23)

要領:動作柔JI頂,連貫圓活。3.並步挽拳步不動,仍成並步,兩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兩拳拳心相對,拳面均向前。目視前方。(圖24)

要領:轉腕與抓握耍旋腕要柔順圓活。4.馬步探掌左腳向左上半步,兩腿屈膝半蹲,成為馬步,兩拳成掌屈臂向左探出,左掌高與眼平,掌心向里,掌指斜向上,右掌屈於左腋前,掌心斜向左,掌指斜向上。目視左掌方向。(圖25)

要領:上步與探掌要協調一致。5.馬步雙按左腿支撐身體,右腳向前蹬踩,腳尖稍外展,腳掌向前,左掌屈於右腋下,掌心向右,掌指斜向上,右掌向下、向後、向上、向前掄擺於胸前,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視右掌方向。(圖26)

右腳下踩震腳,左腳前上一步,成為馬步,同時兩掌向外撐下按於體側兩膀旁,掌心均向下,掌指均向里。目視左前方。(圖27)

要領:動作要連貫,上步與雙側按掌要協調一致,下按掌時兩肘外撐,與上頂頭、下沉氣形成「十字整勁」。6.虛步斬掌身體重心移於右腿,左腳里收半步,成為左虛步,同時左掌屈肘收抱於左腰側,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右掌向前、向左橫斬於胸前,掌心向上,掌指向前。目視右掌方向。(圖28)

要領:後坐與橫斬掌要協調一致,斬掌要橫向用力,力達外沿。7.震腳雙推左腿支撐身體,右腿屈膝上提,同時兩掌向前上方捧掌於胸前,掌指均向前,掌心均向上。目視兩掌方向。(圖29)

右腳在左腳內側下震腳,同時,兩掌屈肘收抱於兩腰側,掌心均向上,掌指均向前。目視下前方。(圖30)

左腳前上一步,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為左弓步,同時兩掌立掌平肩向前直臂推出,掌心均向前,掌指均向上。目視兩掌方向。(圖31)

要領:震腳、上步、雙推掌要連貫、協調一致,雙推掌力達雙掌。8.收勢還原右腳外碾,左腳里收於右腳內側,成為並步直立,兩掌自然下垂於體兩側。目視前方。(圖32)

要領:身體正直,全身放鬆,精神集中,呼吸均勻。(三)擔1.預備勢兩腳井步,兩腿直立,身體正直,兩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圖33)

要領:身體正直,全身放鬆,精神集中。2.抱拳禮步型不變,兩掌直臂向前,向上直臂上舉與胸平,兩掌心相對,掌指均向前。目視前方。(圖34)步型不變,兩臂屈臂向上、向後劃弧,兩掌屈於頸兩側,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後。(圖35)

步型不變,兩掌同時向下、向外、再向上劃弧,握拳屈於體兩側,高與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目視前方。(圖36)

步型不變,兩拳繼續向里屈於胸前,拳面相對,拳心均向前。目視前方。(圖37)

步型不變,兩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於右拳背處,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目視前方。(圖38)

要領:動作連貫,柔順圓活,協調一致。3.並步挽拳步不動,仍成並步,兩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兩拳拳心相對,拳面均向前。目視前方。(圖39)

要領:旋腕要困活,旋抓要一致。4.馬步探掌左腳向左上半步,兩腿屈膝半蹲,成為馬步,兩拳成掌屈臂向左探出,左掌高與眼平,掌心向里,掌指斜向上,右掌屈於左腋前,掌心斜向左,掌指斜向上。目視左掌方向。(圖40)

要領:上步與探掌要協調一致。5.活步掄劈上體稍右轉,身體重心移於右腿,左腳里收半步,成為半跪步,左臂向前、向下格斬,掌指向右下方,掌心向後。目視左掌方向。(圖41)

右腳向右半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為左弓步,同時右臂向下、向右擺臂,掌指斜向右下方,掌心向前,左臂向里、向上、向前直臂掄擺,掌指向上,掌心向前。目視左掌方向。(圖42)

左腳里收半步成為半跪步,左掌屈肘收按於左腰側,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右臂向上、向前下直臂掄劈,掌心向上,掌指向前。目視右掌方向。(圖43)

要領:動作要連貫,掄臂圓順,劈砸有力,力達右掌背。6.馬步舉掌上體左轉,右腳前上一步,兩腿屈膝半蹲成為馬步,同時,兩掌向上舉於頭上方兩側,掌指相對,掌心均向上。目視右方。(圖44)

要領:上步與雙舉沉肘要協調一致,兩肘同時下沉並有外撐之意,與上頂頭、下沉氣形成「十字整勁」。7.虛步按掌上體右轉,右腳里收半步,成為右虛步,同時,右掌成拳屈肘收於小腹前,拳背向前,拳眼向上,左掌向前下按掌於胸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左掌方向。(圖45)

要領:轉身與按掌要協調一致。8.馬步翻砸右腳前上一步,成為馬步,同時,左掌下按,收於左腰側,右拳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從胸前向上、向前下,翻拳砸擊,高與肩平,拳背向下,拳面向前。目視右拳方向。(圖46)

要領:上步與翻砸拳要協調一致,翻砸拳力達右拳臂。9.馬步側衝上體右轉,左腳前上一步,兩腿屈膝半蹲,成為馬步,同時,右拳屈肘收抱於右腰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拳直臂平肩側沖,拳眼向上,拳面向左。目視左拳方向。(圖47)

要領:上步與側沖拳要協調一致,沖拳要力達拳面。10.收勢還原左腳里收於右腳內側,成為並步直立,兩拳成掌自然下垂於體兩側。目視前方。(圖48)

要領:身體正直,全身放鬆,呼吸均勻。「六大開」即頂、抱、擔、提、挎、纏,是單手操,六個基本動作的小組合。每一種手法都有較強的技擊性,簡樸剛烈,兇猛異常,均是八極拳的主要技擊手段。其每招每式技擊實用。八極拳又名開門八極拳 ,也稱為「八擊拳」「八技拳」「八忌拳」「巴子拳」,是我國傳統的優秀拳種之一。八極拳以其剛烈雄健、樸實簡潔的風格和獨特的技擊特點著稱於世。拳諺曰 :「文有太極安天下 ,武有八極定乾坤。」可見它在我國武壇眾多門派中的地位。。八極拳法六大開,頂抱擔提和挎纏;挨崩擠靠戳撼擊,肘法精奧在裡邊;猛打硬開緊逼進,長短兼施招法連;躁碾擁搓滑闖步,勁生兩足是根源。一打頂肘三拳連,二打抱掌順步趕;掄劈翻砸為擔技,提膝提肘技法全;挎臂挎肘雙捧封,繞身擰臂便是纏;六字真言訣里藏,打開神拳往下傳。

練 法(四)提1.預備式兩腳並步,兩腿直立,身體正直,兩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圖49)

要領:身體正直,全身放鬆,精神集中。2.抱拳禮步型不變,兩掌直臂向前、向上直臂上舉與胸平,兩掌心相對,掌指均向前。目視前方。(圖50)

步型不變,兩臂屈臂向上、向後劃弧,兩掌屈於頸兩側,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後。(圖51)

步型不變,兩掌同時向下、向外、再向上劃弧,握拳屈於體兩側,高與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目視前方。(圖52)

步型不變,兩拳繼續向里屈於胸前,拳面相對,拳心均向前。目視前方。(圖53)

步型不變,兩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於右拳背處,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目視前方。(圖54)

要領:動作要連貫,柔順圓活。3.並步挽拳步不動,仍成並步,兩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兩拳拳心相對,拳面均向前。目視前方。(圖55)

要領:旋腕抓握一致,旋轉手腕要圓活柔順。4.馬步惻沖左腳左上一步,兩腿屈膝半蹲成為馬步,同時,右拳屈肘收於右腰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拳直臂平肩向左側沖拳,拳心向下,拳面向左。目視左拳方向。(圖56)

要領:側上步與側沖拳要協調一致,沖拳有力,力達拳面。5.弓步沖拳上體左轉,右腿挺膝蹬直成為左弓步,同時,左拳屈肘收於左腰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里旋,向前直臂平肩沖拳,拳心向下,拳面向前。目視右拳方向。(圖57)

要領:轉身沖拳要協調一致,沖拳有力,力達拳面。6.提膝盤肘身體重心後移於右腿,左腿屈膝上提成為獨立步,同時右拳直臂向下、向後擺,拳眼向下,拳心向後,左肘向前、向右擺肘,左拳屈於胸前,肘尖向前。目視左肘方向。(圖58)

要領:提膝與盤肘要協調一致,盤肘橫向用力,力達肘前端。7.震腳搡拳左腳下落震地,右腳提起,準備上步,左拳向左下擺,拳眼向上,拳心向前,右拳屈肘向左橫擺於胸前,拳面向上,拳心向里。目視右方。(圖59)

右腳向右上步,兩腿屈膝半蹲成為馬步,同時,左拳屈肘於胸前,肘尖向左,右拳向左側下方沖搡,拳眼向上,拳面向右。目視右拳方向。(圖60)

要領:震腳、上步與搡拳要協調一致,搡拳旋臂下鑽,力達拳面。8.弓步沖拳上體右轉,左腿挺膝蹬直,成為右弓步,同時,右拳屈肘收抱於右腰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拳向後、向下經左腰側向前直臂平肩衝出,拳心向下,拳面向前。目視左拳方向。(圖61)

要領:弓步與沖拳要協調一致,沖拳有力,力達拳面。9.並步下沖右腿支撐身體,左腿屈膝上提,成為獨立步,同時,左拳成掌,屈臂於右肩前,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目視左方。(圖62)

上體左轉,左腳下落後,右腳提起在左腳內側震腳,左掌仍屈於胸前,右拳上提,經胸前向下沖拳於襠前,拳面向下,拳心向里。目視前方。(圖63)

要領:提膝斬掌與並步下衝要協調一致,下沖有力,力達拳面。10.提膝劈拳上體右轉,右腿支撐身體,左腿屈膝上提成為獨立步,同時,右拳向上、向右下直臂掄劈,拳眼向上,拳面向右,左拳屈於左肘前下方,拳眼向上,拳面向右。目視右拳方向。(圖64)

要領:提膝與劈拳要協調一致,劈拳力達拳輪。11.連環中拳左腳下落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為左弓步,同時,左拳屈肘收於左腰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經右腰側直臂平肩向前沖拳,拳眼向上,拳面向前。目視右拳方向。(圖65)

上體右轉,兩腿屈膝半蹲,成為馬步,同時,右拳屈肘收抱於右腰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拳向左側直臂平肩衝出,拳面向右,拳眼向上。目視左拳方向。(圖66)

要領:動作要連貫,弓步與沖拳與馬步側沖拳要協調一致,沖拳快速有力,力達拳面。12.收勢還原左腳里收於右腳內側,成並步直立,兩拳成掌,自然下垂於體兩側,掌指均向下。目視前方。(圖67)

要領:身體正直,全身放鬆,精神集中,呼吸均勻。(五)挎1.預備勢兩腳並步,兩腿直立,身體正直,兩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圖68)

要領:身體正直,全身放鬆,精神集中。2.抱拳禮步型不變,兩掌直臂向前、向上直臂上舉與胸平,兩掌心相對,掌指均向前。目視前方。(圖69)

步型不變,兩臂屈臂向上、向後劃弧,兩掌屈於頸兩側,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後。(圖70)

步型不變,兩掌同時向下、向外、再向上劃弧,握拳屈於體兩側,高與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目視前方。(圖71)

步型不變,兩拳繼續向里屈於胸前,拳面相對,拳心均向前。目視前方。(圖72)

步型不變,兩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於右拳背處,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目視前方。(圖73)

要領:動作連貫,柔順協調。3.並步挽拳步不動,仍成並步,兩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兩拳拳心相對,拳面均向前。目視前方。(圖74)

要領:旋腕與抓握要一致,旋腕柔順圓活。4.弓步探掌右腳向左上一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為右弓步,兩拳成掌屈臂向左探出,左掌高與眼平,掌心向里,掌指斜向上,右掌屈於左腋前,掌心斜向左,掌指斜向上。目視左掌方向。(圖75)

要領:上步與探掌要協調一致。5.弓步捧掌左腳前上一步,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為左弓步,同時兩掌向左上捧掌,兩掌虎口相對,掌心均向左,掌指均向前。目視兩掌間。(圖76)

要領:上步、轉身與捧雙掌要一致。6.弓步翻砸步型不變,左掌屈臂下按屈於胸,掌心向下,虎口向下,右掌成拳經胸前向上、向前下翻砸,拳面向前上,拳背向下。目視右拳方向。(圖77)

要領:翻砸均按掌同時進行,翻砸以拳背為力點,砸擊短快。7.馬步側推身體左轉,右腳前上一步,兩腿屈膝半蹲成為馬步,同時,左掌成拳屈肘收抱於左腰側,掌心向上,右拳成掌,向右側直臂平肩推出,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目視右掌。(圖78)

要領:上步與側推掌要協調一致。推掌有力,力達右掌小指側。8.掛踏推掌身體重心移於左腿,右腿里收成為虛步,同時,右掌外翻屈臂里收於右腰側,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左拳成掌向前上推掌,並外翻成掌心向上,掌指向前。目視左掌方向。(圖79)

右腳向右後搓地後掛,成為左弓步,同時,左掌屈臂收於左腰側,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右掌向前下按掌,掌心向下,掌指向左前方。目視右掌方向。(圖80)

要領:動作要連貫,領左臂與按右掌後掛趟右腳要協調一致,按掌有力,後掛趟腿要快速。9.虛步翻砸右腳向右前上步,身體重心移於左腿,成為右虛步,同時,左掌向前下按於右腋內側下方,右掌成拳級胸前向上、向前下翻砸,拳背向下,拳面向前。目視右拳方向。(圖81)

要領:上步與翻砸拳要協調一致,翻砸要快速有力,力達右拳背。10.弓步雙捧身體右轉,右腳向後撤步,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為右弓步,同時,右拳成掌,兩掌同時向右上方捧掌,兩掌虎口相對,掌心均向右,掌指均向前。目視兩掌間。(圖82)

要領:撤步與轉身、捧掌要協調一致。捧掌動作要柔和。11.馬步雙撐上體左轉,成為馬步,同時,兩掌直臂平肩,向兩側分撐,掌心均向外,舉指均向上。目視右掌。(圖83)

要領:轉身、撐掌要協調一致,撐臂兩掌向外用力,力達兩掌,與上頂頭、下沉氣形成「十字整勁」。12.收勢還原左腳里收於右腳內側,成為並步直立,兩掌自然下垂於體兩側,掌指均向下。目視前方。(圖84)

要領:身體自然正直,全身放鬆,呼吸均勻。(六)纏1.預備勢兩腳並步,兩腿直立,身體正直,兩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圖85)

要領:身體正直,全身放鬆,精神集中。2.抱拳禮步型不變,兩掌向前、向上直臂上舉與胸平,兩掌心相對,掌指均向前。目視前方。(圖86)

步型不變,兩臂屈臂向上、向後劃弧,兩掌屈於頸兩側,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後。(圖87)

步型不變,兩掌同時向下、向外、再向上劃弧,握拳屈於體兩側,高與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目視前方。(圖88)

步型不變,兩拳繼續向里屈於胸前,拳面相對,拳心均向前。目視前方。(圖89)

步型不變,兩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於右拳背處,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目視前方。(圖90)

要領:動作連貫,柔順協調。3.並步挽拳步不動,仍成並步,兩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兩拳拳心相對,拳面均向前。目視前方。(圖91)

要領:旋腕與抓握要一致,旋腕柔順圓活。4.馬步側推左腳左上一步,兩腿屈膝半蹲,成為馬步,同時,右拳屈臂收於右腰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拳成掌直臂平肩向右推掌,掌心向左,掌指向上。目視左掌。(圖92)

要領:上步與側推要協調一致,推擊有力,力達左掌外沿。5.大纏側推身體重心移於右腿,成為左虛步,同時,右拳成掌直臂後擺,掌心向下,掌指向後,左掌向下、向右、向上纏腕,掌心仍向前,掌指向上。目視左掌。(圖93)

在腿屈膝提起,準備下踏震腳。(圖94)

左腳下踏震腳,右腳提起準備向右側上步,左掌向左上架掌於頭左上方。目視右方。(圖95)

右腳右上一步,兩腿越膝半蹲,成為馬步,同時,右掌直臂平肩向右側推掌,掌心向左,掌指向上。目視右掌方向。(圖96)

要領:動作要連貫、柔順,旋臂、上步、側推要協調一致,側推力達小指側。6.小纏切豌身體重心移於左腿,成為右虛步,同時左掌尚在下按抓於右腕上方,掌心向下,虎口向里。目視在掌方向。(圖97)

右腿屈膝提起,準備下踏震步,左手仍抓住右腕,右掌外沿向右、向下切掌,收於右腰側,左掌掌心向下,虎口向前。目視前方。(圖98)

要領:動作連貫、柔和,切掌旋繞要一致。7.震腳側推右腳下踏震腳,左腿屈膝提起,準備前邁,左掌仍握住右腕,左掌成拳,拳眼向上,拳面向前。目視左前方。(圖99)

上體右轉,左腳前上一步,兩腿屈膝半蹲,成為馬步,同時左手鬆握右腕,掌向左側直臂平肩推掌,掌心向左,掌指向上。目視左掌方向。(圖100)

要領:動作連賞,上步側推要協調一致,撞掌有力,力達小指側。8.收勢還原左腳向里收步於右腳內側,成為並步直立,兩掌自然下垂於體兩側,掌指均向下。目視前方。(圖101)

要領:身體自然正直,金身放鬆,精神集中。五行拳之虎拳武當五行功武當五行功,取木、火、土、金、水五行屬性合人體肝、心、脾、肺、腎五臟相生之意,按屬性取意,衍生劈、崩、鑽、炮、橫五勢爆發之勁,是習練內家功夫的築基功,其式雖簡功勢尤悍,演練此功,僅上百日,內功外力俱增,臟腑功能強壯,氣血活暢,可為習練其它拳械奠定厚實基礎。正宗五行拳之虎拳少林正宗五行拳之虎拳古譜曰:虎拳運練之法,須鼓實全身之氣,臂堅腰實,腋力充沛,一氣整貫,始終不懈,起落有勢,努目強項,有怒虎出林、兩爪排山之勢。00全段虎拳練骨虎爪手形。(如下圖)

一、黑虎落地生根1. 兩腳並步,正身直立;兩掌垂於體側,自然呼吸。目視前方。(如下圖)

2. 身體立正不變;兩掌屈指用力握拳(握固),拳面向下。(如下圖)

3. 兩拳自體側用力上收,抱於腋前,拳心向上,挺胸收腹,正頭頸。目視前方。(如下圖)

4. 兩拳翻轉,拳心向下,用暗力沿體側向下伸,至小腹側髂骨部位,肘部屈曲含勁。目視前方。(如下圖)

5. 左腳向左側旁開一步,屈膝蹲成馬步樁;兩拳成掌下落按於兩大腿上,虎口向內,肘尖分別向左右分開。調勻呼吸,吸氣時,十趾抓地有如生根。(如下圖)

6. 吸氣,兩掌抬起向前用勁伸出,至臂直,掌心相對,掌尖向前。目視前方。(如下圖)

7. 閉息,兩掌用勁向左右分開,至與肩平,虎口向上,掌尖向外。然後,將氣徐徐呼出。(如下圖)

8. 吸氣,兩掌變虎爪,右爪向胸前推移,至胸前停住,爪心向左,虎口向里;左爪向腹前推移,至右襠前停住,爪心向下。在運爪時,二目怒睜,頭緩緩右轉,注視右側方。(如下圖)

9. 將氣徐徐呼出,再吸氣;兩爪如抱球一般運力,至右爪在下、左爪在上,同時,頭緩緩向左轉。目視左方。(如下圖)

10. 將氣徐徐呼出後再吸氣,同時,右爪自前向左、向上弧形移舉左爪自胸前向右、向上形移舉。兩臂交叉於頭上方後,左右分開,舉頭頂兩側,爪心向前,右轉。目視右側方。(如下圖)

11. 閉息,全身聚力;兩爪用力緩慢向下,拉至肩前時呼氣。接著,吸氣,兩爪聚力向正前方推出;至臂直時,閉息,兩爪扣指握拳運腕勁收至兩乳下,拳心向上,二目怒視前方。(如下圖)

12. 將氣呼出後,再吸氣,兩拳運勁緩緩上舉至臂直,閉息,兩拳下拉,至屈肘時前臂與上臂的夾角為90 °,拳心向後。目視前方。(如下圖)

13. 呼氣,兩拳鬆勁成掌緩緩下落,按掌於兩大腿上,虎口向里,平心靜氣。目視前方。(如下圖)

二、黑虎試爪1. 吸氣,右掌握拳收於腰際,拳心向上;左掌經腹前向右側方用力緩緩推移,左肘尖至右拳前時止,掌尖向上,掌心向右。目視左掌。(如下圖)

2. 全身蓄力,口呼「哈」字音,左掌扣指成爪,向左拉至左胸前,爪心向里,虎口向上,同時,右拳向右側前方衝出(力勁爆發)。隨後,伸指轉腕成爪,配合鼻吸氣用勁以慢力收回;至屈肘,爪與雙目同高,爪心向前,虎口向面。目視右爪。(如下圖)

3. 待右爪收至面前之時,猛向左肩前一掃,繼閉息收回至右肩前立爪;左爪右推至右肩前,爪心向外,虎口向下。目視右側方。然後將氣徐徐呼出。(如下圖)

三、撕折手1. 吸氣,右爪向右前方推出,隨即捻拳收回至肩前,復將左爪向右側一推,也捻拳收至左胸前。然後閉息,將上身轉正,兩拳變爪,右爪外崩,左爪抬至左肩平向左後崩,兩爪猶如拉弓。目視右爪。至息閉不住時,用鼻將氣徐徐呼出。(如下圖)

2. 吸氣,兩爪握拳,用力向胸前下壓,至胃脘部時,轉腕將兩拳收置乳下,拳心向上。目視前方。(如下圖)

3. 兩拳伸指成掌,配合口發「哈」字音,猛力向頭頂上方插出,掌心向後。然後,配合鼻吸氣,兩掌成虎爪,用慢力下拉;至與眉齊時,扣指握拳,拳心向里。目視前方。(如下圖)

4. 隨後用鼻徐徐將氣呼出,放鬆身體,平心靜氣,兩拳松指成爪下落,置於兩大腿上方,虎口向里。目視兩爪。(如下圖)

四、白虎推山1. 上體右轉,左腿蹬力,成右弓步;吸氣,兩爪收抬立於肩前,兩肘用勁後收,使胸前挺。目視前方。(如下圖)

2. 閉息,雙爪向前用緩力推出,直至臂直。目視雙爪。(如下圖)

3. 待氣閉不住時,用鼻徐徐將氣呼出,同時,兩爪握拳下收,兩肘盡量後拉,兩拳拉至臀部外側(環跳穴)時,用暗力松指成爪,爪心向下。目視前方。(如下圖)

五、子午黑虎膀1. 右弓步不變;吸氣,以右肘、膀用力向右後方旋勁,上體右旋約90 °,直至氣吸滿。(如下圖)

2. 呼氣,左轉體180 °,成左弓步,同時,以右肩膀、臂為力點向左方滾靠發勁,右爪置於右臀側,爪心向後;左爪置於左臀側。目視前方。(如下圖)

3. 閉息,左肘向前橫掃,左爪變拳置於左胸前,拳心向下;右爪橫護於胸前,虎口向下。目視前方。(如下圖)

4. 吸氣,左肘向左後收,同時,右肘向前掃出,兩拳面(右爪變拳)相對於胸前。目視前方。(如下圖)

5. 右轉身180 °,成右弓步,同時,左肘隨轉身之勢向右前掃出,高與胸平。目視前方。(如下圖)

6. 右弓步不變;右肘向左橫掃出,高與胸平,同時,左肘向左擺,左掌置於左乳下,掌心向下。目視前方。(如下圖)

注意:此「黑虎膀」的練習,不可照一般拳術那麼練,而是周身聚力,沉雄發勁,氣注兩膀,以勁貫肘膊之法發抖勁。六、黑虎坐洞吸氣,左掌成爪自胸前上舉於頭頂左側上方,爪心向上,同時,右拳成爪用力向左推移至左乳前,爪心向下;上體隨手上動作緩緩左移下沉,成低馬步,重心移於左腿,頭微右仰。目視右側上方。然後將氣徐徐呼出。(如下圖)

七、猛虎獻爪1. 吸氣,左腿蹬力,重心移至右腿,成右弓步,同時,左爪下落至左腹側下方,爪心向下;右爪上翻,用腕力外旋,屈肘立於右前方,爪心斜向上,高與頭平。目視右爪。然後,將氣用鼻徐徐呼出。(如下圖)

2. 吸氣,右爪慢力下壓,繼向腹內收至左肋側立爪,掌心向左;左爪內旋腕至爪心向下時,慢力上抬屈肘舉於頭頂左側方,爪心向上,同時,身體隨雙爪動作緩緩左移成右仆步狀,昂頭目視右上方。然後,將氣用鼻徐徐呼出。(如下圖)

3. 吸氣,左腳蹬力,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時,左爪下收至腹側左下方,爪心向下;右爪旋腕用「獅子貫頂力」向右前上托,屈肘立於右前方,爪心斜向上,高與額平。目視右爪。(如下圖)

4. 閉息,將右爪下沉至與肩高時,向左側方推移,身體隨著向左移動成馬步樁,全身貫力至右臂向左方伸直,爪心向左,同時,左爪握拳收置於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右爪。然後,用鼻將氣徐徐呼出。(如下圖)

八、天踏手1. 吸氣,右爪隨右轉正身體時上移至頭額前成掌,隨即運勁從體前下沉掌至襠前,掌心向下,掌尖向左,臂伸直,同時,左拳上移,臂肘夾緊,至左肩前變掌立貼於肩前,肘尖下垂,掌心向前,掌尖向上。目視前方。(如下圖)

2. 配合鼻徐徐呼氣,同時,右掌前抬向右側方慢力劃移,至手臂與肩展平,掌尖向上,掌心向外。目視右掌。(如下圖)

九、白虎獻爪1. 吸氣,重心左移,左掌上翻劃移至頭頂上方,掌心向上,掌尖向右;右掌內收,至肩前時再向下按壓至小腹前,掌尖向左;至此兩腿成右仆步。目視右側方。然後,將氣用鼻徐徐呼出。(如下圖)

2. 吸氣,左腳蹬力,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時,左掌下收於腰際成虎爪,爪心向下;右掌扣指成爪旋腕用「獅子貫頂力」向右前上托,肘略屈,立爪於右前方,爪心向斜上方,高與頭平。然後,將氣用鼻徐徐呼出。(如下圖)

3. 吸氣,右爪扣指屈握,極力用勁,轉腕成拳心對面;左爪握拳成拳面向下,兩拳有上下分崩之意,直至氣吸滿為止。然後用鼻徐徐將氣呼出。(如下圖)

十、猛虎直拳1. 右弓步不變,吸氣,右拳迅速轉腕劃一圓弧提拳,聚全身之力將右拳收拉;左拳沿左肋上收至左胸前,拳心向下。待右拳立肘收至眼前約5 寸時,氣剛好吸滿。(如下圖)2. 左拳右移至右肩前,同時,右拳內收至右肩上方,配合呼「哈」字音,向前衝出,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如下圖)

十一、收勢1. 左腳向右腳內側收步,成立正勢,同時,兩拳沿體側下按至腰際,拳心向下。目視右側方。(如下圖)

2. 兩拳松握成掌放下,垂於體側,正頭頸,放鬆身體。調勻呼吸,目視前方。(如下圖)

三六、右腳一齣子午馬【用法】1.敵我對峙。(圖2-133)

2.敵左墊步,右腳踹我左膝。我略收左腳,左掌千字手向下撇擊敵右踝內側,消去敵之攻擊。(圖2-134)

3.左腳前移,右掌向前橫出,擊打敵頸部。(圖2-135)

4.兩掌一收,向前切出,直擊敵小腹,致敵跌地。(圖2-136)

【要義】1.此勢又名雙攻切膀手,為反制伏手之法。左撇右劃千字勢,再從又面向揸拳掛落,此名千字一企掛拳勢。2.馬成左弓右箭步,臂膀如弓。3.此勢主練伏壓之手勁。凡雙攻伏手,一旦臨敵,即可變雙掛拳反擊,簡捷而實用。三七、前弓後箭雙切膀【用法】1.敵我對峙。(圖2-137)

2.敵右腳移步,左鞭腿踢我右腰。我左膝前弓成左弓步,右臂下伸成膀手,用右掌拍格敵左腳背或踝內側,阻截敵腿。(圖2-138)

3.敵左腳落步,雙爪齊出,左上右下,攻向我襠、面。我左弓步不變,雙手變虎爪,上下一分,成破排手:右爪格住敵左爪,左爪壓住敵右爪。(圖2-139)

4.雙手成蝶掌向前推出,把敵打翻。(圖2-140)

【要義】1.此勢屬攔路手法,只守不攻,專截來拳。2.洪拳招勢,多先守後攻,穩紮穩打,與他家猛打猛進之風格有所不同。故洪拳弟子,臨敵多穩而不慌,後發制人。三八、左上右落千字手【用法】1.敵我對峙。(圖2-141)

2.敵左腳上前,右拳擊打我胸部。我左腳後撤一步,右掌向內格住敵左小臂外側。(圖2-142)

3.右掌壓住敵左小臂往下一撇,隨即前滑步,右掌順勢橫掃敵頸喉,將其打翻在地。(圖2-143)

【要義】1.此勢又叫劈千字勢,屬強打手法。若敵進馬出拳而來,我即右馬一退,以此千字手破之。2.此勢為洪拳著名手法,習者好好練習,自可得其精義。三九、拉馬抽拳雙掛落【用法】1.敵我對峙。(圖2-144)

2.我右腳進敵中門,右拳向敵面門掛擊。敵收退右步成左虛步,兩臂一交上舉,架住我右掛拳。(圖2-145)

3.我收回右拳,隨即雙拳相併向敵胸部撞擊。(圖2-146)

4.我兩拳外翻,向敵面部雙拳掛落,將其擊倒。(圖2-147)

【要義】1.此勢由千字劈手變來,乃強攻上路(打頭)手法。2.此雙掛拳勢,一收手即可變雙拳撞腰(別名雙夾拳),十分犀利。所謂掛夾連環勢即指此。四十、進馬兜肘雙虎爪【用法】1.敵我對峙。(圖2-148)

2.敵左腳上步,右劈拳擊打我面部左側。我左腳微收步,左手曲臂上架,阻截敵右小臂下側。(圖2-149)

3.左腳向左收擺一步,右腳向敵中門上進一步,右手虎爪向上撩起,擊敵面部。敵退步,雙拳相併壓我右掌。(圖2-150)

4.我前滑步,右虎爪一收,右肘猛頂敵胸口。(圖2-151)

【要義】1.此勢打人上路,為洪拳有名肘法。臨敵時,若出而不中,當立轉猛虎下山勢擒之。若仍相爭不下,即可變右手牛角捶擊手,左手通天拳撞齶。2.此兜肘虎爪,非常兇猛。與掛拳合用,名洪拳掛肘手;若再變虎擒牛角捶,則可取人性命。

太極八卦掌

十四、白蛇吐信(二)(1)重心後移,右腳尖翹起;左拳上托。眼看右掌(圖80)。

(2)右腳內扣,向左後轉身,重心右移,左腳提起原地向外搬轉,右腳跟隨轉體離地扭轉,兩腿交叉相迭,右膝接近左腿膝窩成歇步;左拳變掌經體前下落,收至腰間,掌心向上,右掌經耳側向前推出,高與胸平,掌心向前。眼看右掌(圖81)。

(3)重心前移,右腳提起向前上一步。腳尖外撇,上體右轉,左腳跟隨轉體原地扭轉,兩腿交叉向迭成歇步;左掌向後、向上卷收兵經耳側向前推出,掌心向前,高與胸平,右掌翻轉,向下、向後收在腰間,掌心向上。眼看左掌(圖82、83)。

原地:左腳向外搬轉時,應原地提起,然後橫落體前。轉身和上步要保持上體正直,不要歪扭。歇步時,兩腿半蹲,後膝貼近前膝窩處,重心略偏於前腿。十五、拍腳伏虎(二)(1)重心前移,左腳向前墊步;左掌向左下方劃弧,右掌向後、向上劃弧停於頭右側(準備拍腳)。眼向前平視(圖84)。

(2)左腳落實,左腿支撐,右腳向前、向上踢出,腳面自然伸直;右掌向前擊拍右腳面,左掌向後向上劃弧平舉於身體左後方,掌心向外,高與肩平。眼看前掌(圖85)。

(3)右腳向左前方蓋步落下,左腳在右腳落地之際隨之提起;同時兩掌一齊向右平擺,掌心均向下。眼看右掌(圖86)。

(4)左腳向左側(正北)落步,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向北);兩掌隨上體左轉經腹前向下、向左劃弧,邊劃弧邊握拳。眼看左拳(圖87)。

(5)上式不停,左拳向右屈肘平貫,停於左額前,拳心斜向外,右拳向左平貫,停於左肋前,拳心斜向下。松腰、松胯。眼轉看有前方(正東)(圖88、88-1)。

(6)重心後移,左腳尖內扣,上體右轉;同時兩拳變掌,左掌收於胸前,掌心斜向上,右掌掌心斜向下,從左前臂上方穿出;眼平看前方(圖89)。

(7)左腳落實,重心移於左腿,右腳提起經左腳內側向前(正東)墊步;左掌向下、向後、向上劃半個立圓(至頭左側),掌心向前,準備拍腳;右掌向前、向下劃半個立圓,停於右胯旁。眼向前平視(圖90、91)。

(8)右腿支撐,左腿向前、向上踢出,腳面伸平;左掌向前擊拍左腳面,右掌向後、向上劃弧平舉於身體右後方,高與肩平,掌心向外。眼看左掌(圖92)。

(9)左腳向右前方蓋步落下,右腳在左腳落地之際隨之提起;同時兩掌一齊向左平擺,兩掌心向下。眼看左掌(圖93)。

(10)右腳向右側(正南)落步,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向南),兩掌經腹前向下、向右劃弧,逐漸變握拳。眼看右拳(圖94)。

(11)上式不停,右拳向左屈肘平貫,停於右額前,拳心斜向外,左拳向右平貫,停於右肋前,拳心斜向下。松腰、松胯,眼轉看左前方(正東)(圖95)。

要點:拍前腳,兩臂動作要與上步協調配合,不可上下脫節,也不要挺胸直臂。拍腳時,支撐腿微屈站穩,拍腳高度因人而異,不可彎腰憋氣強求高度。拍腳後,先折收小腿再蓋步落地。落地要輕緩,不要故意騰空縱跳,落點不要太遠。拍腳後,也可向身後插步落地,隨之向體側撤步轉體,接做伏虎勢。插步練法也要求落腳輕緩,移動平穩。七二、提膝穿掌勾手動作分解:①兩腿立起,兩腳掌碾地,上身右轉,右掌隨之從上向右下降平舉,眼看右掌(圖243)。

②上動不停,上身繼續右轉,右腿屈膝,左腿伸直;右掌隨之從右向下、向右腰側弧形繞環屈肘挽起,掌心朝上;左勾手變掌,從左向前上方直臂弧形繞環擺動,拇指側朝下;眼向身前平視(圖244)。

③上動不停,右腿挺膝伸直站立,左腿屈膝向身前提起,左腳腳面綳平,腳尖朝下;右掌同時從右腰側由左掌上面仰掌向前上方直臂穿出,掌心朝上;左掌順右臂下面屈肘收至右腋下,掌心朝下,掌指朝右,拇指側靠身,左肘端平;眼看右掌(圖245)。

④上動不停,右臂內旋,五指撮攏成勾手,勾尖朝下;眼看右勾手(圖246)。

要領說明:提膝和穿掌必須同時完成,右掌穿出後要立即變成勾手,整個動作要迅速、穩固,右勾手高與頭平。二六、 回身提膝按掌動作分解:①兩腿直起,右掌從上向右直臂降落成平舉,掌心朝下;左拳隨之變掌,從左向上舉起,肘稍屈,眼看右掌(圖84)。

②上動不停,右掌變拳,屈肘收抱於右腰側,拳心朝上;左腳掌碾地為軸使上身向右轉,右腿隨之在身前屈膝提起,右腳腳面綳平,腳尖朝下;左掌同時從頭頂上方向前下方直臂下按,掌心朝下,掌指朝右;上身略前傾,眼看左掌(圖85)。

要領說明:①轉身、提膝、收拳、伸掌的動作,必須同時完成。②成獨立步後,左腿要挺膝伸直,左腳前掌要用力抓地,右腿要屈膝高提,右腳腳底貼緊左腿前側,左臂盡量前伸,左掌用勁屈腕張指,右肩後牽,右拳握緊,腰要向右擰勁,上身要向前探傾。二七、弓步穿喉掌動作分解:右腳向前落地,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步;同時右拳變掌,直腕使掌心朝上,從右腰側由左掌背上面向前平伸穿出;左掌則順著右臂下面屈肘收於右腋下,掌心仍朝下;眼看右掌(圖86)。

要領說明:穿掌要快而有力;穿出之後右肘要抬平,不要墜肘;兩肩要平行,不要左後右前;弓步要領同前。在詮釋玉女穿梭勢的名稱時,拳家吳蔭農說:穿梭是織布的動作,織機上的綜盒把經線上下分開,繞有緯線的梭子從左穿到右,當綜盒再次把經線分開後,梭子再從右穿到左,如此往返不絕。勢中上手如綜下手如梭,左右手相互穿插像穿梭般巧捷,故名玉女穿梭。

玉女穿梭共有四勢, 按行拳順序是一隅(西南角,左穿梭),二隅(東南角,右穿梭),三隅(東北角,左穿梭),四隅(西北角,右穿梭)。此勢是85式傳統套路中的精彩之筆,有的套路中將其減至二勢,則感覺大為遜色。

玉女穿梭定勢雖為四隅方,但整體的攻防含義和身法轉換卻全部蘊含於八個方位之中,即四正方主防,表現為閃展騰挪,封纏拿裹。四隅方主攻,表現為提滾托架,拗步擊掌。

做玉女穿梭時,要體會起承轉合的意味。四個穿梭中,一、三穿梭需轉身90度,二、四穿梭需轉身270度。舉例說從第一穿梭定勢開始做第二穿梭時,想要達到轉身270度這樣的大角度卻要順遂的效果,需要先扣左腳旋左胯(盡量內扣大於90度),然後右轉身時,保持身體重心在左腿,拎起右腿開右胯右轉身,繼而弓步掤架,拗步擊掌,左腳跟要同時碾轉。雙手掤架推掌時要有前擁的感覺,即手和身同時往前擁。由於旋轉角度大,尤其要注意腰胯的虛實變換,才能做到上下相隨,姿勢平穩連貫。

綜合形意拳將形意五行、十二形合理科學地組合融匯在一起,形成了內容豐富,布局勻稱,勁力順達,美觀大方的綜合演練套路。三十多年來,綜合形意拳已傳播到神舟大地的大江南北和大洋彼岸,深受廣大形意拳愛好者的喜愛。為使這一優秀形意拳套路進一步的普及和提高,滿足眾多形意拳愛好者學習的需求,現將綜合形意拳的演練順序說明如下。1.左右鼉形(1)兩掌變鼉形掌(即拇指和食指外撐,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扣回),右腳後退一步,右掌從面前向右、向下、向左走一個戶型至心口前時,內旋,向外滾撥橫擊,拇指斜向下,力達掌外輪和前臂內側;在右掌運行的同時,左掌從心口處進胸前向左、向下、向右走一個弧形,停在胸左側,掌心朝上;目視右手(圖6-270)。

(2)上式不停。左腳向後退一步;同時,右手向下收至右復前;左手由胸左側向右、向上、向左畫弧至口前時,內旋,向外滾撥橫擊,拇指斜向下,力達掌外輪和前臂內側;目視左手(圖6-271)。

(3)接上式。右掌從心口處上提前伸,高與口平,掌心向上,右肩前順,左掌下扣在心口處;同時,左腳向前上步,腳尖稍內扣,右掌與左腳上下對齊,成拗步右鼉形;目視右手,呼氣(圖6-272)。

2.熊鷹合演接上式。右掌內旋,掌心向下,成鷹把,高與口平;左掌從心口上提,到胸前成熊形,然後左掌內旋,成鷹把,從右掌背向前、向下撲擊,高與心口平,由掌變拳,拳心向下;右掌在左掌向前撲擊的同時,迅速向下、向後刁撅,至心口右側成拳,拳心向下;在兩手動作的同時,右腳向前進步,左膀前順,左拳與右腳上下相對,目視左拳;呼氣,力達筋梢(圖6-273)。

3.鷂子翻身(1)右腳前進半步,腳尖內扣,左腳隨即上步插於右腿的後方,兩腿成交叉步,身體向左轉180度在兩腿交叉的同時,右手從心口向上、向前穿出,掌心向上,力達指梢;在右掌前穿的同時,左掌手心向下,經右臂的下邊,隨著身體的左轉,經腹前、左肋繞到身體左側背後,掌背緊貼腰脊,此勢頭部有後仰之勢;目視右掌(圖6-274)。

(2)上式不停。身體繼續左轉225度。轉動時,以右腳跟和左腳掌為軸,兩腿要夾緊,不可鬆散,成左半馬步(圖6-275)。

4.左步鑽拳在身體轉動的同時,右掌內旋,從右向左,經頭頂上方和左肩外側到心口右側,握拳,拳心向下,肘護右肋;當右掌從左肩外側向心口處運行時,左掌從背後到身前,握拳,經胸前出左鑽拳,出拳時身向右轉45度,拳心向上,高與口平,與左腳上下對齊,力達拳面;目視左拳,呼氣(圖6-276)。

5.右步劈拳接上式。左腳墊步,右腳上步成右半馬步;同時,左拳出熊形,右拳出劈拳,松肩塌腰,雙膝里合,力達右拳;目視前方,呼氣(圖6-277)。

6.轉身劈掌接上式。以右腳跟為軸,身向左轉180度,隨即將左腳收回至右腳里側,腳尖點地,重心在右腿;與此同時,右拳收回在心口,經胸前向上、向前出熊形,隨即左腳上步,成左半馬步;左手隨即以掌上提,經胸向上、向前與右手交會,向前劈出,力達掌外沿;右拳在與左掌交會的瞬間,由拳變掌,刁撅至心口右側,肘護右肋;雙推微屈,松肩、塌腰,雙膝相扣,腳趾抓地;目視前方,呼氣(圖6-278)。

形意拳

一 則形意拳術之道,體用莫分,自己練者為體,行之於彼為用。自己練時,眼不可散亂,將視一極點處,或看自己之手,將神氣定住,內外合一,不可移動,要用之於彼,或看彼上之兩眼,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下之兩足。不要站定成式,不可專用成法,或掌或拳,望著就使,起落進退,變化不窮,是用智而取勝於敵也。若用成法,即能勝於人,亦是一時之僥倖耳。所應曉者,須固住自己神氣,不使散亂,此謂無敵於天下也。

二 則形意拳經云:「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固靈根而動心者,敵將也」。敵將之用者,「起如鋼銼,落如鉤竿。起似伏龍登天,落如霹雷擊地。起無形,落無蹤,起好似箭卷地風,束身而起,長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膽上如風響,起落似箭鑽。遇敵要取勝,四梢俱要齊(是內外誠實如一也)。進步不勝,必有膽寒之心」也。此是固靈根而動心者,敵將所用之法也。

三 則道藝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而時出之。「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心無其心,心空也;身無其身,身空也。古人云:「所謂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謂真空」。雖空,乃至實至誠也。忽然有敵人來擊,心中並非有意打他(無意即無火也),隨彼意而應之。拳經云:「靜為本體,動為作用」,即是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無可無不可也。此是養靈根而靜心者所用之法也。夫練拳,至無拳無意之境,乃能與太虛同體,故用之奧妙而不可測。然能至是者,鮮矣。第一套 連環捶九套環與挨身炮,可以說是車派形意門中的代表作。其內容非常豐富,手法多變,深得廣大形意拳同行的喜愛。一百多年來,經久不衰。此拳是以連環捶、五花炮、滾翻捶、扯鑽捶等九個套路連環組合而成,所以叫做「九套環」。在九套環套路中,甲乙雙方互為上下,猶如九套連環,環環相扣,若能認真理解其中的手法和拳理拳法,並堅持經常操練和研究,必將使散手技擊水平大為長進。1.起勢雙方均以右三體式搭把(圖6-417)。

2.甲寸步挑手掏心捶,乙虛步扳手甲左手挑開乙的右手,右腳上寸步,右手以立拳直擊乙的心口,左手護在腹左側,肘護左肋。乙左腳先撤步並帶右腳成虛步,左右兩掌同時向前以陰掌下扳甲的右拳(圖6-418)。

3.乙寸步扳手炮,甲虛步架手乙右腳進寸步,左手扳甲的右拳,同時出右掌打甲的面部,掌心向下。甲左腳先退步,帶動右腳成虛步,以右手架開乙的右掌,目視對方的眼睛(圖6-419)。

4.乙寸步挑手掏心捶,甲退步刁手乙用左手挑開甲的右手,右腳向前進寸步,右手回抽並立即出立拳打擊對方的心口。甲右腳退步,身略向右,右手護在心口前,肘護右肋,左手以鷹把刁拿乙的右手腕(圖6-420)。

5.乙寸步卡面捶,甲退步架手乙右腳向前進寸步,左手上托甲的左手,右拳上翻,出卡面捶打擊甲的鼻尖。甲左腳退步,身略向左,左手以立拳護在心口前,肘護左肋,右拳向上架開乙的右拳(圖6-421)。

6.乙寸步挑手卡面捶,甲虛步架手乙右腳向前進寸步,左手向上挑開甲的右拳,右拳連環出擊卡面捶(即卡面捶的動作重複兩次)打擊甲的鼻尖。甲右腳提成虛步,右拳連環向上架開乙的右拳(圖6-422)。

7.甲左步釣魚捶,乙虛步挎肘甲左腳進步,身微向右,左手出釣魚捶打擊乙的右肋,右拳上顧乙的右拳。乙左腳向後撤步,右腳後帶步,右手由拳變掌,右肘下沉,準備格壓甲的左拳(圖6-423)。8.乙寸步掏心捶,甲虛步刁手乙右腳向前進寸步,右臂前伸,以立拳出掏心捶直擊甲的心口。甲左腳後提成虛步,左手以鷹把下按乙的右前臂(圖6-424)。

9.甲寸步卡面捶,乙退步托手甲左腳向前進寸步,右手出卡面捶打乙的鼻尖(拳心向上)。乙右腳退步,身略向右,用左手向上托架的右拳,右手握立拳護在心口前,肘護右肋(圖6-425)。

「挨身炮」是形意門中最為複雜的對練套路之一,其內容豐富,手法多變,手腳並用,結構科學合理,非本門弟子不輕易外傳。由於該對練套路以貼身近打為顯著特色,拳中用「炮」的地方較多,所以稱為「挨身炮」。諸如捋手炮、扳手炮、滾手炮、翻手炮、摟手炮等等,還有堵門腿(七星點)、拘馬拼等手法和腿法,更使該拳錦上添花。筆者多次目睹形意大師布學寬與氣弟子、形意散手名家孫德宜和形意名家張永義,及其晚輩等演練此對練套路,真是精彩,實屬高雅的藝術享受。1.起勢甲乙雙方對面站立,均以左三體式搭把(圖6-379)。

2.甲左虛步,乙右挑手甲左腳提成虛步。乙右手向前,將甲的左手挑向右側(圖6-380)。

3.甲左步崩拳,乙虛步推手甲左腳向前寸步,左手握拳收回至腹左側,拳眼向上,肘靠左肋,右手出崩拳打乙的心口。乙郵寄哦愛撤步帶左腳成虛步,左手從心口前向外推託甲的右拳(圖6-381)。

4.乙左步崩拳,甲虛步摟手乙左腳向前寸步,右手出崩拳打甲的心口。甲右腳撤步,帶左腳成虛步,右手從心口前向右側後摟乙的右拳(圖6-382)。

5.甲左步貫耳,乙左步崩拳甲左腳向前寸步,左掌上翻打乙的右耳(圖6-383)。

乙右腳撤步,帶左腳成虛步,右手翻起向外撥架的左掌,隨即左腳向前寸步,左手出崩拳打甲的心口(圖6-384)。

6.甲摟手貫耳,乙虛步撥手甲左手翻下,向外摟乙的左拳,右腳上步,身微向左,右掌上翻打乙的左耳。乙左腳後提成虛步,左手翻起,向外撥甲的右臂(圖6-385)。

7.乙右步貫耳,甲左步滾捶乙郵寄哦愛上步,身微向左,右手上翻打甲的左耳。甲右腳退步,左腳提成虛步,兩手握拳向上,從頭左側向外滾打乙的右臂(圖6-386)。

8.乙左步貫耳,甲右步滾捶乙左腳上步,身微向右,左手上翻打甲右耳。甲左腳退步,右腳成虛步,兩手握拳向上,從頭右側向外滾打乙的左臂(圖6-387)。

9.甲寸步滾手炮,乙虛步捋手甲右腳寸步,右拳翻下用滾手炮打乙的心口。乙左腳退步,帶右腳成虛步,兩手同時向前,捋甲的右拳(圖6-388)。

10.乙虛步捋手炮,甲虛步扳手乙右腳向前寸步,右捋手炮打甲的心口。甲左腳撤步,帶右腳成虛步,右手下扳乙的右拳,左手壓在乙的右手腕上(圖6-389)。

11.甲寸步扳手炮,乙虛步架手甲右腳上步,右手握拳,出扳手炮打乙的面部。乙左腳撤步,帶右腳成虛步,右手上翻格擋甲的右拳(圖6-390)。

12.甲右步崩拳,乙退步鷹把甲左手向前挑開乙的右手,右腳上寸步,出右拳打乙的心口。乙右腳退步,身微向右,左手出鷹把刁拿甲的右拳(圖6-391)。

13.甲右步劈拳,乙虛步撥手甲左手向外撥乙的左手,左腳墊步,右腳上步,身微向左,出右劈拳劈乙的左肩。乙右腳撤步,帶左腳成虛步,左手翻起向外撥甲的右拳,右拳收回在心口前(圖6-392)。

14.甲右步穿掌,乙退步虛步甲左手向前刁拿乙的左手,右掌從乙的左掌上穿出,劈乙的左肩。乙右腳撤步,帶左腳成虛步(圖6-393)。

15.乙右步劈拳,甲虛步刁手乙右腳上步,身微向左,左手從上邊刁拿甲的右掌,右手以里劈拳劈甲的右肩。甲左腳撤步,帶右腳提成虛步,右手刁拿乙的右拳(圖6-394)。

「挨身炮」是形意門中最為複雜的對練套路之一,其內容豐富,手法多變,手腳並用,結構科學合理,非本門弟子不輕易外傳。由於該對練套路以貼身近打為顯著特色,拳中用「炮」的地方較多,所以稱為「挨身炮」。諸如捋手炮、扳手炮、滾手炮、翻手炮、摟手炮等等,還有堵門腿(七星點)、拘馬拼等手法和腿法,更使該拳錦上添花。筆者多次目睹形意大師布學寬與氣弟子、形意散手名家孫德宜和形意名家張永義,及其晚輩等演練此對練套路,真是精彩,實屬高雅的藝術享受。16.甲左手反劈拳,乙虛步撥手甲左腳上步,身微向右,以左拳劈乙的右肩。乙左腳退步,帶右腳成虛步,用右臂向外撥架的左拳(圖-395)。

17.乙左步翻手炮,甲虛步架拳乙左腳上步,以左手下壓甲的做完,右手出翻手炮打甲的面部。甲右腳撤步,帶左腳成虛步,右拳翻起上架乙的右拳(圖6-396)。

18.甲右步撩陰,乙順手牽羊甲左手向前挑乙的右拳,由里向外下壓,右腳上步,右手以撩陰掌打擊乙的陰部。乙右腳撤步,身微向右,左手以掌端甲的右肘,右手以掌扣押甲的右手腕,成反關節之勢(圖6-397)。

19.甲左步劈拳,乙虛步撥手甲左腳上步,身微向右,以左拳劈乙的右肩。乙左腳退步,帶右腳成虛步,右手翻起向外撥架的左拳(圖6-398)。

20.甲退步劈拳,乙巧姐紉針甲左腳退步,身微向左,以右拳劈乙的左肩。乙右掌向外撥甲的右拳,左腳進寸步,左手用立拳從甲的右臂下打甲的胸右側(圖6-399)。

21.甲右步扳手炮,乙虛步架手甲左腳撤步,帶有阿囧成虛步,左手在後,右手在前,兩掌同時以陰掌下扳乙的左拳(圖6-400)。隨即,右腳進寸步,右掌迅速提起握拳打乙的面部。

乙右腳撤步,帶左腳成虛步,右手翻起,甲開甲的右拳(圖6-401)。

22.甲左步拘馬拼,乙左步滾捶甲左腳上步,左手挑開乙的右手,向外翻壓刁下,出右拘馬拼劈擠乙的頸部左側。乙左腳後提成虛步,兩手握拳向上,從頭的左側向外滾打甲的右前臂(圖6-402)。

23.甲寸步劈拳,乙右步滾捶甲左腳上寸步,右手抽回,在出左拳劈乙的右肩。乙做阿囧退步,右腳帶步,兩手握拳向上,從頭的右側向外滾打甲的左前臂(圖6-403)。

24.乙寸步滾手炮,甲推手堵門腿(七星點)乙右腳向前上步,兩拳翻下,左拳收在腹左側,肘護左肋,右手出立拳打擊甲的心口。甲右腳撤步,帶左腳成虛步,左手向右推乙的右前臂,左腳支撐,迅速起右腳猛踢乙的右臁骨(圖6-404)。

25.乙寸步崩拳,甲墊步扳手乙右拳收回在心口,右腳後撤,隨即上寸步,出右崩拳打擊甲的心口。甲右腳落下,左腳上步,身微向右,右手下扳乙的右拳,左手壓乙的右腕(圖6-405)。

26.甲寸步扳手炮,乙虛步架手甲做阿囧上寸步,抽出右掌以扳手炮打乙的面部。乙右腳後帶步,右手上架甲的右拳(圖6-406)。

27.甲寸步劈拳,乙虛步推手甲左腳上UC拗步,左手挑開乙的左拳,用右手劈拳劈擊乙的左肩。乙右腳退步,帶左腳成虛步,身體向下束身,用左臂上架甲的右前臂(圖6-407)。

28.乙推窗望月,甲提步刁手乙左腳寸步,左手用橫掌推甲的右肋。甲右腿撤步,左腳帶步,右手用鷹把刁扣乙的左手腕,左手用掌向外推乙的左肩(圖6-408)。

29.甲寸步拘馬拼,乙左步滾捶甲左腳上寸步,右手出拘馬拼劈擠乙的左頸。乙右腳退步,帶左腳成虛步,兩手握拳向上,從頭的左側向外滾打甲的右前臂(圖6-409)。

30.甲寸步劈拳,乙右步滾捶甲左腳上寸步,左手出劈拳劈乙的右肩。乙左腳退步,右腳成虛步,身微向右,兩手握拳向上,從頭的右側向外滾打甲的左前臂(圖6-410)。

31.乙寸步滾手炮,甲虛步推手乙右腳寸步,兩拳翻到下邊,左拳抱在心口,肘護左肋,右手出滾手炮打擊甲的心口。甲右腳撤步,左腳帶步,左手向外推乙的右臂(圖6-411)。

32.甲寸步崩拳,乙虛步撥手甲左腳上寸步,右手以崩拳直擊乙的心口。乙右腳退步,帶左腳成虛步,右手向右撥架的右拳(圖6-412)。

33.乙寸步貫耳,甲虛步抽拳乙左腳上寸步,左手上翻打甲的右耳。甲右腳撤步,帶左腳成虛步,抽回右拳,左右手顧架乙的左拳(圖6-413)。

34.甲寸步崩拳,乙虛步撥手甲左腳上寸步,左手出崩拳直擊乙的心口(圖6-414)。

乙右腳撤步,帶左腳成虛步,左手下翻,向左撥甲的左拳,右拳抽回在心口,肘護右肋(圖6-415)。

35.收勢以上動作進行完之後,甲乙雙方互換上下,即甲成為下方,乙成為上方,從頭至尾將以上動作依次進行到原起勢處。甲右手抽至心口,肘護右肋,左手沿順時針方向翻起,向前與乙的左手搭把,同時左腳上寸步,目視對方。乙左腳上寸步,左手沿順時針方向翻起,同甲的左手搭把,目視對方(圖6-416)。

演練挨身炮的要領:此對練套路以攻中有防、防中寓攻、顧打一體、快打猛攻為特色,所以再演練時必須循序漸進,注意體會各種手法的攻防要領,待非常熟練之後,方可在快打猛攻上下功夫。另外,該對練套路中,多是側身調膀、吞吐化泄、引進落空的招法;步法方面寸步、虛步、前帶步、後帶步比比皆是,其各有妙用。寸步是在進攻時突發即至,而虛步、後帶步則主要用於化泄對方的攻勢。沒有多變的步法,不但體現不出身法的靈活多變,同時也不符合實際散手的需要,所以要認真體會這些步法的含義。再如「拘馬拼」「堵門腿」「巧姐紉針」「推窗望月」等諸多手法技法,只有反覆演練,多用心體會,才能領悟到其中的道理,進而才能在演練中做到天衣無縫。形意拳和其他拳種的區別在於步型、步法上,形意拳打破了武術以弓步、馬步、仆步、虛步、歇步為主的步型、步法,形成了兩腿彎曲,前三後七具有夾剪勁的雞腿和進身跟後腳的槐蟲步,是武壇史上一種別具一格的步型、步法,從而獨步武林。

可惜這一獨特步法,卻由於師承、理解的不同,對先輩的拳經和槐蟲步多有曲解,使其失去其真意,真能理解並能掌握的又有幾人!當然各派所傳所練不同,各有千秋,在這裡筆者並不說誰好誰壞的問題,我們既然朝夕磨鍊,愛好它,就該知道形意拳被愛好的技藝精華所在。

練過拳腳的都知道,在實戰中腿的威力要比手大得多,形意拳也是如此,除明腿外,所特有的槐蟲步即腳打(趟步)也能體現出「腳打七分手打三,去意好似卷地風」的技法威力來。可惜這獨特的絕藝頻臨失傳,從網路和書店都能看到好多名家大師出的書和光碟,道理講得非常到位,可一練卻和說的拳經相反,體現不出「腳打七」這一威力來,當看到他人練的快點,好多人就說這是初級功夫,好像是越慢越柔,則成了高級功夫。假如你的腿被欄截或挨到敵方腿發不出勁時,怎麼想。這是為什麼呢?一句話,對師傳拳經多有曲解。不是學槐蟲有曲到猛伸,即拳的後蹬前趟這一過程,而恰恰學了槐蟲有伸變曲,即拳術的前腳落步,後腳跟進發勁,這又有何用呢,這樣能體現「腳打七」嗎?這樣能前腿觸人即讓對方雙腳離地嗎?還有的練法,跟後腳跺腳,意思是逼催前腳墊步腳打,這樣也與形意拳要求的「腳打七」,後蹬前趟相差甚遠,我們理應細心體悟,找明白老師指點,才能做到。雖然槐蟲走的整個過程,及後蹬前趟,落實跟進這一過程我們都要學,但最重要的是怎樣像槐蟲一樣,練出後蹬前趟,具有卷地風的威力來,這才是先輩要求和我們所追求的真東西。如果失去「腳打七」那麼形意拳技擊靈魂的東西還有多少可貴之處呢!這顯然不是先輩改練槐蟲步的真正目的。

拳經云:「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足蹬,與人交勇無虛備,去意好似卷地風」,「掙崩摘豆角,犁周五趾頂」,「腳打七分手打三」這些拳經要義突出一點,就是要求形意拳的上步,即槐蟲步,練出前趟後蹬之勁,這不僅要求上步快而遠,而且如鐵犁翻地,剛實而迅猛,觸人即飛的特點,使對方拔根拋出的絕技。可惜此技法真正掌握的人甚稀,又大多對拳經要意多有曲解,失去真意。

如果真正理解掌握了槐蟲的腳打,如此勁大而迅猛,用在技擊上,那自然比手的威力大得多。因此才有「腳打七手打三」之要求,如錯誤理解或錯誤的練習槐蟲步,那與先輩的要求相差太遠,不能不叫人痛心。願形意拳的傳承人和愛好者,應對先輩和後人負責虛心學習,探索精微,不要讓多少代前輩用心血汗水智慧修鍊成的國術,這一獨特的步型、步法丟失。形意拳劈拳法有先練開展式,後練緊湊式之說。緊湊手法,是開展式的進一步深化與升華。它重在內功,練成則可以身為拳,破解開展式有獨到之處,特別適用於散手實戰,現將此法的特點及我的練功體會介紹一二。我習武至今六十餘載,早年從傅潤身先生習形意拳,練開展式劈拳達五年之久。後傅老師將我引薦給劉錫珍老師深造。

劉師要試試我的功夫。我站好劈拳式,劉師慢慢往下按我的手背,又猛然一抬手,我身子不由自主起空了,往後退出兩米多遠,依然保持劈拳的架式。當時我見被老師一按,飛出兩米多遠,以為功夫白練了。劉師說:「劈拳站樁有功夫彈力大,象皮球一拍就起,無功夫一拍就垮。」不過,我練的這種開展式劈拳,是形意拳的一般基礎,是必須練的「假拳」,只相當於太極拳的摧僵階段。劉師進一步解釋說:「形意拳法有練三勁之說------明勁、暗勁、化勁。」明勁即開展式。敞襠、順胯、順肩,兩腳前三分勁、後七分勁;往後坐胯,臀部與腳跟齊;頭身上下一條線;前手伸出,虎口張開;後手護小腹,松肩垂肘。也就是拳譜上講的雞腿、龍身、鷹爪、熊頸、虎抱頭,成為三才式。這種開展式舒展筋骨,將全身練出相當大的力量,一拳劈出,帶動風聲,其勢不可擋。然而,這只是形意拳的基礎紮根階段。

緊湊式則練的暗勁,也就是內勁。將開展式的力量收回積蓄。緊湊式的姿勢主要是正身、兩手縮短距離;前手掌上翻抱圓在胸前,後手跟在前手肘下,稱為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腿法還是三七勁,變敞襠為扣襠,氣沉丹田,全身放鬆。此站式總括十二形的要求。由開展式改緊湊式非常彆扭,我只好重新由站樁開始。這樣足足練了七年,才覺出身上有了內勁。夜裡在公園練拳,雖然全身放鬆,打出拳去,嗡嗡的震動聲傳出老遠,惹得行人前來觀看。我也逐漸體會到形意拳由外向內練的奧妙。

一九六四年,黑龍江省召開武術運動大會,我報了一項形意五行連環拳,心裡沒多大把握。但一上場剛打出幾個式子,觀眾就熱烈鼓掌。練畢下場,觀眾將我圍起來,指著地上一步一個腳印說,把地面都震動了。這次比賽,我獲得形意拳、太極拳兩項金牌。緊湊式把暗勁練到身上,方可以身為拳,遇到敵手時,可擊出丈把遠。並且十分符合「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腳踏中門搶地位,出洞入洞緊隨身」的形意拳技擊理論。

形意拳從外觀上看,簡單樸素。但要練好極難,光是掌握正確姿勢,須要花費相當時間。形意拳功夫好的人,藏有極其可怕的殺傷力。在實戰中,不管對手防守如何嚴密,或對手已攻上來,都要毫不遲疑地發揮技法,打倒對方。這是形意拳的真面目。
推薦閱讀:

河圖、洛書、太極圖、八卦圖、萬字元圖,圖圖相通 洛書九宮圖
教你五行八卦看風水
孫式八卦掌的勁
楊氏八卦掌之撐托掌技擊法
八卦納干類人象(轉載)

TAG:太極 | 形意拳 | 八極拳 | 意拳 | 八卦 |